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ersign:让课堂充满魅力--苏静新诗教评价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8:35

让课堂充满魅力

我想简单评一下苏静的课,因为我不是搞教学论的专家,那我就比较宏观一些。

我们经常说,什么是一堂好课?山东最近给我们推荐了一个杜郎口,沸沸扬扬、热热闹闹。江苏前一段时间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洋思中学,你说课堂教学应该怎么改?实际上改来改去还是要让课堂要有魅力,有活力!

我刚刚代表苏州市在中央电视台领取了中国魅力城市奖牌,两年前我代表苏州市参加了中国活力城市的颁奖仪式,苏州是中国唯一同时获得“魅力城市”和“活力城市”称号的城市。今天在评价苏静的课堂时,我们又讲到了魅力和活力。应该说,在苏静的课堂里魅力和活力我们都看到了。我一直认为,评价一堂课最最重要的标准是:课堂是孩子的,把课堂还给孩子!

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所以,评价一堂课不是评价老师在课堂里面滔滔不绝口吐莲花多么精彩,而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孩子们在课堂里是不是快乐的?

我们新教育讲让所有的人能够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提教育生活很重要,因为课堂是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课堂的时候我最关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很开心?课堂生活里不快乐,他教育生活的一大部分就不快乐,学生课堂生活快乐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是,课堂里仅仅有笑声还不够,同时要有紧张度,过去我们的课堂是老师紧张,老师在背他所准备好的东西,或者说演绎他设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让学生进入他的课堂,也就是说学生的脑筋没有动。脑筋有没有动起来,这是学生主体缺少的体现。

今天的课,严格的说是一堂非典型课堂,因为它是一个汇报课、一节展示课。第一节课的知识问答,苏静平时不可能这么教,平时应该是苏静来讲关于诗词的知识和体系。今天第一堂课实际上是把她平时讲的课的展示。听到第一节课的时候我非常的感动,你想想一个孩子才学了1个月的时间,九次课的时间,对中国文化从远古神话到春秋到汉魏到唐宋,中国古代文化的源流,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精华,这些7、8岁的孩子们如数家珍。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苏静能够把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精华根植在孩子的心里,让这些孩子都了解了,并且很熟练,所以,第一堂课她很滑润,很流畅。

而且,这些是苏静事先不可能准备的,准备也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苏静的第二堂课是创作。坦率地说,孩子们的诗歌还不成熟,与她在嘉峪关小学的孩子比,还有距离。但是,我觉得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可以想想,对于诗词知识从零开始的孩子们,经过这么几次的训练,就能够在5分钟里面写出来,能够懂得什么是16字令,什么是绝句就已经很不简单。因为这些孩子过去没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完全是短期的速成。我认为,没有长期的积累的过程,是不可能写出精彩的文字来的,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真正花一年,孩子们写的诗、创造的水准会更好。

我觉得苏静在嘉峪关小学的时候,孩子创作水平比较高。这与她一直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有关系。什么是浸润?必须要有老师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今天的孩子创作水平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有些孩子们能够在5分钟的时间写3首出来,平均一首还不到两分钟,不管他写的怎么样,只要是写出来就是大大的了不起。你不要以为这些不太像诗词,很不成熟。但是我认为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让我们在下面试着写一写看,也是五分钟,我们也作一个同样的命题,恐怕不是我们所有的人能够马上写的出来的,不相信你们可以试试。五分钟给你一个命题让你写一个16字令,写个绝句。

当然,我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最后到最关键的时候,还是文化素质,还是要靠新教育的书香校园。我和苏静讲过,一定要把文化的积累、诗词的诵读作为基础,作为诗词教育一个重要的基础,没有这个东西是走不远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古体诗,还没有现代诗,但是现在的孩子可能写现代诗可能会写得更好。我看过一些孩子写的现代诗,因为它要求不是文言,它可以用直白的方式来表述,可以用孩子的童言,用生活的语言来表达。要是在创作上可以放开写,包括现代诗,儿歌,孩子们可能会写得更好。而今天只是从古体诗的角度看,很稚嫩。我看过许多孩子们创作的现代诗,其实很多也很精彩。现在语言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如果你放在一个古体诗框架下它可能不怎么样,但是如果放在现代诗的框架下,可能就非常有个性,非常有童趣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竞技的环节。我总感觉这个环节的课有些太紧张了,课堂要有紧张度,但是如果不是有张有弛,如果每堂课都这样紧张,孩子们肯定受不了。老师也太紧张,尤其是统计分数很麻烦,我不主张花那么多精力去给那些分数。偶尔用这样的方法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每堂课都用这样的方法,我觉得一是拖延课堂时间,另外一个是到后来有些分数评价的过程主观的成分太多。你苏静有些分数都是想给他多少分就给他多少分,有的给80分,有的给100分,可能有的孩子会不服气,要考虑有没有更简洁的评价办法,这样你也轻松孩子们也轻松。

我知道你是想把团队的概念、合作的概念引进课堂,这个非常好。但是从课堂教学上来说,可能会整体影响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苏静的这堂课我觉得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看到的是孩子们这种原生态的乐观快乐。我觉得孩子们难得有一个童年,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们真正拥有属于他们的童年。把开心的课堂生活当作是一种每天的享受,这是最重要的。你想想,就上了几次课,当苏静对这些孩子说再见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这说明苏静的课是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

我们新教育团队前不久到贵州去支教,我们一个团队在当地工作了接近一个月,临走的时候他们做了展示课,山西运城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巍巍中条老师上了一堂口才的展示课,让听课的老师都惊呆了。平时不说话的孩子,上台脱稿讲演。然后当老师给学生说再见的时候,全班同学嚎啕大哭。当时他们老师感觉很匪夷所思,说:“你们才教了几天,我们在这里教了他们四五年了对我们没有这样的感情。怎么会事啊?我们教了四五年的孩子们不说话,你们一来他们开口了”。我说:“这就是教育的理念、这就是教育的情感”。一个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对孩子有真正的情感的老师,一个有理想有激情的老师,他就能够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实质上是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最重要的方法。孩子们幸福的高效的出现在课堂上,就是魅力课堂的本质所在。所以无论课堂怎么变,变来变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始终是我们魅力课堂的内容。因此,苏静的课之所以非常成功,就在于她始终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始终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