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富酒407,138什么意思:儒家文化(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8:01
关于[儒家文化(一)]的字幕:
  • 中国的文化主流是以儒家文化为骨干,儒家文化像一个人的脊梁骨一样的,我们的民族从今天来看,是56个民族的一个国家,从人口来讲,汉族人口是占多数的,
  • 尽管汉族的人口占多数,但汉族的文化也是多数民族当中的一个主流,但是融合了五十多个民族的文化,每一个文化它都有它的特点,它的悠久的历史,56个民族的文化的特点
  • 和悠久的历史汇合起来,就形成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伟大的文化,有异彩、有光辉、有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那种文化的内容和精神,所谓异彩就是它的光芒的地方,
  • 它对人类贡献的地方,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它的特色和异彩,为世界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所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就是说儒家文化成为一个历史的主流,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
  • 讲它的主流,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谁呢?儒家文化开始的时候发源很早,孔子当然在里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儒家的文化它并不是他创始的,
  • 在他之前,儒家的文化就有发展,有它的起源,有它的产生的原因,孔子就讲过,但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他就说过这样的话:君子儒 小人儒什么叫做“君子儒”,什么叫做“小人儒”呢?那就是说,
  • 儒家在孔子、在春秋时代流品还是很杂的,是孔子以后和他的学生在一起才把儒家文化慢慢地从“小人儒”里面脱离出来,真正成为“君子儒”,也就是说,
  •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真正的脊梁骨,真正使中国人民挺直腰杆勇往直前,什么叫做“君子”,什么叫做“小人”?在这里我们不去做过多地解释,其实在孔子的书里面它都有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内容,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我们讲完以后
  • 大家就自然明白了,许多的仁人志士、许多的爱国将领、许多的中华民族代表正气的东西,都可以说是君子儒“君子儒”精神的体现,今天我们讲儒家文化,关于孔子他本人的意思
  • 我们不去多讲,大家都很知道,我们所要介绍的就是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和他的教育思想,这两点这是比较重要的,介绍儒家文化的时候,我们还介绍儒家的一些经典,
  • 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五经》、《四书》,《五经》、《四书》详细介绍起来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只取要点简略地提一提,不做详细的介绍。谈起儒家文化,刚才讲过,
  • 在孔子的时候,还没有正式地成为一个主流,成为文化的主流,流品还很复杂,还有所谓“君子儒”、“小人儒”之分,至于儒家怎么起源的,它的历史是怎样的,它的具体内容是些什么,
  • 连孔子本人也没有详细加以讨论,真正对儒家的文化的起源、内容、它的历史加以认真讨论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个著名的学者,这三个著名的学者提起来大家可能都很熟悉,
  • 一个是章炳麟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又称章太炎先生;还有一个是胡适之先生,就是胡适先生,做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还有一个就是郭沫若先生,新中国成立之初
  • 做过政务院的总理,成立之初不叫国务院,那称政务院,他做过政务院的副总理,后来做过科学院的院长,这三个人是对儒家真正的从它的起源、发展、内容
  • 做了历史性的探讨。《原儒》章太炎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原儒》,“原”,就是“原来”的“原”,就是谈儒家的原因,“原因”的“原”,《说儒》胡适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说儒》,就是在章太炎先生的基础上又有发展,
  • 从儒家的穿衣、戴帽、习惯、心理、历史以及他的祖先等等,都做了更进一步的发挥,那使我们对儒家它的精神、它的历史有了更清楚的了解。《驳说儒》郭沫若先生
  • 他是批驳胡适先生的文章的,他叫《驳说儒》,“驳”,“反驳”的“驳”,胡适写的是《说儒》,他写的是《驳说儒》。这三个人的文章具体内容不一样,这三个人很有意思,有一点,
  • 今天谈起来非常有趣味的,像类似故事性的,我就讲讲这么一点。郭沫若先生是学医的,他从医学上来谈论儒家发展,在儒家里面,
  • 一般的人,特别是天子,他的长辈死了他要守丧的,就是守灵、守丧,要守三年,这是一个制度,在这个守丧期间,他是不能随便乱说话的,“三年不言”
  • 古书上有“三年不言”,从字面上来讲,就是说在这守丧期间三年之内不讲话,从表面上看,“三年不言”就是三年不讲话,但是大家想一想,三年不讲话能做得到吗?
  • 三年一句话也不讲,这个怎么会,不可能,是吧?中国的古书上,胡适先生也解释过,“三年不言”所谓“三年不言”,是指天子在守丧期间,在这三年之内他不能发号施令,朝聘的时候、庆典的时候,
  • 他不能讲话,因为他是守丧,一种朝聘、庆典、有时候庆贺、祝贺、宴会,那你不能随便讲话,用谁来讲呢?用重宰,类似宰相这样一个地位,由他来代言,
  • 所以三年不言并不是三年不讲话,而只是在守丧期间不能随便地讲话,因为你是守丧,中国是讲孝道的国家了,忠孝,孝是以家庭为根本,忠是以国家为根本,一个人不能没有家,不能忘了家,
  • 家是一个人的个人的根本,家在一个国家之内是一个基本单位,有了国才能有家,所以,一个人不能有家无国,他必须是先是一个国家的国民,
  • 然后才是家庭里面的一个成员,因为国家大于家庭,所以中国对于国家对于公,对于家庭的私来讲,对于国家的负责任,
  • 感恩,不要忘记,比起家来那应该是占重要地位,“三年不言”不是说不讲话,不可能,郭沫若先生怎么解释呢?他说:过去解释“三年不言”解释错了,三年不言:不言症
  • “三年不言”就是说犯了一种病,这种病叫做不言症,因为郭老早期是学医的,他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古书上所说的三年不言,不是像儒家、像胡适先生他们那么解释,“三年不言”就是因为守丧不便于讲话,不便于发号施令,
  • 实际上就是害了一种病,什么病呢?失言症。脑子突然之间受到伤害了,不会讲话了,忘了,别人讲话他还听得懂,但是他讲不出来了,不能讲,所以叫失言症。
  • 这个新的观点一提出来很有意思,因为他是学医的,也有道理,但是郭沫若先生,从我仔细地根据他反对胡适先生的一些理由,很多很多,根据一些的历史材料来看,我认为郭沫若先生
  • 对于自信心比较太强了一点,有些反对胡适先生的这些理由不足以成立。举例来讲,殷代它是占卜很厉害,天子有什么灾害,
  • 遇到什么地震、灾荒、兵乱,他都要求神,问神卜卦,向神祈祷,祈祷平安、祈祷丰收、祈祷人民的安定,当然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着想了,如果一个国家不太平,饥荒连年,人民都吃不饱,
  • 我这个天子的位我也坐不稳,我自己也没办法,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台风?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那只好求神了,所以求神,经过占卜的卜辞,占卜以后卜辞都要刻在龟甲上面,刻下来的,都记录,这个龟甲上面,
  • 据我的研究,有许多龟甲上面,同样是一个商王经常有这样的话,某王又言,就是说又说话了,“又言”“又言”,多次地“又言”,这就使我引起了怀疑,如果说是不言症,是害了病,
  • 不能说话,那为什么在一个短期内他又能说话呢?不止一次,还有两次,还有三次,还有多次,难道他的不言症,今天是不言症,过了几天不言症又好了?过了几天又犯了?再过了几天又好了?
  • 从当时医学水平来讲,恐怕达不到这个程度,即使是不言症,那就是脑子受了损伤了,管理语言的细胞、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他才有不言症,不能讲话,既然不能讲话,
  • 为什么过了不久他又讲话呢?一次一次,难道他的病就是不断地反复吗?害了不言症又好了,好了又害,害了又好,从当时的医学水平来讲,恐怕没有这样高的医术,所以我觉得,就是从郭沫若先生这一点来讲,
  • 好像为了反对胡适先生,好像自信力比较强了一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至于是不是这样,可惜这三位先生都不在了,没办法向他们当面请教了,也没办法去由他们三个人来表示态度了,
  • 只好作为一个问题放在这儿。在胡适先生(《说儒》)里面,我认为发挥章炳麟先生的一个优点在哪里呢?他根据意思描写了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
  • 宋国人当时文化程度是比较高的,而且他的心理状态是比较平和的,不和人争,忍让,他认为这样做能够和人相处,
  • 中国本来是个文化很发达的国家,后来因为战乱的关系就搬到了鲁国,鲁国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县这一带,他搬到了这儿,所以鲁宋文化、儒家文化都是比较深的,胡适先生根据当时的
  • 宋代他的祖先穿的衣冠、习惯等等,说明了儒家发展的历史,他是有历史根据的,特别是胡适先生(《说儒》)里面根据《诗经》提到了一个寓言,
  • 《诗经·商颂·玄鸟》篇有这么一个事,有这么几句话,大意是这样说:到了武丁孙子以后要会振兴商代开国时候那种雄风,那种国力强盛,
  • 郭沫若先生就反对,武丁孙子从武丁起商朝就慢慢衰落下来了,没有一个像商汤,商朝建立的时候商汤那么样的振兴,没有这个时代,而且汤王就称武王,是吧?
  • 怎么武丁的孙子也称武王呢?这个诗,这个寓言不可信,不管吧,这是胡适是作为一个寓言来讲的,他从寓言里面对儒家的这些信仰、风俗、人情、
  • 人与人的关系,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振雄风,对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胡适先生他的眼光还是比较向前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它都是:
  • 结合历史的经验,结合历史向回头看,也结合现实,你光回头看,光看历史,不与现实的精神结合,这个文化会枯竭的,它不能吸收一些优异的文化来发展自己的,
  • 所以,儒家文化的伟大注重历史看重现实它又注重历史,但又看重现实,尊重历史、看重现实,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目的是为了将来,目的是为了未来,是为了鼓舞人们前进,大踏步地前进,充满信心地前进,这是儒家精神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 我们用简单的话来打比喻,注重历史从时间、空间来讲好像是一个时空的纵剖面,因为历史它是个长期的,不断地发展的,从时间、空间来讲,好像是一个纵的剖面、剖开,
  • 从现代来讲它好像是一个横剖面,现实它有它的时尚,有些时尚能不能成为主流,成不成为文化的主流,现实还不能决定,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不好的东西被淘汰,
  • 好的东西被保留,只有好的东西保留,它才能使过去的文化成系统,才能使过去的文化有价值,如果不与现实的文化相联系,它就枯竭了,但是,现实的文化,许多的时髦,
  • 流行的一些风俗,流行的时髦,它能不能成为过去文化的继续呢?还有待于历史的证明,有待于未来来证明,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坏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的主流,只有好的东西才能成为文化的主流,
  • 举一个浅近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在中国古代妇女缠小脚,都是从小就缠小脚,青年男子如果结婚的话,那都要找小脚夫人,要找到一个大脚夫人的话,那个妇女她自己也觉得难为情,
  • 结婚的男子他也觉得不好意思。大家想一想,缠足,从十几岁起,还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给她缠足,用裹脚布把骨头都弄断、折断,这就是对于生命是有损伤的,
  • 从今天来看这简直荒唐,我看今天没有一个(妇女缠足),今天看起来觉得这真不可取,可是在过去它就是一种时尚,大家都追求这种时尚,这说明这个时尚并不是说每一种风俗、每一种习惯、每一种人民的观念都是符合主流的,
  • 都是能够促进文化进步的,有些东西是要被淘汰的,被那个的,所以说从时代来讲,它应该是时空的横剖面,横剖面和纵剖面要结合,还要经过未来的证明,这就是我们讲的文化,一个是包括物质文化,
  • 一个包括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里面有主流也有些非主流,这是我们必须要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