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combat安卓版:找回你的幸福感(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0:55:11

“那就唱给自己听。”乐天依然乐呵呵地说。

小和尚就追问:“拿佛曲唱给自己听,不是有失敬仰吗?”

“那就唱给清风听,”乐天和尚听小和尚那么说,更是乐得不行,说“对了对了,清风里面有佛音,佛音里面有清风,清风就是我的知音,清风就是我的知音……”

从乐天和尚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是源自于内心的,幸福和外在无关,幸福是一种感觉。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是挡也挡不住的。

 

6、快乐的老和尚

我再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给大家讲一讲“快乐的老和尚”的故事。也就是我的恩师、弘法寺的开山方丈本焕长老。老人家今年105岁了,你们大家都看到了,老人家很健康、很开心。不了解老和尚的人都认为老人家因德信巍巍,受人尊敬,诸事顺意,所以开心。殊不知,老人家一生充满坎坷,但是他能够以一颗大智大慧的慈悲心安享人生的苦难,始终笑对人生。我在这里把老和尚一生几个重要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每次讲到恩师的故事我总是很感动,希望大家也能够从中有所体悟,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个“百岁老人”、“世纪老人”是如何安享他的幸福和快乐的。

老和尚出生于1907年,那还是一个有皇帝的年代。1930年出家。1937年,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发愿效仿佛陀苦修,由河北保定起香,手持一个小木凳,凳子上燃一炷香,三步一拜,全程三百多里,一路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手掌都磨破了,仍然虔诚叩拜,足足拜了六个月,最终到达了五台山。又是这样三步一拜,拜完了五台山上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的五个台。

1938年,恩师在五台山广济茅棚(即碧山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苦修。他效仿佛陀折骨为笔,刺血为墨的精神书写血经。当时生活本来就很清苦,但他仍坚持每天用手指或舌头的鲜血,恭写《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金刚经》、《楞严经》等经典,每天写五、六百字,一共写了十九卷血经。后来,长老又效仿达摩面壁参禅,在五台山闭关三年,精诵经典经文几千卷。

每当有人不解地问起他为何要修这些苦行,他总是说:“为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不潜心入禅,依佛心为心,怎能发慈悲心?不苦修行,磨练自己,难忍能忍,怎能入道?自己不能入道,不发菩提心,又怎能发愿渡人?”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大慈大悲大愿心,才使得老人家坚持做了这些在别人眼中看来是痛苦的事情,并不以为苦,反而以苦为乐。

1948年,恩师的母亲因病往生,为报慈母养育之恩,他双膝跪地,取半寸灯草三根扎在一起,蘸上香油,点着火放到胳膊上燃灯孝母;同事日夜诵读《地藏经》,为母亲守孝四十九天。他说:“我们得肉身是父母给的,要用自己的肉身供佛,忏悔孽障。”

1958年,正值长老升座南华寺,致力于弘法的壮年时期,他却不幸蒙冤入狱。面对如此变故,老人家没有抱怨、没有烦恼,他白天劳动、晚上休息,一心念佛,超然世外,并不时放焰口救渡苦难众生。老人家说:“坐牢是前世造下的恶业,佛菩萨罚我今生坐牢忏悔。”如此超脱的心态,使得恩师借炼狱为炼心,虽含冤而悟法!长达二十二年的铁窗生涯,让他最终修得菩提正果。

 

八十年代,老人家终于在73岁的古稀之龄获得彻底平反,得以重返佛门。这个时候,老人家又开始了长期、马不停蹄的化缘、建庙的历程。开始有很多人对这个刚出狱的老人“四处折腾”的行为很不理解,还经常风言风语传过来,但老人家从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只是一门心思地化缘、修庙。现在,经他老人家之手修建和重建的禅宗祖庭包括:丹霞山别传寺、深圳弘法寺、广州的光孝寺、湖北武汉的报恩寺、四祖祖庭正觉禅寺、南雄莲开寺、百丈山百丈禅寺、湖北随州慈恩寺等。他给众多僧侣提供了修行和弘法的道场;他使广大信众有了更多参拜礼佛的圣地;他为修建寺院、学校、道路,他为救灾、救难、助学等等所捐助的善款数以亿计……有人说,他就是名副其实的人间菩萨!

现在,老人家有105岁高龄了,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晚上10点钟睡觉。早上4点18分到7点钟是诵经的时间,除了诵经,他每天还要接待上千的信众前来参拜。大家可以想象,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每天还要坚持坐那么久,接待那么多人,他累不累?累,烦不烦?不烦!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老和尚的誓愿,所以他能够精进苦行,抄写血经,燃臂孝母,坐牢22年也没有怨恨心,惟有感恩心。他始终怀着一颗爱国的心,感恩众生、回报社会,用一生的行持,以一个佛教徒的方式,践行佛教徒报国土恩、报众生恩的誓言。因为有着深深的信仰,所以老人家内心有一种大安乐、大幸福,所以你们看见他见到每个人都是开开心心的,都是欢欢喜喜地跟人家说“发财、发财、发大财;发心、发心、发大心”他每天接见那么多香客信众,就是为了结善缘,给大家积福的机会,给每个人的心中播下一颗善的种子。

老和尚的经历同样说明:幸福最终只是自己的一种内在的感受。一个人,只要他的内心安详自在,就可以过得幸福。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安详”而来。

 

四、谁偷走了你的幸福

但是我们现代人内心安详的少,有智慧、得自在的少,所以幸福的也少。

2006年,莱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绘制出了首张“幸福指数世界地图”。此“地图”启动的是居住地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的项目,是根据参与者被问及的关于幸福和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问题的调查而做的排名。结果显示:世界幸福指数得分最高的国家是不丹,而中国则位列第82名。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不丹这个小国家,近些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丹非常重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每年只允许6000名外国游客入境旅游,而且他们的行程还必须经不丹政府的仔细审核。为表彰不丹国王和人民在环保领域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曾将联合国首届“地球卫士奖”颁发给不丹人民。不丹是个有信仰的民族,她的人民终其一生,只相信两个道理,一个是佛陀说的道理,叫做“菩提”,一个是国王说的道理,叫做“快乐指数”。尼泊尔和不丹人民的快乐都说明:有信仰,简单是一种智慧、纯朴是一种幸福!

而我们中国人的“幸福感”似乎就没有那么乐观了。荷兰的伊拉斯谟大学也曾经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过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指数是6.64,在2001年时的数据是下降到了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的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外国人喜欢搞调查研究是不是?尤其是喜欢研究中国人的幸福感,其实外国人的幸福感也好不到哪去。人如果没有智慧,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地球人还是外星人,都很难幸福。

 

1、欲望烦恼之绳

是什么牵绊住了我们的幸福?

有一个人想考考人称“无所不知”的老禅师。那一天他一到禅院,就直接找到老禅师,提了个问题:“什么是团团转?”老禅师答道:“皆因绳未断。”咦,这个人非常奇怪地问老禅师说,“您是怎么知道的?!”

他告诉老禅师:“来这儿的路上,我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孔拴在树上。牛想吃草,但是转来转去就是脱不了身。我以为你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没想到你一语道破,真神了!”

老禅师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所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人被名利所缠而不得超脱。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欲望、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不得解脱。”

 

我从2000年出家,至今有11年了。在这11年中,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出家做和尚呢?你们想想看,我为什么要出家?对了,我就是为了要想办法把那个烦恼之绳给断了,我出的是远离烦恼之家,而选择回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清净之家;同时,我们出家人还要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出离烦恼之家,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家。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出家时,我总是说,“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社会上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出家,其实出家就是出离烦恼之家啊!

所以我特别感恩老和尚,感恩和他的结缘,感恩他当年非拉我的手让我出家,感恩他对我的教导,让我走在了这条“回家”的路上……

有的人看我出家很好,也想出家,但是在他还放不下、机缘不成熟的时候是很难出得了家的。出家也没那么容易哦!是需要福报和因缘的,不是谁想出家就出得了家的,呵呵,开个玩笑……其实出家不出家都没有关系,在家修行也一样。首先要把你的所求由外转向内,向内求,让心“回家”才有希望!

 

2、烦恼都是自找的

曾经有一个朋友来找我,向我诉苦说:“最近活得很不畅快,很烦,经常失眠,好久没有好好地睡一个安稳觉了。”他问我要怎么解决。我反问他:“失眠,都是在想些什么?烦,又是在烦什么呢?”他说:“失眠的时候就是胡思乱想,经常想着明天要见什么客户,应该谈些什么,这一个月这一季度公司要完成什么样的业绩,要怎么去发展……”我说:“明天的事明天才到来,是喜是忧还不知道,甚至你明天是否还活着也不知道,你做好今天的事,做好本分,剩下的交给老天爷吧!你把明天的事情拿到今天来烦,思来想去的,这不是很笨、很傻吗?”

他经我这样一说,想想也对,说:“确实没必要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你们看,这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很多人想不明白啊,所有的痛苦其实都是自找的,是自作自受!可就是很多人自寻烦恼啊,还有很多人虽然懂得这个道理却做不到啊。

所以我说,若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啊,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开智慧,明事理,还要真修实干,拿出点精神来,拿出点劲头来,要准备和烦恼这场战争进行到底!所以我也常跟大家说要经常到弘法寺来礼佛,要常回家看看。有机缘还要多研究佛法,学习佛法,为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而用功比赚钱更重要,因为人如果没有快乐、没有幸福,赚钱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当年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就是一个能够把自己的幸福指数往上提高的人,这是他的智慧。

 

3、不幸福源于12个字

    烦恼的“乌云“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总是这样乌云压境,难见晴空呢?其实总结起来,人的烦恼和不幸福就是由12个字引起的,哪12个字呢?——“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放不下”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手拿两个花瓶来献佛。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但是,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您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都放下了,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这里的六根、六尘和六识是佛教术语。六根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六识指的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接触外缘而产生六识的判别力与记忆力,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所谓“六根清净”,不是说没有了六根,而是我们的六根不再随着外缘的幻境而转,要做到“一尘不染”。六祖慧能曾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说众生的本性本来是无染的,只因妄想执著而染了又染。所以我们要学着放下,回归本来清净。但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凡夫往往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佛陀发现痛苦来自于各种欲望。贪欲像影子般追随人的一生。人们为了满足贪欲而辛苦地奔波,获得了大量的物质,可越发觉得匮乏,越发不满。欲望和压力让人过得非常艰难和痛苦,佛陀指示的“放下”,的确不失为一条通往幸福和解脱的道路!虽然我们暂时可能不能完全放下,但我们可以学着用一种超然的心境去面对外物,如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有了这样的心态,就能将欢喜忧愁看淡,将厚名重利看轻,活得自在和洒脱。我们再来看一位禅师的心态:

云游四方的法眼文益禅师有一次在途中遇到下大雨,法眼禅师就在一座地藏院挂单。寺里的知客师问他:“禅师你要往哪里去?”

法眼禅师说:“我没有什么目的,只是随便走走罢了。”

知客师又问:“你对这种四方来去的云游方式,有何感受?”

法眼禅师淡然地回答:“云水随缘。”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天都在忙碌着,什么时候也能够像禅师一样云水随缘,懂得放下,拥有“放得下”的智慧和心态,就能够真正体味到逍遥自在的乐趣了!

 

“想不开”

再来看“想不开”。先讲个因“想不开”而自杀的故事。好在故事的主人公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不仅救了轻生者的性命,还用两句话点醒了轻生者:

一个老和尚在海边救了一个轻生的女子。老和尚问她:“年纪轻轻为何要选择轻生?”

女人说:“这里是我的美梦开始的地方,所以也应该在这里终结……”

原来,两年前,就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女子和一个年轻人不期而遇。一年后,他们爱情的结晶---可爱的儿子出世了……然而,不久,那个说好与她共度人生的爱人却因一场意外而离开了她。女子整日哭泣,好像天塌下来一样的哭啊!然而更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们的宝贝儿子生病死了。

正是祸不单行啊!女人说,“我一个女人,没了丈夫,没了儿子,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啊!”女人边说边哭,老和尚在旁边不但不开导,反而放声大笑起来。

女人被他莫名其妙的笑愣住了,就停止了哭啼。

老和尚笑够了,就问女人:“两年前,就在此地,你有丈夫吗?”

女人摇摇头。

“两年前,就在此时,你有儿子吗?”

女人再次摇头。

“那么,你现在不是与两年前一模一样吗?两年前,你一个人来到岛上,是来自杀的吗?

女人愣住了!

老和尚说:“现在,你与两年前一模一样,仍是独自一人。今天,就像两年前那一天的延续,只不过是还原了一个你自己。你还是你!所以,为什么不能重新开始?”

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当了官,以为官就是自己;有了名,以为名就是自己;赚了钱,以为钱就是自己;有了爱人,以为爱人就是自己的全部……其实,如果我们可以经常问一问自己:在没有这些附加物以前,我是谁?有了这些东西之后,谁是我?如此,我们便能对所有的身外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执迷其中、迷失自己。

人生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佛说:“一切唯心造”,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不要被外在发生的事情和环境所污染,无论发生什么,你还是你!快乐和幸福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上。

 

“看不透”

《金刚经》中有个著名的四句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根据佛教的观点,世事变幻无常,四大皆空,五蕴非有,过分执着和沉湎都是不明智之举。很多人无法领悟这个道理,即使知道,也不习惯将无常观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滋生了许多的痛苦和烦恼。

无常就是事物没有“常性”。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本性,刹那生刹那灭,迅速迁流,片刻不停,如流星、如闪电般地飞速变化。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是因果。

回头看看,世界上财富无论聚集多少,终有散尽用馨之时;名誉地位无论多么显赫,终有落幕之日;再美的花朵,终将枯萎凋谢。人生短暂,短短不过数十载,待大限来时,你一生争来的,喜爱的东西哪一样能够带走?财色名食睡,哪一样能够留住?只有你所造的“善业、恶业”相随而已。“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以,看透了无常,看透了因缘、因果,就能放下,就能自在。

佛陀的弟子跋谛曾说:“当初我身为国王时,居住在王城宫殿,重重围绕,卫兵层层保护,身心实在不得自由。自从我出家后,日中一食,逍遥自在。夜晚睡在树下,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中,毫无牵挂、自由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只有“心无挂碍”,才能“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从而达到“究竟涅槃”的境界,这是大快乐,是大幸福!而大多数人则因执迷外物,贪欲、挂碍太多,所以不得自由!

 

“忘不了”

我们总是渴望美好的恒常不变,也情愿相信一切都可以如旧。但事实上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这种以假当真的错误讯息、观念和假设,建构出生命的脆弱和不安——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自杀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了,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实!在自杀的这部分人群当中,有很多人是因为“忘不了”。

忘不了是什么?忘不了就是“执着”,执着于过去的感情、过去的权利、财富、地位,执着于过去的美貌等等,执着于昨天的旧梦,而不愿意面对当下。我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

有位外国的女明星被警察逮到酒后驾车,警察问她的年龄,她回答“30岁”。

过了十年后,这位电影明星因类似罪状被告上法庭,同样也称自己的年龄是“30岁”。办案的法官就认出了她,就问她:“怎么可能呢?十年前你说你30岁,怎么现在你还是30岁?”这位已过气的明星为了压过法官的气势,眨眨她的假睫毛说:“阁下,我已经被提醒了好几次:在法庭前不能更改证词,所以我已经告诉过你我30岁了,这次也决不会改变的!”

这个笑话暴露了很多女人在面对逝去的美丽时光时的心理:情愿让自己和别人忘记自己的年龄,希望自己永远年轻,不愿面对现实。

“忘不了”其实就是执着放不下,就是不能面对无常真相,看不透人生,看不清自己,所以总是怀念着过去,对过去念念不忘或耿耿于怀,忘不了就容易产生抱怨、悔恨、嫉妒、忌恨等,就产生烦恼心和痛苦心。《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能真切地把握现在,好好地活在当下,人的烦恼就会少很多。

有一个老和尚,挑着一担装满绿豆汤的瓷壶赶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瓷壶掉到地上,摔得粉碎,这个老和尚爬起来,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