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飞行器的分类:市民下乡种地 农村土地“撂荒危机”背后的转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1:54:01

市民下乡种地  农村土地“撂荒危机”背后的转机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清明前后,正值春耕备种好时节。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农村,承包转让土地工作已经展开,购买农机用具蔚然成风,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活跃在农村承包土地的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城里的市民。2010年,乌兰察布市种植马铃薯的农民因为马铃薯价格的一路走高,使一部分人因种植马铃薯发家致富,尝到了甜头,再加上当下食品安全遭遇信任危机,市民下乡租种土地尝试亲自种菜,这使得市民和农民争相承包土地种植成为当前我市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有人认为,农村土地从“撂荒”到“抢手”,是农村土地“撂荒危机”背后的转机。

赚大钱,去农村包地

早在一个月前,居住在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的王兆丰就开始往农村跑开了,他看到去年在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后旗、商都以及兴和等地承包土地搞种植的大户都发了财,当惯了市民挣小钱的王兆丰再也坐不住了。

王兆丰听说在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韩勿拉村有200多亩土地要转让,他就迅速搭乘朋友的破旧皮卡车往去跑,到了那块地前,转让农户告诉他,这里的土地承包,每亩每年最少得140块钱。首次和土地打交道的王兆丰,并不清楚什么样的土地适合什么样的种植物生长。本来承包土地打算种植马铃薯,但有人告诉他,这里的土地都是旱田,种植马铃薯要想旱涝保收,必须得使用喷灌或滴灌,但使用这项设施的前提就是打井,而现状是韩勿拉这块地是没有设施,没有机井,而且承包费用太高。经过一番盘算,感觉确实不合算,抱着满腔热情的王兆丰灰头丧气地回到了镇里,又开始四处打听到农村承包土地。

为了搞种植,王兆丰刚过完年就开始跑贷款,购设备,种地这营生他是铁定了心。经过半个多月的打听和跑场,他终于在锡力乡一个村子承包到了300多亩的土地,最近,开始打井,购置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与王兆丰有着同样想法的是来自集宁区搞装潢的小李,将挣大钱的理想寄托在种地上。年后,他就四处贷款,一直想承包块土地种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清明节前,经过一位搞了四年马铃薯种植的朋友介绍,在凉城县岱海镇某村承包了350亩水地,水电、井、喷灌设施齐全,每亩200元左右。这在当下土地难承包的情况下,小李认为捡了个大实惠。土地承包上了,灌溉设施不用操心了,过几天,小李就准备雇佣拖拉机手耕整土地,购置种子、化肥,至于产品销路,他的那位搞了多年马铃薯种植的朋友已经包揽了。在没有了基本后顾之忧的小李开始着力经营那片承载了自己发财梦想的土地。

王兆丰对记者说,去年承包土地搞种植的大户都挣了钱,我认为今年还能挣,尽管贷款,成本下来也很高,但利润也不小。在朋友之间,谈话最多的是:你在哪包地了。因为,现在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在一部分人群中认为,要想赚大钱,就到农村包地去,因为现在种地已经和发财是联系最紧密的事儿了。

担心食品安全  下乡种块田

过去城里的市民最怕的是乡下的穷亲戚找上门,如今穷亲戚竟成了香饽饽。家住集宁区的胡女士为了在乡下种块地,主动到乡下找到了她的一位远房亲戚,想租种亲戚一亩自留地,但亲戚却有些犯难,这位亲戚告诉胡女士,就在过年的时候,另外一位居住在包头的亲戚早和他打招呼,说在闲暇的时候,承包七分地回来种菜,并当时就把定金塞给了他。

胡女士的这位亲戚说,在第二轮承包土地的时候,当时税务重,粮食价格低,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成为农民的负担,使得很多人撂荒抛荒,当时他们只承包了少量的几亩地。现在土地成了香饽饽,不仅国家减免了税务,还有各种补贴,今年承包大户又多。自家的那几亩地除了自己种植外,没有剩余土地能外包了。但这位朴实的乡下亲戚又多方打听,硬是帮助胡女士在邻村租到一块一亩半的土地,为此胡女士兴奋了好久。因为她租种土地的这个村庄不仅交通方便还距集宁市区近,只有四十分钟的路程。

在记者问起为什么舒适的城市生活不过,而且好不容易盼个星期,怎么还要去农村租种地呢?胡女士向记者道出了原委:首先是当下的城市生活太过枯燥乏味,每天除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外,再就是呼朋唤友,吃吃喝喝,时间长了,感觉真的没意思;其次是当今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在今年3.15晚会上,连人们再信任不过的双汇这样的大企业都出现了瘦肉精,除了这些,地沟油、苏丹红、人造鸡蛋,残留农药蔬菜,样样都触目惊心,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已经到了信任危机的时候了,所以在充实自己生活的同时,自己种菜吃是最好的选择。

胡女士告诉记者,像她有这样想法的朋友不再少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尝试下乡种菜,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将催热一股市民下乡种菜的风潮。

成本高比不过热情高  喜耕乐农成风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到农村承包土地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很大比例。来自集宁的李先生准备在兴和县团结乡一个村庄承包500亩土地搞种植,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这个村子的土地承包费用是每亩170元,按500亩算,承包费用就8万多,然后还要打井,购买种子、化肥就需要40多万,人工、水电等都需要费用,购买设施(诸如滴灌、喷灌圈等设施)还需要50来万,李先生告诉记者,想当农场主没那么容易,前期投资就得上百万,利润那是后来的事。要想高利润,必须高投入。

但据李先生讲,尽管前期投入很高,但承包土地的人热情更高,只要对哪块土地一迟疑,这块土地就被人承包去了,现在,农村的连片好地已经很紧张了。李先生对记者说,购买农具国家有补贴,但自己是城市户口,不知道能不能享受到补贴政策的优惠。记者在乌兰察布市农机局采访时,农机科科长王改萍告诉记者,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享受国家政策补贴对象是农牧民和农业合作组织,按规定,城市居民个人承包土地是不能享受政策补贴的。

记者从市农机局了解到,2011年有13大类7231种农机具享受国家补贴,其中自治区重点补贴种类为玉米收割机、节水设施农业用具和保护性农耕机具;我市重点扶持项目为膜下滴灌,在我市购买膜下滴灌的农户或合作组织不仅可享受国家30%的补贴,还可享受自治区和我市分别10%的扶助性补贴。

记者在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机械化服务中心采访时看到,前来预订、购买农机设备的农民、农场主络绎不绝。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机械化服务中心副总经理乔景平对记者说:“受去年马铃薯热销的影响,农牧民以及承包土地的农场主购置农机以及喷灌、滴灌设施热情高涨,从去年12月份起服务中心就开始组织货源、联系品牌厂家,为保证种地朋友用上放心农具,我们投资3000多万采购国内名优动力机械500多台套,连日来,种地朋友对种植业热情持续高涨,以至对动力机械农具的需求呈井喷式发展。”该服务中心客户经理寇志强告诉记者,到目前,服务中心采购的400多台马铃薯种植机械、500多台耕整地机械已经预订销售一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部分人承包大面积土地搞种植确实是想把种植搞成产业,把种地当成事业。这得益当下农产品价格的一路走高,以及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灵活施行。在市场经济下,那里有利益,那里就有资本,但在农村土地大量撂荒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变得值钱起来,资本开始流向农村,喜耕乐农突然间成为一股社会风气时,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个很好的契机。

农村土地从“撂荒”到“抢手”  危机背后的转机

当有人担忧农村土地撂荒严重导致农村土地流失的时候,农村土地却突然值钱了起来,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争去种地,有的是将资本投向土地,希望高额回报,有的是为充实日益空虚的城市生活,还有的是对食品安全出现了信任危机。当土地离人越来越远的时候,其实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隔离,人与土地的分裂。

在集宁区定居已经十年的张成俊,最早是从农村通过考大学进城的。张成俊说,为了圆进城梦,他整整奋斗了二十年,而当他真正取得城市的户口,过上城市人过的日子时,却对农村以及土地有了更深的眷念,这种眷念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隐忧。今年,张成俊跟他的公司请了一年的假,就是到农村承包土地种地,就在清明节假期前,他还在村里的田埂上忙碌的耕耘着,他笑着对记者说:不管你是市民还是十足的农民,当你赤着脚站在土地上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是属于自然的,自己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

“西谚有云:吃什么你就是什么。人们开始担忧,食物改变的除了人的体质,是否还包括人的性灵?谁也不愿意像机器一样活着。”张成俊说。

对于当下市民和资本向农村双管齐下的现象时,有人认为,农村土地从“撂荒”到“抢手”,这是“撂荒危机”背后的转机。

本报记者   张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