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人口:感冒的腿疗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3:57

自测指标

1.后背发凉、发紧。

2.无明确原因的突然疲劳。

3.鼻子不通气,前额发紧。

小小感冒,不容小视

每当季节变化、气温突变的时候,医院走廊里总是人山人海,大多数人得的却是感冒这种小病。感冒不是什么大病,可是一旦病起来,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一项3000多人的调查显示,90%的人每年至少感冒一次,其中61%感冒1~3次,18%感冒3~5次。

【刘教授提醒】感冒治疗四大误区

1.乱吃抗生素

在一感冒就自己买药吃的患者里,很多人有个习惯,季吃抗生素,这是不对的做法。据统计,至少有70%的人在建的情况下滥用了抗菌药物,而且是以先锋类、头孢类和大习的抗菌药物。事实上,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但灵感冒没有什么疗效。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耐药。

2.随便乱输液

没有证据表明,输液后能让感冒好得更快。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带来的风险比口服药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如果感冒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决定是否需要输液。

我提醒大家,有条件的话,感冒后最好去医院做个血常规检查,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感冒。如果自己给自己开药治感冒,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治疗:一是症状持续一周以上不见缓解;二是使用对症药后症状依然没有减轻,比如吃了退烧药后依然高烧不退;三是脏器出现问题,如吐黄痰等。

3.硬扛着不看医生

由于感冒是种自限性疾病,对年轻人来说,如果能够忍受头疼、发烧、流鼻涕等症状,“扛”上几天的确能自愈。但久拖不治却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心肌炎、肾炎等疾病。老年人得了感冒则万万“扛”不得。他们身体状况不好,脏器病变的可能性较大,身体各项功能减弱,如有症状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4.感冒期间剧烈运动

很多人喜欢趁着刚感冒时难受还不明显,就去打球、跑步,想痛痛快快地出身大汗,症状减轻一些。实际上这可不是什么治疗感冒的灵验偏方。感冒时剧烈运动,结果只能是让小感冒变成大病。

人在运动时会大量出汗,这时候体内毒素排出较快,表面上看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的症状,但往往会埋下不小的“隐患”。因为,激烈运动后的24小时里,人体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入休息调养阶段。而感冒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了免疫细胞的抵抗,感冒病菌自然分外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与此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盛,这样可能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在人数众多的运动场所,患者常常经不起任何细菌的攻击,从而加重感冒的程度。

内虚外邪,感冒发作

在中医经典中没有感冒这个词,最早描述感冒症状的是《伤寒沦》里的“中风”。这个“中风”的含义不同于我们现在讲的中风而是类似于感冒。

感冒是在一些不太懂医的官员中叫起的。在南宋时候,中央级学术机构馆阁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借口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有一次,一位名叫陈鹄的大学士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地大书“感风”二字。他卖弄的这个小聪明可不简单,已经接近了医圣张仲景“中风”的含义。但是“中”字显得情况严重,因为是弄虚作假,所以用“感”字让人感觉情况轻微,感者,受也,不至于心慌。“风”在这里就是致病原因。六淫之首就是“风”,常与其他外邪、寒、暑、湿、燥、火等结合,导致人体生病。

到了清代,这个概念发生了突破性变化。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  “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以这样来理解:本官在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来,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眼睛前行。冒是会意字,上面是头,下面是目,两横正是盖住眼睛的头巾。蒙着眼睛往前行,所以可以引申执著、坚持之意。

从这个故事看,我们知道感冒不是一下子就突然得的,而是坚持了很久才患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联系自己感冒前的症状,一定是身体首先阴阳不平衡,或是正气不足,或是着急上火,再加上外邪的侵入才感冒。这就是《内经》所谓“邪气外凑,其气必虚”。

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大家不小心就患上了流感,这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他们咳嗽、打喷嚏时通过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加上病毒容易变异,所以特别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临床发现,在冬、春两季交替的时候,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

分清类型,对症治疗

感冒的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因所感外邪不同、体质强弱不一,中医又将感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风寒性感冒。这类感冒由于外感风寒之邪,寒邪犯肺,肺失宣发肃降所致。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病人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往往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如果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2.风热性感冒。这类感冒有两种病因:一个是直接感受风热,如在过热的房间里受了邪热,病人的主要症状为不畏寒,发热重、痰液黏稠呈黄色、喉咙痛、便秘等。另一个是寒邪侵入人体后在体内化热,主要症状为畏寒、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苔薄白等。我们在平时注意一下的话,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热感冒,咳嗽有黄痰,而且大便也不好。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感冒清热冲剂等。这时候就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一旦误用,就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

3.暑湿性感冒。这种感冒常常发生在处暑气节,这时候暑热之邪最旺,常常有湿邪夹暑侵犯人体。主要症状除畏寒、发热外,还有食欲不好、头滞重、腹泻等症状。很多老人都知道夏天由于高温出现一些感冒症状,如果还有恶心或者拉肚子的话那估计就是暑湿感冒了。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胶囊。相对而言,藿香正气水的效果来得快一些,胶囊的药效来得慢。暑湿性感冒患者,不能服用保和丸、山楂丸药物。

从腿入手,防治感冒

大家一感冒,可能都会吃感冒灵、新康泰克、阿莫西林之类的药物。这些药物对于一般的感冒还是有效的。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好能尽量少用不用药物治疗感冒,因为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加上药物的毒副作用,给本身就很虚弱的老人增加了负担。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不用吃的感冒药,它就是腿疗。

感冒是外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发病与否,取决于机体正气与外邪抗争的结果。正气弱,外邪盛,就会引起感冒;如果正气强盛,肺卫调节功能正常,能够充分抵御外邪,身体即使受邪也不发病。

腿疗在治疗感冒中的作用有两条:一是预防感冒,二是治疗轻度感冒。

我想举秦大爷为例,说说腿疗治感冒的效果。秦大爷当过兵,身体好得很,偶尔有个小感冒,顶一顶就过去了,顶多吃点伤风胶囊这类药。但进入老年后,他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还患有哮喘、冠心病。但大家肯定想不到,现在李大爷最怕的是感冒。自打上了60岁以后,秦大爷就发现感冒越来越难缠,以前几天就好了,现在十几天都不好。而且一着凉或者出门不注意就感冒,有时候感冒引起哮喘、冠心病发作,甚至闹到送急诊抢救。因为感冒折腾了好几回,普通感冒药的效果也好,而且因为冠心病每天要吃药,再加上感冒吃药,胃肠负担非常大。于是我向秦大爷推荐了腿疗。

对感冒病人,我一般会用一些发散的药物,并配合相应的穴位来治疗。到了恢复期,就基本上以扶助正气为主。秦大爷按照我制订的方案腿疗一周后,发现感冒已经好多了。接着按恢复期的方案治疗了几次,大爷的感冒几乎痊愈。我建议秦大爷平时继续用腿疗调节一下脏腑,以增强抵抗力。

秦大爷后来基本上每周坚持做腿疗两次,过了一段时间,大爷再见到我就说:“刘大夫,你这个方法好啊。现在我对感冒再也不怕了,也不用吃药了,而且感冒的几率也比以前小多了。你这个方法应该在中老年人里推广普及。”

根据不同的感冒类型,我们采取相应的腿疗方案,有针对性地去除感冒病因。

1.发汗驱邪

对风寒型感冒,我们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来发散风寒,就是说寒则热之,用火的温暖祛除寒冷。

药物:羌活30克,桂枝30克,生姜30克,藿香30克。

穴位:足通谷、仆参、足窍阴。

这里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

小王是个十三四岁的学生,一次他妈妈带她来看病,说前几天带他出去玩可能受了风,这两天鼻子不通,流鼻涕,还有点发低烧,浑身也没劲。这位妈妈知道一感冒动辄就输液打针不好,吃中药吧小孩又不愿意,于是来找我,看看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我说当然有啊,不愿意吃药我们可以泡腿啊,像他这样的属于风寒感冒,用一些辛温解表的药外用,再按揉几个穴位就行。

针对小王的感冒我们给他用了腿疗。大概就三五次,他的大多症状就消失了,很快小王就又恢复了健康。他妈妈很高兴,说你们这个方法好,以后感冒就不用吃那么多药还得打针输液了。所以我们认为腿疗对于早期的一些风寒感冒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简单,在家就可以做。

下面说一下这三个穴位:

足通谷: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第5跖趾关节前下方凹陷处,赤白肉际处取穴。也就是沿着小趾向上摸,摸到一个高点(第5跖趾关节),它的前下有个小窝,就是本穴。我们可以用用拇指来按揉此穴,或用按摩棒按压此穴,力量要大,有微痛感为宜,时间约3分钟。

仆参:在足外侧部,外踝尖后下方2、3、4三个扁指左右距离的跟骨外侧,昆仑穴直下就是本穴。可以用拇指来按揉此穴,有酸胀感为宜,时间约5分钟。

足窍阴: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为胆经之井穴。它善治头面之病,如头痛、目痛、耳聋等。可以用双手拇指来掐此穴,一掐一放,约100次左右。

2.清热驱邪

针对风热型感冒,我们遵循热则寒之的原则,以水扑火,用辛凉解表的方法祛除风热之邪,邪去则病自愈。

药物:连翘30克,金莲花30克,防风30克,生栀子30克。

穴位:内庭、陷谷、京骨。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内庭穴。内庭属于足阳明胃经,位置在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内庭是胃经荥穴,《难经》说“荥主身热”,所以内庭是泻热的要穴,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等症状。

陷谷: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着内庭穴向后推摸,在二、三跖骨夹角处有个小坑即是本穴。因其凹陷如山谷,故名陷谷。我们可以用双手拇指按揉此穴5分钟左右。

京骨: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外侧大骨下即第5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因此骨弓形而上凸,故叫京骨。可以用拇指按揉此穴3分钟。

3.清暑驱邪

对于暑湿之邪,我们当然要运用清热化湿之药。我们采用了有名的六一散,穴位上我们选用阴陵泉、照海、水泉、中都等来达到目的。

在琳琅满目的中成药里,六一散算是最简单的品种。一是它的处方简单,由滑石6份和甘草1份组成;二是制法简单,将两味药研粉拌匀就可以了。它与前面讲的藿香正气胶囊,都是暑湿感冒用药。六一散可以外用,藿香正气水(或者胶囊)一般是内服。

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六一散的故事:

相传六一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所创。在公元1 147年的仲夏,金熙宗晋升尚书右丞相韩企先为濮王,赐宴三日。谁知未出三天,韩企先却得了一种怪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家人四处求医,金熙宗也派太医前往诊治。无奈近百剂药下去,病势有增无减,只好在城门悬榜求医。

当时20岁的刘完素正在京城购置药品。一则他初出茅庐,不知深浅;二则自认为对此病颇有把握;三则早就听闻韩企先博通经文典章,能仿宋律制定皇统新律,所以刘完素很想见见这位贤相。因此一见榜文他就揭了榜,入王府为韩企先诊治。

经过按脉察色,刘完素问道:“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头晕、少气、多汗之症?”

韩企先闭目微微点头。

“当有恶心泄泻,胸闷纳杲,倦怠身重。”刘完素说道。

“对,对。”韩企先说。这时他睁眼打量了一下刘完素的模样。

“此乃暑湿也,治暑不治湿,医之过也!”

“暑湿?”太医忍不住说,“吾等岂不知暑湿之理?”

刘完素又说:“你们治暑祛湿,泻热不养阴,尤其小便不利、大便泄泻,定然不敢使用寒凉之剂,故治而无效。”

韩企先挺起身子,睁大眼睛问:“你有何方?”

刘完素思索片刻,举笔处方:滑石、甘草,共研细末。

韩夫人在一旁问:“此为何方?”

刘指着方中“滑石六两,甘草一两”,脱口而出:“六一散!”他解释道:“滑石能解肌清热,滑窍行水而利湿,统治表里上下三焦。加入甘草泻火和中,便能清暑利湿。”

“如何服法?”

“每用三钱,和白蜜少许,冷开水或灯心汤调服,三日见效。”

韩企先见他说得有理,就照方服了三帖,果然小便通而泄泻止,不禁感慨万分。他找来刘完素,请他弃医从政。但刘却只要求赐医书若干。此后仍然用心攻读,终于成为一代名医。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对六一散称赞不已,因此六一散被誉为“凡人之仙药”。

六一散用法:一般每服9克(三钱),以凉开水调服效果最好。使用六一散的关键应该是小便赤黄短涩之症;如果小便清而长,则不宜用此方。腿浴用的六一散要比吃得多出1—2倍

此外,六一散的加减也很灵活。若同时伴有心烦不安者,可加上朱砂少许调服,名为益元散;若伴有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就可加少量青黛,名为碧玉散;若兼有轻微的外感(如发热、头痛等)症状,可以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苏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民间还有一种用法,就是用六一散给小儿浴后涂撒,既可防止痱毒,还可预防湿疹,可谓价廉而疗效显著。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上端,踝突下,凹陷中,离内膝眼约二三四五指并拢的距离,有阴侧陵下之深泉之意,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可以用拇指来按揉或保健捶敲打,时间1—3分钟。  照海:照,明显之意;海是百川之所归。说明此处脉气明显,阔大如海,有滋肾水清热邪之效。在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平时可以盘坐两脚心相对,双手拇指或中指按揉两侧内踝下方的照海穴3分钟或拇指推擦2分钟。

水泉:足太阴肾经之水由太溪顺流而来,在此聚集,故名水泉。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约一拇指扁指距离,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这个穴离照海很近,按摩方法和照海一样。

中都:中都穴位于内踝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点或胫骨后缘处,我们依然可以用拇指或中指点揉即可,时间约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