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岛规划: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7:44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四)


在消渴病发展过程中,

脾阴虚也常累及脾阳,

即“阴损及阳”,

由最初的脾阴虚转变为脾阳虚。

临床多表现为:

舌质淡嫩,

舌苔白润或白腻,

大便溏薄,腹胀,

纳差,肢末欠温,

脾阳虚衰十分突出,

在治疗上当以“温运脾阳补气为主”。


余每在健脾化湿药物中加“干姜”以温补脾;

在健脾药物中加“桂枝”以通阳化气;

在温补脾肾药物中加“附子”以釜底抽薪,而收温肾运脾之功。

故在临床当中:

每用“理中汤”,

使腹胀、纳差、苔腻、口渴、多尿等渐止;

每用“金匮肾气汤”合“六神(丸)汤”,

使饮一溲一、口渴、便溏速愈;

又用“五苓散”合“黄芪六一汤”,

使渴止肿消。


消渴病后期,

由于脾土衰惫,

中焦失运,

多表现为:

“中阳不足,阳气虚寒”之证。

若不迅速温补脾阳,益气固本,

则腹胀、纳差、便溏等症缠绵难愈。

余根据消渴病后期脾阳不运,

阳气虚衰的这一特点,

重视脾阳的“温通宣发”作用,

采用“温补脾阳,健脾益气”的治疗方法,

对消渴病的治疗,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使极其难愈的腹胀得消、纳谷转馨、便溏得愈,

且血糖、尿糖得以下降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