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辉:李忠 蝼蛄 蟋蟀治疗水肿(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10:02

11月25日养生堂 李忠 蝼蛄 蟋蟀治疗水肿(2)

时间:2011年11月25日来源:养生堂 作者:百科全说

《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肾主水,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存留,分布与排泄作用,主要是靠肾的气化功能完成的,而气化作用的动力就是肾阳,还要靠肾阳和肾阴的调节作用,通常将这种调节作用比作“开”与“阖”。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的作用。可见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而在元代,《丹溪心法·水肿》则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般来说,阳水的病程较短,病势较急,浮肿多从头面部肿起,肿势以腰以上为剧,皮肤颜色光亮而薄,按之凹陷而易恢复,多因感受风寒、风热、水湿、湿热、疮毒等邪气所致,病变脏腑多在肺脾两脏,以表证、热证、实证多见;而阴水病程较长,常由阳水失治、误治转化而来,浮肿多从下肢开始,肿势以腰以下为甚,皮肤颜色萎黄或灰黯无泽,按之凹陷而不易恢复,多因饮食劳倦,房事过度,久病正虚,元气亏损所致,病变脏腑多在脾肾,以里证、寒证、虚证多见。

 

一、阳水:可分为三个症型。

 

1. 风水泛滥症: 主要表现水肿来势迅速,先自眼脸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小便不利,同时多兼见畏风怕冷发热肢节酸重等营卫不和的症状。若水气凌肺,可见咳喘。若偏热者可兼见咽喉红肿疼痛,脉象多浮滑。治疗应以散风清热,宣肺行水为主。可用“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

 

2. 水湿浸渍症: 可见全身水肿,皮肤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身体困倦而重着感。同时尚可伴有胸闷,厌食,欲呕,舌苔白腻,脉沉缓等湿盛脾弱征象。此类病症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在治疗方面,应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为原则。可选用“五苓散”和“五皮饮”合用加减治疗效果很好。

 

3. 湿热壅盛症:主要见遍体浮肿,皮色润泽光亮,兼见胸腹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状。且必见舌苔黄腻,脉沉数等湿热证之征象。治疗当以分利湿热,可用“疏凿饮子”的方药加减治疗。

 

二、阴水:可分为两个症型。

 

1. 脾阳不振症:典型症状乃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同时兼见面色萎黄无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呆便溏等中阳不足。脾失健运诸症。舌象可见舌淡苔白滑,脉为沉缓。治拟温运脾阳,利水化湿为治。有一条方子叫“实脾饮”加减治疗,临床上也行之有效。

 

2. 肾 阳衰微症:本症与脾阳不振证共同特点是,浮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不同之处在于,本症可见腰部冷痛酸重。四肢厥冷,畏寒神疲,面色灰滞 或晄白等一派肾阳衰微的症状,本症患者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或沉迟。治疗原则应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可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总之,水肿一症,不外风邪外袭,水湿内侵以及疲倦太过,饥饱不调,生育不节等因素导致。其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