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丽光电:有效教学讲座四之三(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3:55

有效教学讲座四之三(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解读)

优质课、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推门课乃至常规课,都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水平是否达到了相关的专业水准。标准是对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宏观概括,体现的是评价者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准则。新乡市教研室根据课程改革的进程,依据有效教学的理论,针对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设计出台了“新乡市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落实课改理念,引领课堂教学。

                     1、制定《评价标准》的意义

1.1、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传统优质课的评价标准,重在评教,忽视评学。大多是在规范教学技能上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很少考虑学生“学”的感受和学的体会。评价主体存在着突出领导、忽略教师的不足;评价对象存在着突出教师、忽略学生的缺陷;评价过程存在领导点评多、平等对话少的弊端。对于学生的“失常”表现,不是抱着反省的态度,而总是说“今天的学生不配合、没配合好”。讲这番话的时候,恰恰忘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1.2、引导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性。评价课改的成功与否的标准,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根本性转折;再次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基础性、生成性的特点;那么,以此来衡量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1.3、明确课堂教学方法的操作性。近年来我们面临“老教师不适应课改,新教师不适应教学”的状况,尽快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是很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颁布《评价标准》就等于给我们的教师一把尺子,既可以衡量自己,又可以衡量他人;既可以与他人比较,又可以作自我反思。《评价标准》从目标设置到教学环节,从教学问题探究到教学特色形成,八项要素三十五个要点,层次清楚,要求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教学为课改添彩,负效的课堂教学为课改“添堵。”

2、使用《评价标准》的作用

    既然是标准,就具有规范、导向、调节、反馈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有限制、束缚的负作用,也可能有误解、误导的反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市教研室制订《评价标准》,希望它在实际运用中起到以下十种作用.

   2.1、推进有效教学.①作为全市性基础教育改革的龙头项目,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把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全市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市教研室推出《评价标准》,就是要动用政策导向的力量,推进有效教学的大面积普及。②有效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做,可能一部分教师还不很清楚,借助于《评价标准》,使教师能明白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评价标准》作为一种政策规定,对以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市的基础教育改革将起到规范引领的作用。

   2.2、提供发展空间.①在传统优质课评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候评价标准反而成了限制、束缚教师手脚的镣铐,致使有些教师由于担心不达标而放弃自己的教学个性,担心不全面而放弃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典型的是传统优质课评价标准往往有“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等,导致许多教师为迎合评委,迎合评课标准而人为设计教学环节,人为增加教学噱头。②《评价标准》则突出它的开放性。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评价标准》不是必须面面俱到的死规定,不是核查具体教学行为的清帐单,更不是规定只能使用某种特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标准件”。《评价标准》是一个蓝本,教师可以参考但又不需照搬的框架。它只是一个“路线图”,大致指明努力的方向,但具体怎样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实际创造性摸索和探究。

2.3、转化课改理念.①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通过多年的学习培训基本上为广大教师所认可。但是实践中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偏差,理解上的误差,执行上的时差,研究上的落差。从知识理念到采取行动再到取得效果,需要艰苦的纠差和漫长的纠“错”过程。当前课改推进中所面临的最艰难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②《评价标准》渗透着新理念,体现新要求,追求新境界。它努力把课改理念有机地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评价标准》把各种教学行为程序化、规范化,目的就是使理念的转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如学生的学习体验、问题探究都予以专门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同一种教学行为可能体现多种教学理念;还有时候一种教学理念又体现在多种教学情境之中。

   2.4、规范教学行为.①课程改革在实践上引发争议最多的就是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革中许多教师迷失自我,丧失立场,旧法不敢用,新法不会用,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满堂问、满堂演、满堂闹、满堂跑大行其道,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失控、失调、失范的境地。②《评价标准》提出的三种教学策略,四类教学目标,五个教学环节,把教学设计所有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作了非常具体、清楚的要求,从政策导向上避免课堂教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评价标准》格外强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氛围,既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又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严格规范。

    2.5、提供教研抓手.①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教与研的关系。科技兴校,关键在于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手段有力,研究环节完备,才导致研究效果突出。“论素质教育在XX学科教学中的施行:浅谈怎样在XX学科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这类题目对于基层学校、一般教师来讲显得太过太空,只能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怎样记忆历史年代”“调动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这类题目作为研究课题又显得过浅过小,没有研究价值。至于课题研究的问题更多,许多教师缺乏学术视野,没有研究综述,不懂类比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要素和环节,所谓研究成果只是个人的心得或见解,怎能去推广,怎能让人佩服。②《评价标准》的每项要素、每个要点都是研究有效教学的抓手,都是研究有效教学的小课题。把“有效教学”这个大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小课题,提供小切口,大纵深的研究模式,更便于教师驾驭小课题,研究小课题,很好地促进专业化成长。

   2.6、活化校本教研.①校本教研的生命力就在于学校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人说校本教研进入所谓“高原期”,难以深入,难以持久。其实不然,问题的关键是没有找准校本教研的切入点。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教师们熟悉却没有做好,思考过却不够深刻,研究过却不透彻的问题。它的解决,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对教师是一次升华,对同行是一次启迪。②《评价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它的解读、实践、反思和修正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过程。它集类比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于一身,具有实用性,教师们能研;具有指导性,教师们应研;具有系统性,教师们可以深入研究;具有生成性,保证研究即有收获。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课题,形式活、内容实、对象具体、目标清楚、作用持久、效果显著.

2.7、突出主体地位.①传统优质课的评价重心放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上,过分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一部分教师便挖空心思把精力放在“出巧”、“出彩”上,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道具”。②《评价标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精彩表现,把对学生状态的考察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赋于十分重要的权重。学生状态分学习状况、学习方式、学习体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评价标准》有机地把它们联成一体。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主动探究,又突出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强调学生的自悟、觉悟、感悟和醒悟,又突出学生的理解思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和质疑批判。③主体地位不是说让学生占领讲台充当“先生”角色,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有得、有悟、有趣、有法。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核心能力不是研读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而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的能力。具备这种核心能力,才能保证教育的和谐发展。

    2.8、内隐教学技能.①《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没有作出明确要求,有人问这是否意味着不再强调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了,答案是否定的。《评价标准》把对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全部作了内隐化处理,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实施。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教学氛围、教学效果、教学特色,都包涵着对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只不过《评价标准》的要求更高罢了。例如“创设情境的生动性”,创设是要求,生动是标准,形式可多样,具体看水平。实物情境,实验情境,历史情境,媒体情境等,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既包括对学生群体和个性的关注,又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评价。道理很简单,普通话不标准,基本功不过关,学生的满意度肯定不会高。

   2.9、促进专业发展.①制订《评价标准》的出发点是给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发展的抓手,落脚点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能力;着眼点是明确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着力点是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公认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②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要靠两只轮子:一个是工作实践,一个是学术研究。有效教学既是工作实践又是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绝妙结合,它使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化,成果工作化。

   2.10、鼓励教学特色.①优秀教师一定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这种个性的张扬、风格的形成,需要得到肯定、鼓励和推广。教学特色最能反映教师的学术底气和灵气,教学特色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是长期教学反思的积淀。②特点、重点、亮点、妙点构成教学特色的四大支柱,对它们设置加分项目,就是要达到鼓励形成教学特色的目的。

    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道理,《新乡市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工作的广大教师最有发言权,也最有决策权。我们希望老师们有什么感想、体会、意见、建议告知我们,以便进一步完善。

3、对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理解

3.1、教学目标.有效“能够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是对活动结果作出的判断,反映的是活动达成预期结果的程度。有效教学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教学状态的自主性,教学氛围的和谐性,教学探究的科学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特色的的艺术性。有效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真正认识自主学习的精髓,理解自主学习的环节,掌握自主学习的秘诀。明确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依据,明确人生目标者一定是生活中的皎皎者,明确工作目标者一定是单位里的优秀者,明确学习目标者一定是同学中的成功者。

①三维目标和谐有序.一般教师存在的问题是习惯于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一一对应教材,一一对应要点。告诉学生这个公式原理体现的是知识要求,这个习题训练突出的是能力特点;这是实验思考过程,这是推理推演方法;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总觉得是空的、虚的目标,无从下手亦无从检验。其实,对三维目标的正确理解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并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渗透。例初中语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文章对圆明园之美进行了热情描述,引发学生对待美好事物的态度选择,人类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是欣赏、爱护,但英法联军却毁灭了它,毁灭了代表中华文明的园林杰作,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雨果先生的文章对英法联军的暴行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教师如果能抓住社会道德的荣辱观、是非观进行讲解,从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作出批判,以“一种做法,两种评价”引导讨论,三维目标的体现就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感教育的实现自然是水到渠成。再例,初中政治《做诚实的人》,教师教育我们的孩子做诚实的人,可家长、社会却在时时告诫孩子们要学会自我保护。似乎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出现背离。如果我们把诚实明确概念,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我想我们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一定会大大增强。诚实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可老实人吃亏也是一条社会潜规则。在道德滑坡,人心险恶,社会复杂的形势下,能否做到坚持洁身自好不说假话,在邪恶压迫之下选择保持沉默,被迫开口时起码保持不伤害他人的道德底线呢?多几种标准,多几种选择,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如。

②基础目标测评有据.教学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老师太“敬业”,太“痴情”,以至于每个知识点都不肯轻易放过,都要再三讲解,唯恐有遗漏,唯恐听不懂。只有传授,缺少方法;只有练习,缺少感悟;只有“引导”,缺少“自由”;只有讲解,缺少互动;这是教学低效的四大顽症。怎么克服?答案是分层设标,依标教学。这里的分层主要指按教材难度,教学设计及学生水平的目标分层、要求分层。依据教学标准,测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已经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不讲、少讲或略讲,通过达标测评,自测、互测进行反馈矫正。理解就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就是学生就够运用知识去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③发展目标引导有法.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处于最近发展区,学习尚有一定困难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练习的方式达标,亦可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加以引导,通过达标测评,进行激励评价。引导的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发展的目标在于能力提高。

④高层目标探究有方.少数学生感兴趣,有余力,亦有能力的知识内容,需要教师提供探究学习的材料,指导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探究学习的感悟,总结探究学习的体会。交流的意义在启发,探究的价值在感悟。

⑤目标呈现灵活多样.不一定非要打字幕、挂黑板、贴字条,它可以体现在板书设计里,融合在教学活动中,集中在破解题目上,升华在课堂小节中。教学目标的认定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好是师生共同认定。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避免“上课讲的天花乱坠,下课学生啥也不会”的现象。

3.2、教学环节.目标不清,反馈迟钝,方法失灵,节奏松夸,思维脱节是教学低效的主要表现。有效备课要完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亮点,把握教学流程,体现教学个性。教学环节讲究启发的技巧,引导的技能,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丝丝入里,环环相扣。

①创设情境的生动性.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兴趣,激活情趣,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真切而有感染力。美国历史教师创设收取试卷费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当年殖民者征收印花税激起的情感体验,就是经典的案例。创设情境的类型主要有生活展现情境;实验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图文转变情景;网络建构情境。

②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课堂活动须全体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参与。“举手发言”是教师的常规要求,是课堂最常见的情境,我们习以为常。可是忽略了不愿举手,不敢举手,不会举手的同学,他们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课本剧表演拥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在课改推动下,逐渐流行。但问题是当少数几个学生津津有味表演之时,台下几十位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还是消极的旁观者?是主动的活动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情感是否被唤醒,学习动机是否被唤醒呢?活动参与讲究调动,强调组织,强化合作,激发热情。

③学法指导具体性.自主学习的要求是学生自已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矫正学习行为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一般学生学习只是上课听讲,下课作题即认为完成任务;优秀学生则擅长于第三次学习,即课前有预习,课上有比较,课后有反思。把知识学习的准备、比较、反思有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自然效率高、效益好。在预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目标,认准疑难所在;在听解过程中,侧重知识比较,印证观点正误,破解疑难问题;在反思过程中,掌握运用要诀,尝试迁移变化,感悟知识生成。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在教材上勾画一番,批注一通,摘抄一下,而是要突出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还要注重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的转化。一般人总是认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勤奋程度,其实,对学习的价值来讲,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勤奋更有效。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拥有了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④课堂小节的规律性.教师讲课的习惯总是在最后几分钟用于布置作业,而忽略了课堂小结,致使同学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零散的知识,没有整体的概念。教师的小结如同一条丝线把知识的珍珠串连起来形成漂亮的项链。小结的形式很多,但鲜见于教参,需要精心的提炼,这个提炼的过程很苦,但最终结果一定很甜。提练式、数字式、漫画式、哲理式、压缩式、题眼式、破题式、回应式等都是有效的小结方式。小结的要求:语言的简洁性、表述的流畅性、理解的深刻性、概括的全面性。

⑤创新作业的拓展性.过重的课业负担源自于题海战术的盛行和机械训练的枯燥,创新作业就是立足于培养创新意识,着眼于激发创新品格,致力于营造创新氛围而编制的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探究性的习题。创新作业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礼物,是沟通师生交流的有效渠道,促进课堂评价的有益尝试,落实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设计创新的途径: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拓展新视角,补充新观点,完善新环节。创新作业的形式:情境式作业诱发思维的主动性;发散式作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辩证式作业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探究式作业鼓励思维的创造性;亲情式作业丰富思维的多样性。创新作业的要求:题干的新颖性,题眼的情境性,设问的启发性,解答的层次性,研讨的专业性,答案的生成性。创新作业的价值:常规训练关注解题的速度,提高解题技巧,创新作业重在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鼓励学习探究,倡导学习合作。

3.3、教学策略.策略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提高专业化水平,一定要讲究教学策略。

①激励性策略.我们都知道,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需要有效的激励策略。激励存在着负效应、点效应、短效应、长效应四个层次。个别教师行为失范、教学失控,教师失信于学生,说什么都无人理睬,这是典型的负效应。只对个别人管用的激励措施叫点效应;只对少数学生或只在短时间内管用的激励措施叫短效应;对多数学生长期甚至终生管用的激励措施叫长效应。如何避免负效应、克服点效应,优化短效应,争取长效应,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小课题。

②指导性策略.没有知识,不能教书;拥有知识,不一定教好学生。教学低效的二大难题,一是阅读的“四没四不”:没有方法,不会寻找重点;没有规划,不会提炼主题;没有质疑,不会独立思考;没有共鸣,不会感情表达。二是记忆的“四没四得”。没有理解,只得机械记忆;没有转化,只得重复记忆;没有实践,只得背诵记忆;没有感悟,只得硬背死记。解决难题的出路在于强化有效教学的指导策略。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动机的提纯,学习过程的激励,学习能力的转化,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反思,学习心得的交流,学习感悟的升华,都是教学指导策略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适当的目标,提出透彻的问题,征求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对其思维过程、价值取向、感情态度加以评价;向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力,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研究性策略.研究性策略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上,体现在教师的问题意识、比较意识、转化意识和研究意识上。对于课堂上形形色色的问题,凭借教学经验作出判断,这是共性的普遍问题,还是个别的特殊问题;是老问题的新表现,还是新问题的新形式。问题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同行,课题必须归纳整理、研究解决。否则,问题仍旧是问题,还可能积淀成为难题。研究型教学策略的落实,一是抓研究型教学,二是抓研究型学习。研究型教学的重点是教师把自己教学研究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引入课堂,融入教学,同时以研究的形式、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和作业练习。研究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求是精神。研究型学习的定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主动搜集信息,深入探究规律,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型学习的价值是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合作学会互助交流,通过探究学会自主提高。

④学生状态.有效教学的“有效”概念,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成绩、进步或提高。教学有效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进度或工作态度认真与否。如果学生接受错误信息,学习错误的观念,或受到误导、误解,那是负效教学;如果学生学的很辛苦,练的很辛苦,虽然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出只能认定是低效学习。“有效”的概念包涵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三层意思,效果就含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3.4、学生状态.课程改革特别推崇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学习状态。

①学习状况.有效的学习是积极的学习、主动的学习。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关键是活动聚集人心,趣味激活欲望,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在积极参与中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主动探究。

学生状况即学生在课堂上所表达出的情形。课堂状况的类型有沉闷的课、乏味的课、单调的课、活跃的课、喧闹的课、表演的课,不同的情形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受,有效教学追求互动的课、思考的课、探究的课。

②学习方式.评价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革命性”变化,具体地说就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贵在习惯养成;合作学习重在团队互助;探究学习难在设计创新。“自主”相对于“他主”而言,“个体”相对于“群体”而言,“接受”相对于“发现”而言。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解决学习问题,自主评价学习结果。合作学习主要是倡导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与人共处”、“与人交往”的情感态度。合作的基础是分工,具有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在严格意义”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构成并列关系,因为在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同学的合作与交流来解决疑难问题,达到某种共识。

③学习体验.有效学习应该给人兴奋、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有效教学强调创设学习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阅读的自悟、思考的觉悟、实践的感悟、交流的醒悟,都是难得的体验。没有热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高分,但却不能让学生有愉悦感;没有兴趣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名,但却不能让学生有幸福感;没有自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出国去,但却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没有渴望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考上大学,但却不能让学生有归属感。富有情趣、富有启发、联想丰富、见解深刻、出人意料、简洁生动、比喻形象等都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唤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正是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拥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胸怀和立场。

④学习能力.基础教育的能力目标可以概括为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等。能力有强弱之分,高下之别,能力有个体差异;能力可以在群体中相互影响。学习能力的类型有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分析力等,教师的协调力、亲和力、领导力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能力和培养与提高。学习能力强的表现:概念清楚、层次分明、理解深刻、分析透彻、记忆超众、思考慎密、归纳全面、交流顺畅。

3.5、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指课堂的气氛和情调。良好的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思考。氛围是一种无声的熏陶,无雨的浸润。氛围需要培育,氛围能够调节,氛围可以相互影响。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沟通中达成共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3.6、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感悟问题,生成问题的过程。抓住重点问题,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①问题的设计.教学问题往往产生于学生难以理解、不熟悉的概念与知识,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要依据教材与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考虑评价测试与中考(高考)命题特点,来设计教学问题的讨论、探究与解决。简单地说就是设计探究问题的坡度要适宜。过缓没难度、过高没梯度、过长没效度、过短没信度。3米高的悬崖谁也上不去,10米高的楼房可轻松登顶,为什么?楼梯使然。

②问题的内涵.问题的表现形式有情境式、结论式、质疑式、反问式、置换式、替代式、增减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

③问题的内容要具有发散性、类比性、迁移性和生成性。一般教学的效果是举一知一,有效教学的效果是举一反三。要想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发散思维的训练,类比研究的体验,知识迁移的能力,感悟生成的智慧。

④问题的呈现.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省时省力,可与学生的体验格格不入,总觉得是外来的,他主的,被迫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认识问题的角度,感悟问题的深度,学习的体验就会深刻的多。例:成都附近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亦是著名旅游景区都江堰,启发思考为什么叫都江堰,它明明位于岷江上游,应该叫岷江堰才对呀?如果让学生查寻资料,破解疑问,这种探究学习就有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双重意义。

⑤问题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质疑意识,深化课堂探究;激励学习意志,聚集重点所在。

⑥问题的解决.布置作业,提示问题后,学生如果感到难度过大,往往会选择放弃,等待老师告知现成的答案。探究问题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方法指导,完整的背景资料,充足的探究时间,适宜的点拔引导。

⑦问题的价值.解决问题的价值在于积累能力的提高,在于感悟方法的重要,在于追求规律的把握,在于发现新问题的乐趣。

3.7、教学效果.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面发展。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求综合效益观、克服短视、短见、短期行为。

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衡量教学有效与否要有一个评价标准,即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比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看面二看点三看悟。所谓一看面,即教学效果看掌握知识的学生有多大面;二看点,即教学效率看掌握知识花费时间与精力有多长时间;三看悟,即教学效益看掌握知识究竟有多少感悟。有悟才会有通、有变。

②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教学效果的主体有学生、家长、领导、社会以及教师自己。评价教学效果,首先看态度,其次看水平,再次看成绩。“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应该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把尺子。当然,教好的标准不一定是非要考上名牌重点学校。与自己比有提高,与过去比有进步,与同学比有发展,家长、社会、领导就应该表示满意。

③教学效率的控制度.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最常见的做法是加班补课,以致形成“县中现象”。补课补习需要一个适宜的心态。把补习时间、作业训练、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通过实践摸索中最佳作业量、最佳补习量、最佳训练量。

④教学效益的愉悦度.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摸底考试,使学习毫无乐趣,谈何愉悦。提高教学效益,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讲解生动、练习有序、小结系统、辩析深刻、观察细致、言辞犀利、分析透彻、态度亲和、氛围融洽都是凝聚学生、影响学生的力量所在。面向全体的适应性,因材施教的启发性,合作探究的趣味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是保证教学效益的四项基本原则。

⑤教学问题的生成度.课堂教学出人意料的情况叫意外,及时捕捉到这意外的情况,完善教学、补充教学、启发教学、感悟教学叫做生成。生成是一种唤醒,一种点化,它依托于理解、体验,升华于灵感、灵性。教学生成可遇而不可求,它的产生取决于课堂氛围、学生状况、职业敏感、专业技能。教学既有教师的生成,又有学生的生成;既有问题的生成,又有方法的生成;既有启发的生成,又有灵感的生成。一般教师总是把学生教得没问题,优秀教师总是把学生教得有问题。在问题的产生、质疑、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把握、情感的渗透。

3.8、教学特色.

①教学设计有特点.目标设置体现“契合性”,教学目标的设置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处于“最近发展区”,处于思维兴奋点,处于活题联系点。教学目标的内涵具有“契合性”,即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教学训练相契合。目标规范着内容的选择与组合,目标决定着方法的使用与调整。学法指导强调自主性,自主是学习的关键,自主是有效的基础。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以趣味引起关注,评价鼓励达成,梯度引导学习,难度刺激挑战。活动组织突出全员性,课堂小结追求思考性。

②教学生成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

③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④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