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四旋翼: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联合早报》社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09:27

 2008年03月12日13:59 来源:西本新干线

   古训有云:“勤俭持家久,诗书济世长”。又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读历史,我们其实也可以得到“勤俭持国久”的经验教训。但是,人性好逸恶劳,饱暖则思淫逸,原本可能有金山银山,最后却是坐吃山空。因此,富贵也难以持久。华人就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家庭如此,国家何尝不然。放眼世界历史,古往今来,有多少朝代和国家,不都是在勤俭中兴起,又在逸乐中衰亡吗?

    李显龙总理日前为盛港新镇安谷民众俱乐部主持开幕式时,谈到人们对今年财政预算的反应,就提醒国人,要警惕坐吃山空,不能只关注财富分配而不重视经济成长。这是很适时的提醒。但是,正如宋朝著名宰相司马光所说的:“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般人都觉得新加坡现在已是个富裕国家,可以放慢脚步,不必再那么拼搏了。

    不少人也有这样的“疑问”:国家积累这么多财富给下一代,为何不让国人现在多分享一些?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国库积累越多,政府也必然要面对更大的“现在分享”的压力。在国家相对富裕的时候,如何继续坚持勤俭持家和勤俭持国的价值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历史尽管充满了经验和教训,人性却是难以改变的。尤其是在商品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要鼓励节俭、储蓄这类美德,阻力更大,因此也需要有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教育方法。从小养成节俭、储蓄的习惯,应是不二法门。

    当年,政府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国人不管男女老少,纷纷开设户头,学生在师长的鼓励下,几乎人人都有了储蓄户头,在社会上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节俭储蓄之风。曾几何时,储蓄银行这种移风易俗的社会作用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我们是否可以设法扭转呢?

    李总理说:“在新加坡,我们追求的理想是:政府领导有方,人民能够自力更生。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这样相辅相成,我国就能保持竞争的优势。政府近年来提出的许多政策,包括今年的财政预算案,需要获得人民的配合才能产生实效。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政策,激励人民自动自发,改善自己的生活。”人民要配合政府考虑长远的政策,而不会看到盈余和国家储备便想到予取予求,取索无厌,在很大程度上就得靠节俭、储蓄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是俱存的。

    由于去年的财政盈余,引起了今年的分红争论,有些人认为,新加坡是十分富裕的国家,而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显得寒酸,不够慷慨。有些人甚至批评政府太过重视经济增长,说政府应该改变思维,多关注国家财富的分配。这种对财政预算案的反应令总理感到担心。部分人的上述反应,多少折射出他们更多地是着眼当前而忽略长远的思想意识。

    这样的态度对完全没有天然资源,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得用外汇向外购买的新加坡来说确实是非常危险的。国人应该了解的是,过去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和提升,是节俭储蓄,投资生产的结果,如果我们把每年的盈余都悉数分而享之,甚至像一些国家一样,寅吃卯粮,靠借贷过日,新加坡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此外,新加坡还需要有强大的储备作为新元的后盾,以及预防世界经济情势随时可能逆转之需。在经济好景时尽量储蓄和加快发展步伐,以便储蓄更多,积谷防饥,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否则,我们将很难应付像现在全世界都面对的高通胀问题,或是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带来的冲击。

    政府不断设法加强社会安全网是必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必须非常小心谨慎,防止所谓“拐杖心态”和一味着眼于分蛋糕的心态的滋生。因此,李总理的提醒,确实很值得国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