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心一方置地集团:给心灵穿上智慧的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25:55

我曾经带领很多学者、企业家、普通人去过很多地方拜访与佛教相关的胜迹。去过台湾证严法师(释证严)的慈济山,星云大师的佛光山,去过香港的净空法师(释净空)的佛教学院,在苏州的时候拜见济群法师。对于宗教,我一直心存敬畏。曾经千里迢迢去到江西宝峰寺,体验一段难忘的心灵洗礼,佛教的博大精深和其教人行善的实质,衍真法师的智慧与博学更让我此程极富意义和启迪,佛法的心灵环保充满睿智,特辑一部分开释与大家分享:

一、让心灵释放智慧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内心规律都是共通的,是“公共法”。不管信不信仰宗教,我们的内心规律都是一样的。在佛法上来说,心是一系列烦恼中的一种。

现在的社会生活与我们的祖先相比,可以说差别太大了。这个差别是由于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及财富的积累,并由于前两者的原因使得我们生活比以前方便。但是始终有一点没有变化的是,我们的烦恼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方便而减少。

我们所接触的人有各种层次,高的低的。如果他没有智慧,那烦恼是公共的。这个跟他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没有一点关系。如果每个人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按照我们佛陀所教导的修行方式,按照他的修行方式去实践,而且能够体会到这些实践所带来的效果,那我们会看着烦恼慢慢地得到调整,我们的心也就慢慢得到调整。也就是说通过修行、实践,心能够安宁、豁达,面对顺境和逆境时,能够甩得开。

原本我们的心缺乏训练,就显得很随意,很乱,就像成语里面讲的“心猿意马”。没有训练的心,就像一头没有经过训练的牛一样,你要它耕田是不行的,它不会听话的。而心有是主导我们的行为、主导我们的意识的。即,心是我们的“老板”,心说你做这个吧,我们就听心的话我们就去做;心说你说这个话吧,我就听心的话说这个话,心就是一个主导。

对心进行训练就必须先了解它。心又是不断变化的,这一个霎那是这个念头,下一个霎那是另外一个念头,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个恒定的面孔。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在森林里面迷路,来了一个小孩不认识的向导,不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那这个小孩子就处于危险当中。我们不断“来”的心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我们不知道,那么我们就处于危险当中了。所以我们要对心进行训练。

一天,白居易去见鸟窠禅师,一个修行很好的禅师。鸟窠禅师住在一棵树上,不是住在房子。他在树上搭一个像鸟窝一样的“巢”,插在松树上面就那样住着。白居易看见就说:“禅师,你住在树上太危险了!”意思就是说,你在树上搭个鸟窝,会一不小心就滚下来摔跤的。鸟窠禅师就说:“我不危险,你才危险!”。白居易说:“弟子位正江山,何险之有?”因为他那时候刚刚升官,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所以说自己哪里有危险。鸟窠禅师就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而非险乎?”意思是说,柴和火互相支柱,我们的心霎那霎那间不断地变化,难道这还不危险吗?

心在不断地变化,这是非常危险的。在佛教里,这是相当重要的道理。其实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心,了解它的特点。界定对错,切断错的,留下对的,并继续发展对的,或者说,切断恶法,发展善法,这就是修行。

二、心灵需要信仰支撑

心灵处于恐惧状态,也就意味着还处于迷惑的状态,没有完成四十不惑。心灵处于恐惧状态,需要保障,但是我们国家的物质保障才刚刚开始进行。劳保医保社保,各种社会保障,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保障才起步,但是心灵保障根本没有管。

我们的心灵为什么会出现恐惧状态?这跟我们过去一直宣扬唯物主义有关系。根据唯物主义,人死了以后就是空白。可是谁都不愿意面对空白。

但一旦有了信仰支持,人就可以超越生命,因为信仰比生命更宽,能承托起生命。比如说,生命有50公分的宽度,信仰就有1米的宽度,只有1米宽才能很好地承托起50公分宽的东西。没有信仰,那就像我们房子的地基不够大容易摇晃。如果有一个更宽的承托,生命就会感到很安心。有了信仰作为依托,人开启了智慧,所见到的跟真实现象是相符的,就跟生命的真实现象是相符的。而恰恰我们没有信仰,生命状态跟生命的真谛是不相符的,不合乎生命的真相,这是主流思潮所宣扬的唯物主义导致的。唯物主义对整个民族的摧毁是致命的。

唯物主义导致整个社会需要依靠“他律”来维持稳定和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强力监督,会导致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警察,而每个人是潜在的罪犯。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良性发展呢?社会的稳定实际上是需要“自律”与“他律”两种规则。“自律”的功能愈强,“他律”所要承担的就越弱;反之若自律愈少,他律要挑的担子就会越强。古代“三王之治”下民风很好,表明了这个社会的个体“自律”很强。“自律”愈强,民风越好,社会就越稳定,因为需要投入到“他律”的资源就越少。反之,资源投入就越来越多。

国外很多有着浓厚宗教氛围的国家里,社会秩序明显要比我们好很多。这不是说他们没有罪犯没有坏人,也有坏人。但就整体民风、守诚信方面比中国要好得多。契约精神、守信精神都是源于宗教。各大宗教建立的制约机制不同。基督教、天主教是上帝监督,故有临终观忏悔仪式,这是回应上帝审判。佛教是因果缘起,这个一环扣一环更是紧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儒家和道家后来用了鬼神监督的机制。

反观我们的社会。首先,我们的社会没有更宽的宗教背景支撑。我们积累了很多财富,生活比之前方便多了,但是我们依然像穷苦的时候一样痛苦,同样受挤压。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这个13亿人的社会缺乏一个更为宽大的信仰平台支撑,没有比生命更宽的信仰。没有信仰,对社会来说会导致紊乱,对个人来说会导致晚年凄惨。

其次,由于信仰缺乏,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很迷茫,而且在不断重复,并导致社会紊乱。青年时代,体力和精力都处于优势状态,忙得不得了,但不知道自己忙写什么,也找不到答案。我们总是想到明天还有很多事,得继续忙。生活状态就变成:30岁到40岁,重复20岁到30岁的生活;40岁到50岁,又重复30岁到40岁的生活;50岁到60岁,又重复前面10年的生活----生活变成了简单的重复。简单重复会导致乏味,然后人就会想很多违反道德的刺激,于是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就产生了----破坏家庭的、吸毒的,各种各样的不良刺激,最终这个社会因犯罪率增加导致紊乱。最后,这个社会由于缺乏精神的依靠,而走向物质追求的另外一个极端,因此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经济犯罪。

马祖道一认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是禅宗的道理。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得先训练我们的心,从我们现在能够碰触到的实践,从我们生活当中会发生的,从我们每天生活会面对的地方学起。

学习让心灵解放就像我们走路一样,这个世界上到处是坎坎坷坷,泥泞或是满是玻璃渣子的路,但也有好走的路如平坦的柏油路,但我们不能将整个世界用地毯包裹着,这样就好走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我们只需要剪上一小块地毯,做成鞋子,这样遇到再难走的路都可以畅通无阻。同理,我们总是面对整个世界的变化,人是用心走人生之路。不能祈求我们的人生没有顺境或没有逆境,早晚都会有复杂的变化。只要给我们的心“穿上一双鞋”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不能要求心要走的路都是顺畅的,但是面对各种外界纷繁复杂的世界,给心“穿上智慧的鞋”之后,面对什么样的道路都无障碍。

对于佛家,只有一个核心的禁忌,那就是动了不对的心去伤害别人,不要动一个不良的心去伤害到其他人,因为在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的时候,会有“业力”,也就是“报应”。所以,让我们的心灵真正快乐起来,就是要保持心境平和,不怨恨不结仇,坦坦荡荡,把握生命中每一份热烈的、平淡的精彩。

 (原作于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