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穿越钻机器多少钱:如何指导学生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0:23
学作文就是将自己亲身经历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作文的全过程要经历“积累——表达——修改”三个阶段。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积累的目的,修改是表达的完善。三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全过程呢?     一、积累——鼓励学生“三多”     1、多阅读。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若不“读书破万卷”,又怎能“下笔如有神”?故此,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要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广泛阅读优秀课外读物,博采百花之“粉”。久之,则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材料安排等技法必有“哦,原来如此”之悟,“豁然开朗”之感。     2、多观察。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是从观察中得来。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基于这一观点,我强调学生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一个场面、一种现象、一个普通人、乃至山河湖海花鸟虫鱼、一草一木……都要抓住其特点,认真观察,决不轻易放过眼前的一切观察对象和机会。     3、多思考。思考,是观察的纵深和发展,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生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才能有新的感受,把这些新感受加以归纳分析,就会形成一些新想法,这往往就是作文新意所在——而文章恰恰贵在出新。     二、表达——重点强调“三个必须”     1、必须有中心。作文中 ,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写,写作目的是什么。确立中心后,则坚定不移地围绕这一中心写。文章没有中心,好比人没有灵魂,三军无统帅,珍珠散落于地,你的语言即使再生动,选材再新颖,若无中心这条金链的贯穿,也无法成为精美的艺术项链。     2、必须有真情实感。众所周知,文章是要有感而发的。所以,写不出时,切忌逼学生“硬”写,否则则是无病呻吟。只有当内心某种情绪、某种思想或感受如火山内酝酿已久的岩浆非喷发不可时,写出的文章才是真情的宣泄,才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     3、内容必须具体。教师可经常给学生提供些中心句,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句来写,这是帮学生改正作文内容空洞这一毛病的良方。     三、修改——提倡“三用”     1、用耳朵监视嘴巴。有句名言曰:“文章是改出来的”。细品之,颇有道理。学生写完作文,不要一交了事,要反复朗读,耳朵监听,将读来不上口、听来不顺耳之处再做“修理”。     2、用“听众”评议作品。将自己的作文念给家人、邻居、同学听,让他们品头论足,虚心听取他们的“高见”,再将意见分析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手术”,直至满意。     3、用作家严肃的态度鞭策学生。玛丝洛娃是列夫· 托尔斯泰的名作《复活》中的女主人公,这个饱经忧患、受尽折磨的妇女形象是作家修改二十次才描绘出的一个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每隔一段时间,我就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我力图通过这个苦心孤诣、反复修改、反复琢磨的写作实例,使学生看到作家的创作态度是何等严肃与认真,从而受到教育,认真修改自己的每一篇作文。     对学生,作文的确是个苦差事;对教师,如何指导作文,也是令语文教师苦苦探索的课题。但如果我们每位教师苦钻业务,科学指导,那么,苦中也有乐,那就是当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