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实体店加盟利润:散户抱团 底气渐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52:46

腊月已近,齐鲁大地寒意日浓。随着大白菜、胡萝卜等时令蔬菜大量上市,价格一路走低,许多菜农的心情雪上加霜。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频繁上演,而蓬勃发展的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市场波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目前,每7户农民中就有1户加入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破解农产品“小生产大市场”困局?农民抱团取暖能抵御不断出现的市场“寒流”吗?记者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近距离探究竟。

  从散到合,卖菜不愁,社员比非社员同业农户户均增收30%以上

  外面寒风刺骨,草木尽枯,广饶县大王镇杨庄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绿意盎然,已经坐果的西红柿长势正旺,几只蜜蜂在黄色的花间穿梭忙碌。

  “以前全是自己用车子拉着到处去卖,赶上什么行市就卖什么价,就这样还怕卖不掉呢。”加入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之前,村民焦爱香和丈夫石海江已经种了多年的蔬菜,其间饱尝“卖菜难”的揪心滋味。

  如今,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技术和销售,着实让夫妻俩轻松了不少。“省心啊,就是一心干好田间管理的活,这些西红柿再有个20天就能上市了,合作社这边跟超市有协议,能销个八九不离十,现在的价格已经一块四五了,估计上市还能涨。”

  2007年6月,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理事长王继海从1997年就从事农资经营服务,对农业生产和流通都非常熟悉。8年之后,他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200多亩蔬菜,没想到却栽了个不小的跟头。

  “当时就是单打独斗,自产自销,很盲目,刚好又赶上2006年、2007年市场行情很不好,一下亏了几十万。”也就在那时,王继海首次接触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经过仔细了解,他认定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随即便带头搞起了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

  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建设思路,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以800亩的蔬菜基地为样板,为276户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提升了生产销售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合作社的蔬菜可以直接进入超市。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建起了储存包装车间,改变了原来农民种菜、批发商粗加工后售卖的局面,让更多的利润留在了农户手中。目前,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每年可向市场提供2500吨优质无公害蔬菜。

  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以西红柿为例,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内的一个蔬菜大棚一年就能产出近9万斤,除去成本后的纯收入能达到5万元以上。而东营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达到1.22万元,与从事同种农产品生产的非社员相比户均增收30%以上。 

  散户抱团,成本低了,质量高了,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身子骨”更壮实

  11月13日,一场“农超对接会”在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举行,几家本地和外地的连锁超市负责人慕名而来,当场与王继海签订了蔬菜供应意向书。

  此前,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仅与本地的一家连锁超市对接成功,一半以上蔬菜还是要靠批发商来消化。

  “刚开始销售也挺难,但现在情况越来越好,‘农超对接’的渠道越来越宽。”在王继海看来,虽然目前的境况还不算很理想,但最起码蔬菜卖起来要比成立合作社之前容易多了,而且讨价还价的时候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关键就在于生产成本降下来了,质量上去了。”

  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到合作社统一产销,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生产规模的扩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的更新。

  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打出了绿色、富硒的招牌,引进名优特稀蔬菜品种。合作社还注册了专属的产品商标,制定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产品检测体系和质量跟踪体系,包括山药、西红柿、青椒等在内的5个蔬菜品种已成功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作为健士富硒蔬菜专业合作社成长的见证者,东营市农业局调研员郝立刚有着深切的感受。“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原来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了生产流通成本,从而让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身子骨’更壮实。”

  合作社对接多变的大市场还面临诸多考验

  近年来,农产品大涨大跌现象让人“心惊肉跳”。面对多变的市场,刚刚发展起来的农业合作社并非坚如磐石。

  “从自身说,生产环节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主要是营销做得不够好,现在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还比较大。”王继海觉得,合作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与市场对接。

  在蔬菜种植的品种和数量上,由于市场信息掌握不足,合作社仍然部分地存在参照往年市场行情的现象,订单生产规模较小。

  “行业内没有像国外那样有力的调控机制,部分合作社只能发挥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的优势。”东营市农业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科科长朱德明表示,“相对来说,一些龙头企业带动、从事订单生产的合作社组织化程度更高,更为稳妥有效。”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日益迫切,提升管理水平也迫在眉睫,但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却是不争的现实。“合作社到银行不能贷款,还是要以社员个人的名义,跟个体户没有什么差别。”采访中,还有农民反映,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进行税务登记时,注册类型为“其他内资企业”而非合作社,实际上就是把它当企业看。 

  郝立刚认为,就目前的情况看,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一些政策还不够明晰,社会各界尚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支持。“比如‘农超对接’过程中,合作社产品种类较少,而超市要求多样化,如果能由几个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市场空间会更大一些,解决卖难问题会更有谈判力,但现在多数地方不予审批,建议国家出台更为详实的操作规范。” 

  多数受访对象提出,应该真正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应有的市场地位,“有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合作社才能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延伸阅读》》》》

  截至6月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4.6万户,实有成员357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3%。

  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规模经营,截至2010年,2216万亩土地流向合作社,占流转总面积的12.3%;合作社促进了农技推广,全国由农技推广人员参与领办的合作社达1万多家;合作社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国有4万多家合作社实施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合作社增加了农民收入,入社农户收入普遍比非社员同业农户高出20%以上。

  今年农业部门将在全国培训19万名合作社理事长,未来十年培养1.5万名合作社人才,同时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创办合作社。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万家合作社与超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