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机场通航:艺术之美——巴洛克时期的美术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23:09
《贝戴勒儿童之死》完成于653年 布油彩 作者:洛朗·德·拉伊赫

洛朗·德·拉伊赫 (1606—1656年)
拉伊赫出生于巴黎,终身向往去意大利留学,但终未成行,只有借助法国收藏来研究学习意大利艺术。
拉伊赫十分崇拜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和委罗内塞的色彩,也是熟悉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派的风格,但他的画风属于典型的波伦亚学院派。他是一位笔法简朴的历史画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把现实与古典规范结合在一起的风景画家。面对意大利艺术的影响,他与同代人竭力寻求创造符合法国自己民族传统的绘画。
拉伊赫的代表作品是《威斯特伐利亚的和平》,我们从画中的古代人物装束和古代环境配置,着意强调画面的庄严、理性、典雅的原则,无疑属于法国古典主义派。
《有舞者的风景》完成于约1648年 布油彩 作者:克洛德·洛兰

洛兰在绘画上的才能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他没有受过教育,所以说他既非科班又非文人的画家,有人说他即使不是文盲,充其量是个地道的画匠,说得好点是个彩色画匠而已。然而这位画匠是一位天才的抒情大师,近代文明的伟大诗人。
从《有舞者的风景》中,我们可窥见到洛兰的艺术真谛:画面地平线压得很低,从天际放射出光芒,河水滋养着农田,两岸古木参天,背光处浓阴馥郁,芳草留香,在天空逆光的照射下,更衬托出天水的光明。休息的农人们在河岸上欢快地舞蹈嬉戏,这些点缀性的人物,使画面深远辽阔。由于舞者的欢乐而使宁静的大自然充满生命的活力,实在是一首田园抒情诗篇。画家用笔精巧而不呆滞,用色丰富而不腻。
在他的画中抒情景象是建立在精确巧妙的绘画技法上的,他运用油画的一切手法把自然界的光卓有成效地“关进”画面,他那高超的技艺弥补了他修养的不足,这方面为后人所不及。
《战场》约完成于1640-1649年 布油彩 作者:萨尔瓦托·罗萨

直接描绘现实战争场面的历史题材绘画很少见,画得真实生动的更是难得。
《战场》是罗萨为佛罗伦萨彼蒂宫所画的一幅场面宏大的战争题材历史画。使用卡拉瓦乔聚光法,使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亮部集中于画面中心中远景,呈现深远的宏大场面,近景特写三匹战马和敌对双方激烈撕杀,从形象判断是一次政府军镇压农民起义的大规模战斗。前景右边一组决斗人马中,那个身着红衣衫手握长矛的农民,奋勇无畏地向官兵刺去,而居高临下的官兵,凶残地投掷长枪,生死未卜;有的徒手搏斗,有的壮烈牺牲;撕杀的场面昏天黑地、人仰马翻、悲壮惨烈,是一场生与死的决战,是争取自由的拼搏。画家是怀着激奋心情创作的,因为画家曾参加过1647年的人民起义战斗,所以能画得如此真切生动。
罗萨 (1615-1673年)
萨尔瓦托·罗萨,是追随卡拉瓦乔艺术的那不勒斯画家。
罗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演员、戏剧家、音乐家和诗人。很像卡拉瓦乔,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年轻时曾参加过1647年的那不勒斯人民大起义。他曾多次去罗马,40年代后有一段时间住在佛罗伦萨,一生飘忽不定,到处流浪从艺。他性格古怪,曾画过驴子、山羊等动物从幸福之神手中获得了王位和王冠,神气十足,这无疑是寓意达官贵人之流。
他的肖像画很出色,富有鲜明个性,他所作人物多为社会底层浪人、农民等,从他的艺术选材、形象塑造和画面的艺术处理看,属于卡拉瓦乔学派画家。
《抢夺留希波斯的女儿们》约完成于1616-1618年 布油彩 作者:彼得·保罗·鲁本斯

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宙斯和丽达所生的孪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吕克斯,一个善骑,一个善战,英勇无敌,他们共同爱上了迈锡尼王的两个孪生女儿。
画中所描绘的是传统“抢婚”情节。画面上人物和马匹扭动交错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大轮廓近乎圆形,构成一幅充满生命运动的图案,在地平线上激烈地滚动着。虽为“抢婚”,却没有暴虐和抗拒,两匹雄健的高头大马,气势昂扬。以浓重的色调衬托出卡斯托耳和波吕克斯的英勇强悍及两位裸体少女的娇嫩柔媚。是力与美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英雄主义的画面,画家通过塑造丰满强健的人体,通过构图复杂而激烈的人物动势,表达了不可抗拒的爱情力量。
整个画面充满热情、运动和生命力,表明鲁本斯善于把巴洛克艺术的运动激情,装饰性的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构思,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同真实感很强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他塑造的人体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在米开朗基罗式雄健的人体造型中,赞颂人的生命力的美,体现了人文主义反禁欲主义思想,同时也含有纵欲享乐的因素。
《爱之园》约完成于1632-1635年 布油彩 作者:彼得·保罗·鲁本斯

画家40岁时,爱妻勃兰特去世,甚为悲痛,四年后与年仅16岁的海伦·富尔曼结婚,又过着幸福生活。这时画家的天才开始朝向往人生欢乐与爱的寓言题材,借以宣泄他对眼前的一片玫瑰色景象的情怀。《爱之园》是画家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这是一个人间的天堂、爱的乐园。画家仍以浪漫主义的激情将人与神、神话与现实和谐地统一于一画。画中一对对多情的男女以各种姿态传递着爱的情意,一个个身着华丽服饰的丰艳女子骚首弄姿,在期盼和享受爱之温暖,小爱神欢腾飞跃穿梭于人们中间,传播爱的信息。这是一幅充满柔情、温馨、欢乐的画境。
画面右上角那位裸女雕像,正在向人间喷洒乳汁,那是天后赫拉在用乳汁浇灌人间爱情,施给他们以爱的力量。她是神圣婚姻的体现者,施恩爱之神,她那按耐不住喷射的乳汁,曾造就天界的银河。丁托雷托和鲁本斯都画过一幅《银河的起源》。
《众神》约完成于633-1639年 天顶画 作者:彼得罗·达·科尔托那

《众神》又名《乌尔班八世的赞颂》,作于罗马巴尔贝利尼宫天顶壁面。
乌尔班八世是罗马教皇(1623-1644年在位),他的原名叫巴尔贝利尼,在位时一心想扑灭各地的新教势力,积聚财力,扩充军力,大兴土木,赞助艺术事业,雕刻家贝尼尼、科尔托纳都在他的惠赐之列。巴尔贝利尼宫天顶画,实质上是一幅极尽浩繁富丽的歌功颂德性质的壁画。
巨幅画面为长方形,布局空间开阔,中央云雾缭绕,虚幻如入仙境,四周置以众神的强健扭动的人体,当观者仰望天宫之顶时,只见无垠太空,蓝天白云间仙人飞翔穿梭于天际,充满着无限的神奇与激情,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与幻觉,犹如置身其中升腾而上,坠入这太虚幻境。
天顶画上所有升腾飞翔着的人物,都呈一种向心的纵角透视,朝着天顶中央的方向奔去。人物的锦缎华装衣褶飘逸轻忽,如天风吹拂,画中人物配置有聚有散,博大精深、宏伟壮丽,画面色彩冷暖对比鲜明,显得富丽堂皇,全面显示出巴洛克的艺术特征:充满激烈的运动和激情,饱含神秘与奇幻的意境,艳丽豪华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