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下丁村航拍全景图: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得知陈毅去世啥反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0:37:21

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得知陈毅去世啥反应

2011年12月05日09:54腾讯读书[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章摘自:《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2011年6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本书首度集中描写了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历程。书中载入了近200幅图片,它们全由中南海摄影师杜修贤拍摄,其中很多图片都是首次公开发表,并进行了首次色彩还原。作者通过大量的采访,结合图片,记述毛主席最后七年的工作和生活故事……

转播到腾讯微博

毛泽东(腾讯读书配图)

林彪事件,毛泽东心灵受到重创,从而加速了他衰老的速度。新年刚过,毛泽东得到陈毅病逝的消息……

1972年的新年是寒冷的,严冬侵袭着中南海。 曾经郁郁葱葱的苍翠在寒风中迅速地枯黄、凋谢、飘零……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毛泽东,也无法背离日趋衰老的自然规律。他的精神受到林彪叛逃的极大刺激,身体健康状况日渐下滑,各种病症开始显现。有时可能一点诱因就能导致大的疾病出现。

一年多前,也就是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因游泳受了风寒,加之“批陈整风”并不顺利,林彪一伙攻守同盟,很难突破,心力交瘁的毛泽东觉得身体很不适,三步一喘,五步一咳,因为咳嗽剧烈,侧卧床榻,常常一夜无眠到天明。到了1970年11月下旬,毛泽东的病情越来越重,持续高烧不退,医生怕转成肺炎,赶紧找来专家给他看病。专家们一致诊断他得了肺炎。在此之前毛泽东身子骨很硬朗,几乎不生病,不要说肺坏了,就是头痛脑热也很少出现。所以他对待疾病的态度就像对待帝国主义一样,认为那是只纸老虎,你不怕它它就会怕你。毛泽东既不相信“病来如山倒”,也不信“病去如抽丝”。他一听医生说自己得了肺炎,立刻就火了。他不仅拒绝治病,也拒绝医生靠近。

毛泽东就这么一连发了两天高烧,也一连发了两天的脾气,导致病情持续恶化。

办公厅主任看见毛泽东病情万分危急,赶紧把跟随毛泽东多年的保健大夫紧急召了回来。深知毛泽东脾气的保健大夫为毛泽东检查后,故意轻描淡写地对他说:“看来仍旧是老毛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只要打打针就好了。”

毛泽东听了保健大夫这一番话,觉得这才符合他身体的真实情况,心病没了,神情也放松了,开始同意接受治疗。

针药跟上,毛泽东的病很快有了起色。

最终肺炎是治好了,但是这场重病已经累及心脏和肺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身体都十分虚弱,行动困难,走起路来,双腿只能像两条木棍子似地拖动……他的体态高大,心血管循环负担非常重。而心血管疾病又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如果这个潜伏危险不被发现不去排除,那么人的生命随时会被这个“杀手”夺走。

去年9月,林彪事件发生后,78岁高龄的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领导了对“林彪集团”的揭批查工作。

“批陈整风”改为“批林整风”。一字之改,却惊天动地,震魂荡魄……1970年以后,“文革”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显露出它致命的缺陷。当举国上下为庆祝粉碎林彪集团的胜利而纵情欢呼时,毛泽东所看到的前景却不容他有太多的乐观和轻松。林彪集团的覆亡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也意味着毛泽东的精神再次遭受更猛烈的重创……

因为“揭批查”过程也是“剥竹笋”的过程,一笔一笔地清算林彪的历史老账,一层一层把内幕剥开。林彪自井冈山以来所犯的十六条错误在政治局内部进行传达,接下来《“571工程”纪要》作为批判林彪的罪行材料也印发全国。

翻开《“571工程”纪要》,那些被当时认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反动至极的语言,更加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对死有余辜的林彪一伙恨之入骨。

但是,毛泽东已经发觉,揭批查到最后,暴露出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文化革命是不是“左倾”路线的产物? ……他在精神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他体内潜在的疾病也开始“秋后”向他算总账。

在精神与身体双重打压下,11月下旬,毛泽东又患了一次重病,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方才脱离危险。一个半月来,他的身体都没有恢复元气。双脚严重浮肿,原先的布鞋、拖鞋一双都穿不上了。工作人员赶制了两双特别宽大的拖鞋,好让毛泽东穿着能够散散步。

毛泽东带着一身疾病迈入了1972年新年的门槛。此时的北京也进入了数九寒冬的季节。

寒流、大雪交替突袭而来,中央各种会议也少了许多。

毛泽东因为身体的缘故,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要说进人民大会堂主持会议了。此时与中南海新华门一步之遥的人民大会堂在毛泽东政治生涯中已成为“遥远的地方”。从1971年9月林彪叛逃到1973年10月,两年多后,他才走进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当他步履蹒跚地出现在全国党员代表的视线里时,几乎所有代表的脸上都闪过惊诧的表情,大家内心顿时沉重起来。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毛泽东老了!

失去健康的毛泽东,整日躺在床上看大本线装书,可是就在此时,他又发现自己的眼睛不仅老花程度加深,白内障也随之严重起来,“内忧外患”导致他的情绪越来越不好,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几年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对此就深有体会。

曾经有记者问她:“毛主席向你们发脾气吗?”

张玉凤毫不犹豫地回答:“发!1970年以后,主席身体患了多种疾病,有时情绪不好,渐渐地,我就觉得毛主席也和平常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不过,他始终像父亲一样对待我们工作人员,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我们在他身边久了,他也熟悉了我们,就像对家里人一样。有时遇到我们做错了事,或是他的情绪不好,就会发脾气。当时我也觉得委屈,觉得自己已经尽责尽力了,还是挨批评。现在看来,这不能怪主席。他操劳的是国家大事,加上国际风云不断地变幻,国内形势也不稳定,他心头有很重的压力。这些都是我们年轻人无法认识和体会的。所以就不能准确把握主席的内心活动。比如,主席正在看文件,我见饭要凉了,就提醒主席说:主席,饭菜要凉了,还是先吃饭吧。主席一听,火了:你没有见我在看文件吗?不吃!不过,主席发脾气,从不往心里去,发完也就忘了,并不计较我们的过失。

主席一辈子爱看书,他读书几乎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主席读书有个习惯,不爱坐着看,常常捧着书靠在床上看。他的眼睛老花,又有白内障,看不清字体,却又不肯配带老花镜,只好借助放大镜看书。放大镜是象牙做的框,很重,他竟能拿着看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书。主席读书范围很广,历史天文地理文学,几乎没有他不读的。”

依靠读书舒缓内心的负累,或许是毛泽东一种减压的方式。他习惯从历史中寻觅政治灵感的毛泽东又从历代文人墨客的怀古诗中,为林彪一伙反党篡权找到相似的历史原型。记得当时社会上流传一时的唐朝杜牧的"折戟沉沙"等作,都是毛泽东读古书中挑选出来的。诸如"试玉还须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类诗句,说明历朝历代接班人的选取都非常之难,都真伪难辨,而且被选者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今天的共产党政权也是如此……毛泽东要让历史照进现实,借古人之口为今天的政治说话。

寒冷,容易让人生病,也容易令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