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公司:善良与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17:18
      何谓善良?这里暂且用孔子的一句话来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想要伤害,也不把伤害加给别人。这句话当然有一个事实前提,即因为我势弱,无法自保无法还击伤害,所以只好后退,不想要伤害。如果我强大或上升到高位,就不怕你来伤害了。

现在分三种情况来讨论结果。

-,抽出我自己,看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种道德律能不能达到没有伤害的状态。

二,把自己放进去,信仰这种道德律,看看能不能通过这种自律得到别人不再伤害我的结果。按照逻辑推论,我不施加给别人,别人也不会施加给我,这种自我道德行为使我得救。

三,如果不在道德关联中,仅从自保出发,是不是要进入到世俗中: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甚至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康德认为,道德与幸福必然存在着矛盾或者二律背反。只是这〝幸福〞二字使用不当。我们可以把没有痛苦的乌托邦状态称为理想或幸福状态,也可把通过牺牲别人而发展了自己的那结果称为幸福,如有人分析的那样:房子车子票子外加妻妾成群,一种野蛮人的幸福。这些东西不能把他从空虚苍白平庸中提升出来。何许人的灵魂本来就是空虚的,个人尊严才在差异中依赖强力权势与财物来显示。康德所谓的幸福说的是后一种情况,也称自然性,与道德文明自由相对。我用自保来代替〝幸福〞。

不必引用尼采的说法:基督教的戒律是弱者的道德。从事实上看,善良不仅是起点柔弱,结果也是弱,即与上述的〝幸福〞形成几乎是必然的冲突。仍用划界的方法来看,世俗的真实性即互相伤害,个人尊严是个不能再通约的单数。善良在世俗人性的界线另一边,不想要伤害却没有实在的立足点,那些道德话语没有实在的对应物,但你又生存在非此即彼的现实中,往后退的结果是屡受剥夺伤害。当然你个人可以承担吃亏,相信吃亏是福,但不能要求他人相信,更不能以为我这样大家也都这样然后天下太平。个人真实性亦即有限性,进化论总是遭到重复苦难的反讽。

道德与幸福的冲突也是文明与自然性的两难,康德的信仰公设还遭遇信仰危机的命运。所以,〝超出平庸还原世俗〞也是个不得安宁的现代性人格取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