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视频破解版apk:谈成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12:10
作者 姚元林
青年学生都想成才,不想成才的学生绝不是好学生。但又不是所有想成才的人都能成才。因为成才必须具备充足的条件,经历必要的途径,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谁能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成才的主动权,谁就能尽快地促使自己成才。
一、成才的条件
青年学生的成才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成才者的内部基本条件;二是成才者的外部客观条件。
(一)成才者的内部基本条件
青年学生的成才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内部基本条件,这是能否成才的决定因素,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1.强烈的成才欲望
欲望是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需要。当人想取得某种东西或要达到某种目的,满足生理或心理需要时,就会产生一种愿望和要求,形成一种心理倾向。人有多种需要,而心理需要是一个人追求理想、成就人才、成就事业、获得人生快乐的根本保证。成才欲望很多人都有,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凡有成才欲望者,就有成才的一种可能,没有成才欲望者,就没有成才的可能性。而成才的欲望又有强弱之分,迫切与不迫切之别。成才的欲望越强烈越迫切,成才的动力就越大,就越有可能成就大器人才。成才的欲望越弱越不迫切,就越难以成才。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力。”没有成才的欲望,就根本没有成才的可能。
2.健康的成才动机
成才动机是直接推动成才者进行成才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力。这种动机往往与需要是密切联系着的。青年学生如果仅仅产生了成才的愿望与要求,但没有相应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能动地引起成才活动时,这只是主观上的静态的模糊意识,这种意识有可能发展,也有可能消失。只有当这种欲望成为一种支配个人行为去寻求满足成才需要,达到成才目标的力量时,才会构成成才活动的动机。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纵观许多优秀人才的成长过程,无不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健康的成才动机,他们才在成才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成就大器。许多青年学生很早就渴望成名成家,名垂青史,对人类和社会有所作为和贡献,这是良好的成才动机。也有的人为个人奋斗,希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也是一种成才动机。动机可有多种多样,往往因人而异。但唯有健康的动机,才是成才路上永不衰竭的动力。当代青年学生应该确立为祖国四化建设,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而成就人才的动机,尽快尽早地把自己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3.顽强的成才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能动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的心理过程。这是人的心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它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的特点。其表现为:能独立思考,有自知之明,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灰心丧气,不怨天尤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排除艰难,勇往直前,争取胜利。获得成功之后,又能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大凡成才者走过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曲折的,有的甚至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他们无不依靠顽强的意志,无所畏惧,迎难而进,披荆斩棘,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终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闯出了一条自己成才之路。古代大学问家苏轼总结出一条成才经验,他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青年学生要成才,就必须磨练顽强的成才意志,只有这样,才会不达成才目的不罢休。
4.良好的成才智能
智能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的通称,它决定一个人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高低。青年学生成才的过程,就是不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因此,青年学生要想尽快成才,除前所叙成才的欲望、动机、意志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成才智能。这些智能包括:
(1)广博的学识
广博的学识,是人才智能结构之一。当今时代,无论是知识更新还是科技的发展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年学生仅凭课堂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新知识、新观念、新科技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立志成才者必须加强学习,博览群书,尽量涉及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经典理论、政治、法律、历史、经济、科技等最新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形成自己广博的知识面和雄厚的专业基础。
(2)精深的专长
专长是一个人的特长,即个人发展优势。当代人才,多数是专才,全才和通才只是极少数。青年学生最快的成才是成为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他们在追求广博的学识的同时,要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结合国家人才结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确立个人发展优势,迅速选定专业发展方向。不但要精益求精,而且要向纵深发展,成为学科领域中的专家。比如老师必须有一门学科造诣精深,科技工作者必须在某一科学领域的某一方面出类拔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至少要有一专之长。
(3)熟练的技能
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或智力的活动方式,即一技之能。在人的活动中,确有一部分动作或智力活动通过艰苦练习达到炉火纯青的熟练程度。比如电脑工作人员不看键盘就能熟练操作,并且速度快,准确度高。运动员和演员至少有一项目或某一方面能力冠群雄。写字、绘画、演讲、写作、演算、电工、钳工、车工、驾驶等至少有一样精通,成为行家里手。
(二)成才的外部条件
青年学生成才的过程,其自身基本条件是关键,但也不能忽视外部的客观条件。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外部客观条件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成才的外部客观条件概括起来有三种:
1.顺境
顺境指外界形势对成才主体发展有利的条件。成才主体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发挥个人优势,展示个人才华。它包括时代发展,国家需要,事业急需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时势造英雄。古今中外许多英雄好汉,杰出人物都是顺乎时代发展、国家需要、事业急需而成才的。从历史上看,陈胜、吴广起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邓小平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哪一个不是顺应时代发展、国家需要而成才的?没有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就不会产生革命家和改革家。从现实看,许多人顺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主动下海求发展,他们如鱼归大海,似鹰击长空,成就大才者比比皆是。顺境成才,就是要顺乎环境成才,而不是背离环境去追求成才。当然,顺境成才也要充分考虑自身内部基本因素,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勉强去做那些个人能力办不到的事,也是难以做出成效,成就人才的。
2.机遇
所谓机遇,就是一种良好的时机和境遇,是人的才能得以显示和发挥的机会。机遇的出现,往往具有偶然性。有人说,人人都有机遇,但机遇往往只赋予那些平时有充分准备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有些偶然出现的机会,只要能及时抓住它,借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能使人很快成才。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必然“平时要有充分准备”,除准备自身成才的内部基本素质外,还要锻炼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很多青年学生考上了名牌学校,跟从名师学习,这是极好的成才机遇。但由于各人把握机遇的情况不同,有人成了大才,有人成了中才,也有人只成了平才或根本不成才。江苏省有一个青年农民,充分利用在水产站当临时工的机会,学得一套淡水养鱼技术,成为当地淡水养鱼专家。在现实生活中,牢牢抓住机遇成才者不乏其人,悄悄放过成才机会者也不乏其人。
3.逆境
逆境即指不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内外环境。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成才的内外良好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有的人甚至还会处在十分不利的环境下。那么,处在天时地利人和及宽松有序的环境下可以成才,而身处逆境者能否成才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逆境包括自身的不利因素与外界的不利因素两个方面。张海迪从小身患高位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而她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成才意志,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战胜了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克服了自身许多不利因素,终于自学成才。类似张海迪成才者,古代有之,现代也有之;中国有之,外国也有之。我国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盖西伯枸,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其实,不单西伯、孔子、屈原、左丘、孙子、吕不韦、韩非以及《诗》的作者们是在患难之中发奋而取得成就,成为古代百家贤才,就是司马迁本人也是在蒙受着宫刑的奇耻大辱下发奋完成“史家绝唱”的不朽著作《史记》的。“忧患出圣贤”,逆境成才者古今中外枚不胜举。
当然成才主体能够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及宽松有序的环境固然好,但若现实偏偏将成才主体椎入逆境,身处逆境者怎么办?如何成才?
(1)逆境磨炼,卧薪尝胆
古人说:自古英雄多磨难。成才主体在成才的过程中一旦陷入逆境,则要经得住恶劣环境的磨炼,承受住恶劣环境造成的各种压力,振作精神,以非凡的毅力和超常的劳动去克服种种困难,从而作出非同一般的成就。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立志报仇,为了激励斗志,他夜里睡在柴草上,又在起坐和睡觉的地方挂着苦胆,吃饭睡觉以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这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在任何逆境中,都不要自暴自弃,要树立发奋图强的意志和勇气,刻苦自励,忍人之未忍,付人之未付,必定会“艰难至成”。
(2)成败坦然,荣辱不惊
现实生活中,并非凡处逆境者都可以成才,因为每个人对待逆境的意志和勇气不一样,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化不利为有利的情况也不一样。有人虽然与逆境作过抗争,但终未摆脱困境。身处逆境的成才主体,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无论成败如何,都不气馁,不屈服,始终不愈地向各种不利因素挑战,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只要本身是人才,而不是庸才,就会有脱颖而出的一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生几经沧桑,三起三落,却心胸旷达,成败坦然,荣辱不惊,树一代风范,终成世纪伟人,盛受世人赞誉,堪为后人楷模。
(3)苦乐皆有,风雨兼程
无论是顺境成才,机遇成才,还是逆境成才,每一个立志成才者成才的历程都是漫长的、艰辛的,只有勤奋刻苦,废寝忘食的成才准备和顽强拼搏,风雨兼程的成才追求,才会享受到成才后的喜悦和欢乐。无数事实说明:凡能成大事者,莫不先经历一番艰难险阻,峰百回,路千转,几经风雨,历尽坎坷与挫折,却始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方始攀上成功之巅峰的。誉享船王世家,百年香港第一人董建华的父亲,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云的经历是如此,董建华本人的经历也是如此。他面对家境不幸,船业萧条,重债缠身的压力,却靠胆识、才干、谋略化险为夷,再创辉煌,并有幸成为带领香港进入新纪元的领导人物。成才路上有苦有乐,先苦后乐,可以说是所有成才者的共同经历和感受。无论成才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迎狂风暴雨,马不停蹄;战惊涛骇浪,船不靠岸。夜以继日,勇往直前。那么,成功目标就会实现。
二、成才的途径
青年学生绝大多数都想成才,渴望成才,并希望找到适合于自己成才的途径。那么,青年学生成才的途径有哪些呢?归纳起来,不外乎教育成才和自学成才两大途径。
1.教育成才
教育成才,即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造就的人才。教育成才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正规教育和业余教育;从师教育和相互教育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是人才成才的主要途径。古今中外有不少的大科学家、文学家都是通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培养成才的。如居里夫人、李政道、郭沫若、钱学森等都接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有良师的精心指导、谆谆教诲与热情帮助;有优越的仪器设备、实验实习;有丰富的藏书资料、充裕的学习时间等,不少学生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牢牢抓住成才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中就展现出个人才华,在某些学科领域造诣颇深,略有建树,成就人才。因此,凡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的人,都应死死扭住这个机会不放,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接受教育,博览群书,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促使自己早日成才。放弃学校教育成才的良好机会,是极不明智的。
2.自学成才
自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角度讲,任何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要经过学习主体自己能动地调动自身学习器官,积极主动地学习,无论在校不在校,从师不从师。这种自学形式是终生学习的唯一形式。从自学概念的狭义上讲,自学成才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深造或错过了在校教育成才机会的人,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破万卷经典,吸百家精华,学有所成,或完善前人创见,或标新立异,自成一说。如此成才者,古今中外,数不胜数。许多著名的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和发明家无不靠自学成才。和华罗庚都没有上过大学,靠的是自学: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法拉弟,甚至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都没有受过良好条件的在校教育,也是自学成才的。如果没有掌握自学的方法,没有学会自学,即使受过大学教育,不仅很难成才,就是成了才的也会逐渐丧失人才的光辉与作用。尤其是当今时代变化之剧,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人说,如果说前些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是以算术级数增加,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则是以几何级数增加。从手推磨到蒸汽车发明大约用了近千年时间,而从电力发明到原子能应用仅百余年时间,从半导体到电脑运用还未花上半个世纪。有人推算,现在在校学生所学知识,到他离校上岗之后,利用率仅有20%左右。青年学生岂能满足于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学会自学,并不断地进行个人知识更新和再学习,才会成为时代的有用之才。在历史上凡有成就的人,其知识并非全部从学校中得来,而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总而言之,自学可以成才,而且是大中专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青年英才云集 畅谈成才之道
2009-11-13 04:5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李雪红)今天,全军学习成才先进典型代表座谈会在京举行。会上,来自全军部队的先进个人典型和先进单位典型代表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军营成才之道。
1999年5月,解放军总政治部下发文件,确定在全军广泛开展以学政治、学军事、学科技、学文化,着力提高广大青年官兵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成才活动。10年来,这一活动成效显著。
;座谈会上,空军航空兵某师把学习成才活动作为催生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战略性举措,制定长远的规划措施,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推进活动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二炮某基地树立抓学习成才就是为部队建设、为官兵长远发展负责的观念,坚持党委统抓、机关合力,使学习成才活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等先进单位介绍的经验令人耳目一新。海军某陆战旅两栖侦察队女兵队分队长敖腾格日乐、广州军区某集团军特种大队士官宗道辉等先进个人结合自己成长成才的经历,生动形象地道出学习成才活动必须紧贴使命、富有“含金量”和“含新量”,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战斗力的真谛。
在全军开展学习成才活动10周年之际,总政组织全军学习成才典型经验体会系列交流活动,这个座谈会就是系列活动之一。据悉,交流活动期间,与会代表还将做客全军政工网,围绕“在军队大学校中成长成才”,与基层官兵在线交流;到清华大学与该校国防生代表以“学习成才、献身军营”为题进行座谈。同时,还将开展观摩学习成才活动成果展览、参观北京航天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人才”必须要先成人,才可谈成才
备受关注的“熊猫烧香”案近日一审宣判,主犯李俊被判4年徒刑。编写并传播电脑病毒危害社会,李俊获刑本属罪有应得,但消息见诸报端时,一些媒体却拈来“毒王”、“奇才”的名号为其加冕,据说还有多家网络公司开出百万年薪延聘。一时间,争议四起。
分析这多家网络公司开出百万年薪来邀请李俊,无外乎是处于两种目的,第一种就是借“毒王”之事炒作自己的公司,如今的商业竞争让企业学会了抓住每个机会来炒作,利用很多人对“毒王”的关注,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能惜“才”,觉得李俊确实是个人才,所以才想破格用才。
或许这些企业会说,给李俊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也好,让他更好的服务社会。企业认为的人才,真的是能服务社会的人才吗?我想答案未必是肯定的。对企业来说,只要能带来经济效益,他的创作或者构思能为企业来带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他就是人才,企业也会以提高报酬等方式来给予奖励。
企业这种人才观,恰恰反映出了企业的商业性和充满的金钱味。这些企业有几个真正是觉得他是个人才,要潜心培养他,帮他成人?我想应该没有。如果一旦人到他们公司,那么他们只是要他为其开发产品,至于“毒王”以后还会不会危害社会,估计不是这些企业关心的范畴。
我觉得,评价一个人才的标准,除了他的智商、能力,还有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他是否是个合格的人。就以李俊为例,他可能有着超凡的思维,但是,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设计出的产品对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果说他是个三岁孩子,无知导致所作为,但是问题不是,他知道自己设计的产品的“危”力,但是仍然继续向社会散播了,以至于造成极广泛的坏影响。或许他可以称的上是种特别的才,但是,却不能成为人才。
作为人才,首先要学会做人,然后才是成才。如果连起码的人都做不好,不遵守公共秩序,不仅不为社会贡献,反而危害社会,那么,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人才。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形式的犯罪也出现,尤其是高科技犯罪,这些罪犯往往都是智商很高的人,很多企业觉得让这些人服刑是种浪费。不仅企业,有的媒体也会持这种观点。这也只能说明这些企业和媒体的人才观出现了问题。
维护一个社会健康的价值取向,是我们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应该持有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和媒体,在为这些所谓的“奇才”叫冤的时候,一定要多反思一下自己的人才观。人才,首先要成为人,才有可能成才。
温总理同大学生谈成才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4日04:05  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2009年5月3目、6月5日和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湖南大学看望广大师生,并与部分应届毕业生代表座谈。温家宝总理分别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以及青年人教育、成长、前途等问题同大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谈,回答了大学生提出的问题。温家宝总理的谈话对广大青年学生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国大有裨益。本报从今天起连续刊登温家宝总理的3篇谈话。



2009年5月3日,温家宝来到清华大学看望广大师生,并与该校毕业生代表座谈。

温家宝:学校党委和校长转给我庄原发等20名同学的联名信,邀请我五四青年节来跟大家座谈。我应约来啦。
我记得,2003年SARS暴发的时候,5月4号我也来到这座图书馆和同学们座谈。那批学生大概早已经毕业了。记得当时一位男同学问我,他说,总理,我听说到天暖和的时候,树叶子绿了,SARS病毒就会消失了。他接着说,如果我们祖国是一棵参天大树,我们都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那么总理您是树的哪个地方?我马上回答,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片叶子。果真像他讲的,到6月份以后,天气热了,我们战胜了SARS。后来,我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的时候,讲了这个关于大树和叶子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爱和青年人在一起,特别爱和青年交谈。我绝不会用教训的口吻和青年人交谈,因为我是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说人具有的我都具有。我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有强项也有弱项,就和你们一样。我这次来,是和你们谈心,是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谈心,不要长篇大论。我知道今天在座的不少是毕业生,而且不少是自愿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你们一定有很多想法要跟我说,我希望这次谈话能对你们有所启发,在你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能得到力量,或者说能记住今天的事情,我就感到非常高兴!
明天是“五四”90周年,这是一个十分应该纪念的日子。民主、科学、爱国,是我们纪念“五四”应该牢牢记住并且大力发扬的精神和传统。我今天要讲的第一点,就是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就没有青年的前途。我们国家是大有希望的,是有光明前途的。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会给每个青年创造用武之地。我要讲的第二点,就是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寄托在你们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是互相联系的,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隋少春:去年底,系里安排我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参加就业实践。期间,成飞数控加工厂的厂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制造歼-10的过程中,成飞原总经理、共产党员杨宝树同志以厂为家、日日夜夜和员工们奋斗在一线,最后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航空事业。当时,我下定决心要和这些有骨气的航空人一起奋斗。您曾说过汶川地震救援工作我们租借外国的直升飞机这很刺痛您的心,您让我们立志制造中国自己的飞机。我们会牢记您的教诲,我们要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强飞机。我有一个梦想,今天也想和您有个约定,希望将来您能成为我们的用户,您能乘坐我们亲手造的飞机出访。
温家宝:刚才发言的隋少春同学要到飞机工业公司去工作。我曾经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让祖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自主研发制造我们的大飞机,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深知,我们制造大飞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要制造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大飞机,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必须在国际市场上使我们的飞机有很强的竞争力,做到安全、舒适、经济,这是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发动机、材料、电子,是飞机三项关键技术,要突破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我希望你能够在航空事业上勇于献身,作出贡献。

王伟然:总理您好!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传承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科学发展,成才报国”,这也是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为了践行这一要求,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更好地理解社会,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承担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做准备。因此,我们注重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各类学术交流活动,革命歌曲合唱比赛和传统文化讲座等文化活动,以及师生校园长跑等体育活动,不断积累知识、锻炼本领和培养综合素质。我们有信心践行科学发展、立志成才报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温家宝:王伟然同学在发言中提出要科学发展、成才报国,这两句话提得很好。我在大学也做过研究生。我记得毕业那天晚上,在北京站上了一辆拥挤不堪的火车到西北去,一路也没有座位。当时我的心情就如同你们现在的心情一样,我想无论多么艰苦,我都要坚持下来,我觉得我能做到这一点。现在已经过去40多年了,回想我自己成长的路,我想告诉同学们,要做到成才报国,前进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如果没有深刻的觉悟,拿不出刚毅的意志力,下不了艰苦卓绝的苦功夫,做不好脚踏实地的准备,那是实现不了自己所期待的目标的。我相信同学们在人生的摔打中,会做到这四点,会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成才报国的理想。

程莉:我是上海人。“5·12”大地震之后,我就有为灾区同胞做点什么的想法。去年7月初,我去汶川进行实地调研,亲眼目睹灾区震后的惨状。当地群众所体现的那种乐观和坚韧,当地干部那么繁重、艰苦的工作,更是深深触动了我。当时有一位当地的干部问我:“我们现在很需要人,像你这样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上海姑娘愿意来我们这里工作吗?”我当时没有立即回答他。回学校后,当看到汶川县也有招人计划时,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汶川县的选调生。在我们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两赴成都考试,最终顺利被录取并正式签约。几乎每个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其实想法并不复杂。我觉得,现在还有什么能比灾后重建更有意义的工作呢?还有什么能比到基层第一线了解国情,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更有价值、更长才干的工作呢?
温家宝:程莉同学自愿报名到地震灾区四川汶川县工作,我非常赞赏你的勇气。一个上海姑娘到地震灾区去工作,了不起!
提起汶川,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情。那是地震中心。地震过后,我到汶川映秀镇,是坐直升飞机去的,因为所有的路都不通。当时汶川最大的一所中学——璇口中学已经全部垮塌了,广场上满地躺着的都是受伤的群众。看到这个情景,我心里非常难受。我觉得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救伤员,决定向中央请求派直升飞机。我一开口就提出100架。中央是支持的,调动了部队的直升飞机,加上民航的直升飞机,共130多架。这样一架一架直升飞机把伤病员运出来救治。我第二次到汶川,在映秀开了一个中外记者招待会。当时我满身都是土,因为联合国秘书长的飞机比我来得晚,他的飞机在天上盘旋,把废墟上的尘土都带起来了。但是那是激动人心的一刻,我向他们介绍了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情况。后来我还去过几次汶川。最近的一次,那就是在汶川过的除夕。汶川的老百姓很好啊,那里有羌族、藏族、汉族,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通过这次抗震救灾,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我以为,对人民的爱和奉献,是人的道德、情操最崇高的表现。
汶川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因为地震的破坏,现在许多树木倒掉了。但是那里仍然是很美的,那里的人民是善良和勤劳的。我家里至今还珍藏着一个羌族的棉背心,那是几十名妇女一针一线给我缝的,我将群众的深情厚意埋在心中。那里的建设需要恢复,那里的学校需要教师,整个汶川需要人才。其实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是我们国家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一个重要象征。我希望,你能够在那里做好你的工作,和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既是上海人,又是汶川人。

李强:2005年1月我赴山西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撰写的调查报告经范敬宜院长推荐给您,没想到几个月后得到了您的回信。您的回信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了解,来源于实践。新闻专业的学生,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大学六年,我利用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足迹遍及祖国近30个省级行政区,这让我对祖国有了相当的了解,对我所遇到的普通人产生了深深的热爱,更让我感受到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我还有一个请求,我们看到,总理您出访的时候,经常在当地的大学发表演讲。国外政要访华的时候,不少也来清华大学作演讲。我们希望您也为清华师生作一次演讲。
温家宝:李强这个名字我一听就熟,一时没想起来,后来想起《乡村八记》,我就想起来了。那是原《人民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转给我的。你那篇调查是很厚的,我看了以后很有感触。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假期几乎没有回过家,我都利用做农村调查。我的农村调查严格地说是从学校开始的,而且跟农民睡在一个炕上。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可以证明。因此,我给你回的信确实是在用心讲话。我讲的中心是责任。一个青年对社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你将来要做新闻工作者,一个新闻工作者对社会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我认为这种责任感的来源,就在于对国家的深刻了解和对人民深深的爱。没有这两条,责任感的基础就是不牢固的。无论做什么工作,始终要牢牢记住,你对社会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做到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我希望你做一个好的记者。
大家提出希望我能来清华演讲。其实,我在国内大学的演讲也不少。我不知你们在网上看到没有。我自己觉得讲的最好的是两篇,一篇是在同济,就是仰望星空的那篇,我完全没有稿子,即席讲的;还有一篇是在河海大学,也是没有稿子,在大操场上讲的。我还欠清华一篇演讲。

邹圣兰:我是湖南人,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四的学生,我打算今年毕业之后去西藏做村官。至于为什么去西藏当村官而不是当记者,我想起您去年给浙大14位同学的那封回信中说的话。您说,在中国不懂农村就不会真正懂国情。对大学生来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了解农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课。因为父亲在机关工作,所以我一直是在小城镇长大的,而且从小都只专注于学习,对农村的情况了解甚少。我觉得如果不补上这一课,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真正成为人民的记者,所以当我得知西藏大学生村官的报名通知后,我打消了留在京城当记者的念头,打算扎根西藏,在那边踏踏实实地干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直到和藏族同胞打成一片。
阎伟隆:我是美术学院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我和圣兰一样,也申请了去西藏做大学生村官。总理,我知道您本科毕业时,曾经写血书要求去西藏工作,这对我的激励非常大。您还说,做地质的,应该在大山里,而不应该在城市。前几天听说总理要来清华,我和同学们非常激动,所以就连夜以您在西部从事地质工作为题材创作了一幅画,取名为《祖国——大地》,其实我们就是想表达,我们这一代青年也要以您为榜样,拿出写血书的精神,担当起建设祖国、守卫祖国的重任。
温家宝:邹圣兰、阎伟隆两位同学志愿到西藏去做村官,我深受感动。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易做出的决定。你说到我本科毕业时,曾写血书要求去西藏工作,那是事实。我也确实说过做地质工作的人,应该在大山里而不应该蹲在城市里的话。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准备考研究生,写了两份血书,要求到西藏去。我不是号召你们都写血书啊,因为我那个时代和现在不同。后来,学校非要我考研究生,实际上也非要取我做研究生。那时研究生不像现在那么多,我又做了两年多的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到西北去了。我是可以留在北京的,但是我志愿到西北去。
我有一个信念,这也是我读书时记在本子里时常默念的话,就是一个人要勇于吃苦而丝毫不叫苦。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为什么向你们说这一点呢?我要告诉你们,西藏是艰苦的。我在做地质工作的时候,每天早起晚归,翻山越岭。搞区域地质调查需要填图定点,就是你要到那个地方,经过实际的观测、记录、素描、取样,才能把这个点确定下来,填在地形图上,变为地质图。有些人怕累,他们就定一种“遥控点”,因为有时为定一个点要爬几百米上去,所以他们离很远就把这个点定了,实际上没上去看,也写一通。这种事情我一件都没做过,这就是我要告诉同学们的。违背良知的事情,我一件都不做。我宁肯多爬几百米的山,累了把那装满石头的背包往山边上靠一靠,歇一会儿。我不敢坐下来,坐了就站不起来了。但是我绝不会弄虚作假。
你们到基层去,当村官,而且到西藏去,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事情,应该受到全校的赞扬和鼓励,青年们应该向你们学习,但是你们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迎接困难的准备。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而不至于后悔?那就是你们的理想、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里点燃,并且照亮你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
现在回过头来又要说一句话,就是“行行出状元”。任何工作岗位,特别是艰难困苦的工作岗位,可能更会造就一个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我相信,你们经过西藏的锻炼,会很快地成熟起来,成长起来,成为一个于国家于人民有用的人。那时回忆你这段经历,你会感到一点遗憾也没有。

袁丽萍:总理您好!两年前,我是新闻学院本科四年级一名普通的学生,后来担任清华大学首届文科国防班的辅导员,与19名国防生相聚到一起,深受他们的感染。去年11月份,我正式成为清华在研究生阶段转为国防生的第一名同学。我认为现在国防建设需要我们青年人投身其中,我也渴望着能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一名清华女生,我爱红妆,但我更爱那身代表着守卫国土重任的绿色军装。我们清华国防生愿追寻前辈的足迹,投身国家需要我们的地方,在绿色军营中实现以身许国的梦想,踏踏实实为祖国工作50年。
温家宝:袁丽萍同志将来要做一名国防战士,这是非常光荣的。如果你熟悉历史的话,我们许多值得敬仰的历史人物,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鸦片战争以后,大家知道最有名的就是林则徐,我曾经引用过他的诗,作为我担任总理的座右铭,那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在答《泰晤士报》记者问的时候,还引用过一个在守卫疆域上有过功劳的人——左宗棠的话。左宗棠在结婚的时候,门上贴着一幅对联,叫做“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大家知道这句话吧!他们都曾南征北战。部队是青年人锻炼成长的熔炉,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部队都涌现了许许多多英雄与模范人物。我希望你把自己献身国防事业,守卫祖国的安全,守卫人民的安宁。你一生所从事的事业是光荣的,是值得骄傲的。你在清华这些年学习的收获,一定会用到你今后的工作中去。

艾里肯江:作为来自祖国边疆的少数民族青年之一,我想谈谈自己成长经历中感到最为幸福的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能够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在人生最宝贵的大学时代,与祖国各民族最优秀的青年一起成长。我想,每一位同我一样的少数民族青年,在成长中无一例外会感受到这种处处体现包容与关怀的亲情,体会到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幸福与自豪。第二件事就是自己能够在新疆的人才吸引政策与学校的积极帮助下,回到家乡工作,并且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事业平台。前几天,我实地参观了我即将工作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提出要打造“中国向西开放,面向中亚的新经济平台”,要打造新疆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比留在北京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我想,我们这一代各族兄弟姐妹,一定能够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将家乡稳定好,建设好,无愧国家的培养与家乡的养育之恩!
温家宝:艾里肯江同学毕业后要回新疆工作。那里既是你的家乡,也是祖国的边疆地区。像新疆、西藏、内蒙古这些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需要人才,人才难得。新疆是个好地方,面积占全国领土的六分之一。南疆、北疆我几乎都跑遍了,那里矿产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都有,特别是农牧业、工业发展很快。由于西北地区环境艰苦,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需要大批青年人参加边疆的建设。你将要回到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有一个很有名的开发区。最近新疆的王乐泉书记到我那里去,他跟我谈到新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考虑,他想把乌鲁木齐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更提高一步。现在,中亚一些国家的人到乌鲁木齐,都感觉到中国发展太快了,变化很大。当然,整个新疆发展也不平衡,像南疆一些地区,那里的老百姓还比较困难。总之,在学校我们对少数民族同学要一视同仁,而且特别照顾。在工作分配上,我们也要优先安排好少数民族的毕业生,尽量使他们学有所用,用到自己家乡和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上。我希望,你把在清华学习这四年,加上读研究生共六年所积累的知识,连同你与各族同学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带回乌鲁木齐,带给新疆人民。
今天参加座谈的还有许多在校生。最后,我想再向你们讲几句话。我愿全体在校的同学们做一个德、学、才兼备的学生。就是说,通过大学的学习,要培养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学会学问,做一个有知识的人;要有才具,做一个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这就是我对青年人的希望!
人能否成才,决定性的因素是主观上不懈努力,而不是客观上境况、天资的好坏。上述三则材料,无不说明一个主观上述三则材料,无不说明一个主观上刻苦勤奋才可成材的先决条件。
郑景彦、朱洪、江明朝,他们都没有任何可凭借的优越条件,是主观上的刻苦勤奋使他们成了研究生、英语编辑、养蚕庄状元,使他们步入了成才者的行列。
卡来尔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成才者,有谁不是这样呢?我国春秋时双目失明的一代乐师师旷是这样。举世闻名的大作曲家贝多芬是这样。别人学一小时,他就学两小时,坚持不懈地苦学苦练的大数学家华罗庚是这样。一生以“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这样。实践证明:谁离开了主观上无止境的刻苦努力,谁就踏不上成才之路。即使条件再优越的人也不例外。不是吗?原上海交大学生陈某,小学三年级时就能电视机,他超人的天分,优越的客观条确实有助于他早日成才。可这个名显一时的“神童”进入大学自恃天资,中断了刻苦学习勤奋,竟有八门课不及格。他不但没摸到成才的大门,反被劝出了校门。柴可夫斯基说得好:“即使一个人天分很高,如果他不艰苦操劳,他不仅不会做出伟大的事业,就是平凡的成绩也得不到。“神童”毁灭的事实从而又一次证明,成才的决定因素只能是主观上的刻苦勤奋,不管谁,要成才,就得刻苦勤奋不止。
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人要成才离不开刻苦勤奋。成才之心无人不有,青少年尤其强烈。社会主义制度已为我们奠定了成才的坚实基础,有志者应以主观的刻苦勤奋始起。
名家谈成才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进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我马上就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丁肇中
对一个年轻人将来有决定性影响的,就是选择研究方向。我在美国,看到过几千个博士生,念书时都很好,但过了20年,他们的成就却相差悬殊。这不在于他们的天分、学历,在于有的路越走越窄,有的越走越宽。如果他选择的方向5~10年后大有发展,他就能有所成就,如果他选择的方向是强弩之末,就不能发展。那么,怎么才能看清方向呢?具体的很难说,关键是要把握住整个趋势,不要只是一头钻进去,眼光太短浅。  ——杨振宁
对于青少年朋友,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要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任何人的成长与事业上的成功,都是同他的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我年轻时在丹麦作访问学者,丹麦物理学家、20世纪物理学巨匠之一——丹尼斯·玻尔是我崇拜的偶像,这不仅是因为他使得丹麦从一个当时物理学很落后的国家成为世界物理学中心,并且以玻尔名字命名的玻尔研究所被誉为“世界物理学家朝拜的圣地”;更为重要的是玻尔本人就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热情的科学家。玻尔在获得诺贝尔奖前后,曾受到当时许许多多科学发达的英、德、美等国大学、研究所的高薪聘请,都被他一一婉拒了。他经常引用安徒生的一句话:“丹麦,是我的家乡,这里就是我心中的世界开始的地方。”我深深地为丹尼斯·玻尔的爱国主义情操所感染,以至于在我以后的成长岁月里,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
——杨福家
由于科学发展的迅速,许多知识要在离开学校后通过自学去掌握。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首先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应是打好基础。虽然在大学中,每个人一般要选一个主修的学科,但绝不能把此看为定终身,而应选读一些非主修的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可以避免鼠目寸光,不至于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小的圈子中不能自拔。
——谢希德
锲而不舍或许可以说是人生能够办成几件实事的要诀之一。我记得20世纪20至30年代时,我选定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流体力学的湍流理论作为科研和教学的主攻方向。近70年来,我的科学指向始终沿着这个方向,从未动摇和转移,最终取得可喜的进展。像锥子一样,数十年紧紧地锥住它,就是钢板也会锥出个孔来。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总是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
——周培源
1936年10月,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应用力学。幸运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学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我特别欣赏应用力学大师和航空技术权威冯·卡门教授亲自主持的每周一次的学术研讨会:每次先由一位作40分钟主题发言,然后开展一个多小时的学术讨论,最后由他自己作15分钟的小结。发言者大都观点明确,思维敏捷,语言精炼;不管是权威、教授还是研究生,在研讨会上一律平等,做到学术民主。这些学术活动教我怎么探索未知,也给我提供了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会。
——钱学森
要善于找到老师或领路人。学海茫茫,有人领路就快得多。名师固然出高徒;并非名师,只要有一技之长,对我们也很有帮助。高尔基出身极为贫寒,却成了世界文豪,他说这多亏了四位老师的指教。能在各种场合找到自己的老师,而不管他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如何,正是高尔基的高明之处。老师是广义的,不一定就在自己的身旁,甚至彼此可以不认识。我曾观察过某同志寻师的经过,他周围并无同专业的高手,却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原来他认定国内一位先进同行做老师,凡是这人写的文章和书,他都认真攻读,别人写的则少看,以便集中精力,把这些著作搞透了,就比老师强一点了,因为老师知道的,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老师未必知道。这是他聪明之处,不妨借鉴。
——王梓坤
高考失意者谈成才路:只是1次失败还有整个人生
http://www.sznews.com   2011-6-10 18:46  来源: 长沙晚报

6月8日下午,地质中学考点,全部考试科目结束,几名考生在门外高兴地庆祝。邱晓峰 摄
考得不好可以懊恼,可以失落,可以伤心,可是如果走上以伤害自己身体为结果的极端,那就应当说“NO”!
他们都是一群高考失意者,可是失败后的重新选择,让他们开始崭新的人生!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奋斗历程,但是他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人生是场马拉松,高考失意,还有无数的机会等待你创造。学学他们吧。
70后老总:英雄不问出处
姚青铮,1992年参加高考,现为某世界100强企业湖南地区总经理。
“高三的所有模考我都是年级第一名,但是最后考试出来,政治没有及格,是全校最低分。”姚青铮说,当时看到分数,落差太大,头脑一片空白。“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做梦梦到高考,别人都交卷了,我自己的试卷却一片空白。”
按当时的分数,姚青铮进了一所专科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他自考拿到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工作两年后考研,最后应聘到现在的企业,从一般员工做到总经理。
“我们有很多出身清华、北大和武大的总经理,可是我这个从一所不知名专科学校出来的,业绩上升幅度总是名列前茅。”姚青铮说,他招聘员工也是奉行“英雄不问出处”原则。“只要学习能力强,有上进心,不管是什么学校毕业。”姚青铮说,不放弃使自己获取了事业上的初步成功,他相信,只要不放弃,这样的成功任何人都可以复制。
80后高职生:自己创业也很好
曾磊,2002年参加高考,现在拥有几家修车连锁店。
“我只考上了高职,当时很沮丧。不过幸亏学了一门好手艺。”曾磊考进长沙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说起高考时的一败涂地,曾磊也很懊恼。
“当时也想复读,可是我家庭条件非常不好,冷静考虑一下后,决定读高职。”曾磊表示,当时社会对高职的看法不像现在这么理性和开明。“包括我父母都认为读高职是件很没出息的事情,出门不愿意跟别人说儿子在哪里读书。”
3年后,曾磊进了一家汽车4S店做员工。“我比别人勤快,好钻研,技术也是最好的。”曾磊说,虽然自己只是一个高职出身的员工,但是很快就成了公司的金牌员工。
又过了3年,曾磊看准需求巨大的汽车维修市场,在星沙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汽车维修店。几年时间,已经扩张到了第四家。“我从来不觉得高考失败就是一切完蛋,也许适当的挫折更能激发你的能量。”曾磊表示,每年高考都会有像他一样的失意者,失意者的成功故事也会层出不穷,关键看你怎么开创人生。
90后留学生:世界一流大学青睐
何宁,2009年高考,被一所三本学校录取,弃读,最后被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经济与商务经济学院录取。
高考只有480分的何宁,无奈之下,准备进一所三本学校读书。“野百合也有春天,我安慰自己,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何宁沮丧后的坚强,让父母既欣慰又心疼。
何宁的特长是数学特别好,而且自己对商科很感兴趣。能充分看重学生个性特长,又能依据自己爱好选专业,似乎只能走出国留学这条路。
“在申请文案中,我更多地突出了自己的优势和对专业的热爱。”两个月后,何宁成功获得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经济与商务经济学院录取通知书,该校在世界顶尖商院中排名第六。
现在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读书的何宁通过QQ给学弟学妹们留下祝福:你觉得是困境,可是再往前走一步,就会柳暗花明。关键是,一定要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一步。(记者岳霞 实习生 范畅)
畅谈成才
——三公司团委召开“迎2004年新员工暨青年成长成才座谈会”
7月22日下午,三公司团委在公司总部多功能厅召开了“迎2004年新员工暨青年成长成才座谈会”。会上,邀请了公司五名优秀青年员工代表与新员工一道畅谈成长成才。三公司经理李国、工会主席赵琦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上,新员工首先逐一向与会领导作了自我介绍。其后优秀青年员工代表五环项目经理卢克强、长发突破项目经理张景龙、江心洲项目副经理林波、北京分公司副总经济师罗锦荣及江心洲项目部刘智勇与大家分享了他们成长的经历,从各自的角度对成功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同时对新员工的成长成才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新员工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优秀青年员工的发言对他们有好多启发,让他们受益斐浅,今后大家一定会珍惜各自的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中沉下心来,埋下头去,以勤奋、好学、上进、敬业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循着榜样的足迹,开创各自美好的明天。赵主席在讲话中对新员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语重心长地送给新员工四句话,要求他们做学习的模范、做专业的骨干、做创业的先锋、做合法的公民。
李经理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公司的基本框架、班子成员的配置及今年的生产经营等情况向新员工进行了通报,他说新员工的到来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无限生机,会上他要求人力资源部把新员工分配到较好的分公司、较好的项目中去,让他们有一个便于锻炼成长的好环境,同时要求每个新员工必须到现场锻炼至少一年。此外,李经理还对八月份即将开展的导师带徒活动进一步进行了强调。最后李经理提醒大家要有吃苦的精神,同时对新员工提出了三点殷切希望:一是要认认真真学习;二是要勤勤恳恳工作;三是要实实在在做人。
杨弘远院士谈成才———让自学成为一种习惯
http://hb.QQ.com  2009年07月31日16:17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即使有专门的教师指导,自学仍然很重要。”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杨弘远在湖北省图书馆4号楼报告厅作的成才报告给许多人以启发。
从小喜欢观察蚂蚁
出生在战乱年代的杨院士,十几岁才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但他从小就善于观察,蚂蚁、鸡、虫子等小动物都是他观察的“模特”,还常常看入了迷,这为他以后进行生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初中时,杨院士对生物更是“情有独钟”,尤其喜欢猿猴。他搜索了很多课外书籍中有关猿猴的描述,通过综合整理,自编了一本《猿猴辞典》。“虽然价值不大,却也自得其乐。”杨院士说,中学时代培养的综述能力,对论文的撰写帮助很大。
在杨院士看来,观察、综述等能力对于成才都很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力的培养来源于简单的生活和习惯。”
一门心思“啃”生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杨院士说,无论开的哪扇门,只要钻研进去,“十年磨一剑”,就总会取得成绩。
回忆他的大学时代,杨院士感慨的谈及坚持的重要性。当时生物科学是冷门,他的一位同窗读的是生物科学,却喜好钻研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而在当时转专业是不可能的。由于同窗一会学习生物学,一会又研究原子物理,朝三暮四,最终在哪个学科都没有作出成绩。而杨院士却非常投入专业学习,一门心思“啃”生物学,自学专业英语,终于在研究领域开拓了自己的天地。
踏遍珞珈山收集红叶
“千万不要把‘自学’误会为‘自己埋头学习’”。杨院士认为,要敢于和善于运用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多向别人请教和交流,才能有丰富的收获。
“珞珈山上有多少红叶树种?”一个课堂上不经意的问题,激发了杨院士求知的兴趣。他踏遍珞珈山,收集了各种红叶,做标本,测数据,还自编了《红叶辞典》的册子。在图书馆查阅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他鼓起勇气给当时并不相识的专家学者写信求教,终于在交流和引导中,解决了自己的疑惑。杨院士介绍到,观察、记载、整理、总结、与他人合作也都是开放式学习的体现。
杨院士引用了一位化学专家“3H3C”的名言寄语年轻学子:“Head,Heart,Hand;Clear,Clean,Clever”,意为:“头脑清晰,心无旁骛,动手灵活”。
薄熙来谈成才三个基本条件 “六字”寄语青年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12-14

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出席共青团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
薄熙来昨日出席共青团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时说,青年成才一要聪明二要勤奋三要忠诚
据重庆日报消息 昨天的市委礼堂里青年人齐聚一堂,绽放着青春活力。上午9时,共青团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上发表讲话,希望广大团员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使重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取得更大成就。
市长王鸿举出席会议。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市委副书记张轩先后发表讲话。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变成现实
薄熙来指出,过去30年,我国经历了一个伟大的发展进程,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以上,2004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现在已逼近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9年间增长了近100倍,城乡居民储蓄则增长了7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变成现实。作为中国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他说,过去的30年,中国的各项事业高歌猛进、蓬勃发展,那么今后30年,就要看台下的这些青年同志了,看你们能不能接过前人传递过来的胜利火炬,让重庆又好又快地发展,将改革开放的大业进行到底。
青年同志要整装待发有所作为
薄熙来说:20多年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歌曲鼓舞了很多人:“年轻的朋友们,美好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这首歌所表达的理想,如今已成现实,而且大大超出了当时人们的预期。未来属于谁?我们也衷心地希望,今天的年轻人,你们心中洋溢的热情和开拓的渴望,二十年后也同样能够成为现实。人生有限,你们已进入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生历程,“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重庆的未来,寄望于广大青年同志们。你们是幸福的,可以看到祖国更美好的未来,但肩上的担子也特别重。刚才少先队员们在献词里说,“明天我们就要出发”,每一个青年朋友都要整装待发,有所作为。
青年成才有三个基本条件
讲到青年如何成才,薄熙来认为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要聪明,第二要勤奋,第三要忠诚。他说,建设我们的国家,发展我们的事业,必须有智慧。而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只要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可以造就的。第二是勤奋。中华民族的很多格言都强调勤奋,如“业精于勤”,“勤能补拙”,只有勤快才能把自己的智慧充分地开发出来。同样的聪明劲儿,你干六小时,他干十小时,结果肯定不一样。第三要忠诚。一个人既聪明又勤奋,但心不诚也不行。青年人一定要忠于党的事业,忠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是一种情感,而情感是一种内心的力量。我想,一个青年如果聪明、勤奋,而且忠诚,就一定能有所作为,前途光明。
希望青年同志把重庆建设得更好
薄熙来满怀深情地说,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在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优秀儿女奋起抗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70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如日东升,势不可挡,走上了强国之路。其间,中国人民付出了很多,重庆人民也曾为此奋斗、牺牲,流淌了很多鲜血。重庆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还铸造了红岩精神。我能到重庆来工作,倍感光荣。最近,我们党胜利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作出了“314”总体部署,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314”总体部署。希望各级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青年,为重庆的发展振兴而不懈努力,使重庆在过去直辖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辜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重庆人民的殷切希望。 (重庆晚报)
从“蓝血十杰”谈成才之道
2010-08-02 09:03   来源:《解放军报》
“蓝血十杰”是指二战期间的10位美国空军后勤军官,他们将数字化管理模式用于战争,为盟军节余了10亿美元。战后集体转业加盟福特汽车公司,把数字化管理引入现代企业,拯救了衰退的福特事业,开创了全球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的先河。10人中先后出了两任美国国防部长、两任世界银行总裁、两位著名商学院院长、八位企业总裁。
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是人类社会最高级的创造性活动,因而能造就最高级的人才。”“蓝血十杰”凭借过硬的本领、优秀的素质,建功“战场”、立业“市场”,以不同的历练延展了殊途同归的成功奇迹,解读了军人独特的成才之道:军人转业,只是脱下军装,并非丢掉本色;只是转移阵地,并非失去战场。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最现实、最紧迫的并不是坐享改革成果,而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打造自己能力素质的“硬通货”,铸炼保护改革成果的“钢铁长城”。
善于变被动为主动的阶段性调整。萧伯纳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都是在这种主动而非被动的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成长进步的。“蓝血十杰”从哈佛学子到军中精英,从退伍军人到企业领袖,人生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作出了恰到好处的调整,并获得了辉煌耀眼的职业前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恰是一个军人从拥有爱国之志到付诸报国之行、从而完成阶段性调整的真实写照。当代年轻军人,无论你是携笔从戎的大学生,还是家财亿万的富家子,你选择了军旅不仅仅是选择了光荣、选择了理想,同时意味着你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挑战,就必须自觉地站在捍卫国家最高利益的最前列。
勤于非例行状态下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之基,提高素质之本,这正是“蓝血十杰”不断成功的秘诀。他们在一切非例行学习状态下积累知识、吸取营养。向书本学习、向战场学习、向市场学习。随着知识军事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战争的出现,“知识战斗力”已成为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战斗力的核心要素。要适应世界的变化速度,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唯有勤于学习、创新思维、提升能力,才能打赢“知识战争”。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竞争时代,任何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
思想创新是一切创新之源。“蓝血十杰”将数字化管理模式用于战争,继而又大胆引入现代企业,开科学管理之先河,创“战场”、“市场”双赢之战果,靠的就是思想的创新。所以说,不能把创新仅仅狭隘地理解为技术创新,观念、思想的创新才是更深层次更为重要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头。比如说,我们要锐意创新,但不要违反客观规律去刻意立异标新;要尊重权威,但不要迷信权威;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但不要“从众定势”。管理大师彼得杜鲁克在著作《下一个社会》中断言,美国和欧洲终将落后于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原因就是他们只认为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才算是创新,这在“下一个社会”将是致命的。
西方列强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晚清以来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试验。先辈泣血犹在耳,我等岂能醉春风。敢于担当,是一个人能否负重前行的精神脊梁;“平时舍生、战时忘死”,是军人敢于担当的精神内核。在以新军事变革为核心的全球军力角逐中,今天竞争的落伍者就是明天战场的失败者。当代军人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敢于担当的精神,敢破敢立的智慧,凡事从现在做起,从岗位出发,与时代同步,与责任同行,勇挑重担,任劳任怨,自强不息,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