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索罗辛对女人有用嘛:“天雨粟,鬼夜哭”——汉字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52:55
上古时代,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用结绳来记事。到黄帝时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说文解字•叙》里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指鸟兽行走留下的痕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书契就是契刻文字。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韩非子》、《淮南子》、《说文解字》等书中都认为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的身份是史官,史官是文化较高的人,以记事为职责,是最需要文字的人,因此可以认为,初始的汉字是以仓颉为代表的史官创造的。
  《淮南子》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汉字的产生惊天地,泣鬼神,天上下起了粟米,鬼神在黑夜里哭泣。汉字的产生为何会使“天雨粟,鬼夜哭”?那是因为有了汉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简单地说,“天雨粟”寓意中华民族因为有了文字,变得更聪明,思想更开阔,生产能力、创造能力大大增强;“鬼夜哭”寓意汉字的产生真正揭开了天地的奥秘,使中华民族智慧增强,鬼神从此难以主宰人类的命运了,因此只能在黑夜里哭泣。
  根据考古家的发现,中国在甲骨文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各地曾有多种文字,比如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片上发现有残留十一个字的“丁公陶文”,距今4000多年。后来随着各部落、酋邦的战争与交流,多种文字消亡了。商代甲骨文与周人文字相结合,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现在的汉字。
  现在的汉字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甲骨文字主要是由图像符号构成,也就是说以象形文字为基础,构成了四种类型的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因此《说文解字》提到:“仓颉之始作书,盖以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是绘制象形,字是在文的基础上孳生。后合称“文字”。
  《周易•系辞》里描述八卦的产生:“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用来描述汉字的产生也是非常恰当的。汉字就是产生于形象的模拟,万物形象的符号化形成了汉字的基础。
  通过考察汉字字形,可以大致了解该字的字义,因为摆在你眼前的就是一幅幅“图画”。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掘字中隐藏的丰富人文意象。在上世纪初,研究东方文化多年的美国人芬诺罗萨已经发现了这一点,他称之为“汉字的隐喻作用”。他说:“中国每一字之源流,观此字即知之,虽隔数千载,而其隐喻进展之迹,犹显而易见,且或存于其字之意义中焉。”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因为字的形制是以图画象形为主,所以我们还可以从联想上寻绎它们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汉字真是能引起人们的无限联想!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国大夫潘党,有一次建议楚庄王,既然在中原战胜了强敌晋国,应该让敌人和我们的后代都知道这样的丰功伟绩。楚庄王回答:“这就不是你所知道的了。‘武’这个字,是由‘止’‘戈’两个字组成,何谓止戈为武?使用武功,本来就是为了惩罚强暴,止戈息战,安抚百姓啊。”他接着说,周武王在武力推翻殷商王朝之后,曾经写过一首《颂》和一篇《武》文,昭示全国说:武力征伐的目的只是为了求得天下太平。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后世历代文字学家,都以“止戈”解释“武”字。然而,要是从字源分析,“武”字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一只手持戈,加一个脚的形象,表示拿着武器行军征伐打仗,只有动戈,哪里有止戈的意思呢?但是 “止戈为武”这样的解释,却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古人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意趣。这就是汉字的魅力主要所在!汉字之中的人文意象,是随着汉字不断演变而不断被赋予,且通过汉字本身表现出来。汉字,不仅有文字学的意义,还有文化学上的意义。
  这样,通过对一个个汉字的拆解与阐释,我们就可以“重建”古代人的生活——他们的器用、制度、习俗、观念、思维……。从中我们也会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汉字的字音、字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字义如何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变得越来越繁富,更多的思想、观念附加在汉字之上,并通过汉字字形、构件组合直接表达出来,从而积淀成当今汉字瑰丽的人文景观。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记载的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汉字本身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作为传承文化的信息载体,是由这两方面共同造就的。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特色,如意象思维模式、农业生产方式、道德价值观念等,都可以在汉字中找到它们的原始影像。研究中国文化,不研究汉字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