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的作用与功效吃法:“大娃娃”和“小爸爸”——毛泽东和李纳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32:26
       李讷为江青所生,是毛泽东的小女儿。毛泽东的孩子中间,李讷是在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又受到母亲的娇宠,无疑她得到父母的爱最多,聆听父亲教诲的机会也较多,同时受到父亲的约束也更严厉。当有人问她你父亲对你要求那么严格,你恨不恨他?时,李讷觉得很吃惊: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爱他还来不及呢!可见李讷对父亲的感情之深。

      “大娃娃小爸爸

       李讷出生时,毛泽东已年近半百了。
       毛泽东自投身革命以来,或是戎马军旅,或在政坛逐鹿,风里来,雨里去,大部分生涯都处于动荡之中,家庭也几经变迁。1937年进驻延安后,虽说环境相对稳定,但身边的儿女只有李敏一人。1940年小女李讷降生后,李敏又赴苏联,和母亲贺子珍相聚。毛泽东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领袖,同时又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他已年近半百,多么需要用儿女们的情感来抚慰他那操劳过度的心灵。因此他再也不忍心让李讷离开自己的身边,尽管工作繁忙,也没有把她送进保育院。毛泽东非常喜欢小女儿,工作之余经常逗着她玩,称她为大娃娃,而李讷也会聪明调皮地回敬他为小爸爸,并做出种种怪脸,逗得父亲忍俊不禁,开怀大笑。毛泽东还经常带她出去散步,教她认字,给她讲故事,教她懂礼貌,尊敬阿姨、叔叔们。在家信来往中,毛泽东也喜欢提及小小的她。194617日,毛泽东在给次子毛岸青的信中特为李讷带了几笔:妹妹(李讷)问候你,她现已5岁半。她的剪纸,寄你两张。看得出毛泽东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女儿。
       19473月中旬,延安的形势非常紧张。蒋介石为了实现其重点进攻的战略,不惜调动几十万大军进攻延安。而中共中央则采取了灵活的方针,主动撤离,诱敌深入。当时中央各机关已大部疏散,尽管天上有敌机轮番轰炸,地面上炮声已隐约可闻,毛泽东仍没有走,他还把李讷留在身边。
       毛泽东问李讷:“飞机轰炸,你怕不怕呀?
      
李讷说:我和阿姨跑到防空洞里就不怕了。
      
毛泽东又问:“现在,敌人离延安不远了,正在往延安打炮,你怕不怕?
      
李讷说:“爸爸不怕,我也不怕。
      
毛泽东说:“很好。看看飞机轰炸,听一听炮声,这也是对你的锻炼呀。大人需要锻炼,小孩子也需要锻炼。
      
撤离延安后,白天坐汽车行军,还可以看到机关的大队人马在转移,也可以看见老百姓在进行疏散,这对李讷来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夜间,当队伍下汽车爬山的时候,李讷已睁不开睡眼,毛泽东使劲地喊她:李讷,爸爸背你吧,快醒醒。但她仍然睡不醒。没办法,工作人员找了一块布,把她背在身上。
       毛泽东要在陕北打游击,严峻的形势已经不允许把李讷带在身边。为了行动方便和李讷的安全起见,毛泽东同意女儿随中央机关的一些家属子女东渡黄河,暂居山西。组织上安排李文芳阿姨照料李讷的生活。不久,毛泽东在一封给邓颖超、康克清的电报中专门提到,李若任保姆及管理李讷的办法很好。尽管战事频繁,毛泽东仍十分留意李讷的音讯。这年的108日,毛泽东在给毛岸英的信中还特地关照他说:“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们的距离已很近,时常有信有她画的画寄的。毛泽东在当时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不仅自己惦念小女,而且还希望家里人都来关心她;同时,工作再忙,小女的信和充满稚气的涂鸦,他是必看的。半年之后,战争形势稍有好转,毛泽东立即把李讷接回到自己的身边。父女又相聚,毛泽东喜慰至极。
       “娃娃,我的大娃娃,好娃娃!毛泽东激动地喊着,毫不在意身边有那么多工作人员。他抱起李讷又亲脸蛋又拍后背,拍一下说一句:“大娃娃,乖娃娃,爸爸真想你哟!
      
李讷则高兴地嚷着:“小爸爸,乖爸爸,我天天想小爸爸。她哧溜地从父亲的怀里钻出来,给小爸爸表演一段江青教她的京剧《打渔杀家》。毛泽东看着女儿活泼伶俐的模样和充满稚气的表演,眼圈渐渐红了,湿漉漉的。
       第二天,毛泽东带着李讷转移到杨家沟,此后,父女俩几乎再也没有分开过。

       “你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非常关心女儿的成长,在她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时刻以周围的事情教育和鼓励李讷。
       早在19461月,毛泽东还住在延安的王家坪,一件很平常的事,却使李讷似乎懂得了许多道理。
       有一天,他住的窑洞窗户坏了,管理科立刻派了一位近50岁的老木工来修理。窗户修理好,吃午饭的时候到了。毛泽东留下老木工一起吃饭,在座的还有他的小女儿李讷,那时她5岁半。
       和往常一样,饭是金银元宝饭。这是毛泽东起的名字,因为小米干饭里掺了一点大米,还有几块白薯,菜也和往常一样,很简单,而且断不了有点辣椒。
       毛泽东那天很高兴,吃饭中间,一直和老木工交谈。他问老木工是哪里人,参加八路军已经多久。老木工初上饭桌时有点拘束,很快也就谈笑自如起来。
       谈着谈着,老木工谈起了自己小时候挨打的事。他说他经常挨父亲的打,有时候打过之后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挨打。他还谈到同村有几个孩子,也经常挨父亲的打,有一个孩子被父亲打坏了一只眼,父亲为此很后悔,竟一病不起。
       谈到这些事时引起了李讷的注意,她听得入了神,显露出一副同情的神气,连夹菜都忘记了。当老木工谈过之后,稍隔了一会儿,她脸上忽然出现了一丝笑容,一面夹菜一面说:我爸爸好,我爸爸一下也没有打过我。大家看着她那天真的样子,都笑了起来,毛泽东却一点没有笑。
       他用筷子指着自己碗里的饭,对李讷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爸爸没有这个,也会打你的。桌面上立刻沉寂了下来。李讷听了这句话之后,眼圈红了,差一点要哭出来。
       1947年冬天,毛泽东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时,吃粮非常困难,基本上是吃晋绥军区老根据地支援陕北的黑豆。有一次吃饭,李讷见大家的嘴都是黑的,她就笑,还对毛泽东说:爸爸你看,阿姨、叔叔们的嘴都是黑的。
      
毛泽东对她说: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饭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吃了黑豆能长胖长高。你也应该带上碗筷和阿姨一起吃黑豆饭。你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
      
从此以后,年仅7岁的李讷常常也和阿姨、叔叔们一块吃黑豆饭。
       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李讷六七岁时还未能上学。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教育,毛泽东亲自委托保育员韩桂馨,请她教李讷识字。到了西柏坡,环境允许一些学龄儿童集中起来读书了,这时李讷才开始接受小学教育。语文、算术、地理、常识等课都由蒋英来教,她既是校长又是教员。进北京以后,孩子们学习有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毛泽东嘱咐李讷要珍惜大好时光,亲自联系送她到育英小学插班读四年级。对这所学校,李讷印象很深。后来她回忆说:育英学校的老校长韩作黎是位可敬的师长,他不仅善待学生,而且对教育理论很有研究,可谓桃李满天下。
       1953
年,李讷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这期间,毛泽东不仅注意女儿的学习,经常考考她的政治、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还为她讲解一些生活、做人的道理,这使李讷受益不浅。19541226日是毛泽东61岁生日,李讷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赶制一件小小的礼物。也许是她把这份爱心看得太重,礼物怎么设计都不合心愿。眼看父亲生日过去,礼物竟未做成,李讷不罢休,又补做一件。这回做的是用丝线在圆形的硬纸上编织起来的非常精致的小书签,一面画着寿桃,一面写着:送给亲爱的爸爸。于是毛泽东收到了姗姗来迟的礼物和一封充满真情的信:
       亲爱的爸爸:
       你正在睡觉吗?一定睡得很香吧?
       你一定奇怪,我为什么突然要写信给你。事情是这样:在你生日的时候,我想给你送礼,一块手绢还没有绣成,你的生日就过去了。而且也绣得很不好,于是我就没有送。因为我知道你不会生气,你是我的好爸爸,对吗?这次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就趁此补补吧,我送的东西也许你不喜欢,但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虽然小,但表示我的心意:我愿我最亲的小爸爸永远年轻,慈祥,乐观,你教导我怎样生活怎样去做人,我爱你呀!小爸爸,我愿你永远活着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吻你
       热烈爱着你的女儿讷
       一九五五、二、八
       从小学到中学,李讷的成长道路一直比较顺利。1959年,李讷进北京大学历史系。1960年困难时期,她大病一场,全身浮肿,情绪低落。1961年在家休学一年。1965年大学毕业。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她的成长非常关心,多次给她去信,耐心开导,循循善诱。1962年元旦,李讷给父亲寄去了一张贺年卡。19日,毛泽东写信给李讷。信中说:
       李讷:
       贺片收到,高兴。你为什么不写封信给我呢?为什么那样吝啬呢?你不爱爸爸了,是不是呢?我希望不是,你是爱我的,只因我对你帮助太少,缺乏长谈,互不交心,所以如此。你给我来封信吧。
       祝你上进!
                                                                         父亲
                                                                                一九六二年一月九日
       毛泽东把女儿不写信的原故归咎为自己对她帮助太少,缺乏长谈,互不交心,因而要求李讷给他写信。
       李讷把毛泽东当父亲,也当知己,心里有话从来不对他隐瞒。父亲的来信,字字句句充满着对她这个小女儿的特殊的怜爱,使她很受感动。她开始意识到,父亲不仅希望儿女成材,更渴望得到儿女的爱。李讷很快给父亲回了信,向他敞开了心扉,诉说自己的欢乐和苦恼。1963年,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了恢复,生活状况开始好转,李讷的身体也逐渐强壮。新年伊始,李讷给父亲去信,痛陈自己的一些缺点,详细反映自己通过学习后的思想变化。她谈自己读了《庄子·秋水》后的感想,认为其中的主人公河伯(传说中的黄河水神)鼠目寸光,自高自大,是不可取的。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深为女儿的进步感到高兴。他立即写了回信:
       李讷娃:
       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现在好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
                                                                                  
                                                                                      一月四日
       父亲来信中的分析、批评,诚恳深刻,一针见血。李讷再次写信,表示决心痛改。115日,毛泽东回信,予以鼓励:
       李讷娃:
       信收到,极高兴。大有起色,大有雄心壮志,大有自我批评,大有痛苦、伤心,都是好的。你从此站立起来了。因此我极为念你,为你祝贺。读浅,不急,合群,开朗,多与同学多谈,交心,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                                                
                                                                                    
                                              
                                                                                       
一月十五日
       父亲的爱护、教育和鼓励。使李讷在政治、思想、学习、品德和作风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1965年,李讷在大学毕业前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其中凝聚了毛泽东多少心血啊!

  “还是各守本份的好

       毛泽东在生活上克己奉公,俭约朴素,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平时,他对待自己的子女,也严格约束,遵守制度,一丝不苟,即使是心爱的小女李讷,也毫无例外。
       在北大读书时,李讷住校,到周未才回家。她从西郊乘公共汽车进城,路上要花一个来小时。有时学校有活动,到家就天黑了。有一次,李银桥担心李讷独自走夜路不安全,瞒了毛泽东派车去接她。汽车停在校外僻静之处,李银桥步行进去找她出来,然后悄悄坐车回家,这件事被毛泽东觉察了,他严厉批评了李银桥,尽管李银桥从安全的角度作了辩解,毛泽东还是斩钉截铁地说: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由于李讷和普通学生一样,在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同学并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毛泽东月薪404元,女儿上大学后,每月生活费只给26元(除去星期日,每天平均1元),其中交学校饭费15元,剩下的就是车钱、书本钱和零花钱。几十年后,李讷回忆说:当时家里规定,不许多要1分钱。有时不够跟别人借,下个月再从26元里还。好多同学都以为我是大款,主席的女儿嘛!同学们向我借钱,借上10元我还能勉勉强强地过,再借第二次,我自己都得跟别人惜,我还不能告诉他,告诉了他也不会相信,其实我自己连饭费都交不上了。最近,有一个当年同学对我说,真想不到,那时我跟你借钱,还以为你多有钱,原来你也是很困难的。
        1960年,我国国民经经济进入严重困难时期,李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节衣缩食,在校自报口粮27斤。她回家向父亲作汇报时说,自己是共青团员,应该分担国家的困难。毛泽东听后很高兴,说就应该这么做。可是这点定量,对一个正在长身体的青年是远远不够的。有一次,李讷带了一包奶粉去学校,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李讷再也没有往学校带过东西。因此,她和大家一样,经常饿肚子。
        1960年冬,毛泽东的卫士尹荆山去学校看望李讷,见她脸色不好,一问才知道是饿的。情况汇报到李银桥那里,他实在于心不忍,搞了一包饼干悄悄送给她。当时李讷环顾四周,怕被人看见,拿出几片塞进嘴里,余下的小心翼翼地藏好,准备慢慢享受。李银桥见状,心里一阵阵发酸。这件事又被毛泽东知道了,火气上来拍了桌子: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事隔不久的一个星期六,李讷回家与父母一起吃晚饭。炊事员特地煮了比平时多一倍的米饭,那是红糙米掺芋头,搞来四菜一汤,还有辣子、霉豆腐等四个小碟。饭前,李讷和毛泽东在卧室里聊了一会儿,李讷委婉地说:我的定量老不够吃。菜少,全是盐水煮的,油水还不够大师傅沾光呢,上课肚子老是咕噜咕噜叫。毛泽东轻声细语地说: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度难关。要带头,要做宣传,形势一定会好转,要相信共产党……
      
这时,卫士轻轻走进来,说:主席,饭好了。”“嗯,今天一起吃饭。毛泽东拉了李讷的手来到饭桌旁。李讷在饭桌前一落座,就不顾饭烫,狼吞虎咽地往嘴里扒去。毛泽东和江青都怔住了,不一会儿便停下筷子。李讷见他们不吃,并没在意,她并不知道父亲平时吃什么,不知他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马齿菜,以为岁数大的人吃不动,便继续风卷残云,把全部饭菜打扫得一干二净,连一片葱花也不放过。之后,她似乎还没吃饱。炊事员又找出两个白面掺玉米的冷馒头,李讷就着涮盘子的水相继填进肚里。看见这种情景,工作人员都止不住热泪盈眶。毛泽东喉咙里咕噜了两声,默默地走开了。
       晚上,卫士们对毛泽东说:
       “主席,李讷太苦了,你看是不是可以……”
       “
不可以。毛泽东明白他们要说什么,同全国人民比较起来,她还算好一些。
       “
可是……”
       “
不要说了。我心里并不好受,她妈妈也不好受。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毛泽东深深地叹了两口气,接着说:还是那句话,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各守本份的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意志可以克服病情

       
李讷天资聪明,学习刻苦,有理想有抱负。在毛泽东的培养教育下,李讷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也有严格的要求,但她自幼体弱,疾病常来缠绕,致使人生的进取、发展受到影响。为此她很苦恼,有时愁肠百结,郁郁寡欢。
       毛泽东了解女儿的体质和心境,一直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她。每当获知她生病而又不在一起的时候,便写信给她,对她进行安慰和开导。毛泽东煞费苦心地寻找几首古诗抄给她,或者告知外面的气候景色,例如,下雪了,以解病中小女的愁闷。但信中说得最多的是,如何依靠意志来战胜疾病。他认为,对待疾病的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他自己持革命的乐观主义,对身体抵抗力很自信,因此碰到一般的头疼脑热,他既不求医也不吃药。当然,这是针对他自己的身体条件而言,不是光靠意志没有物质基础的唯意志论。对于女儿,他强调意志的含义是,一要乐观豁达,坚决克服悲观,积极配合治疗;二是要不怕吃苦,有时小病挺一挺,挺过去了,免疫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958年初,李讷得了急性盲肠炎,疼痛难忍,需要住院动手术;同时,因为小时候打针针头不幸断在肉里,一直没有取出,也要动手术,经医生研究,决定两个手术一起做。正巧这时江青不在北京,去了广州,平时李讷看病事都由她安排照料。这次毛泽东亲自联系,由北京医院院长计苏华和该院的外科大夫王历耕、内科大夫吴洁一起做手术。割阑尾的手术很顺利,取断针的手术遇到了麻烦。动刀以后,因年头已久,断针移位,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最后院长决定,把李讷抬到X光透视室,一边照,一边找,才把针头取出来,断针已经生锈。这个手术是在无菌室外做的,术后伤口感染,38℃多。几天来,毛泽东忙于工作,又时时关心李讷的手术,精神非常疲倦。23日,他又通宵未寝。中午12点时,他吃了安眠药,准备上床睡觉。临睡前,仍不放心女儿,又写一信,对她讲了一番深刻的道理。信中写道:
       李讷: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决,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妈妈很着急,我也有些。找了小员、院长计苏华、主治大夫王历耕、内科大夫吴洁诸同志今天上午开了一会,一致认为大有好转。你昨夜睡了九小时,你跑出房门在小廊上看画报。白血球降下来了,特别是中性血球,已恢复正常。他们说不成问题,确有把握,你可以放心。这点发烧,应当有的,完全正常。妈妈很不放心,打了电话给她,她放心了。李讷,再熬几天,就可以完全痊愈,怕什么?我的话是有根据的。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你知道吗?你大概十天后准备去广东,过春节。愿意吧。到那里休养十几天,又陪伴妈妈。亲你,祝贺你胜利,我的娃!
                                                                                                            
                                                                                                                 二月三日上午十二时
        半睡状态执笔,字迹草率,不要见怪。有话叫小员来告我。

        信中提到的诗一首,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之一。毛泽东凭记忆把它抄寻给李讷,是要她从中体会意志的力量,以顽强的毅力来战胜眼前的困难。李讷完全读懂了父亲的一片苦心,说来奇怪,她当时就感到精神轻爽,痛苦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做好平凡的工作,干点当前要紧的事

       
李讷的政治生涯,曾随中国六七十年代政局的动荡,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
        1965年暑假,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解放军报》当编辑。
        1967年,李讷担任了毛泽东的联络员,负责了解北京各大学运动的情况。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每天手不释卷,在文革那样动荡的岁月里也没有懈怠。1968年初,毛泽东开了一张书单,内有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叫李讷去借。李讷把书找齐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才送到毛泽东那里。当时她听说越南战争打得很激烈,有的同志去参加援越工作,就向父亲提出上越南锻炼。她说:我这一生真平淡,何时可以马革裹尸啊。毛泽东不同意她的要求,批评了她的想法,叫她做好平凡的工作,干点当前 要紧的事。
        这年,北京各大专院校的红卫兵和造反派在各自的校园内占领楼房,设置路障,手持矛棍,大搞武斗互相抓人、斗人。有的造反组织甚至动枪纵火,打死了人,造成市区交通中断。李讷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迅速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下决心以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名义,集合工人和军人徒手冲入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强行制止两派武斗并解散两派组织,这是后来普遍实行的工人阶级领导学校的开始。在制止学生武斗这个问题上,李讷起了积极的作用。当然,除了她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别人是不敢并难以向毛泽东汇报运动中的严重问题的。
        1968年夏,姚文元的《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文章发表后,李讷当时身体不好,仍花了很大精力,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包括工人、学校、部队的动向,报告毛泽东。毛泽东看完后退还她,对材料没有发表意见,只提出要她好好养病,书宜少看。
        70年代初,李讷去了五七干校。几年之后,她又在北京的政治舞台上露面。大约在1970年左右,毛泽东为了锻炼李讷,让她去设在江西井冈山下的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劳动。李讷年届三十,仍孑然一身。她要求找一位农民干部结为伴侣,但合适的人不易碰到。后来,她同北戴河管理处当服务员的小徐相爱,要求结婚。李讷向组织上提出结婚的申请以后,曹全夫对小徐的情况作了调查,并亲自向中办负责人打了报告。很快,毛泽东就作批复,表示同意,并叫警卫员带着他的批文和一套马恩全集送到江西五七干校。这套马恩全集,是父亲送给李讷的唯一的结婚纪念品,她一直珍藏着。婚礼仪式是毛泽民的女婿曹全夫操办的。但是这桩婚姻却并不像预想的那么美满,他们结婚不久便分居了。以后,小徐被保送入河北铁道学院当了工农兵大学生。李讷已怀有身孕,后生下一子。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人正式离婚。从1974年至1975年,李讷先后担任了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书记(书记之一)。
        回首往事,李讷对父亲感激不尽,她说:我觉得父亲给予子女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他对我们的教导,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最宝贵的,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年他那样严格要求我,完全是为我好。假如不是那样严格,后来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恐怕很难过得来。他的严格要求,完全不是过分的,而是很实事求是的,是按照我将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来要求的,并不是随便那样做。他那是真正的父爱。他爱我,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