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进游戏弹出来:点穴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6:33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点穴疗法概述

一、点穴疗法定义

点穴疗法是用手指在患病体表的某些穴位和刺激线上施行点、按、压、提、掐、揉、拍和叩打等不同手法,促使已经发生功能障碍的肢体或脏腑器官恢复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点穴疗法操作简便,好学易懂,安全速效,不需要药物和特殊设备,在任何场所部可以施术治疗,便于普及推广,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二、点穴疗法作用

人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点穴治疗时,被点部位的局部,不仅感到酸、麻、胀、痛,皮肤发红、局部出汗、皮温升高,而且可使肿痛消失,肌肉痉挛缓解。同时,点穴治疗后,全身舒适,睡眠好转,食欲旺盛,体重增加,体力增强。有人证实,一次点穴治疗后,体温可升高13℃。有人也发现,点穴治疗可以增强肌体抵抗力。更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点穴治疗可使动脉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也可以使小动脉,持别是微动脉血管中产生的外周阻力降低,促使心血管循环功能改善,井能改变血液的高凝、粘、浓、聚状态。总之,点穴治疗对机体的作用是广泛而明显的,这些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而:

1.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机体受损后经络气血阻滞不得宣通,或循行不畅,因而出现肢体麻木拘紧,活动不便,肿胀疼痛,甚至影响到脏腑不和。点穴疗法可以“按其经络腧穴,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气血,以散瘀结之肿”,从而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临床实验表明,点穴治疗后,患者的肌电图病理波可消失,延迟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恢复正常,也可证明点穴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2.调和气血,濡养周身

中医常说,“有诸内,必形诸外”,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不仅出现脏腑病症,而且也可出现肢体和皮肤肌肉的异常改变,比如:肌肉萎缩,皮肤干燥无汗甚至指趾发凉、变紫、干枯,或水肿膨胀、酸痛麻木,或活动受限等.而穴位与经络内联脏腑,通过点按腧穴、经络,可以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脉,使气血充盈、流畅,以濡养全身,起到治疗脏腑和肢体病证的作用。

3.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点穴疗法,通过点、按关节周围穴位、经络,可使关节活动度增加,而使关节粘连得到松解,因而对因关节粘连功能活动受限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4.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力

临床证明点穴疗法以强刺激手法,可以治疗脑性瘫痪患者的肌肉痉挛,反之,若较为温柔的手法,可以治疗小儿瘫后遗症患者的肌肉萎缩乏力。这说明强刺激手法,可以泻肌肉痉挛之强劲肌力;较为温柔之手法,则补其肌力之不足。所以点穴疗法可达到缓解肌痉挛与增强肌力之双重作用。

5.扶正驱邪,调整阴阳

根据病人在点穴治疗后全身及局部反应,如局部皮温升高,皮肤发红,全身轻松舒适,睡眠好,食欲增加,体力增强等现象,说明点穴除对神经系统的传导,心血管功能及末梢循环的影响外,可改善病人机体免疫功能,这足以说明点穴疗法可以扶正驱邪,调整阴阳,增强机体抵抗力。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三、点穴疗法的禁忌症

点穴疗法虽然有很多优点,适应症也很广泛,但也有一定的禁忌症,主要有:①严重的心脏病、肺结核、恶性肿瘤;②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③严重的皮肤病;④化脓性关节炎之急性期等。

四、点穴疗法的注意事项

点穴疗法,尽管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但在施术时还须注意以下问题:

1.修剪指甲

施术者要注意修剪指甲,但经常施术者,又不宜使指甲过短,以免损伤指腹、甲沟,必要时贴胶布保护手指末端。

2.循序渐进

接受点穴施术时,手法应由轻到中,由缓到急,循序渐进,最后再以轻手法缓解。对小儿或久病体虚、过饥、过饱、初诊病人、经期妇女等尤应如此。如患者极度疲劳或醉酒时,暂不予点穴治疗。对畸形的矫正,不宜操之过急,以免造成损伤。

3.轻置适宜

施术时,手法的轻重要因病而宜,重病轻治固属无效,而轻病重治亦非所宜。

4.注意异常情况处理

点穴治疗后,施术部位常有酸、麻、热、胀、抽动等感觉,以及皮肤红润,甚则皮下瘀血、全身出汗、发烧等反应,这些现象,常可自行恢复,无需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脸色苍白,迅速掐指、趾甲根,即可缓解。如因重刺激背部而出现呼吸困难或停止者,立即拍打肩、背、头部或按压腰眼、抓拿腹、臂肌等,症状可以逐渐缓解或消失。

5.恰当确定施术次数

病情较轻者,每日1次即可,10天为1疗程;而病久形成慢性者,虽可每日1次,但需12月为1个疗程。对于某些病人治疗到一定程度时,进展缓慢,可以停止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治疗。

五、点穴手法

1.基本手法

基本手法有点法、按压法、掐法、拍打法等14种。

(1)点法:施术者用手指在患者体表的穴位和经络线上施行点压的手法称为点法。点法又可分为3种。

一指点法;以中指为主,微屈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食指按于中指背面,拇指腹抵中指关节。重点时常用此法。

三指点法:以拇、食、中指为主,微屈掌指与指间关节,拇指指腹抵食、中指末节,无名、小指紧握。多用于轻点。

五指点法:五指微屈掌指与指间关节,拇指、小指指腹靠拢呈梅花状。

操作时通过肩、肘、腕关节的活动,将一身之气力贯于指端,与皮肤呈6090角,反复叩点。每秒23次。叩点分四种节律,即一虚二实,二虚二实,三虚二实,五虚二实。虚点时用力轻、速度快;实点时用力重、速度稍慢。施行点法时要求灵活.既要有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充分的臂力,做到意到、气到、力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手法要做到准确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熟练有力。根据病情需要,用力强弱可分轻、中、重三种。轻点时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腕部的力量,肘、肩两关节协调配合。其力轻而富有弹性,是—种较弱的刺激方法,

偏于补的作用,多用于小儿、妇女、老年以及虚弱性患者。中点是以肘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前臂的力量,腕关节固定或半固定,肩关节予以协调配合。其力介于强弱之间,是一种中等刺激手法,可用于虚、实两证。重点是以肩关节为活动中心,主要用上臂的力量,腕关节固定,肘关节予以协调配合,是—种强刺激手法,主要适用于青壮年、体格健壮及临床表现为实证者。

(2)按压法:用指、掌、肘或身体其他部位着力,按压在患者体表某一部位,逐渐用力下压揉动者,称为按法。此法是点穴疗法中常用的手法之—,按压法又分为指按、掌按、屈指按、屈肘按等4种。   

指按法:是用拇指或食、中、无名三指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穴位或部位的—种方法。此方法接触面积小,刺激的力量可轻可中,多用于穴位上的手法操作。

掌按法:是用单掌心或掌跟或双掌面着力,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的方法。此法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部。

屈指按法:是以拇、食、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的屈曲突出部位着力,点按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的一种方法。此法多用于四肢、腰背肌肉较丰满部位或肌肉较薄的骨缝处。

屈肘按法:是用屈肘的顶部,按压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的一种方法。此法多用于软组织丰富的深在部位或穴位.如大腿部、腰臀部。

运用按压法时,部位要准确,按压的力量要稳稳地由轻到重,在有一定的压迫感后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放松,切忌用暴力,力度以得气为目的。一般轻按为补,重按为泻,

(3)掐法:施术者用拇指甲式食指甲进行爪切的方法称为拍法。

此手法只用于手、足部位的指、趾甲根和指、趾关节。操作时一手固定腕、踝部,防止肢体回缩移动,另一手将患者的指、趾抬起,用拇指或食指对准穴位,进行爪切,其轻重程度、节律等可根据病人年龄、病证的虚实,斟情施术。节律一般23次/秒,力量由轻到重,切勿掐伤皮肤。  

(4)拍打法:施术者用食、中、无名、小指并拢微屈,拇指腹之尺侧与食指中节靠近,掌心呈空虚状,拍打于施术部位的方法,称为拍打法。拍打时,多指腹、大小鱼际部应接触被拍打部位的皮肤。

拍打法是一种带震动性的中等刺激手法,以肘关节活动为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微动,肩关节协调配合。拍打胸腹时,要分别采用胸、腹式呼吸,最好于深吸气后进行拍打,开始用力宜轻,每次拍打510次,随着病人气力的增加,逐渐增加拍打次数和强度。注意勿伤内脏。本法对虚、实证均可应用。  

(5)叩打法:叩打法又分指腹叩打和指尖叩打。指腹叩打法的手法同拍打法,是以五指的指腹接触皮肤;指尖叩打法是以五指微屈并齐,拇指尖与食指桡侧靠近。此法刺激面积大,操作与点法相同。指腹叩打法是指腹向前下方用力,多作轻刺激手法用。指尖叩打法多作重手法用。  

(6)一指禅推法:松肩、垂肘、悬腕,以腕部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通过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的方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法,叫做一指禅推法。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胁肋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关节处,而以头部和腹部应用最多。本法刺激量中等,接触面

积较小,作用深透,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频率一般掌握在每分钟120160次。        

(7)掌推法:用一手掌或双手掌紧贴皮肤,向某一方向直线推动,推挤肌肉的方法,叫掌推法。此法刺激缓和,常用于胸腹、腰背及四肢各部。 

(8)拿法: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拇指和其他四指罗纹面着力,作对称性相对用力,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紧一松的提捏动作,叫做拿法。拿法的强度比较大,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适为度。常用于四肢、肩背及颈项部。

(9)揉法:用手指指腹、掌根或鱼际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微用力作左右不停的移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叫做揉法。此手法作用力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深揉时可作用到肌肉,频率一般可掌握在每分钟50100次。这种方法,又有掌揉、指揉、揉捏之分。

掌揉法:是以掌根和大、小鱼际着力,吸附—定部位上作轻柔和缓的回旋揉动,或呈半环形揉压,随揉随移动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腰背两侧及臀部。

指揉法:是以拇指指腹着力,其余四指附于皮肤上,作环形揉动,也可随揉随移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全身各处,多用于小儿。

揉捏法:是以四指指腹和拇指或掌根为着力点,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的一种方法。多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部等。

 (10)擦法: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紧贴于一定部位的皮肤上,稍用力下压,呈上下或左右方向直线往返摩擦的方法,叫做擦法。擦时要直线往返,不可歪斜;着力部分要紧贴于皮肤,压力要均匀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褶叠为宜,忌用蛮力;往返摩擦时的距离要拉得长,距离太短,容易擦破皮肤,动作要均匀而连续不断,如拉锯之状,不能有间歇停顿。摩擦频率一般掌握在每分钟100120次。

这种方法,通常又分为掌擦、鱼际擦和侧擦三种。

掌擦法,是以手掌伸直,用掌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方向的连续不断的直线往返摩擦的方法。多用于肩部、胸胁、腹部等面积较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鱼际擦法:是以掌指并拢、微屈,用大鱼际及掌根部紧贴皮肤,作直线往返摩擦的方法。多用于四肢、腰背、胸腹部等。

侧擦法:是以手掌伸直,用小鱼际紧贴皮肤,作直线来回摩擦的方法。多用于腰骶臀部、下肢、肩背部等。   

(11)捏法:以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与四指呈钳形,以拇指和其他四指之指腹捏紧皮肤或肌肉,又轻轻放松,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动的方法,叫做捏法。此法用于脊柱部,称为捏脊。用力要均匀揉和、频率可快可慢,快者每分钟100120次/分,慢者每分钟3060次。捻动向前时,要连续不可间断,直线前进。手法强度可轻可重,轻者应感到温和舒展,重者当有酸胀感。多用于脊柱部、膀胱经、督脉。   

(12)捻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罗纹面相对地用力捏住肢体—定部位,如捻线状的快速捻搓,叫做捻法。多用于手指、脚趾小关节及浅表肌肤部位等。

 (13)抹法:用一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上下或左右往返推抹,叫做抹法。用力要均匀,动作应缓和,并涂些润滑剂,以免推破皮肤,其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自中间向两侧或自两侧向中间。多用于头部及颈项部。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I 4)拨法:用手指按于穴位或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的方法,叫做拨法。拨动的频率可快可慢,速度要均勾;用劲要由轻到重,以酸胀感并能忍受为度。本法刺激量较强,多用于颈、肩、背、腰、臀、四肢部肌肉、肌腱、筋膜等部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感冒

一、定义

感冒,又称为伤风,为常见的外感病,系感受感冒病毒而致。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数起病较急,主要表现是全身不适、头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烧、伯冷、食欲不振。如机体抵抗力低,可发生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副鼻窦炎等合并症。   

病程一般35天,长者可达710天。本病易发于冬春季节,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患本病。

三、治疗方法

    1.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肺俞  风池  印堂  迎香  丰隆  天突  背部  腰部  前额  胸部  胁部  鼻窦

 〔操作方法]

  ①取坐或俯卧,术者双手拇指在背部肺俞穴按揉13分钟,再以手掌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由上而下推擦背、腰部,以有热感为度。

  ②按揉双侧风池穴13分钟。

  ③双手摩、擦印堂及前额部,并按揉迎香穴35分钟。

  ④施术中,如患者咳嗽较重,可加按揉丰隆、天突穴各1分钟。胸闷,可加按膻中穴及胸胁部各13分钟。若鼻塞不通,可用力按压神庭穴1分钟,若无效.再用拇指尖切压双迎香穴,然后再摩擦鼻翼至产生热感为止。

2.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风池  肩井  大椎

[操作方法]

  ①取坐位.双手抱拢头部,用双手拇指揉捻风池穴,以有酸胀感为度,操作2分钟。

  ②坐位.双手提拿肩井穴,以有酸重感为宜,拿510次。

  ③取坐位,微低头,用中指在大推穴处揉捻大约2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④两手拇指交替按揉双侧曲池、合谷穴5l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⑤取坐位,用双手掌交替自左或右擦颈项后部,以有温热舒适为度。

四、注意事项

重症病人应卧床休息。室内要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有慢性病或合并症者,应同时处理有关病证。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呕吐

一、定义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饮食或痰涎等胃内容物由口而出的病证。

二、临床表现

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呕吐是很多疾病中常见症状,如急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梗阻、胃神经官能症、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皆出现呕吐。

三、治疗方法

1.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中脘   合谷

【操作方法】

     用中指指腹按压中脘穴,1~2分钟。

     以拇指按压双侧合谷穴各一分钟。

2.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内关

【操作方法】

用生姜末少许,敷于双侧内关穴,以中指指腹连续揉按3~5分钟,最后用纱布包扎固定。

3.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曲池  内关  足三里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于曲池穴,先揉后按,然后再揉按内关穴,使酸胀感向上扩散,最后按揉足三里,左右交替施术,每穴按揉1~2分钟。

4.方法四

【取穴及部位】

膈俞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操作方法】

以双手中指指腹按于中脘穴、膈俞各1分钟,先揉后按,然后再按揉内关穴,事酸胀感向上扩散,最后按揉足三里,左右交替施术,每穴按揉1~2分钟。

四、注意事项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精神调摄,心情舒畅,起居应寒热适宜,避免感受风寒,发作时适当休息。

               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煎炸之品,食物应易于消化,宜清淡,少食多餐。

               呕吐严重应禁食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脱水休克及酸中毒等并发症。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膈肌痉挛(呃逆)

一、定义

膈肌痉挛俗称打嗝,是由于受凉或食滞,进食急促及腹腔手术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引起膈肌间歇性收缩,空气突然被吸入气道,同时伴声带闭合,发生声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气机逆乱所致。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发作时,喉间呃呃连声,短促频繁,自己不能控制,有的人持续数分钟后不治自愈,有的人打呃持续几个小时,严重者昼夜不停,但有的人间歇发作,延长致数月不愈,影响说话和咀嚼食物,同时呼吸和睡眠也受到影响。另外,本病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老年人、心脏病患者,在无任何明显诱发因素条件下,突然出现打嗝时,应警惕心肌梗塞发生的可能性。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内关

【操作方法】

术者左手按住患者一手腕部,另一手拇指点掐内关穴,捻转、指压5分钟,呃逆即止。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翳风

【操作方法】

取坐位,术者一手抚患者前额,另一手拇指揉翳风穴5分钟,呃逆可止。

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天突

【操作方法】

取正坐位术者一手扶患者后头,另一手拇指压天突穴,随一次呼吸约10~16秒即可。可反复按压3~5次。

方法四

【取穴及部位】

天宗

【操作方法】

嘱患者脱上衣端坐,术者左手扶持其肩部,右手拇指指端着于同侧天宗穴上,有节律的施行推揉方法,手法要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一般推揉一侧天宗穴3~5分钟即可。顽固者需推揉双侧穴位,每日一次,3次为1疗程。

方法五

【取穴及部位】

攒竹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操作方法】

术者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双侧穴位上,然后同时用力逐渐加重按压,即有一种特殊感觉传入胸内,呃逆就立即消失。

方法六

【取穴及部位】

少商

【操作方法】

术者用左手拇指指甲掐左右少商穴,约0.5~1分钟。

方法七

【取穴及部位】

膻中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全身放松,术者用拇指指腹对准膻中穴按压,由轻到重,约2~3分钟后呃止,可让患者休息15分钟,再按压一次,以巩固疗效。

方法八

【取穴及部位】

涌泉  内关  膻中  中脘  膈俞  攒竹

【操作方法】

     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足心的涌泉穴,手指向足趾方向用力,约2分钟。

     用拇指尖捏内关穴,向腕部方向着力,约2分钟。

     用一手中指指腹按压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膻中穴约2分钟。

     用一手拇指指尖按腹部中脘穴,约1分钟,可重复1~2遍。

     用拇指指腹按揉背部双侧膈俞穴,或附近的压痛点,约2分钟。

     用一手拇、食指捏鼻翼上方,约1~2分钟。

     用两拇指指腹按压攒竹穴,持续约2分钟。

四、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必须适量,不食生冷食品。

     要使患者精神舒畅调达,切忌抑郁、紧张。

     保持大便通畅。

     如果久病或重病后,突然出现呃逆不止,必须密切注意,往往是预后不良的先兆表现。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胃痛

一、定义及临床表现

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中医又称胃脘痛,胃痛是很多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等疾患,都可引起胃痛。

胃痛除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外,还可兼见胸脘痞满,嘈杂,嗳气,吐酸或清水等。饮食失调、情志刺激、劳累受寒等常可引起或诱发本病。

二、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气舍穴

【操作方法】

平卧,以中之间揉按左侧气舍穴(位锁骨内侧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2~5分钟,至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度。再揉按巩固5分钟,无效果再按右侧或双侧同时按,一般为1~5分钟即能显效。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中脘  足三里  三阴交  内关  承山  腹部

【操作方法】

用手掌自心口向脐部做数次推按,然后用中指点按中脘,再用拇指按压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穴各1分钟。再用手掌搓小腿后侧(承山穴处)数次,使局部有发热的感觉为好。

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建里  中脘  天枢  气海  足三里  阳陵泉  内庭  肩井  胃俞  脾俞  肝俞  剑突下至脐下方前正中线  督脉背部循行线

【操作方法】

               取仰卧位,先点按建里、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阳陵泉、内庭,每穴约半分钟,然后两手全掌着力,自剑突下延腹中线至脐下反复按抚3分钟。

               取俯卧位点按肩井、胃俞、脾俞、肝俞,每穴约半分钟,然后以拇指、食、中指着力,横抵长强穴上,两手交替延督脉循行线向上推至大椎穴止,随捏随推,每捏捻3下,上提1下,反复施术3~5遍。

方法四

【取穴及部位】

双侧胆俞  夹脊穴

【操作方法】

用中指末端重按上穴,顺时针旋转10分钟,可用于胃痉挛引起的胃痛。

三、注意事项

     应力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注意起居有节,劳逸适度,精神愉快,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腹部经穴点按手法要轻柔、缓和、适中,切忌马虎粗暴。病人饭前、饭后1小时内和酒醉后不宜作此治疗。

     慢性反复发作,经治疗未获明显或持久效果,或体重减轻,持续便中潜血,特别是40岁以上患者,应及时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消化道肿瘤。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腹泻

一、定义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而粪便稀薄或常有粘液者。凡每日大便一到三次而性质正常,或二到三日大便一次,或仅是排便次数增多而粪便依然成形,均不能称作腹泻。

二、临床表现

腹泻如起病急,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为急性腹泻,粪质稀薄、量多,呈淡黄色,可有粘液,多夹杂未消化食物,常伴由恶心、呕吐、肛门灼热等症状;起病缓慢,常有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者为慢性腹泻,大便稀薄,腹胀肠鸣。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腰膝酸软。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天枢  气海  内关  足三里  督脉背部循行线

【操作方法】

①              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揉按脐旁2寸处天枢穴2分钟;用掌心对准脐下1.5寸气海穴,全掌压紧,用力揉按约2分钟。

②              取坐位,用手拇指按压内关穴,以由酸胀感为度,点按510次,每次都应有酸胀感。

③              取仰卧位,用手食、中无名指,沿督脉背部循行线自下向上推,以骶尾部由温热感为宜,重复操作约2分钟。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中脘  天枢  气海  关元  脾腧  胃腧  肾腧  大肠腧  长强  左背部

【操作方法】

①              取仰卧位,用中指指腹依次由中脘向下,经气海、关元、天枢穴各点按56次,时间约3分钟。

②              取仰卧位,用中指指腹点按且揉脾腧、胃腧、大肠腧、长强,往返34遍,再在左侧背部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时间约10分钟。

四、注意事项

①     急性腹泻,首先应卧床休息,进食应稀软,可给予淡盐水、饭汤、米粥等以养胃气,忌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或油腻煎炒食物。若伤食作泻,最好不进食,有利于胃肠休息;兼呕者用生姜汤或进米汤为宜。

②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③     急症暴泻,病情急重,应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鼻出血

一、定义

鼻出血是常见的症状,以鼻腔前部最为多见。鼻出血的原因比较复杂,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以外伤多见,其次为异物、中隔畸形、肿瘤等。在全身原因中,多阴高血压、血液病、肝、脾等疾病均可引起。中医称之为“鼻衄”,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风热袭肺或嗜食肥甘以致胃火炽盛,均能导致血热妄行而为鼻衄。也有阴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血随火升所致。

二、临床表现

本病出血量少时一般无全身症状;如出血严重或突然大量出血,可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等危象。

三、治疗方法

【取穴及部位】

上星  迎香  印堂  合谷  太渊  肝腧  脾腧  肺腧

【操作方法】

①       发生鼻出血时,立即用食指掐上星、印堂、迎香穴,各1分钟。

②       按揉合谷、太渊、肝腧、肺腧、脾腧穴,每穴各1分钟。

本法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①     如是后鼻道出血,应立即采取其他的措施。

     应令患者消除其他的恐惧、紧张的心理情绪,以妨碍病情好转。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腕关节扭伤

一、定义

腕关节结构比较复杂,由挠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和下尺桡关节及腕掌关节组成。主要作用使腕背伸、屈腕及前臂旋转。多数是由于劳动或工作中碰撞硬物,或者不慎跌仆闪失手掌触地以及持物拧腕等原因引起。

二、临床表现

本病的主要表现为腕部疼痛,可呈酸痛或胀痛,手腕活动受限,较重者可同时伴有肿胀,局部有压痛。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合谷  阳谷  曲池  手三里  小海  腕关节  肱骨下端痛点  手掌

【操作方法】

①     点按合谷、阳谷、曲池、手三里、小海穴,每穴约1分钟。

②     一手托住患肢腕部,另一手拇指分别置于腕关节背侧和掌侧,反复向上向两侧揉按3分钟。

③     在疼痛较明显的部位指揉1分钟,力量要适宜,可由轻逐渐加重。

④     一手作支点,按住患肢肱骨下端,另一手握住手掌部,进行牵拉1分钟。

⑤     病人手背向上,术者两手紧握掌部近端,先牵引片刻,然后上下颤抖腕关节57次。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阳谷  阳溪  阳池  手三里  腕关节  前臂

【操作方法】

①     点按阳谷、阳溪、阳池、手三里穴,每穴约1分钟。

②     用手掌在腕关节处掌摩或掌揉12分钟,力量以患者耐受为度。

③     由前臂向手指处掌揉57遍。

④     由前臂向手指方向梳理57遍。

⑤     术者捏住患侧手指并带动其手腕进行抖动2030次。

本法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①     腕关节扭伤急性期手法要轻柔。

     如腕关节急性扭伤,常合并有腕部的骨折合脱位,应注意鉴别。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踝关节扭伤

一、定义

踝关节扭伤系指踝关节韧带损伤或断裂而言,是骨伤科常见多发病。踝关节扭伤多因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跑步、跳跌或下楼梯时,踝跖曲位足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踝外侧或内侧韧带受到强大的强力作用所致。

二、临床表现

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压痛,皮下淤血、跛行,甚至不能行走,如外踝韧带扭伤,则足内翻时疼痛明显;内踝韧带扭伤,则足外翻时疼痛明显。如果是韧带撕裂,则可有内外翻畸形、水肿。必要时可通过线排片检查,以排除骨折和脱位,如发现骨折则按骨折处理。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申脉  昆仑  悬钟  足三里  阳陵泉  踝部  阿是穴

【操作方法】

①     点按申脉、昆仑、足三里、阳陵泉穴各1分钟,重掐悬钟穴1分钟,使之感到酸胀。

②     术者一手将患足托起放在膝上,另一手施行推揉法在足踝部向心性推揉,施术约3分钟

③     术者一手拿住足踝部,用另一手拇指在足背及踝部寻找痛点,然后向上、下依次轻轻按揉约2分钟。

④     揉踝关节并小幅度地摇动踝关节。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太溪  丘墟  昆仑  三阴交  阳陵泉  足背  小腿两侧足跟  足跖部

【操作方法】

①     点按太溪、丘墟、昆仑、三阴交、阳陵泉穴,每穴各半分钟。

②     术者一手托足跟部,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着力,在足背和伤处进行轻柔缓和的揉摩5分钟

③     用拇、食指沿着患肢小腿两侧作推法,自上而下推数遍。

④     术者一手托住跟部,一手握住足跖部拔伸,同时将踝关节尽量背伸,做跖曲环转运动。

本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踝关节扭伤急性期,手法要轻揉,以免加重扭伤性出血。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失眠

一、定义及临床表现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难以如睡,或多梦容易惊醒,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彻夜不得眠。失眠的原因很多,以神经衰弱最为多见,神经衰弱主要由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失调所产生的,常见于脑力劳动者。此外,其他病症如疼痛、瘙痒及呼吸、消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也可以引起失眠。中医学认为心脾两虚、呻吟亏损、心胆气虚、情志抑郁、胃中部和均可引起失眠。

二、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印堂  神庭  睛明  攒竹  太阳  角孙  风池  肩并  中脘  气海  关元 腹部

【操作方法】

①              用拇指揉按印堂、神庭、太阳、睛明、攒竹、角孙,每穴揉按约半分钟,配合按拿两侧肩井穴,约1分钟。

②              顺时针方向摩腹,同时配合按揉中脘、气海、关元,时间约6分钟。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足三里  三阴交  涌泉  太阳  风池  腰骶部脊柱两侧  头部

【操作方法】

①     两手拇指分别掐、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每穴约半分钟。

②     两手拇指微屈,用关节突出处,自上而下揉擦腰骶部脊柱两侧约2分钟。

③     仰卧位两手掌指重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反复环形摩动约3分钟。

④     两手掌根分别揉按太阳穴,顺、逆时针方向约1分钟。再用两拇指分别按揉风池穴约1分钟。然后两手食、中指反复推抹前额约1分钟。

⑤     两手微屈,指腹着力,反复擦啄全头部约2分钟。

三、注意事项

①     手法操作时,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意随手走,专心操作。当揉按穴位时,一定要有酸、麻、胀感,但宜轻揉缓和而有节律。

②     消除烦恼,忧思、惊恐、焦虑等不安情绪。这对本病的治愈至为重要。

③     保持卧室安静,避免嘈杂、噪声、强光等不利于睡眠的环境条件。

④     养成起居作息定时的良好习惯。切勿晚睡,引起兴奋而不易入睡,晚饭后禁饮浓茶、咖啡等兴奋作用的饮料。

⑤     避免长期持续紧张和过度疲劳工作,保持劳逸适当。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痛经

一、定义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疾病。痛经一般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亦称为痉挛性痛经,多因精神因素,体质因素,生理因素和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痉挛而发病;继发性痛经亦称为充血性痛经,多因炎症,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导致子宫充血而引起疼痛。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

二、临床表现

痛经的主要表现为行经前或经期下腹疼痛,并牵涉腰部酸痛,两乳胀痛,行经不畅,重者可疼痛剧烈,并有恶心,呕吐,头晕,手足发凉。当月经过后疼痛自然消失。通过点按腧穴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痛经止痛的作用。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气海  关元  中极  血海  足三里  三阴交  肾俞  肝俞  膈俞  太冲  劳宫  小腹部

【操作方法】

1     仰卧位

①点按气海、关元、中极、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每穴约半分钟。

②用手掌在腹部按揉,重点在脐以下的少腹,小腹部35分钟。

③用拇指或食指重掐太冲、劳宫穴约半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宜。

2     俯卧位

①按揉肾俞、肝俞、膈俞穴,每穴约1分钟。

②搓腰骶部数次,使局部发热为宜,尤其要重按腰骶部的痛经压痛点上。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气海  关元  中极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地机  小腹部任脉经  腰骶部

【操作方法】

1     仰卧位

①点按气海、关元、中极穴,每穴约1分钟。

②提拿小腹部任脉经,由脐至耻骨联合,反复810次。

③重按地机穴12分钟。

2     俯卧位

①点按上髎、中髎、次髎、下髎穴各半分钟。

②叩击腰骶部约30次。

③两手交替着力,一手指掌面置于骶髂关节处(八髎穴:即上,中,次,下髎),用擦法,反复施术2分钟,至局部发热为宜。

以上两种方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除疼痛的作用,使痛经有明显的改善。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肾穴  命门  关冲  阳池  生殖区  肝穴  心悸点  少府  水泉  足跟两侧

【操作方法】

①用拇指或食指按揉以上手部及足部穴位各半分钟。

②用45根牙签束刺激上述手穴,每穴刺激1020次。

本法可以调整激素平衡,以达到解除痛经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①     治疗前须作妇科检查,明确诊断。

     注意经期卫生和腹部的保暖。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牙痛

一、定义及临床表现

牙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牙痛的原因较多,一般多因为龋齿(蛀牙)、牙髓炎、牙周炎、牙齿敏感症等引起。中医学认为牙痛有虚实之分,实痛多由胃火引起,伴有口臭、便秘等;虚痛多由肾虚所致,伴有牙齿浮动、神疲等症。牙痛又分上牙痛和下牙痛,上牙痛属足阳明胃经,下牙痛属手阳明大肠经。

牙痛常遇冷、热、酸、甜等刺激加剧,部分病人伴有夜间痛剧,头痛、牙齿松动、牙龈

红肿等症。

二、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合谷  内庭  下关  颊车  太阳  承浆  上关  面颊部

【操作方法】

①重掐合谷,内庭穴各1分钟。

②直推下关、颊车、太阳、承浆、上关穴,各10遍。

③用手指在脸颊部做按揉法数次。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肩井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按压肩井穴,用力以病人耐受为度,按压约30秒,即放松压力,再压再放松,直至牙痛缓解和消失为止。

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合谷  颊车  内庭  下关  太溪  行间  面颊

【操作方法】

①重掐合谷、下关、行间、内庭穴,各1分钟。

②按揉颊车、太溪穴各2分钟。

③用手指按揉面颊部10分钟。

以上方法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

①按压法除龋齿能暂时止痛外,对一般牙痛有较好的疗效。

②治疗时应与三叉神经痛相鉴别。

③平时注意口腔卫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颈椎病

一、定义

    颈椎称颈椎综合症,系颈椎退行性改变,增生,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而引起的颈,肩,上肢,头以及胸部乃至下肢的以疼痛,麻木,无力,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复发性中老年病。

二、临床表现

本病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合谷  曲池  小海  中府  肩井  天宗  缺盆  极泉  大椎  风池  臂  颈部  胸锁乳突肌

【操作方法】

①点按合谷、曲池、小海、中府、肩井、天宗穴,每穴约半分钟。

②按压缺盆,逐渐向下按压1分钟,患者感觉拇、食、中指有麻木感,当手指放松后,患者觉上肢有热流感为佳。

③用食指按压极泉穴约2分钟,患者感觉拇、食、中三指完全麻木。

④用两手全掌自上而下内外快速搓揉患侧前臂,反复数次。

⑤拿捏两侧胸锁乳突肌,颈后部肌肉。

⑥揉压大椎穴约1分钟。

⑦手法牵引,并用力按压风池穴。

本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风池  缺盆  肩井  肩髎  曲池  合谷  颈部  肩部  背部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冈上肌  肩胛间肌

【操作方法】

(1)   坐位

①点按风池、缺盆、肩井、肩髎、曲池、合谷穴,每穴约半分钟。

②用两手掌指着力交替进行,在颈项两侧自上而下,又由上而下往返揉捏2分钟。继则在双肩,背部及患侧上肢揉捏3分钟。

③用拇指着力在颈肩部及背部的痛点作上下左右拨动3~5次,并嘱咐患者作头部自动左右转动。

④术者站在病人背后或患侧,一手扶定头顶,一手捏拿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3~5次。然后捏拿患侧肩关节,冈上肌,肩胛间肌,反复施术3~5次。

⑤嘱病人颈部肌肉放松,术者两前臂尺侧压住病人双肩,两手拇指顶于病人枕骨下后侧凹陷处,余指托住下颌。前臂及掌逐渐向想法方向适当用力,将头部徐徐向上端提。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2)   仰卧位

①嘱患者患肢肌肉放松,用两手握住患肢末端,徐徐像波浪样起伏颤动,反复5~7次。

②病人颈部置于床尽头。一助手两手握住病人双小腿远端,适当用力向下拉,术者左手托住病人枕部,右手托住下颌部作持续牵引1~2分钟。

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风池  肩井  肩中俞  肩外俞  天宗  肩髎  极泉  曲池  合谷  外关  颈  肩  上背部  上肢

【操作方法】

①点按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肩髎、极泉、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每穴1分钟。

②用手掌小鱼际于颈,肩部,上背部,上肢用衮法共5~10分钟。

③拿揉颈,项部,肩井,风池,极泉穴,以有酸胀感为宜。

④再做颈,项部拔伸法,用力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宜。

上述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矫正畸形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①手法要轻柔,均匀,切忌暴力。

②治疗过程中,嘱病人配合,坚持颈部功能锻炼,以提高疗效。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落枕

一、定义

    落枕又称“失枕”,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等肌肉痉挛、颈项僵直、活动受限,常在早晨起床后发现。多数病人是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使头颈过度偏转所致。也有部分患者因睡眠时感受风寒,造成局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二、临床表现

落枕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晨起床后,颈项部僵直、疼痛、头常歪向患侧,左右转动或回顾困难,甚至痛及患侧肩背部。触压时可摸到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物,并有压痛。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风池  肩井  天柱  肩外俞  绝骨  养老  颈部

【操作方法】

①用拇指自上而下在颈部做推法10次,以理顺筋肉。

②点按风池、肩井、天柱、肩外俞各1分钟。

③一手按住压痛点,另一手扶于头部,做颈部屈伸,旋转活动。其活动范围可逐渐加大,以改善颈部的活动功能。

④重掐绝骨、养老穴各1分钟。

⑤用拇指揉拨颈部的压痛点数次,以消散筋结。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风府  风池  大椎  肩井  天宗  后溪  颈项部  枕部  肩胛部  冈上肌

【操作方法】

①点按风府、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后溪穴,每穴约半分钟。

②术者一手扶定病人前额,另一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着力,揉颈项部,反复施术3分钟。然后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揉冈上肌及肩胛部,反复施术3分钟。

③用双手掌指着力,置于病人奖项两侧,从枕后轻轻对擦至肩背部,反复5~7次。

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肺穴  肝穴  少泽  颈顶点  落枕  颈咽区

【操作方法】

用4~5根牙签捆作一束刺激上述手穴及反射区,以穴区的皮肤发红为度。

本法具有舒筋活血,解痉镇痛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①颈项部避免吹风受寒,睡眠枕头要低要适当,防止复发。

②中老年患者如反复发作者,应考虑颈椎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便

一、定义

便秘是由于大肠蠕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多,干而硬的粪块堆积在大肠,不容易排出而致。在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最后排出糟粕(粪便)约需20~40小时,如隔48小时无粪便排出,一般可视为便秘。有的人习惯于2~3天排便一次,而无便秘症状,不能视为便秘。反之,有时因排便困难,以致一日排便数次,但每次量少,部分粪便仍滞留肠内,也应视为便秘。另外,由于偏食,腹肌无力,骨盆底肌软弱或缺乏正常排便规律等引起的便秘称为习惯性便秘。大部分人便秘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如长期坐办公室,生活无规律,不进行体育锻炼,又缺乏体力劳动,大便不定时,长期食用缺乏纤维素的食品,肠蠕动减弱,因而发生便秘。此外,部分性肠梗阻,肠道外疾病压迫肠道、肛门时,也可引起本病。中医学认为阳明积热、气机郁滞、气血虚弱、阴寒凝结等是导致本病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便秘的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质硬,排出困难,多依赖泻剂排便,腹胀,食欲减退,头晕乏力,甚至有腹痛、嗳气、心烦、易怒等症状。有的病人腹部可触及收缩的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粪便呈羊粪状。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中脘至关元循行线  天枢 大横 左侧水道 足三里 膻中 膀胱经肝俞至八髎循行线  升、横、降结肠行经区  左下腹部

【操作方法】

⑴仰俯卧

①     点按中脘、天枢、大横、左侧水道、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

②     术者两手掌指着力,自膻中穴开始,往下按抚至脐下关元穴反复施术5~7次。然后两手全掌着力交替进行,沿升、横、降结肠行径反复团摩5分钟。手法要轻快、柔和、深浅适度,横结肠压力宜重,降结肠压力宜轻。此法是本病的主要手法,可将聚集之粪便松软散开,順肠而排出体外。

③     术者量手掌指交替或重叠按揉左下腹部3分钟。手法要轻柔、和缓、着力适度。

⑵俯卧位

     术者两手掌着力,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自肝俞穴开始至八髎穴,直推5~7次。

     术者两手掌指交替用力,置于腰骶部八髎穴处,反复摩擦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宜。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长强 腹部结肠行经区 脊椎两旁至腰骶区

【操作方法】

     用手掌掌面附着于腹壁,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行而有节律的按摩,顺结肠走向进行,务使热量深透,自觉腹部有热感。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用掌根部在脊椎两旁至腰骶部从上向下回旋按揉。

     用拇指按压长强穴,逐渐用力加深。

对腹胀且有便意者用①﹢②法,对腹胀无便意者用①﹢②﹢③法。每天一次,每种方法连续使用3~4天。

四、注意事项

     宜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饮食宜清单而富营养,并宜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粗纤维类瓜果,麻油、蜂蜜亦可食。

     如受肿瘤影响造成的便秘,不宜点穴治疗。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一、定义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其原因非常复杂,常见的头痛原因为:①局部疾病,如颅内脑实质脑血管、脑膜等疾病;颅腔临近器官如眼部、耳部、鼻部等疾病;②感染中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伤寒及一氧化碳中毒等;③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等;④机能性疾病,如癔病、神经衰弱等,中医学认为头痛的发病机理为气血不畅,头部经络痹阻。

二、临床表现

头痛的类型常见的有:偏头痛,典型发作前常先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面唇及肢体麻木,这些先兆症状在20~30分钟后消退,然后开始出现针刺一样剧烈头痛,常偏于一侧,多从眼眶及前额部开始,向半侧头部扩展,也可遍及整个头部,疼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多于入睡后缓解。本症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周期性发作。三叉神经痛,疼痛部位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呈阵发性闪电样疼痛,如刀割、火烫一样,每次疼痛时间很短,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可引起同侧面部肌肉抽搐、流泪、流涎等症状。本症多由说话、吃饭、刷牙、洗脸等诱发,呈周期性发作,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头颅外伤后慢性头痛,患者有头颅外伤史,头痛多伴头晕、乏力、失眠、易激动、思想不易集中等症状,常在情绪紧张、用力、弯腰时加重。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百会 率谷 风池 阿是穴 合谷 涌泉 眉弓至前发际

【操作方法】

     用手拇指掌面,从两眉间向上推至前发际,反复15~20次。

     用手拇指掌面,按于头顶百会穴处,连续按揉2~4分钟。

     用两手拇指掌面,按于率谷区,前后幅度2厘米,推搓40次,两侧同时进行。

     用食、中指两掌面,按揉风池穴30~40次,方向偏于向下。

     用指甲(拇食指为宜,五指齐用亦可)掐于痛处约2~3分钟。

     用一手拇指指端掐于另一手合谷处,局部酸胀为宜,两手交替进行,双侧按压时间为3~4分钟。

     盘坐,左手拇指掌侧搓右足涌泉穴,右手拇指掌侧搓左足涌泉穴,搓30~60次。

本法适用于感冒头痛、神经衰弱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高血压头痛等。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鬓角 太阳 头部

【操作方法】

     取坐姿,一手手掌支撑者透的后部,另一手的拇、中指,从左右两方分别按压鬓角、太阳穴,然后将透向后仰。这样,脑充血和脑压得到调整,头痛得到镇定。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两手握拳,用指甲轻轻敲打头皮,以头皮的松弛受到头痛痊愈的效果。

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印堂 太阳头头维 百会 率谷 合谷 太冲 风池 肩井 风府 肺俞 胃俞 脾俞 前额 颈项部 肩胛区

【操作方法】

⑴ 仰卧位

     点按印堂、太阳、头维、百会、率谷、合谷、太冲,每穴约半分钟。

②     术者两手拇指置于前额正中处,自内向头部外侧反复抹动2分钟,然后两手小鱼际相对合力,分别置于太阳穴周围和双侧颊部反复顺逆运抹2分中。

坐位

     点按风池、肩井、风府、肺俞、胃俞、脾俞,每穴约半分钟。

     术者两手拇指和大鱼际交替用力,用揉法沿枕后发际向下,经颈项两侧至肩胛取反复揉摩2分钟。

     上述施术中,如头顶痛加点按百会、阿是穴、行间;前头痛加点按印堂、上星、合谷;后头痛加点按风池、阿是穴、昆仑;偏头痛加点按太阳、率谷、外关,每穴约半分钟。

四、注意事项

     头痛病可单独出现,亦可以是多种病候的一个兼症。其机理可见于原因不明的机能性头痛,亦可见于器质病变,故见证后应配合有关的物理化学检查。如为器质性病变者,应采取综合疗法。

     应避免六淫、七情之伤,饮食减少辛辣刺激之物。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肥胖症

一、定义

肥胖症是指人体代谢失调而造成脂肪组织过多。一般认为,以体重超过标准10%为过重,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者为肥胖。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是: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

二、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脂肪多聚集在女性的下腹、四肢(以下肢为主)、臀部、乳房,或男性的颈、头、躯干等。轻度肥胖无症状,中度肥胖者,多食晚饥,便秘、腹胀、低换气综合征(少动、嗜睡、气促、乏力等),出汗多,易疲劳,可伴有轻度浮肿。女性患者可伴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男性患者可伴有阳痿、不育。另外,肥胖症患者易患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三、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中脘 下脘 天枢 气海 腹结 三阴交

【操作方法】

①     取坐位或站立位,双腿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呼吸自然,用拇指点、按、揉中脘、下脘、天枢、气海、腹结穴,每穴约为10秒,以呼吸点按,点按后稍停,后以呼吸起落慢慢松手,随即点双侧三阴交穴。

②     右手握成空心拳以劳宫穴叩肚脐上,然后进行揉动,顺时针方向50次,逆时针方向50次,要以空手拳的四周旋转用力,当中不用力,脂肪多可加左手放在右手上加力运转。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中脘  气海  合谷 足三里  丰隆  胁下至腹部

【操作方法】

①     取仰卧位,术者用单掌或叠掌置脐上,顺、逆时针,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稍用力各摸腹5分钟。

     以一掌指提拿中脘处肌肉组织,另一手提拿气海处肌肉组织,提拿面积大,力量深沉。拿起时可加捻压动作,放下时,动作应缓慢,反复操作20—30次。

     双掌自胁下向腹部用力推擦,以热为度。

     按揉并弹拨合谷、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四、注意事项

①节制饮食,控制饮食的总热量,肥胖者应摄取低热量类食物,不吃或少吃糖果、点心、甜食、冷饮及水果等含糖多的食物。不食或少食肥肉、干果及油炸食物。适量的吃瘦肉,多吃青菜。应限制含淀粉多的白薯、土豆、粉条、团粉等食品。必要时进行饥饿疗法。

②坚持体育锻炼增加热量消耗。运动量要合适,运动量太小,达不到减肥的目的,运动量太大,又可能产生副作用。年老体弱及合并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者,一般以小强度运动量为宜。

③可配合做气功减肥,但应在气功师指导下进行。

天津中医药大学讲稿

课程:            专业:        层次:

慢性鼻炎

一、   定义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一般包括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及萎缩性鼻炎。本病多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或因外界不良的刺激。如烟尘、灰尘、有害的气体的影响等。另外临近器官病灶,急性传染病和慢性消耗性病,也可引起慢性鼻炎。中医认为,本病属“鼻窒”的范畴。其发病关键在于肺脾气虚。

二、   临床表现

慢性鼻炎的主要表现为鼻粘膜弥漫性充血、肥厚或萎缩,分泌物多,流脓涕,鼻塞加重,伴有鼻音,粘膜干燥,鼻腔变宽,嗅觉减退等症状。

三、   治疗方法

方法一

【取穴及部位】

囟会 上星 印堂 迎香 鼻通 合谷 风池 肺俞 鼻翼两侧 颈项部

【操作方法】

仰卧位

     按揉囟会、上星、印堂、迎香、鼻通、合谷穴,各一分钟。

     用双拇指搓揉鼻翼两侧数次,是鼻腔内发热为宜。

③     直推有印堂至上星、囟会穴,反复10次。

坐位

①     按揉肺俞、风池穴各1分钟。

②     用拇指按揉颈项部数次(图93 )。

方法二

取穴及部位

迎香 鼻通 攒竹 风池 合谷 印堂

操作方法

     揉迎香、鼻通穴各2分钟。

     用食指指腹侧擦鼻翼两侧约100次。

     双手掌分别置于双下颌处,快速向上擦至太阳穴,反复50次。

     点揉印堂、风池、合谷穴各揉1分钟。

以上方法具有清肺开窍、消炎的作用。

方法三

【取穴及部位】

肺穴 大肠 太渊 中冲 合谷 鼻痛点 涌泉(图94

【操作方法】

用食指腹按揉上述手穴和足穴,各2分钟;或用4~5根牙签为束刺激,以局部皮肤变红为度。

四、注意事项

     此法对慢性鼻炎疗效较好,对萎缩性鼻炎及鼻窦炎也有一定疗效,但需长期坚持治疗。

     可用一些药物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