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权法制网:前车之鉴 切尔诺贝利之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21:52
                         前车之鉴 切尔诺贝利之殇                                                          2011年03月19日 03:16
                                    
                                                                  来源:广州日报
 

2007年9月17日,乌克兰政府与一个名为“诺瓦卡”的国际企业集团签订一份价值5.05亿美元的合同,为密封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的“石棺”穿上一件“钢外套”。这是当时拍摄的覆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的“石棺”。  (资料图片)

当前,日本核危机牵动了世界各国的神经,许多人都联想到了25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第一财经日报》)

爆发:反应炉核心连串爆炸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城外3公里处,核电站反应炉核心发生一连串爆炸。整个核电厂地板开始颤动,反应炉 1200吨的顶盖瞬间被喷上高空,一股超强辐射气流随后在核电厂方圆几百米的范围内释放铀和石墨。火花从裂口向外喷溅,携带着强辐射粒子喷向几千米的高空。

以上情景,出自史上最严重的核工业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当时的天空如彩虹般美丽。”一位幸存者曾在纪录片中表示。

30名消防员丧命

当时,第一批赶往现场的消防员在缺乏适当保护的情况下与大火搏斗,在喷洒无数吨水后却无法减弱火势。当晚就有2人死亡,接下来则有28人丧命。

次日早晨,冲上高空一千米的放射性云柱污染了云层。而在夜晚时,普里皮亚季城中的辐射值攀升到正常值的60万倍。当时所拍摄的许多照片里都存在白色闪光,是因为底片遭到了放射性污染。

隐瞒:3天后居民才被疏散

此时,普里皮亚季市民对3公里以外的灾变毫不知情。官方并没有向公众发布消息,只表示反应炉一切正常。直到4万多居民暴露在高辐射下两天之后,才有超过1千辆巴士抵达普里皮亚季,帮助他们在三个半小时后全城疏散。

就在这两天内,带有放射性粒子的云层向北方飘移了1000多公里。第三天,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大量放射尘突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出现,国际社会这才意识到:一定是某地发生了重大事故。也就在当天,苏联才正式公布这一事故消息。

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连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都弄不清楚情况到底有多糟。事故发生后两天,苏联顶级核能专家组成的科学代表团就来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进行评估,但他们也无法提供任何确切信息。而且,很明显,他们大大低估了风险,因为当时科学家们甚至认为,反应炉到下个月就可以恢复使用。

在法国发现放射物质

不过情况仍在继续恶化。一方面,辐射粒子仍然在大气层中四处扩散,尤其是放射性云层持续向欧洲飘去,甚至在法国和意大利都检测到放射性铯和碘;另一方面,反应堆的危机也在继续扩大,反应堆内部的高热燃料仍在持续以3000℃高温燃烧,不断散发出更多的放射性气体。而且,这些燃料还随时面临塌落的危险,一旦这些带有高放射性的核物质塌落入地下水,被污染的将是整个国家的水源。

封堆:180亿卢布 50多万受害者

在逐步摸清情况后,苏联逐步开始应对。

事发后第三天,苏联出动80架直升机灭火。士兵们从200米的高空徒手向反应堆空投80公斤的沙包,希望将反应炉内还在燃烧的火焰闷熄。直升机的数量在次日后攀升至110架乃至300架。但是巨大的堵塞口下有上百吨核燃料持续闷烧并逐渐熔化沙子,导致封口再次崩裂。

为了更有效地封炉,苏联采取了投入对热能吸收良好的铅的方法。两天内,2400吨的铅被空投进入反应炉,令温度出现下降,辐射逐步降低。这个方法后来遭到了抨击,因为有些铅熔化后会直接进入大气,事后在一些被辐射的儿童体内都检测到了微量的铅元素。

此后,苏联又展开了第二轮战术:托底加固。事发17天后,一万名矿工进入事故现场,试图通过挖掘几百米的地道,靠近反应炉并在底下放置降温的冷却装置,以抑制核燃料的燃烧。这些矿工在恐怖的高热和缺氧状态下共用时1个月4天才挖完了地道。反应炉底部被挖开的地下空间里,最后没有放置冷却设备,而是填满了水泥以巩固整体结构。

在这些措施下,切尔诺贝利的火势开始得到控制,并最终令链式反应终止。但是,事发地周边仍有无数高放射性的废墟和物质散落在环境中,必须尽快清理,这就需要尽快开启最后一步战术:封堆。

10万士兵与40万平民参与了这次为期一年多的清理工作,有30万立方米的污染区都必须用水泥掩盖。最后,一个170米长、66米宽的钢筋混凝土石棺被设计出来,这个巨大的混凝土罩子将覆盖整个4号反应炉,形成一个将其彻底与外界隔绝的石棺。

直到石棺最后完成覆盖,切尔诺贝利才以180亿卢布、50多万受害者的代价,进入了死一般的平静。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核电站反应炉核心发生一连串爆炸。

两天后,普里皮亚季当地4万多居民全城疏散。

第三天,大量放射尘突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出现。

17天后,一万名矿工进入事故现场,试图通过挖掘地道,靠近反应炉并在底下放置降温的冷却装置,以抑制核燃料的燃烧。

最后,采取“封堆”,10万士兵与40万平民参与了这次为期一年多的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