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应当对下列:提升新市民素质 助推新城区发展——雨花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提升新市民素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2:41:02
提升新市民素质   助推新城区发展——雨花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提升新市民素质的实践与思考
2008-02-13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素质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这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还关系到城市的活力和发展。随着我区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加快,针对大批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大量外来人口及城区居民集聚的实际,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区域文明程度,迫在眉睫。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课题组深入街道、社区(行政村)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与街道、社区(行政村)的干部、居民(村民)代表就我区新市民的基本情况、在新市民素质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升新市民素质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提升新市民素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来,特别是从2005月12月以来,区文明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经过10个多月的时间,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的各类活动超过1000场,直接受益群众达到12万人次,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已初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教育引导,新市民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市民素质的提高,基础在于教育。我们通过实施教育引导工程,全力提升新市民的综合素质。首先,开办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的重点工程——“社区学堂”。今年1月,我区及时把握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市民学堂”向区县延伸的发展趋势,率先开办了全市首家社区学堂。“社区学堂”采取部门出单、居民点单、政府买单形式,由各社区根据居民需求,自主选择讲座内容,而后由区相关部门联系师资。目前,全区已开办社区学堂98期、近80位省市区专家学者和社区志愿者前来授课、听课群众达8000多人次。现在社区群众已经接受并喜爱这种授课形式,有的社区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听课发展到近百人,社区学堂日益成为群众思想上解惑、知识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社区教育场所,成为了我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和新市民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

其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今年4月份以来,我区把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摆上突出位置, 在全区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引导人们“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如区文明委根据我区实际情况,起草《新市民文明公约》(讨论稿)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广泛讨论;区文化局组织人员编创“八荣八耻”歌曲和快板、小品、绘画等系列文艺作品,在区有线电视台开辟《文明动画30秒》专栏进行播放。现如今,邻里团结的多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参与赌博的少了,随地吐谈、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少了,全区正渐渐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

第三,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生产力。“不惜工本发展教育”在我区已经形成高度共识。长期以来,我区始终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区教育质量和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今年,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出现了近百名硕士研究生来我区应聘高中教师的场面;一批学校被评为市、区“特色项目学校”,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浙江、重庆以及英国等教育访问团先后来我区考察访问;不久前,我区被省教育厅授予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这些都说明我区的教育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坚持以人为本,地区的和谐氛围日益浓厚。“提前一年全面达小康”,这是市委、市政府对雨花台区的殷切期盼。为了营造一个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雨花台区在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中将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开办社区论坛,架设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为发动市民踊跃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的讨论中来,每季度确定一个本社区群众关注的话题,组织市民代表进行面对面的讨论,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在景明佳园社区调研时,居民们都说:“社区论坛真是功不可没。”通过开展“个个行动争当文明市民”、“我为小区做贡献,小区因我而精彩”等主题的论坛,在社区的居民讨论中一致通过,成立一支“红绿黄白彩”五色群众队伍(即,“红帽子”——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绿马夹”——青年志愿者植绿护绿队、“黄袖章”老年义务治安巡逻队、“白围裙”——妇女计生志愿者服务队、“彩旗”——群众晨晚练或特色项目表演队),他们主动维持社区安全,管理社区周边环境,提供自愿服务,参加社区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现如今,小区居民社区归属感日渐形成,不仅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而且增强了社区的内聚力。

其次,通过组织市民参观增强新市民城市意识。近年来,我区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每年都投入数亿元用于为民办实事。仅在2006年,全区就投入1.6亿元,完成10大项,46个子项的目标任务。为大力宣传全区三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我们广泛开展新市民参观活动,以“看生态雨花、爱生态雨花、建生态雨花”为主题,开展文明雨花行系列活动,先后组织社区居民(村民)、离退休老同志、青年团员6000余人次参观市城建展览馆、宁南新区、雨花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建设项目。许多参观者反映,没有想到南京有这么大的变化,雨花有这么大的发展,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城市意识。

第三,大力实施“文化富民”工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让人民群众 “口袋” 富起来的同时,也要让“脑袋”富起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发展与进步。如今,每年开展20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早已成为雨花台区的传统特色。每一个街道、社区,都有自己创办的文化节目,逢年过节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娱演出。“春满铁心”、“康盛之夏”、“激情赛虹”、“人文板桥”等,已经成为各街道、社区闻名遐迩的文艺活动品牌,串连成全年文化大戏的靓丽风景。目前,全区共成立文艺队伍56支、体育锻炼队伍80多支,并做到季季有比赛、月月有展演、周周有行动。过去握锄头的手拿起了鼓槌,摇起了舞扇,扭起了秧歌,既健身又娱乐。

三、发挥典型引领,地区的“三创”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经适房困难群体安置就业、河西拆迁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上原有的失业人员,我区就业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必须从根本上营造雨花“参与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为此,我们以新市民才艺展示和新市民典型培育、强化新市民的劳动技能培训为抓手,较好地营造了地区创业氛围。

首先,开展新市民才艺展示活动。通过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手工艺品、才艺、书画等展示活动,培养市民的一技之长,激发市民学习新技能的热情,提高致富本领。截止目前,今年来全区已组织才艺展示活动20场,很多市民从中大大受到启发。雨花新村街道下岗女工张琴就是这样的一名佼佼者,下岗后,她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带头创办家庭编织社,带动了近200多名失业妇女从事家庭手工制作工作,实现了灵活就业,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其次,实施新市民典型培育工程。在今年8月份召开的雨花台区“典型培育——十佳创业明星”表彰大会上,自主创业明星胡志平回首创业经历,不胜感慨。胡志平是梅山街道梅怡新村残疾青年。2003年,因企业改制失业的他在经历了短暂的消沉后,痛定思痛,毅然走上自主创业路。几年来,他先后4次向所在街道申报个人小额担保贷款,不断扩大苗木种植规模,苗木场从单一的种植发展到花圃花卉、草坪等多个品种,工人数从2人增为数十人,所产花卉苗木销售到了全国各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王”。

第三,强化新市民的劳动技能培训。群众增收,不仅仅是靠政府的“输血”,关键是要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如何“造血”?主要的一点就是加大就业培训。今年上半年,我区与绿洲技校联合,先后举办了三期由政府出资的“定单式”的车工、电焊工、数控等技能培训,每个失业人员培训补贴达到1400多元,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全部被企业录用。 据统计,我区今年1至9月份,共开展各类培训4902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73%,其中再就业培训150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4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7%。

 

存在问题及原因

人的素质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在细雨润物、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区在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中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对照区委加快建设生态型科技新城区的要求,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来看,我区目前新市民素质的现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市民的观念习惯滞后,市民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还不强。尽管许多农民身份已转变成市民,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小农经济、小生产者的农民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薄,道德信任危机严重,法制意识不强。而且我区外来暂住人口多,有14.5万,占总人口的43.7%;外来务工人员犯罪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大部分新市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就业、创业技能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新市民由农民演变而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新市民因长期务农,缺乏一技之长,就业技能、创业本领不强,失地失业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感到无所适从、难有作为,部分新市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的热情,整天沉湎于麻将台。新市民应有的正确观念、敢闯敢冒和创新创业的精神有待进一步确立。

三是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社区管理的模式、方法与中心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长期以来,我区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在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教育农民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工作对象、工作主阵地的变化,一些部门和街道的思想准备、工作研究表现出明显不足,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四是当前有部分村干部把发展经济看作是“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则视为“软任务”。表现在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普遍都很重视,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有激励机制。但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另外,教育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群众政策意识模糊、法制观念淡薄,有的村因发展需要而出现矛盾时,就暴露出来的群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集体越级上访、堵塞交通要道等过激行为。

 

加快新市民素质提升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市民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或搞几次活动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的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精致化、人文化、生态化的要求,按照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和居民参与三头并举的原则,以培育市民精神、增强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为切入点,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多渠道、多形式突出抓好新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人文素质和文明素质的提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动并进。当前我们对提高新市民素质的几点对策:

一、以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为有效载体,夯实建设生态型科技新城区的人文基础。努力将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打造成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工程,打算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扩大影响。一方面要在省市区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叫响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品牌;另外一方面将编印《雨花台区新市民手册》,发放到新市民的手中,介绍区委中心工作,宣传生态型工业新城区和雨花科学城建设,介绍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提供便民服务,等等,真正做到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如开展新市民眼中的“雨花十件精神文明大事”、“我喜爱的十佳雨花新市民”等系列评选,并进行表彰和集中宣传;充分利用群众普遍反映很好的新市民参观这一活动形式,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雨花群众看生态雨花、平安雨花、和谐雨花,吸引更多的雨花新市民参与到新市民素质计划实践中来。三是完善考评机制。我们将请市文明办协助,邀请市社科院专家结合雨花实际,研究制定我区新市民素质提升的测评体系。用科学化、规范化、指标化的测评标准,系统衡量实施新市民素质提升计划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为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修正方案提供依据和便利。

二、以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的辐射作用为基础工程,为率先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在提升新市民素质过程中大力发挥典型引领的效应,为雨花新市民确立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一是以先进的理念塑造人。通过全力推进系列文明创建工作,以提高市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和提高区域文明程度“三提高”为目的,在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中,形成家家参加评比,户户争夺先进的氛围。二是以健康的文化塑造人。将继续以“三下乡,四进社区”为载体,以开展特色活动为重点,不断满足新市民的求知、求乐、求健康的愿望和需求,以文化娱乐带动家庭和睦、居民之间的交往、邻里关系,以文化娱乐带动居民身心健康修炼,以文化娱乐带动居民的素质提高,最终有效地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三是以优秀的事迹鼓舞人。通过不断发现、培养和树立一批具有良好道德风范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并充分运用这些先进典型的动人事迹去感染人、教育人和鼓舞人,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

三、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要内容,在全区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通过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雨花新市民确立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一是多管齐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力量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举办辅导报告会和专题辅导讲座,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作品,深入基层举办文艺演出,进行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二是突出重点,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紧贴雨花实际,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社区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节约型社区、学习型社区等活动;行政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动,培养新型农民,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三是面向未来,切实加强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要切实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顺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循序渐进而又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活动,真正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脱离低级趣味的诱惑,培养文明高尚的情操。

四、以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服务为有力保障,使新市民尽快地融入到城市温暖的大家庭中来。社区是市民生活的家园,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社区工作的主要职能。一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社区干部是社区建设的组织者,是社区工作骨干,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的新型社区,必须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有热情、有文化、有思想、有实践的干部队伍。二、增强新市民的社区意识。笔者认为,当前需加大宣传力度,向居民灌输社区意识,使社区建设家喻户晓,人人都来参与,培养居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意识。三、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综合利用现有社区教育资源阵地,如社区学堂、成人教育中心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等,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等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社会群团优势,开展社区教育,为社区新市民提供文化、科学素质、法制、提高创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社会教育综合素质培训,不断引导、更新新市民树立文明生活新方式、新理念,进一步推动和谐、文明新型社区的建设进程。

(此文荣获南京市2007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