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仁爱教育:系统养生视域内的道家养生:杨朱养生智慧杂谈(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4:40

系统养生视域内的道家养生:杨朱养生智慧杂谈(2)

蒋成博

一、贵己-为我中蕴含的养生智慧。

所谓“贵己”即“以己为贵”、“以自我为贵”、“以我为中心”等内涵的集合。杨朱“贵己”的思想,主要是从他的那句名言“一毛不拔”引出的。历史上第一位批判杨朱的是孟子。在孟子那里“贵己”即“为我”,“为我”即“一毛不拔”。

《孟子·尽心上》一章中说道:“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立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告诉我们:“杨子主张为我(自我、自己或自身),拔一毛而利于天下都不去做;墨子主张兼爱,上摩秃头顶下至于足踵(磨破了脚板)而利于天下都要去做;子莫执中而行,虽然其执中之举已近乎中道,但他执中而不知权变,与一成不变没有什么两样。这些一成不变的做法都是我们所厌恶的,我们把这类行为视为有损于中道的行为,做事一成不变会因一废百,最终一事无成。”

孟子以“执中善变”防止“执中不变”、“执一不变”等顽固不化行为。他提醒我们,中和之道是权变之中和,适时之中和,并非一成不变的定则,惟有懂得权变者,才能使中和得到活学活用,变得游刃有余,运用自如。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思想,因为被孟子看做“执一不变”,“举一废百”的行为,因此,受到激烈批判。

在孟子看来,“为我”,是一种“为自我”、“为自己”等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行为,即“一毛不拔”行为。孟子的“为我”或“一毛不拔”,大约相当于《吕氏春秋》的“贵己”。

《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说:“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後。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後,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

这段的大意是,听从众人的议论来治理国家,国家很快就会遭到危险。根据什么知道会是这样呢?老耽祟尚柔,孔子崇尚仁,墨翟崇尚廉,关尹崇尚清,列子崇尚虚,陈骈崇尚齐,阳生崇尚己,孙膑崇尚势,王廖崇尚先,儿良崇尚后。军队里设置锣鼓,是为了用来统一士兵的听闻,法令一律,是为了用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聪明的人不得灵巧,愚蠢的人不得笨拙,是为了甩来统一众人的智力,勇敢的人不得抢先,胆怯的人不得落后,是为了用来统一大家的力量。所以,统一就治理得好,不统一就冶理得不好;统一就平安,不统一就危险。能够使众多不同的事物齐同,使愚蠢聪明灵巧笨拙的人都能用尽力气和才能,就象由一个起点出发一样的,大概只有圣人吧!没有驾驭臣下方法的智谋,不经过教化而具有的才能,依仗强力、敏捷,贯通、熟习,是不足以实现这些的。

作者认为,老耽、孔子、墨翟、关尹、列子、陈骈、阳生、孙膑、王廖、儿良等十人的观点都是“众议”,而非大一统的思想,因此,都不不利于安邦治国。

这里,作者对“阳生贵己”——“阳生以己为贵”所持观点与孟子“为我”基本相同。但“贵己”并不等于“一毛不拔”。

根据我们现代人的观点,作为一个独立人,出于人的自然天性,利己又何错之有呢?在我们看来,只要一种利己行为不损害他人利益,这样的利己行为便无可厚非。人人因“贵己-为我”而“贵人-为他”,人人因“贵人-为他”而“贵天下-为众人”,才能够形成一个人人贵国家,人人贵世界的局面。资本主义社会正是在“贵己-为我”前提下建立起来的。试想,一个不知“贵己-为我”的人,怎么能够“贵人-为他”进而“贵天下-为众人”呢?

总的来说,在古代,从孟子的“为我”,到《吕氏春秋》的“贵己”,以及后来很多人对杨朱“为我”句的理解,均不得其思想要领,至少是断章取义的。真实反映杨朱思想要领的言论,当在《列子》杨朱篇中。这一点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即“全生-全真”中予以阐释。

 

系统养生视域内的道家养生:杨朱养生智慧杂谈(2)

蒋成博

一、贵己-为我中蕴含的养生智慧。

所谓“贵己”即“以己为贵”、“以自我为贵”、“以我为中心”等内涵的集合。杨朱“贵己”的思想,主要是从他的那句名言“一毛不拔”引出的。历史上第一位批判杨朱的是孟子。在孟子那里“贵己”即“为我”,“为我”即“一毛不拔”。

《孟子·尽心上》一章中说道:“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立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告诉我们:“杨子主张为我(自我、自己或自身),拔一毛而利于天下都不去做;墨子主张兼爱,上摩秃头顶下至于足踵(磨破了脚板)而利于天下都要去做;子莫执中而行,虽然其执中之举已近乎中道,但他执中而不知权变,与一成不变没有什么两样。这些一成不变的做法都是我们所厌恶的,我们把这类行为视为有损于中道的行为,做事一成不变会因一废百,最终一事无成。”

孟子以“执中善变”防止“执中不变”、“执一不变”等顽固不化行为。他提醒我们,中和之道是权变之中和,适时之中和,并非一成不变的定则,惟有懂得权变者,才能使中和得到活学活用,变得游刃有余,运用自如。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思想,因为被孟子看做“执一不变”,“举一废百”的行为,因此,受到激烈批判。

在孟子看来,“为我”,是一种“为自我”、“为自己”等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行为,即“一毛不拔”行为。孟子的“为我”或“一毛不拔”,大约相当于《吕氏春秋》的“贵己”。

《吕氏春秋·审分览·不二》说:“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後。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後,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

这段的大意是,听从众人的议论来治理国家,国家很快就会遭到危险。根据什么知道会是这样呢?老耽祟尚柔,孔子崇尚仁,墨翟崇尚廉,关尹崇尚清,列子崇尚虚,陈骈崇尚齐,阳生崇尚己,孙膑崇尚势,王廖崇尚先,儿良崇尚后。军队里设置锣鼓,是为了用来统一士兵的听闻,法令一律,是为了用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聪明的人不得灵巧,愚蠢的人不得笨拙,是为了甩来统一众人的智力,勇敢的人不得抢先,胆怯的人不得落后,是为了用来统一大家的力量。所以,统一就治理得好,不统一就冶理得不好;统一就平安,不统一就危险。能够使众多不同的事物齐同,使愚蠢聪明灵巧笨拙的人都能用尽力气和才能,就象由一个起点出发一样的,大概只有圣人吧!没有驾驭臣下方法的智谋,不经过教化而具有的才能,依仗强力、敏捷,贯通、熟习,是不足以实现这些的。

作者认为,老耽、孔子、墨翟、关尹、列子、陈骈、阳生、孙膑、王廖、儿良等十人的观点都是“众议”,而非大一统的思想,因此,都不不利于安邦治国。

这里,作者对“阳生贵己”——“阳生以己为贵”所持观点与孟子“为我”基本相同。但“贵己”并不等于“一毛不拔”。

根据我们现代人的观点,作为一个独立人,出于人的自然天性,利己又何错之有呢?在我们看来,只要一种利己行为不损害他人利益,这样的利己行为便无可厚非。人人因“贵己-为我”而“贵人-为他”,人人因“贵人-为他”而“贵天下-为众人”,才能够形成一个人人贵国家,人人贵世界的局面。资本主义社会正是在“贵己-为我”前提下建立起来的。试想,一个不知“贵己-为我”的人,怎么能够“贵人-为他”进而“贵天下-为众人”呢?

总的来说,在古代,从孟子的“为我”,到《吕氏春秋》的“贵己”,以及后来很多人对杨朱“为我”句的理解,均不得其思想要领,至少是断章取义的。真实反映杨朱思想要领的言论,当在《列子》杨朱篇中。这一点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即“全生-全真”中予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