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 cli是什么:当前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案例浅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05:23

当前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案例浅析
2009年 第14期 作者: ● 杨薪意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这是一个典型的集农民工子女为一体的班级。62名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了89%。虽然,已到六年级阶段,可是,整个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前期知识欠缺相当严重的情况。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有老师告知这是学校的一个“经典”班,在我之前,先后有过4位数学老师。因为有媒体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给予的鼓舞,有对自己的把握,我还是满怀期待着能和他们早早相识。
现象一 老师
师1:被气得无语,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五个大字“别再欺负我”。
师2、师3:生气时会有尺度地动粗,这招管用,至少能表面上镇住堂子。
师4:第一次接班与这群学生见面,教室脏。于是,想试探哪些学生会主动打扫。结果,无人问津。直至当他拿起扫帚扫完一个组后,也没有带动一个学生。
师5:这个不会讲四川话的老师,气急了只会用普通话厉声训导。可对于这群从小在呵斥中长大,主观上排斥正面教育,却对反面现象向海绵一样吸取的傻小子们,普通话哪有方言有威慑力?训导又哪能入他们耳?
现象二 学生
生1是个人小鬼大的小男生。平时好吃好玩,常常在路边小摊留恋,进出游戏厅、网吧。曾经因偷盗工地钢管换取现金消费,被当地派出所抓去三次。
生2是个高瘦的男生。如同班上其他与之习相同、行相近的孩子一样,他的前期知识欠缺的相当严重。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流行语言无论黑色灰色黄色,他都会在老师同学面前嘻嘻哈哈开口就来。师问“今天的作业你做了没有?”“不做。”“你做了,老师才知道你会了多少。不会的,明儿继续教你。”“就不做!”
生3是个胖乎乎矮墩墩的小男生,虽然六年级,却没有学习目的。他几乎节节不听讲,天天不完成作业,整天“快乐”得“呵呵呵呵”,课上课下一个状态,学校显然是他的“快乐”源地。家访时,知道他比同班学生年龄大。来这所学校之前,曾经去过另外两所学校应考,结果因为成绩差均没有录取。母亲说,他回家从不写作业,进屋就玩电脑。
生4是个单薄的男生,单薄得人见人怜。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让人对他更加痛惜。
生5也是个单薄的男生。嗓门大,胃口大。据说一顿早餐可以吃掉八个馒头。学习习惯一点儿不好,每节课都在坐飞机。
生6、生7、生8等等,细数下来,整个班要让人费心耗神的不下二十余个。他们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谁也离不开谁。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打了闹,闹了和,和了再打再闹,不问学习,天天如此。他们再有的共性就是都没有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各个都是“抄男抄女”。
现象三 家长
学生**因为打架,把另一个同学打伤。于是,电请家长来校当面解决。其父在电话那头开口便问:“手断了没有?脚断了没有?人死了没有?没有,找我干什么?”顿时,师如刺哽噎。
去学生**家家访,家长不知是措手不及还是根本没有礼节意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中,即没有给老师倒一杯水,也没有给老师端一张凳子。其叔叔还在一旁用手推搡着孩子“你好没脸,让老师来家访。”难道老师不该家访?
请学生**的家长来学校沟通,刚巧看见其孩子与同学打闹,孩子在哭。于是,当着孩子面,其母看见老师,劈头一句:“他为什么打我家**?”
预约学生**家长,一周后面谈、沟通。到期,家长一则短信“来不了”。师只好主动电话过去略谈。而其孩子当日在有其他家长旁听的课堂上,依然无视课堂,甚至扬言“我妈来了,我也这样。”
与学生**家长联系,打电话,电话停机;家访,家中无人。
与学生**家长联系,电话预约,家长答应有时间就来学校。一学期结束了,师既没见到家长身影,更没有接到家长电话。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原因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那么,原因何在?
窃以为,目前能带孩子进城上学的,大部分是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工,他们分布在城里的各个大街小巷。有做水果蔬菜的,有做洗发美容的;有开杂货店的,也有开茶馆、麻将馆的;有在工地上打工的,也有在超市卖货的;有跑两轮的,也有开的士、跑货运的;更有因为城市规划,依靠几套私房出租,足不出户不劳而获的。
正因为有了这些“家产”,他们相比昔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脱贫”了。可是,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对生活的认识浅薄。为了能维系现有的生活条件,也为更好地打拼未来,自顾不暇,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依托学校。“老师,我们没有文化,不知道怎么管,也没有时间来管。请你帮我们管严点。”便是目前众多农民工陈旧滞后的教育观。这是其一。
其二,当前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媒体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在某种程度的高度关注和大量报道,让对这一“关注”理解能力不够的一部分农民工误认为“做农民工很爽,可以享受政府的很多优惠政策。”“做农民工子女很幸福,有社会各界的援助和关爱,多生几个没问题。”再加上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中小学读书是法定的,孩子读个初中是没问题的。他们中还有人认为,自己当年读书就不行,所以,如今孩子读书不行可以理解;认为孩子实在读不好书,将来“子承父业”也是条出路。于是,在子女教育上,他们要么只是泛泛而谈,简单地说“要好好学,听老师的话”就忙自己的去了;要么就采取过激的粗暴行为,打骂孩子,赶出家门。殊不知,当孩子一旦养成坏习惯,丧失了学习兴趣,这样的话、这样的作法不仅起不到任何帮助的作用,反而促使孩子油滑成性,难以管教。
其三,现行的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教育力度,影响了教育功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让各地各级学校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反复强调“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小学阶段淡化笔试悄然形成。的确,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全心呵护生命,全力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全。然而,学校终究是传授知识、获取知识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在孩子暂别父母的时间内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全,更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如何避免又不伤害他人;我们不仅要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他们,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处事才是真善美;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于他们,更要学会他们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为己所用,教会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毕竟,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仅有健全的肢体,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何以继续学习?将来又何以肩负祖国重任?!
三、教育农民工的子女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密切配合
窃以为,无论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农民工”三个字不论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身份,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应该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更不应该将孩子教育分门别类,划分标准。即:同是学生,就应该接受同等的教育。
窃以为,探究“农民工子女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基础教育。教育农民工的子女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密切配合。
作为家长,农民工父母应该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科学教育自己的子女,正确理解政府的优惠政策,合理地处理“打拼”与“教子”的矛盾,主动与学校、与老师密切沟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形成步调一致,节奏一致。
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教育人的目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将“正直、善良、智慧、健康”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化他们,启迪他们。我相信,有各级政府的关注,有社会各界的援助,有学校的鼎力倾注,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不放弃,这些懵懂的孩子总有一天会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