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combat有无手机版:农业部长接待群众来访 强调狠下功夫维护农民权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0:55:37

农业部长接待群众来访 强调狠下功夫维护农民权益

2011年12月05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1)  【字体:↑大 ↓小图片来源:农业部网站【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2月5日电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在接待农民来访、看望信访干部时强调,要解决好农民合理诉求,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上狠下功夫。

  1日下午,韩长赋到农业部人民来访接待室接待农民群众来访、看望信访干部。韩长赋首先接待了来自山东省临清县的两位农民,他们反映该村机动地发包时乱收费和村里强行收取种粮直补款发放手续费等问题。韩长赋表示,机动地承包问题,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发放种粮直补时收费,违反国家政策规定。将尽快调查核实情况,依法依规处理。

  第二批上访的农民是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这位农民向韩长赋反映了村民承包地被强行占用以及村里财务长期不公开的问题。之后,浙江省天台县的农民反映了自己出嫁到外村后娘家村承包地被收回,导致自己缺乏生活保障的问题。韩长赋都认真了解情况,表示会尽快调查,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接待群众来访前,韩长赋还看望慰问信访干部职工。他要求,当前,做好信访工作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任务目标时,充分考虑统筹好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

  二要树立源头治理理念。在制定政策、出台法规和工作决策时,既要立足当前,也要兼顾长远,要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农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三要创新信访接待方法。学会与农民群众沟通,用农民群众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与其交谈,用农民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与其交流,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信访工作。

  四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切实把农民群众的诉求解决好,把农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农民群众的情绪疏导好,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农业部长接访农民引关注 媒体称开了个好头

2011年12月08日 07: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农民上访,他们想见到谁?农业部长,恐怕是顺理成章的答案。这一次,他们真的见到了。农业部网站上醒目的“政务动态”栏披露:12月1日下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农业部人民来访接待室接待农民群众来访。

  有细心的观察者发现:这是本届政府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个面对面接待上访者的部长。

  据悉,韩长赋首先接待了来自山东省临清县的两位农民,他们反映该村机动地发包时乱收费和村里强行收取种粮直补款发放手续费等问题;其后,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位上访农民向韩部长反映了村民承包地被强行占用以及村里财务长期不公开的问题;再后,浙江省天台县的一位女农民反映了自己嫁到外村后娘家村承包地被收回,导致自己缺乏生活保障的问题。

  上访的农民不少,能走进农业部并与部长面对面的,这三批四位而已。这样的见面是有象征意味的。农业部是农民天然的“娘家”,本该是农民利益表达最通畅的渠道,农业部长则是落实这种表达的最高代表。部长去田间地头、乡村集镇见农民,但这一次,农民也可以堂堂正正地来首都部委见部长。

  让上访者见到最该代表他们利益的人,由最能听取他们利益诉求的人出面接访。这是发生在农业部的这场接待的价值所在。

  上访农民希望反映的问题不少,能直接进到农业部长耳中的,这三批五问而已。这些问题有其代表性,涉及行政权力越界、基层自治失范、性别平等难以落实等重要领域。可以确定,部长听到的是农民真正的心声。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重大问题和痛楚心声,比如城镇化过程中的拆迁和失地问题,此次虽未涉及,相信主事者不难从其他间接渠道获知。

  在韩长赋分别回应上访农民的三次答复中,很容易找到关键词,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权利和诉求。

  对于一位部长来说,这是得体的答复。首先,他表明了自己对法治的信念,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有法可依的,应该在严肃的法律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案——这样的表态或许不如“我帮你把这件事办了”来得爽快和带劲,但它更富建设性和长远考量。其次,他意识到了农民诉求的核心是权利和利益,而这是转型社会最关键的命题。

  实际上,针对农业信访工作,韩长赋专门强调,要“解决好农民合理诉求,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上狠下工夫”。

  这几位上访农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的问题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毕竟,部长出面了。而从更深层意义上讲,他们和其他没能“登堂入室”的上访农民,以及全体农民,也完全有权利这样来希望——希望部长亲自出面接访不仅是象征而已,希望“狠下工夫”四字不仅是表态而已。

  无论如何,在年末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是令人愉快的,寒冷的天气也不能阻挡其中透露出的温暖。我们当然会记得,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接待了8名上访群众。那开了一个好头。徐百柯

农业部官员:防止农民工身份长期固化

2011年12月08日 07: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1)  【字体:↑大 ↓小

  人物档案

  黄延信,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

  对话背景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新型劳动大军的主体,成为城市新增人口的重要来源,他们生于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却很难获得城市认同,他们想融入城市,只是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有1亿多。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与社会融合政策”为主题举办了研讨会。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参与这次研讨的黄延信。

  中国青年报:现阶段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出发点和思路是什么?

  黄延信: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城乡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而我国的城乡管理体制显然不适应这种快速变革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滞后。目前,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超过2.4亿人,这个群体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工问题理应随着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而逐步解决。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必须有大思路、大政策,我们应明确一个理念:要促进融合,防止固化,坚定不移地深化城乡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地调整各项政策,帮助农民工融入所就业的企业、融入所生活的城市、子女融入所在地的学校,一定要防止将农民工身份固定化、标签化。

  中国青年报: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及与社会融合的现状如何?

  黄延信: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城市新增人口的重要来源。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新一代,有的虽然出生在农村,但从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初中、高中毕业后直接加入农民工大军;有的则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他们在经济、社会活动等多方面实际上与农村几乎没有直接联系,但就是因为其父辈是农民,没有城市户籍,社会就称他们为新生代农民工,非要给他们贴上农民工的标签,这是人为地把城市常住人口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严重不符合社会现实的,是对他们的不公平对待。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期出生的新一代群体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在个人追求、价值判断、到城里来的目标等各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融入城市的要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又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需要新市民来支撑。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为农民融入城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时机。但是,每年“民工荒”到来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民工像候鸟一样迁徙,从城市回到农村。从企业、社区和学校来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被城市接纳。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的反映。

  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不应再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称呼他们,需要安置就业的可统称为新增劳动者,需要在城市解决各类问题的可统称为城市新增人口,以此在称谓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

农业部官员:防止农民工身份长期固化(2)

2011年12月08日 07: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青年报:如何帮助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具体做法有哪些?

  黄延信:促进融合关键是三个融入:融入企业、融入社区、融入学校。

  所谓融入企业,是指要使和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逐步融入企业。我们要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让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工作环境、竞争机会等。真正要实现融合,关键是引导企业、企业的管理者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和农民工是一种单纯雇用关系的心态。要把农民工当作企业的主人,更加关心关注农民工的生活、学习、思想、技能的提高,不能再把农民工和企业对立起来。只有农民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爱护,他们才会有积极性,企业才会有更快的发展。

  另外也要教育农民工,使其和企业融为一体。农民工也要关心企业发展、创新、产品质量和效益,企业发展了,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了,相应的农民工待遇才能得到改善。

  融入社区,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和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鼓励他们融入社区,为他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构建覆盖农民工的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文化娱乐、物业管理、基础医疗、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让他们享受到社区的文明。同时,也要引导农民工关心社区建设、发展,维护社区秩序,鼓励他们参与社会管理。

  融入学校,主要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而言。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政府有义务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教育服务。这里的教育服务不是简单的义务教育。我们调查发现,城市只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的需要。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着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后续教育问题,如能不能升初中、能不能升高中、能不能升中专、能不能考大学等问题。

  中国青年报:近期,民间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允许随迁子女就地参加考试的呼声很高,您怎么看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黄延信:要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将来不能再以户口为主,学籍和户籍应逐步分离。教育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的大制度背景下,农民工只要在一个地方就业,就为所在社区创造了财富,为所在地税收作出了贡献,其家庭成员就有资格享受所在地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决定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是否有权享受公共服务应取决于此,而不是看他的户籍在什么地方。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此外,产业发展尤其需要技术工人,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应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教育。

  中国青年报:解决农民工问题,今后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革?

  黄延信:促进融合关键是要改革社会管理体制,防止将农民工身份长期固化。改革的方向是,医疗、社保等应与户籍脱钩,而与农民是否在此地就业、纳税,是否有稳定的住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防止将农民工身份固化。防止固化的各项政策中,从目前实际来看,最主要的是改革户籍制度。

  要促进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农村内部也要加快改革。农村内部的改革主要是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明晰产权,让农民有退出机制,房子可以进入流通领域,承包经营权可以退出来,这样农民可以拿到进入城市的原始资本,放心到城里来。有些农民来回跑就是因为房子不能处理,经营权的退出机制还不完善。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艾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