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妹子:基督教道德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10:48
基督教:岳清华
内容摘要:基督教道德的教化内涵,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一致。其教义支撑及社会实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能够为构筑和谐社会和道德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以德治国方略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基督教、道德、社会、相适应、途径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法治国家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先有一等的国民,然后才有一等的国家,从古到今,不管哪个国家总是把人的道德建设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现阶段,我们国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道德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基督教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伦理道德资源,基督教一向崇尚道德,从旧约圣经到新约圣经都让我们看见基督教对其信徒的生活抱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具有古今贯通的道德继承性,普遍认可的道德正义性与注重内心的道德约束力。时至今日,不难发现,这些道德内容,不仅可以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而且完全能在经  济社会,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效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道德文化的建构。
一、基督教道德的内涵
康德说过:“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与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德育教育专家鲁洁教授曾为此感叹:“为什么当我们想起心中的道德法则,会产生有增无减的赞叹与敬畏?那是因为在这个法则中蕴含着的是人的、人类的善的愿望与追求,它是这种愿望与追求的结晶,它是由人的生灵结出的最最美丽的果实,最最杰出的创造。” 而圣经里关于道德的要求,正是符合这样的愿望。基督教对其信徒不但有高层次的形而上的理想道德要求,也有日常生活中一般层次的具体道德要求。
在《旧约》圣经中,摩西的十条诫命是以宗教法律的形式规范其民众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它要求神的子民要做到在信仰上敬神爱神,在道德上爱人尊重人,“不可犯奸淫”、“不许贪恋别人的财产”、“不可做假见证等”,要他们自洁守正,要节制而勿放纵私欲。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基督教基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参创世纪1:26、27),要求其信徒以平和、真诚、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主张“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鼓励朴实、宽恕、团结和睦、劝人行善等美德,反对妒嫉、诬陷、搬弄是非等非人性的行为。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基督教要求其信徒,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服从领导,“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象听从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象是讨人喜欢的,要象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象服事主,不象服事人”(弗6:5-7)。同时要殷勤工作、尽职尽责,建立公平、正义和谐、安宁的社会秩序,“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吗?他必站在君主面前,必不站在下贱人面前”(箴22:29)。
家庭关系里,倡导尊老爱幼,慈爱子女,夫妻和睦,兄弟相亲,友爱邻里的美德,“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弗6:1-3)。反对懒惰懈怠,好逸恶劳。圣经上说“总要劳力,亲手作工”(弗4:6)“不做工的,就不给他饭吃”(帖后3:12)“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殷勤人必得丰裕”(箴13:4)。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基督教告诉其信徒,人是自然界中最珍贵的,自然界是为人类服务的(诗8:1-9),人类要观摩自然、摸索自然规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神起初造人就是要人“修理看守”他所造的伊甸园(参创2:15)。
进入到新约时代,耶稣从旧约圣经申命记6章5节引出:“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又从旧约圣经利未记第19章18节指出“要爱人如己”,合成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在爱神的信仰指导下过爱人的生活,认识神的人必是过高尚道德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才能与神同行。正如弥迦先知疾声呼吁:“世人哪,耶和华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主同行”。《圣经》诗篇就列出神所悦纳的敬拜者,即心里说实话的人,言语思想都避免伤害人的人,会分辨好人恶人者,忠于自己话语的人,不放贷取利,不收受贿赂,不被金钱诱惑的人。①
除此以外,基督教道德还以改革社会、服务人类为己任。基督教道德一方面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还要求他的信徒必须产生道德幅射能力,要影响、健全周遭邻舍以至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耶稣向他的信徒宣告了律法和先知的总纲,也以己身为榜样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待,乃要服待人”②。在面酵的比喻(太13: 33),盐和光的比喻(太5:13-16),他教导门徒在所处的社会中当有的生活方式,基督徒应当如盐一样,就是渗透社会,要影响社会,洁净社会的污秽,舍己为世人服务,改革社会,使社会充满道德活力;基督徒如光,就是以真理之光、道德之光,清除社会的渣滓和迷信。盐和物体接触才能溶化渗透,发挥作用,光要放在高处,才能照射于远处。耶稣的这样要求,实际是要跟从他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何处,他们的品德都要成为光和盐,都要与众不同,超越众人。基督教所倡言的“爱”和“恕”之道并不是我们每个凡人能做到完美的;但是,有这样的道德标杆的存在,我们凡人就可以有了真正的道德道路和道德方向
总之,基督教最高理想道德是:要爱人如己,因为爱是不加害于人的,爱是联络全德的;“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5:21-24),因为上帝“...喜爱良善”(参何6:4-6)圣经中,难以做到的标准还有许多,例如:“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 5:48)“  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路6:29-30)……等。圣经这么高的标准,就是神性情的标准。神不能降低自己的标准来就人。虽然这样高的标准,许多人都感到难以做到,但是圣经仍然要求我们各人努力去达到这标准。这样,一来使我们每一个人在神面前都感到自己是一个罪人,从而叫我们谦卑悔改;二来圣经要我们明白,人人都无法在神面前自救,乃需要耶稣基督来拯救我们,因为我们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 3:23)圣经中的个人道德修养的高标准,不是要我们用来彼此论断讥笑的,乃是要我们不断向着这标准改进自己,好叫我们的道德水平渐渐提高,渐渐接近我们的天父,在基督里成圣。
二、基督教道德的特色
诚然,道德作为人类的共性产物,难免有其共通性,然而基督教道德特点在于它的超越性,它看重内在的动机与存心,《马太福音》第五、六章,耶稣宣示了超越犹太律法的伦理要求;论到“不可杀人”乃从内心的动机入手,所以“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论到“不可奸淫”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凡是看见妇女便动淫念的,便是犯了奸淫,他将重点放在心里的淫念,而不是奸淫的行动上,这样,从更深层次上规范了信徒的道德生活,内外如一,注重守住心灵的门户,鞭策人谨慎立身处世。耶稣要求他的信徒不但不可背誓,连起誓也不必。默默奉献,崇尚朴实,反对做秀,也是基督教一贯坚持的。论施舍,要做到“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论祷告,“要进内室,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论禁食,“要梳理洗脸,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来”③。
其次,基督教道德强调生命方式的建立与德性的栽培,基督教对其信徒的要求不是为了规条而遵守规条,乃是看重德性的建立,它认为,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行善,但我们的责任并非只是不伤害他人,而是要时时刻刻去做我们可以做的一切善事④,不仅要爱邻舍,还要求信徒在感情上真正进入其他人的生活,这就是基督教道德中一个核心的原则“待人如己”。
第三、基督教道德所谈论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及大自然的关联,而是将之归结成为神本的体系,凸现出了立体垂直的框架,强调信仰乃是德性的基础与能力,当信仰提升后,就自然有能力择善弃恶,臻至高尚的德性。
第四、爱为最大的推动力,一切行事最终的动机莫过于爱,这爱是自发、无私的,是律法的浓缩、总纲,而律法是爱的表达方式。基督教道德认为,必须承认所有人的价值,而不能仅仅承认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团体内成员的价值。在上帝的眼里,所有人都应该具有同等的价值。人的价值和平等等理论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命令,一种要尽最大可能去爱即使是敌人的人的命令。勿庸置疑,这是所有诫律中最艰难的一条,它也是这些诫律中最独具基督精神的一条。根据这种命令,我们要给予敌人以同样的关心和尊重。要承认他们具有我们给予朋友和邻人的同样的权力⑥。人格的集中谓之贞,人格的涣散谓之淫,实践真理,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基督教道德标准是高了些,但决不是高不可攀,这样的道德要求没有折扣可达,因为这是出于神的绝对旨意,所以:“你们要慈悲,象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6:36)。
三、基督教道德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异常紧张,社会间的关联日益脆弱,家庭暴力、离婚、自杀案例不断攀升以及心理疾病剧增。商品经济的发展,激发和加剧了人们对“物”、“利”、“钱”的追逐,长期以来与农业文明相伴生的君子固穷、安贫乐道观念随之淡化,人们开始理直气壮地将“道德”放在一旁,谈论起金钱、经营、创收,金钱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评价人、企业及职业的导向,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跌落到水平线以下,这一切都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稳定。
中华民族拥有很多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比如,儒家历来强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社会道德起了良好的指引作用。但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良莠并存,既有反映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文明进步的道德思想,又有受历史局限性日益滞后的、腐朽的道德陋习。传统道德主要靠来自外部的约束力,丧失了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和严肃抉择,往往带有很大的情感随意性、主观性和不成熟性,在法律无能为力的时候,传统道德的谴责也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传统道德如果不能随着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失去自身的光环, 就不能成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重要工具,其结果要么导致道德上的虚伪,要么是对道德的肆意践踏,使道德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生活的东西。
鉴于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在力求健全、完善法律的同时,颁布并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无疑更为基督教道德生活化预备了良好的外在空间,同时基督教丰富的道德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寻求个人责任和社会价值的信心和方向。
作为成熟的宗教信仰体系,基督教有着调节人们心理和生理机能的作用④,,应用这些道德性功能,可以有效地服侍、帮助、安慰那些需要的人群。首先,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一个有信心的基督徒,他有可能也应该过一种圣洁的、合乎道德规范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圣经教训“众人以为美的事情留心去做”,有好行为,待人要存着无亏的良心(彼前3:8-16),性格温柔,(彼前3:4)处世谦卑,(彼前5:5-6)让信徒的信仰与品格无瑕无疵,作为最后的祝福(犹24)。其次,基督徒的道德不是假冒伪善。他们的行善,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进,为了荣耀神;退,为了和乐人。因此,他们不但愿意接受来自人的道德约束,更有发自内心地接受来自神的约束,时刻在圣灵的光照下省察自己的言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它要求人们在严格遵守追求利益游戏法则的同时, 更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而基督徒美好的品性与口碑,使人们愿意与基督徒交往、做生意。在各种违法犯罪中基督徒占的比例少之又少等等事实说明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事为人正成为一种榜样,引起国人内在心态、精神素质、思维框架、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裂变。
目前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始终影响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格局,尤其在当代社会,基督教文化更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构建提供了精神理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其实,基督教的社会伦理,人文价值,以及国家伦理,都暗示着积极处世,融入社会的趋势,他们始终参与并关注社会发展的进程。基督教以其独特的道德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与其入华传教史本质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其普世之爱的事工在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医疗、福利、扶贫等事业中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给无情竞争的社会带来了爱心,给弱者抚慰和鼓励,给陷入隔膜的人们创造了一种重新理解与沟通的气氛。这些实践活动虽然影响面还很有限,却已为现代化进程中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互适应打开了局面,为二者精神层面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必要前提,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我们在实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中,不可忽视基督教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所起的重要的道德规范作用,并有效地加以借鉴运用到中国社会道德建设当中。
注:
①《认识旧约伦理学》,莱特著,王仁芬译,台湾校园书屋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第194页。
②《教会应当重视伦理道德》,黄松岩著。
③张士充:《基督徒的信仰与道德》,《燕京神学院院刊》1992年第2期,第35-36页。
④《基督教伦理学》,查尔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1版,第101页。
⑤《生命之光》,第6期,第28页。
⑥同④
⑦张志刚、斯图尔德主编:《东西方宗教伦理及其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37页。
Friday, May 23,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