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电池检测电阻图:牛田洋的事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2:51:02

牛田洋的事儿

2010-05-12 22:38:58
环境问题,发到汕头组,竟然没有汕头银关心。算了,贴这里,喜欢的留言。牛田洋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区西北郊、桑浦山南麓;地处榕江、韩江交汇冲积带,总面积约5万亩,近53平方公里。古时为海湾,经过千万年的风雨洗礼和河流冲击,逐渐形成滩涂。清末广东水师总兵方耀曾经向朝廷提出要围垦,但却以失败告终。1962年解放军在此围海造田,使原生态的牛田洋,变成了大型军垦农场。牛田洋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湿地.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可以起到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作用。在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中,汕头市是唯一一个以8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区为中心的大城市。这样一个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宝地,在保护汕头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喻作是潮汕之“肾”、汕头之“肺”。韩江和榕江的污水经过牛田洋自然过滤和净化。它拥有湿地植物268种,是中国三大侯鸟迁徙路径节点之一,每年在保护区内栖息的侯鸟、水禽达到5万只以上。牛田洋由于极具生物多样性特色,一度有“北有珍宝岛,南有牛田洋”之称,如今既有绿树葱郁的十里长堤景观,也有“落霞与白鹭齐飞”的自然保护区景色,具备了打造水乡式的休闲旅游基地的优势,是汕头市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带中“生态经济带”的启动点。1962年,全国缺粮。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2师前往牛田洋围海造田,围出近8平方公里的海滩,他们引韩江、榕江的淡水冲咸,当年亩产水稻800斤;到1965年,亩产已达1193斤。这个事迹,被层层上报到中共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并于1966年5月2日形成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给军委的报告,肯定“军队搞生产”“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5月7日,毛泽东主席即在报告上作了批语:“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这样一个大学校……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这就是后来影响全国的著名“五七指示”。“五七指示”发表后,在全国掀起了走“五七道路”的热潮,波及全国近两千万人“上山下乡”。广泛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干部的变相劳改的“五七干校”,都是“五七道路”的产物。1968年10月起,共有218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男1614,女569),分批前往牛田洋军垦农场接受劳动锻炼。1969年7月28日11时许,6903号台风中心登陆汕头。风力12级,风速最高为53米/秒。这天正是农历六月十五,正处天文大潮。数层楼高的海浪涌入海堤,市区平均进水1-2米,一艘外轮甚至被从汕头港抛到了山上。牛田洋军垦农场的海堤,瞬时被削剩无几。但部队官兵和来此锻炼的大学生,没有撤退,在“人在堤坝在”的口号下,手挽手筑成人墙,与台风、暴雨、海潮进行了殊死搏斗,553名部队官兵和大学生英勇牺牲,其中官兵470名,大学生83名。损失枪支859支、火炮60门,以及通讯等军用器材和大量生活物品。这是一个“唯意志论”的惨痛教训:在大自然面前,要尊重人和自然的关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牛田洋抗灾抢险及其前后的精神现象,或许堪称“文革”中国集体热狂的一个标本。经过生死考验的生还者,在参加了火热的重建后,于1971年前后陆续分配工作。改革开放后,在他们逐渐离开工作岗位和领导职位时,不时回到牛田洋聚会,理性地审视过去,并从中寻找属于未来的财富。2004年5月,牛田洋被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列为国内首个GFF(“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的简称)国际湿地示范区建设项目。示范区立足走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路子,依托省级“农业科技园”和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为平台,逐步发展。目前已形成水产养殖、花木果蔬种植和禽畜饲养加工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农业产值每年4.5亿元,其中有天港番石榴、龙盛罗非鱼、玉清牌芥菜等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牛田洋青蟹、赖厝卤鹅等知名农产品。2004年该片区还成功举办了牛田洋金秋青蟹节,吸引了国内外不少客商的青睐。牛田洋的前景,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