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加工路线:教育在线 ? “撤点并校”的疗痛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09:39


尽管合并“麻雀学校”的好处显而易见,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到,撤点并校中确实还有一些尴尬需要我们去努力求解。如何找到“撤点并校”的疗痛之路,依然是许多地方需要加强的工作。

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我省不少地方也为此作出了努力,对化解这些尴尬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心小学需配备生活老师

尽管合并“麻雀学校”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了差不多10年的过程里,这样一个目标还不是实现得很好。

龙门县科教局中小学教育科科长范卫萍告诉记者,该县在2003年提出了布局调整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调整,目标是原则上一个乡镇只设一所初级中学,建设规模在300人以上的乡镇中心小学和片完全小学。现在全县学校82所,其中包括镇中心小学12所,村级小学4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

省教育厅巡视员刘育民认为,要解决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问题,如改善学生宿舍、饮水等生活设施,让家长真正体会到中心小学办学层次明显高于原来的村小,让家长放心。“同时要给中心小学配备生活指导老师。”刘育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放心。

整体合并难,高年级先并

龙门县科教局副局长钟桂花说,对村民担心的“到邻村上学问题”,县里决定原则上是所有村小都合并到镇上的中心学校,不存在村村不服的问题。

但由于山区山路崎岖,如果让太小的孩子走读上学,确实难以令人放心;但如果都住校,一是山区经济不发达,大容量的校内宿舍还未到位,二是孩子过小,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难题。

“所以,龙门县主要采取的是四至六年级合并,一至三年级则留在原来的村小,作为镇里中心小学的分教点。”

地处粤西的德庆县,做得比龙门还谨慎,他们目前只是把五六年级合并过去,甚至有的学校只是合并六年级,一至四年级多还在原来的学校读书,这样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农民的抵触情绪。

在该县马圩小学,离家最远的孩子有十几公里,这些孩子,基本上是一周回家一次,有时候是自己骑自行车,有时候是家里人来接。

赶场“走教”弥补师资不足

现阶段不能一步把学校全合并,那如何配置老师呢?三年级已经要求开英语课,但偏僻的教学点严重缺乏老师!对此,龙门采取了“走教”的办法,即让中心学校的部分专业师资在下辖的教学点内巡回教学。

“我们全校有9名英语教师,其中6名在校本部教,另外3名采取‘走教’的方式,给教学点的学生开英语课。这3名老师的交通费,学校咬咬牙自己解决。”龙门县沙迳中心小学校长钟惠钦认为:“‘走教’的办法是目前过渡阶段比较好的一个普及平等教育机会的方法。”

在德庆,不仅英语课实行了“走教”的办法,四年级需要开设的信息课,也采取了“走教”的办法。

一到上课的日子,负责上课的老师就骑摩托车带着县里配备的十几台笔记本电脑,赶到各个偏远的教学点或小学去上课。

德庆县教育局局长陈勇志说起此事直想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有点像原来农村放电影的,但总算是让孩子摸上了电脑。”

利用闲置校舍办幼儿园

如何利用闲置后的校舍,刘育民承认这是一个问题。由于一些学校当年是村民集资建起来的,有些是华侨或老板捐建的,如果单一地撤并或空置,可能会使群众产生想法。所以,我们有必要为这些学校找“出路”。

“我比较赞成把空置的学校改造成农村幼儿园。”刘育民认为,可以像顺德一样,利用被调整的学校办幼儿园,把农村的幼儿教育也发展起来,一举两得。“对布局调整后超编的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培训的办法,将一部分转为生活指导老师,一部分转为幼儿园老师。”

德庆利用空置校舍办幼儿园的经验甚至得到了雷于蓝副省长的积极关注,前不久她还专门到德庆考察有关情况。

雷于蓝此前一直建议制定《学前教育法》,避免学前教育成为教育中被遗忘的角落。

青竹筒制成的书架、模型,废旧瓶瓶罐罐做成的各式玩具,手工缝制的沙包,手描的卡片……走进德庆新圩镇大同幼儿园,仿佛走进一个童话世界。在这里,几乎所有老师上课用的教具、孩子们玩耍的玩具,都是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以及废旧物品,由老师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的,幼儿园的办学场地是利用了大同小学的闲置校舍,办学资金是社会多方共同投入的。

就连园长,也是由大同小学的校长兼任。这个幼儿园已成为德庆村级幼儿园的样板。

不过,陈勇志承认,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园的老师只能是自行招聘,没有编制,也没有财政给发工资,从长远看,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这个问题,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统筹范围。”

■专家意见

政策修正阻力来自地方政府

在如何改进调整上,长期关注农村教育问题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提出建议:“三年级以下不应上寄宿制学校,相距五公里以上的学校不宜合并。”

同时他也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各地能因地制宜,“比如规定两所学校不能超过5公里,但如果两所学校之间隔着一条河,就算只相距一公里,也不能合并,这个度只能由各地政府自己拿捏”。

他认为政策修正的阻力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会认为并校能获得拨款,还可以加速城市化进程,因此拼命并校,忽略农村孩子的感受,所以因地制宜想实行起来也不简单,需要上级部门的重视和监督!”

■代表有话说

盲目并校是在新增农民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杨月梅建议调整要着眼于惠农

开完全国人大会议,已是连续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杨月梅又会回归连山县福堂镇梅洞村。负责计生工作的她始料未及的是,计划生育也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着学生人数的递减,教育部门开始大规模撤并山区“麻雀学校”。在她看来,撤并行为过于盲目,犹如在已然崎岖坎坷的农民增收路上,又设置了一道人为的障碍。

资源整合整出一堆麻烦

记者:您怎样看待目前的农村教育资源整合问题?

杨月梅:山区教育资源整合,整出了很多麻烦。比如有些学校是从三年级开始撤,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到很远的学校去上课。一方面是(合并到)镇里的小学(校舍)不够用,得扩建,需要重新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原来(被撤并的)学校没人了,这些学校又荒废了。这实际上是双重的资源浪费。

生活费增加,交通不安全

记者:带来了哪些具体的问题呢?

杨月梅:给家长主要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增加生活费,特别是伙食费。每个星期一个学生最少要给30元。算下来,一个月就要增加100多元,一年就是1000多元。我们算了一下,就算是在义务教育还没有全部免费的时候,每个学年的学费也绝对用不了那么多钱。

在我那个村,现在还是有一个一至四年级的小学。而在福堂镇,有些村已经撤得连学前班都没有了。有些学生家离学校很远,有的甚至有七八公里。家长就要天天接送,摩托车油很贵的,家长的费用多大啊,而且浪费家长的很多时间。

记者:那些大一点的孩子就没人接送了吧?

杨月梅:这就是盲目撤并学校带来的第二个问题:交通不安全。山区学校不像广州的学校有校车,或者是有公交车。一般一个礼拜回来一次,大多数人都要走10多公里。星期五5点多才放学,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家都要晚上8点了。夏天还好一点,如果是冬天,差不多两个小时都是黑麻麻的路。

撤并学校要着眼于惠农

记者:全国人大对这个问题有没有关注?

杨月梅: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撤并山区学校也不是个新鲜话题。记得2007年,胡锦涛主席到广西代表团参加讨论时,就有一个来自山区的农民代表,提出了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当时胡主席的表态是,教育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因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孩子越来越少,不整合不行。不过胡主席也说,要整合但是不要一刀切,要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并就并好,并不起来的就不要并。国家也要对此加大投入,这也是一种惠农政策。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谢苗枫胡念飞谢庆裕

南方农村报记者付伟通讯员谈细育李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