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五金批发市场:在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3:19:28

21世纪的教育,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其本身的理论虽然比较枯燥,但教师如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精心设计创新情境,在教学中做到不拘泥于教材,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补充新的内容,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例如,在讲“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设计劝勉人们爱护校园环境的标语。学生抛开课本的说教,自由遐想,不一会儿竟创意出许多令人叫绝的标语。“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扰”“别动我,好疼哟”“对我的行为,映出你的品格”……多彩的语句、委婉的劝说,字字入目,句句印心,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营造氛围,创造学生创新的环境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和解答的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创造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课堂讨论这种方式就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改革了师生间“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单向交流,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共同探讨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即使学生出错了,也不要急于否定和批评,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思考、创新。

三、引导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创新源于实践。初中生心理上已具有成人感,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去探寻、分析、处理新信息,提出新设想,锻炼创新性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讲“爱护公共财物”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调查当地IC卡电话的使用情况,并尝试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学生在对县城主要街道上的20多部IC卡电话进行了调查后发现,IC卡电话的完好率为仅为30﹪左右,接着学生分析了使用不当、人为破坏等十几个损坏原因,并提出制作“红领巾提示板”、成立“文明监督队”、散发倡议书等可行性建议。这些创新思维是学生实践、思考的结果,仅靠课堂说教是无法获得的。

四、创设情境,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

1.用音乐拨动心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激发学生情感创新,教师上课时可适当引入音乐,营造创新思维的气氛,以引起学生心理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如在“孝敬父母”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白发亲娘》《父亲》和《常回家看看》。情真意浓的歌声一下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心理共鸣,有几位女生竟哭出了声。大家包含真情地倾吐父母对自己的爱,诉说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纷纷表示要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理解、关心、体贴父母,将来更好地孝敬父母。一节课下来,几乎不用老师讲,已达到了教学目的,并且学生的发言还创造性概括出了书中的知识结构。这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吗?

2.用图像冲击视觉。图像与音乐相比,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极易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将“鸟儿的哀鸣”“最后的鱼儿”等画面在投影上呈现,由此说明人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要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这就有利于学生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形成一个感性认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善待异议,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代社会是多变化、快节奏、大开放、高速度的知识社会,多种信息源使学生在某些方面掌握的东西甚至比老师还要多。所以,老师应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对那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能够从新的视角展示自我的学生,要给予赞赏、爱护和引导。

例如,在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作为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我举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异议:在新时代应赋予“艰苦奋斗”新的内涵,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有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愚公”为什么不搬家?为什么不绕道?为什么要世世代代去搬山?遇到这种情况,我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虽然最后大家的意见并没有统一,但却获益匪浅。

由上可知,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只要我们注意保护、鼓励、发掘,就一定能培养出21世纪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