怎么把百度放到桌面:关于“俗解汉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8:29

关于“俗解汉字”的说说

                 ——汉字画

  在有关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其生活中常常存在把没有生命的客体看作有意识的生命活体的心理倾向。当他看到天空中的白云时,他会问:“为什么云只会在天上呢?这天上的云,是不是就是神仙们生的孩子呢?”当他看到太阳升起又从西边落下时,他也许会认为,山的后面(远方)有个力大无穷的壮汉,喜欢玩着“太阳”这个火球,早晨将“太阳火球”抛出来,晚上再从西边将它收回。这种泛灵心理直接掌控着少儿对于识记汉字的方式或方法,这种方法只是一种单纯的意向,不是热衷于汉字的造字原理,而是用自己的心灵赋予汉字的点,竖,横,撇,捺或偏旁,部件等符号以其独特的生命讯息,使之充满诗性和浪漫的色谱。“丽”字如用造字原理是很难分析的来,因此,为了便于记忆,孩子们就喜欢用诗性的形象的方式进行加工:有两个小朋友并排坐在两个窗户里,看着外面美丽的风景。

  《字说》是宋代王安石撰写的,其书的主要特点是,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时,抛弃了古人的造字原理,不管“六书”,把所有汉字都看成是会意字,单纯的从通行字形出发进行主观臆测,其论穿凿附会,如“波者水之皮”,“诗为寺人之言”等等风行当时。有如王安石一般,按照现行字形而对形义关系作非造字原理的随意解释的现象与做法,就是俗解汉字。俗解汉字通常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幽默性),或识字教学中(如记忆性)。一般称其为“俗文字学”,“说解文字”或“新说文解字”等。

  当然,王安石是俗解汉字的大成者,然而俗解汉字并不是从其始的,也同样不会到其终的。据史料考证,春秋战国时代,咋中国人就有说解文字的风气。《左传》就记载了楚庄王在宣公十二年说的“夫文止戈为武”,“武”,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文止戈为武”只不过是在真正的字学还未产生时,人们通过观察字形而对字义所做的解释,借此阐明一种道理或主张。俗解汉字在生活中则更为普遍,如有人问:贵姓?而姓章的人往往会答:免贵,立早章。而“章”在汉字学上应该是“音十”,本义是“音乐的一曲”,“音”为音乐,“十”是表个位已终的数。

  毛主席曾在抗战胜利后应蒋介石赴重庆谈判,当有人问他:“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能否战胜蒋介石?”毛主席说:“蒋先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又问:“那毛呢?”答曰:“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毛主席的意思是,我们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易如反掌。毛主席是借用汉字字形之题来表达政治见解,属于“俗解汉字”中的幽默术。1921年12月,毛主席到安源,在工人子弟的学校里教识字,教“工”字时他说:“上面的一横是天,下面的一横是地,中间的一竖是代表我们工人阶级自己,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整个世界就是工人们的。”

  安子介先生是一位香港知名实业家,著名的爱国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为了帮助外国人学习汉字编写了《解开汉字之谜》。在其书中是这样解释汉字的:饿,“我”没有食物;鹅,为了表现“我”,总是高高抬着头的一种“鸟”;蛾,通过幼虫和蛹的阶段又回到了“我”的昆“虫”。其实,这些解说同样不是造字原意。对于“饿,鹅,蛾”的形义关系,汉字学中早有解释,如“饿”:饥也,从食我声。

  俗解汉字所出现的场合或领域不同,人们对待其态度也有所不同。如上所述,在社会生活中各显其用,不会有人对其加以指责,就像野史,戏说不是历史一样,通常人们也不会误将其视为古人的造字原理。但是,在文字研究方面则为人所不齿或成为笑柄。而对于识字教学中的俗解汉字则是见仁见智,正方认为,识字教学需告知学生造字原意,这才是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反方认为,识字教学毕竟不是汉字研究,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只要能为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或目标服务,有可取之处,就应该给予接纳,而不是一味的拒绝或排斥。

  然而,与随心所欲,见形望义或任意说解汉字的做法相反,传统的“六书”学说,借助古文字分析字形,努力探求古人造字原意。为反驳今文经学家对于字义与经义的曲解,东汉的许慎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时间编撰了《说文解字》。许慎搜集了九千多个篆文和部分籀文,古文,从文字训诂入手,按照“六书”义例,推断出字的本义,还儒家经典文的本来含义之原貌,大力批评了今文经学解经的虚妄。

参考文献:《论“字说”现象》林志强 

     《汉字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 苏培成

     《俗解汉字与识字教学》施茂枝

     《解开汉字之谜》安子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