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历史文化特色:谈谈合成谬误--给关天的经济学盲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03:00
点击:1666  回复:78
作者:徐大明白  发表日期:2003-9-6 9:21:00回复
经济学对一个人的整体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要求非常高。它所运用的数学相对于很多其它学科来说,并不艰深,很多人都能够达到那个要求。但是它对智慧的要求却非常之高,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情往往不是象它在最初看来的那样。譬如说: 即使所有的农民努力干活而大自然又给予合作以致得到一次丰收农民的总收入也可以下降,而且很可能如此。一个人可能由于善于寻找工作,或由于愿意接受较少的工资,而解决他自己的失业问题,但是全体的人未必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体系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人的要求非常高。
在经济学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错误就是合成谬误,鉴于上次对 薛兆丰的讨论中某些人表现出来的对经济学的极端无知,[1]我想非常有必要给他们补上这一课。不过由于忙于其它事情,这件事就拖了下来,昨天有妄人旧事重提且颇为自以为是,我觉得择日不如撞日,就借这个机会给再这一干不知天高地厚的妄人普及点经济学常识。
合成谬误是这样一种(错误的)表述:对局部正确的对整体也正确或者对整体正确的对局部也正确。譬如说,在一个电影院里,一个人站起来会看得更清楚,但是所有人都站起来大家并不会在整体上得到更好的观看效果。又譬如,如果高速公路上所有的汽车都以较慢的速度行车,大家会更安全,但是如果只有一个司机减慢速度,其他司机都保持高速,由于更多的汽车需要变道超过缓慢行驶的汽车,事故发生的概率反而增加了。如果不理解对合成谬误的判断,很多人就会对本文第一段所举的两个经济学例子得出相反的结论。
上面两段所举的例子很容易判断,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正很多合成谬误就不那么容易辨别了,所以即便是专业工作者有时候也难以辨别合成谬误。而合成谬误有时候由于其推理过程简单、直白,很像朴素的真理,所以常常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误导缺乏经济学常识和经济学思维习惯的经济学盲们。譬如薛大经济学家对血汗工厂的鼓吹。
下面这段引言有助于经济学盲们加深我对薛大经济学家的批判的理解:“经济的自由主义可以提高微观效率,但微观上众多的正确选择并不能形成总体上的最优决策,这是经济学中公认的‘合成推理谬误’。所谓的‘市场的盲目性’也是指的这种合成谬误,要纠正这种谬误就要看得见的政府之手起作用。如果政府缺乏理论指导,也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来选择他的政策,只会在合成谬
误中增加一个元素,不能纠正宏观上的失衡。所以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在政策选择中是非常
关键的。”[2]
要想消除“血汗工厂”造成的恶性循环,必须有政府加强立法,对雇员的基本权利予以充分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市场的盲目性”造成的恶性循环,即便暂时引起失业率上升,也可以通过在一定限度之内的通货膨胀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对问题加以平衡,使社会经济的运行从恶性循环步入良性循环。否则任何措施所起的作用都是暂时的,“市场盲目性”的黑洞最终会吞噬所有努力的成果,使中国的经济陷入更糟糕的恶性循环。
对于经济学盲们来说,有了合成谬误这个概念,其经济学认知水平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希望关天众经济学盲们认真拜读俺的大作,并继续关注俺今后的对你们进行的经济学普及教育,这对你们提高经济学的认识大有裨益。
[1]详见《为什么我们要争取福利——给无知、无良、无耻的伪劣经济学家上一课 》
(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66057&strItem=no01)
[2]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第三编 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