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水一局汝南项目:波浪理论的概要与总结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7:07:39
专家教你数波浪
     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希望能预测未来,波浪理论正是这样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根据周期循环的波动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价格的未来走势。波浪理论的创始人——美国技术分析大师R.N.艾略特(1871~1948)正是在长期研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走势图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了波浪理论。投资者一走进证券部就会看到记录着股票价格波动信息的K线图,它们有节奏、有规律地起伏涨落、周而复始,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涵的韵律与协调。
  《钱经》特别邀请到了研究波浪理论的资深专家杨青老师来与读者们一起“冲浪”。 
1、基础课波浪理论在技术分析中被广泛采用
  波浪理论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通用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都遵循着波浪理论的基本规律,即在相似和不断再现的波浪推动下重复着自己。因为股票、债券的价格运动是在公众广泛参与的自由市场之中,市场交易记录完整,与市场相关的信息全面丰富,因此特别适于检验和论证波浪理论,所以它是诸多股票技术分析理论中被运用最多的,但不可否认,它也是最难于被真正理解和掌握的。
  专家导读:被事实验证的传奇波浪
  波浪理论的初次亮相极富传奇色彩。192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经济大萧条,美国股市在1929年10月创下386点的高点后开始大崩盘,到1932年仲夏时节,整个市场弥漫着一片绝望的气氛。这时,波浪理论的始作俑者艾略特给《美国投资周刊》主编格林斯发电报,明确指出长期下跌的走势已经结束,未来将会出现一个大牛市。当格林斯收到电报时,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已经大幅飙升,从邮戳上的时间看,电报就在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见底前两个小时发出。此后道琼斯指数在9周内上涨了100%,而且从此开始一路上扬。
  但是波浪理论在艾略特生前却长期被人们忽视,直到1978年,他的理论继承者帕彻特出版了《波浪理论》一书,并在期货投资竞赛中运用波浪理论取得了四个月获利400%以上的骄人成绩后,这一理论才被世人广泛关注,并开始迅速传播。 2、波浪周期及实例解读    
  专家解读图1:五浪上升三浪下降组成完整周期       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即完成所谓从牛市到熊市的全过程,包括一个上升周期和一个下跌周期。上升周期由五浪构成,用1、2、3、4、5表示,其中1、3、5浪上涨,2、4浪下跌;下跌周期由三浪构成,用a、b、c表示,其中a、c浪下跌,b浪上升。与主趋势方向(即所在周期指明的大方向)相同的波浪我们称为推动浪,与主要运动方向相反的波浪称为调整浪。也就是说,在上升周期中,因为主趋势向上,那么1、3、5浪为推动浪, 2、4浪为调整浪,是对上涨的调整;在下降周期中,因为主趋势向下,那么a、c浪为推动浪,b浪为调整浪,是对下跌的调整,即我们常说的反弹。
  引用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的话来说:“每个理论都是正确的,关键在于坚守一种。很多人作的不好并不是因为理论不好,而是他们没有深究这项理论的精义。”那么,坚守波浪理论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去识别推动浪和调整浪。
  1、 推动浪与调整浪永远交替运行。
  2、 每一个推动浪都与主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同,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五个更小的波浪,即顺势五浪,用1、2、3、4、5来表示。
  3、 每一个调整浪都与主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由三个更小的波浪构成的,即逆势三浪,用a、b、c来表示。
  4、 一个完整的循环完成后,可以合并构成更高等级波浪的子浪。
  5、 无论市场运行时间长短以及涨跌幅度大小如何变化,市场基本形态永远不会改变。    
  专家解读图2:完美的上升五浪带来可观的收益       上面是G宝钢的周线图,仔细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它从2001年12月底至2004年
  3月初走出了一个极为标准的上升五浪,涨幅超过200%,从左到右的三个蓝色箭头分别标注出1、3、5浪的结束点,两个红色箭头分别标注出2、4浪的结束点。
  因为在G宝钢这样的权重股中参与运作的都是投资基金等大资金,所以它的走势符合技术相当完美,从中我们应该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波浪的此消彼涨、涨跌有序。    
  专家解读图3:破坏力巨大的下跌三浪       再看看G国贸的周线图,它从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完成一个下跌周期,股价跌去70%,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晰的下跌三浪,其中a浪下跌在红色箭头处结束,b浪反弹在蓝色箭头处结束,然后是持续时间长达三年的漫长c浪。而这不过是一只普通的并未经过大幅炒作的股票,通过它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下跌周期所带来的强大破坏力,包括金钱的损失和对人们心理的长期折磨。 
3、如何识别推动浪
  所谓推动浪就是维持所在周期大趋势的波浪,在同级别的波浪里,推动浪一浪超越一浪。推动浪的形态较为简单,分为延伸浪、倾斜三角形和失败形态三种。
   (一) 延伸浪    
  专家解读图4:延伸浪的两条规则       其一,1、3、5浪中只有一个浪会出现延伸浪,3浪和5浪出现延伸的几率较大,所以我们只给出了上升周期的第3浪发生延伸以及下跌周期的第5浪发生延伸的示意图作为范例,其余的依此类推。
  其二,如果三个推动浪中的任何一浪出现延伸,那么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和运行幅度会趋向接近。    
  专家解读图5:最具有爆发力的三浪延伸       在G六国的日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晰的上升五浪,两个蓝色箭头处分别是1、3浪的结束位置,两个红色箭头处分别是2、4浪结束的位置,第3浪发生了延伸,股价在这一浪中仅用16天时间就快速上涨超过80%,而1、5浪的涨幅则比较接近。 
  (二) 倾斜三角形
  倾斜三角形只在5浪中出现,通常在一段非常迅速的暴涨或暴跌后,成交量逐渐萎缩,波动幅度逐渐减缓,趋势演变为倾斜三角形。多头倾斜三角形出现在头部,暗示趋势将向下反转;空头倾斜三角形出现在下降末端,暗示趋势将向上反转。      
    (三) 失败形态   下面我们将看到的两张图分别是失败形态的两种形式—双头和双底。    
  专家解读图8、图9:失败形态是五浪尽头出现的反转形态       失败形态一般出现在第五浪(上升的第5浪或下跌c浪的第5子浪):在上升趋势中第五浪的高点低于第三浪的高点,形成双头形态;在下跌趋势中,c浪5的低点高于c浪3的低点,形成双底形态。 
4、如何识别调整浪
  所谓调整浪就是对前期的推动浪进行调整,它出现在上升周期的第2浪和第4浪,或者下跌周期的b浪。从本质意义上讲,调整就是对前期运行趋势的一种修正。如果前期上升了一段时间,那么就需要下跌或横盘等待,以便清理浮筹、修复技术指标,随后继续上升;如果前期已经长时间下跌,则需要向上反弹或横盘休息一段时间,随后继续下跌。调整的方式和幅度往往可以说明随后而来的推动浪的运行强度。
  按照波浪理论的原理,推动浪相对比较容易进行划分,因为它与市场的主趋势方向一致,而调整浪则复杂得多,调整出现和结束的时间、调整幅度和调整方式都难以确定。但是上升周期中,根据第2浪的调整方式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未来的走势强度,推断第4浪的调整方式。
  调整浪的主要形态有之字形、平坦形、三角形、复合型等。      (一) 之字形(常规调整)    
  专家解读图10:之字形调整是市场做出的主动调整 
    之字形调整浪分为a、b、c三浪,可以参考上面的示意图。在上升周期调整浪中,b浪的结束点低于a浪的起点,c浪的结束点低于a浪的结束点,即越调越低;在下跌周期中,b浪的结束点高于a浪的起点,c浪的结束点高于a浪的结束点。
  (二) 平坦形(强势调整) 
   
  专家解读图11:平坦形调整是强势市场被动做出的调整   
    平坦形调整浪同样分为a、b、c三浪。在上升周期中出现平坦形调整,表明市场强势,不愿改变原有的上升趋势,因此采取顺势调整,即调整过程中股价下跌幅度较小,或者维持横向波动不下跌,甚至调整结束时股价反而高于调整开始时(即越调越高),所以可以期待后市的上涨较为强劲,事实上,许多黑马股在上涨初期都曾出现过平坦形调整;反之,若下跌周期中出现平坦形调整,则往往后市跌幅较大。
  下面观察G林海的日K线图,图中两个矩形分别标示出上升过程中出现的两次调整,分别是2浪的之字形调整和4浪的平坦形调整。 
      
    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上升过程中出现的两次调整,左面一次是2006年4月11日~4月24日之间发生的之字形调整,可以看出调整完成后股价已经大幅下跌,跌幅达12.5%,而随后上涨28%;右面一次是2006年5月16日~5月24日间发生的平坦形调整,调整结束后,股价并没有大幅下跌,跌幅仅为3%,所以这是一次强势调整,而其后的涨幅则超过50%。   
  (三) 三角形
  波浪运动有时会以一种三角形的运动方式逐渐收敛变窄或者逐渐发散放大,同时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渐递减。三角形的结构往往表明市场即将在运行方向上作出选择,即继续沿着发生三角形整理前市场的运行方向前进。就是意味着,上升趋势经过三角形整理后依然会继续上升,而下跌趋势在三角形调整后还要延续原趋势继续下跌。 
   
  并不是所有形状上看似三角形的调整都是三角形整理,真正的三角形调整可以细分为a、b、c、d、e五小浪,而且其中每一小浪都可以再次划分出3个子浪,也就是说三角形调整可以细分为3-3-3-3-3的次一级结构。
  当三角形运行到2/3处所发生的突破最有力度;如果三角形运行到末端时,无论向上或向下突破的力度都不大,有时还会出现假突破。
  (四) 复合型
  复合型是由以上三种形态复合构成的,有双重三和三重三两种形态,通常发生在市场处于彷徨等待的过程中,运动方向极不明朗时,于是一个调整浪结束后又接连出现另一个调整浪,浪形不易划分。这种形态不太常见,初学者可不必考虑。   
5、数浪的基本规则
  专家提示:波浪理论主要应用于市场大趋势的分析预测,使用者要抛弃一切主观幻想和恐惧心理,客观地认知市场。
  1、波浪理论不适合在小规模的市场中应用,而应该在有着众多投资者广泛参与的大型市场中,因为小型市场容易受到某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和操纵。
  2、波浪理论应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应用,不要在5分钟、15分钟等极短的分时K线图中使用,以免坐井观天,不能把握大局。因为只有足够长的时间才能过滤掉短期的频繁波动,观察到整个运动的全景,从而判断不同的波浪等级,尤其是较大的波浪等级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判断短期趋势时可以使用60分钟和日K线图,而研判中期趋势时就应该结合使用日线和周线图,如果想要认清长期趋势,那么周线和月线才是最佳的选择。
  3、要想完成正确的数浪,选择正确的波浪起点至关重要,否则对于后市的趋势判断极有可能出现根本性的错误。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当首先从一个较长时间周期的大底部数起,把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作为1浪,然后划分出推动浪和调整浪。在这个基础上,依次划分其它低级别的波浪。即从高到低、从大到小的原则。
  4、数浪时应当重视波浪的整体而轻细节,认真把握大的波浪级别,不必过分纠缠分时图中细小波浪的划分。
  5、不要单纯依据波浪的长度进行划分,还要参考时间因素和成交量的变化。当波浪的长度不符合黄金分割的测量幅度时,波浪的运行时间有可能符合黄金分割,这时,波浪理论依然成立。
  6、牢记“市场永远是正确的,错误的是我们自己”,学会“接受事实”。当我们的判断与市场走势相悖时,应检查自己的数浪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总之,波浪理论这一自然的法则,初看简单浅显,但是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正所谓大道至简。因为它所研究、解释的是无限复杂、无穷变化的风险市场,所以,波浪理论也随着研究对象那变幻莫测的性质而变化复杂。我们只有在实践中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勤于思考,才能熟练掌握、得心应手地运用,享受在投资市场中“冲浪”的乐趣。
  1、在1、3、5三个推动浪中,3浪永远不会是最短的浪,在实际走势中,3浪通常是最具爆发性的一浪,往往都是最长的一浪(即3浪出现延长),其长度通常是1浪升幅的1.618或2.618倍,同时伴随成交量的放大。
  2、2浪的低点不能低于1浪的起点,2浪的调整幅度通常是1浪升幅的0.382、0.5、0.618或0.809倍。
  3、4浪的底部不能低于1浪的顶部,4浪的调整幅度通常是3浪升幅的0.236、0.382、0.5或0.618倍。
  4、交替规则:在同级别的波浪里,2浪和4浪两个调整浪在形态上具有互换性,若2浪以简单形态如之字形出现,则4浪会以较为复杂的形态如三角形出现,反之亦然。在时间和幅度上,2浪和4浪也有互换性,若2浪调整时间较短,幅度较小,则4浪调整时间会较长,幅度较深,反之亦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时间换空间或以空间换时间。
  5、调整浪中的c浪一定可以细分为五个子浪,而且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波浪理论汇总整理 
    一、 学习波浪理论的思想准备

    注意以下几点: 
    1. 波浪理论并不是“横空出世”的理论,它是在高度概括、总结历史上已经成熟的技术分析理论、流派和分析技巧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理论体系。 
    2. 波浪理论在总体上属于趋势理论,它的缺陷是没有详细阐述如何发现、判断和确认既往趋势的终结和新趋势的形成,但它对“趋势”的特点、性质和可能的运行目标方面的研究却是其他理论所无法替代的。 
    3. 波浪理论不以阐述分析技巧见长,其更侧重于思维方法的建立。 
    4. 所有与趋势分析、图形分析、指标分析、价量分析有关的分析理论和技巧均可适用于波浪理论的应用。 
    5. 在“突变”面前、波浪理论也是措手不及的,它唯一可能的补救作用是在第一时间阐述“突变”的性质和可能的后果。 

    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知道走势、了解趋势。 
    我们再次强调:把握股票价格变化的关键是把握势。 
    势是客观存在的——打开任何一幅股票的长期走势图、你都会很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图1); 
    势也是稳定存在的——即它会在相当规模的空间里持续运行相当长的时间(图1); 
    势的存在具有规律性——即我们有可能对其“事先”感知或在“事后”第一时间对其予以确认。 
    第二,要有鉴定和辨别不同规模行情的能力以及相当的空间想象力。股市里没有发生不了的行情、只有没发生过的行情。 
    第三,我们都必须时刻牢记:市场(的运动)是绝对的、波浪(理论)是相对的;不是市场遵循波浪(理论)而变化、而是波浪(理论)因市场变化而存在和发展。 

    二、学习波浪理论的第一步:了解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首开技术分析的先河,第一个提出“趋势”的概念。运用道氏理论阐述头肩底的形成过程,很经典地阐明了道氏理论是如何看待“势”的形成和演变的。 
    〖以0571(新大洲)在1998年末至2000年上半年的走势为例〗 
    1、从某“历史”低点启动有规模的反弹(事后发现其构成“左肩”); 
    2、反弹结束后再创新低;(即后来的头部) 
    3、有规模的创新低后重返该某“历史”低点(即“左肩”所处的股价水平)以上(大底筑成的第一信号); 
    4、在重返该某“历史”低点以上后居然能继续上升至前度反弹的价格水平(即图示中“颈线”之所在;此为大底筑成的第二信号) 
    5、在可能的再度回落中居然能在前度该某“历史”低点(即“左肩”或“左肩”以左的某局部低点)附近止稳(此阶段为构筑“右肩”阶段、亦为大底筑成的第三信号:明显地不至于再创新低) 
    6、再度启动上升行情并放量突破前度反弹的最高点(即“颈线”所处的价位)至此、头肩底确认! 
    以上就是道氏理论中关于下跌趋势的发展和终结、上升趋势形成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再从“上升”行情的角度进行阐述: 
    〖以上证指数月线图为例〗 
    1、股价从某一个低点(a点)启动升势(至b点)后、若再度回落不至于创新低(即c点高于a点)则具备了今后创新高的基本基础; 
    2、其后一旦创新高(突破b点)则意味着有机会进入持续上升行情,且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回调极有可能不再低于前度启动升势时形成的高点(即从d点回落至e点、e点不至于低过b点); 
    3、若以上假设成立、则股价有机会再创新高(即到达f点),由此循环向上直至终结; 
    4、当某次创新高(比如j点)后的回调低于前度高点(h点)时、意味着原来的升势受到了遏制——今后即使仍能上升、其势头将逐渐趋缓;而当该回调直至前度升势起点(I点)时、整个升势可能已宣告结束,今后的上升将不会再创新高;而一旦果真如此、则再度下跌将创新低——由此进入下跌的循环。 (头肩顶) 
    以上阐述均源于道氏理论。由于道氏理论产生的地点(美国)和诞生的时代(美国股市持续发展时期)有其历史的特殊性,在投资风险日趋增大的今天、传统的道氏理论已经不能充分满足股市发展的要求了:比如道氏理论不涉及目标测量,没有具体阐述应该如何区分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行情等;但是,构成道氏理论理论核心的部分—对趋势的发现和阐述—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以这样说:只有在揭示了趋势的客观存在和趋势呈规律性以后,才奠定了技术分析成立和发展的基础。波浪理论就属于对道氏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二、波浪理论的基本理论结构 

    1、 波浪理论最终无非是阐述:价格运动呈趋势运动,且该趋势具有规律性;所谓“趋势运动”,指的是尽管短线行情经常是涨跌交错的,但其在相当长时间的运行中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比如1994年8月份以来到2001年5月份的中国股市就属于长期上升趋势:从400多点一直升到2245点,累积升幅达到500%以上)。 
    2、 价格运动呈涨、跌交替循环, “波浪”其实指的就是行情的涨跌交替循环,每次循环结束将进入更高一级循环。 
    (“行情启动局部见顶,其后进入全面调整。在该涨跌循环确认结束以后、一旦有向上突破的信号即可视作进入更高一级循环,即后市将进入新一轮上升推动浪”这句话要连起来看,并不是所有“一旦有向上突破的信号即可视作进入更高一级循环”的、必须是“进入全面调整”以后:即所谓小调整结束之后进入小突破、大调整结束之后进入大突破。) 
    3、 价格运动主要表现为以上升趋势为主、下跌走势为辅,下跌总的说来是对上升的调整。从总体来看,特征之一是每次的底部在不断抬高。 
    4、 当价格进入下跌趋势时、其间局部发生的上升走势就不再是趋势的主导、而只是对下跌趋势的调整——俗称“反弹”。一般情况下会受阻于此前的次高位。 
    5、 
    6、 由于大趋势中有小“趋势”,故波浪理论里的“浪”最终只有2种:推动浪和调整浪——也就是说:“现在”的行情要么处于某推动浪、要么处于某调整浪;从特点上讲,推动浪在走势上最大的特征是“倾泻”,而调整浪在走势上最大的特征是“拉锯”; 
    7、 根据“浪况”——即“推动浪”或“调整浪”的不同,行情运行目标的计算方法当然也不一样,所以对涨跌目标的计算基础是对行情的“定性”——其究竟处于“推动浪”还是“调整浪”; 
    8、 为什么“量”(即成交量)不重要?因为价格的变化已经说明或曰囊括了一切市场背景(尤其是在外汇交易的分析里是没有成交量这个概念的,但依然适用波浪理论); 
    9、 组成波浪理论的三大部分内容是:浪的级数、浪的形态、浪的规模。 
    10、 局部构筑双底以后再度上扬并创局部新高,若不能证明是某3浪,则必然是某c浪——即一旦宣告结束、后市极有可能会创新低(属于反弹阶段的双重之字形调整的行情除外)。 
    11、 每次回落若不至跌破前度上升行情的起点,则再度上升经常会创新高。所以,正确判断每次回落的后果(即是否会跌破前度上升行情的起点)是最重要的! 
    12、 所有正在上升的股票都只有2种可能的结果:将创局部(或历史)新高或不创局部(或历史)新高;判断的方法就是:看此前的下跌是属于局部调整性的下跌还是整体走熊的下跌——判断的方法是有无跌破“次低位”。 
    13、 波浪理论及其波浪的具体划分 
    价格的运动过程为:上升-调整-上升-调整-上升……下跌-调整[反弹]-下跌。 

    如图所示:任一级别的涨跌循环都由8个浪组成,构成主要运动趋势的浪称之为推动浪、其一般由5个子浪组成(通常用数字注明);与主要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浪称之为调整浪、其一般由3个子浪组成(为与推动浪相区别、通常以英文字母注明)。 
    图示中1—5浪完成后、其共同构成高一级别的推动浪的第一浪(为便于区别、通常以加括弧或其他方法加以注明);反过来说:由于(1)浪属于推动浪、故由5个子浪组成;又由于(1)浪呈上升趋势,故其子浪中方向向上的1、3、5浪为低一级别的推动浪、2、4浪则分别为1、3浪的调整浪。 
    (1)浪完成后进入(2)浪。由于(2)浪是(1)浪的调整浪,一般会由3个子浪组成、分别以a、b、c浪表示。 
    到了(5)浪完成后意味着更高一级别的某推动浪已经完成(一般用罗马字母Ⅰ、Ⅱ、Ⅲ表示),其后进入对该推动浪的调整浪;由于Ⅱ浪属于调整浪、故应该由3个组成浪构成(即(a)浪、(b)浪和(c)浪);又由于其整体处于下跌趋势,故处于下跌的组成浪——即(a)浪和(c)浪)——成为了推动浪、由5个子浪组成,而该期间处于上升的组成浪——即(b)浪——成为了调整浪、由3个子浪组成。 
    【注:以上说明为波浪理论中最重要的“框架”部分,务必了解透彻】 

    波浪理论归根结底讲述的是行情的主与次——就是所谓的推动浪与调整浪的交替循环。推动浪未必指的是上升行情、只是指“当时”趋势的方向;但推动浪是由5个子浪组成,所以下跌行情(浪)也可以以5个浪的形态展开。 
    一个基本循环是由21个浪加13个浪来完成,分别是上5—下3—上5—下3—上5—下5—上3—下5。 
    继续分解就是144个浪 
    144个浪的顺序是 
    上5—下3—上5—下3—上5(构成大一浪)—下5—上3—下5(构成大二浪)——上5—下3—上5—下3—上5(构成大三浪)—下5—上3—下5(构成大四浪)——上5—下3—上5—下3—上5(构成大五浪);下5—上3—下5—上3—下5(构成大A浪)——上5—下3—上5(构成大B浪)——下5—上3—下5—上3—下5(构成大C浪) 
    换种表述方法:基本循环的顺序是 推动浪-调整浪-推动浪-调整浪-推动浪——推动浪-调整浪-推动浪…… 
    这种表述最有价值的一点在哪里呢?那就是:调整浪之后一定是推动浪! 
    所以,确认调整浪以及准确判断调整浪结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能够准确判断调整浪结束、也就能够及时捕捉下一个即将爆发的推动浪。 
    如何判断行情处于调整浪呢? 
    1 看成交量、行情进入调整浪时成交量会明显递减,
    2 看形态、调整浪整体来说属于收敛形态,    3 看力度、即推动浪在较短时间运行的幅度调整浪即使在更长的时间里也无法完成。 
    但是,调整浪又是最难把握的:调整时间、调整幅度、调整级别等都不容易把握;比如“推动浪——推动浪”只可能发生在“5——A”浪、“C——1”浪时,但在“A”没有跌破“3”以前、谁也不能绝对地否认其不是某次一级别的调整浪;同样,在“1”没有升破某重要的“次低点”时、人们也经常会将其误认为是局部展开的反弹行情。 
    虽然波浪无时无处不在,但在日线图和周线图上的表现会更可靠、更具规律性。 

    三、波浪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1. 趋势: 即判断现在的行情是处于持续上涨阶段、还是持续下跌阶段以及今后是否将继续呈上升或下跌状态; 
    2. 性质::即判断现在的行情是对前状态[升/跌]行情的调整还是对次前状态行情的延续;究竟处于“推动浪”还是“调整浪”。 
    3. 目标价位测算:调整目标一般为被调整行情波幅的38.2% 、50%、61.8%, 极端情况下也可以小至23.6%、大到76.4%; 延续目标经常为前一轮同方向行情波幅的 61.8%、100%以及161.8%。

    四、波浪理论在应用方面最难把握的以及无法达到的几点是 

    现在行情到了哪里?(应该说精确的位置是不可能测到的) 
    波浪理论不能预测突变、但能解释突变发生后的后果 
    如何确定大浪的结束和形成 
    如何确定调整浪的结束——比如:当行情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空间呈收敛波动时,我们如何预知其今后究竟会向上突破还是会向下突破? 
    如何确定推动浪的最后目标 
    如果发现对某浪判断有误,是不是一定可以确定其为另一个特定的浪以及应该如何确认 
    当行情长期处于收敛调整状态时、如何感知其“下一步”究竟会向哪个方向突破以及任何确定其浪的性质和规模 
    当判断行情刚刚进入某较大级别的推动浪时究竟该市价追入还是该候回落再承接、会不会回落、如何判断其是正常回落还是升势结束跌势开始、如何识别假突破 

    五、正确认识波浪理论

    首先,必须承认炒股、炒汇等都属于投机、投机则属于搏弈类的、因此炒股、炒汇等的盈亏是有概率的,承认这些以及认识到这些就能理解止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波浪理论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告诉我们“3浪”的威力,波浪理论最遗憾的地方是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运行“3浪”——但我们有机会知道什么不是“3浪”; 
    第三,当你以为是“3浪”并且进场了的时候,一旦发现它不是“3浪”就必须止损。 
    第四,相对而言,长线预测比中短线预测要容易的多——因为粗线条的趋势相对容易判断:毕竟行情只有涨和跌两种可能的结果;但为什么很少人做长线投机以及很少听说有人是靠做长线投机发财的呢(除了巴非特以外)?原因是“长线”里有太多短线机会以及太多短线“黑洞”,此外做“长线”的代价更大:万一有误可是连本钱带时间都给耽误了。 
    第五,浪是人数出来的,难免会有错;所以,当浪与行情发生矛盾时、请相信行情才是对的;此外,不要苛求用波浪理论去解释一切市场现象。当小浪数不出来时、就数大浪吧。 
    第六,关于“目标计算”。目标计算的目的是帮助把握可能到达的目标、而不是试图掌握最终能够到达的目标。 
    第七,虽然行情的涨跌是交替进行、首尾相连的,但应用波浪理论不等于有机会一定能让你在C浪底买进、在5浪顶卖出;因为无论是推动浪还是调整浪,其最终的目标都不可能精确计算得出来——尤其是推动浪。 
    第八,波浪理论最困难的一点是无法对大的推动浪(包括牛市和熊市)作比较细腻的次一级浪的划分,所以很多应用者由于苛求了解具体的浪的位置而与大牛市失之交臂;但由于有抄底的欲望、故反而会买在C浪的“腰部”。 
    第九,“创新高”或“创新低”既是“突破”的明确信号、也可能是“结束”的第一警示。 

    波浪理论是“纲”、其他分析技巧是“目”,波浪理论是“骨干”、其他分析技巧是“血肉”。判断“新一轮”上升行情是否展开更多的要靠传统的分析方法——比如趋势线分析、均线分析、指标分析等等。波浪理论更多的是用在确认了某趋势行情以后如何判断该行情的性质以及如何估算其可能的运行规模(幅度)等。 


    六、传统波浪理论的一些要点

     1. 基本涨跌循环是8个浪的交替    当上升为行情的主导趋势时,整个上升过程可以分解成5个阶段(简称为“浪”)、即上升(推动浪)—(局部)下跌(调整浪)—上升(推动浪)—(局部)下跌(调整浪)—上升(推动浪),其合起来可以成为高一个级别的上升推动浪;然后进入对该上升推动浪的全面调整(即行情向下运动),整个下跌过程可以分解成3个阶段:即下跌(推动浪)—(局部)上升(调整浪)—下跌(推动浪);
以下分别介绍在不同级别位置上的各个子浪的特点 

    2. 上升“1”浪和调整“2”浪-----“1”浪就有3种:分别是(1)浪1、(3)浪1和(5)浪1 
    (1) (1)浪1属于从“历史”底部首次“崛起”,处于做底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其力度和升幅都会相对有限,从特点上看一般上升力度较弱、上升速度较慢、上升过程一波三折。市场容易以为其不过是此前熊市中的一次反弹,故在整个上升途中不断地会有“解套盘”涌现;与之相伴随的子浪2的调整幅度自然也就会比较深、经常会几乎吞灭其全部升幅。 
    就目标而言,该1浪的升幅经常为此前跌幅的23.6%—38.2%;而该2浪的调整幅度则可能会超过1浪升幅的61.8%。 
    (2) (3)浪1由于底部已经完成,一般都会借助利好消息而发动、所以经常是以“井喷”的态势展开;由于处于升势确认后的主升浪中,故一般都伴随着成交量的显著放大、上升速度相对较快;这时的市场人气已经充分聚集,许多“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因有回归价值区域的要求而会受到狂热的追捧。与之相伴随的子浪2的调整幅度自然也就会比较有限、有时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结束了。 
    目标方面,该1浪的升幅经常为(2)浪〈即此前的大一级(1)浪的调整浪〉的61.8%或(2)浪的子浪c的等幅以及(1)浪的61.8%;而该2浪 即(3)浪1的调整浪2 的调整幅度则经常小于50%。 
    (3) (5)浪的子浪1有两种表现:当(5)浪以楔形的态势运行时,该1浪经常是3个推动浪里升势最猛、升幅最大的一个浪;而当(5)浪有走延伸浪的趋向时〈其预兆是此前的(3)浪表现平平、即与(1)浪的规模不相上下,但是其后的(4)浪却调整充分且显示出强势特征〉、该1浪经常是直接突破(3)浪顶。与之相伴随的子浪2的调整幅度开始加深、持续的时间也开始增长。5浪1由于牛市余威尚在,故经常成为5个子浪里最大的一浪。 
    3、 3浪--“3”浪也有3处:(1)浪3、(3)浪3和(5)浪3。 
    特点:由于底部已经完成,一般都会借助利好消息而发动、所以经常是以“井喷”的态势展开;此时成交量突然放大、行情一路狂飙、许多历史阻力关口都被轻而易举地突破——在期货术语里经常称之为“多逼空”行情。 
    “3”浪的最重要特征是:在“1、3、5”3个推动浪里、3浪不能是最小的浪【注意:并不是说一定是最大的浪。】,而在多数情况下“3”浪经常是升势最劲的一个上升浪。当与其所处同一级别的1浪处于启动升势地位的时候、该3浪一般具有“爆发式上升”的特点;当其处于(3)浪的子浪3时则更具有持续攀升的特征;只有在处于(5)浪3且该(5)浪将以楔形的态势运行时,该3浪可能会小于同一级别的1浪的规模。 
    “3”浪为什么会经常在3个推动浪中最具上升动能呢? 
    由于“1”浪是从相对的“底部”启动升势,市场人气经常还处于涣散状态,“高”位“套牢”的大量筹码制约了股价快速上扬;但经过“2”浪整固以后,一方面在相对地位可以积聚相当的筹码、另一方面因市场对“1”浪底有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以后也会发生“惜售”心理,二者都构成支持股价再度上攻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一旦股价有效突破“1”浪顶部、跟风买盘即会迅速涌现——这也是“3”浪的特征之一:成交量显著放大。 
     4、 4浪 
    “4”浪也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4”浪底不得低于“1”浪顶、 
    二是“4”浪与“2”浪的特征呈相反对照。 
    在这里、“相反”有两个含义: 
    一是形态特征(即复杂程度)相反。假如2浪以大幅度上落的形态完成调整时,4浪则经常以平势调整的态势来运行——反之亦然。 
    二是持续的时间一长一短。假如2浪调整时间过长,则运行到4浪时基本只会做短时间调整——反之亦然。 
    “4”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高一级的“4”浪底经常不会低于此前低一级“4”浪的底部。 
    5、 “5”浪 
    5浪的结果与3浪运行的完美程度、4浪的调整程度有关 
    第一, 当3浪走得非常成功时、5浪可能处于“出货”行情的地位,在形态上一般会表现为楔形;当“3”的走势非常“完美”且“4”浪的调整稍欠充分时、“5”浪的规模将和同一级别的“1”浪大致相仿;而当3浪运行得差强人意但4浪却修复得比较成功时,5浪一般将取代3浪的地位。 
    第二, 5浪5经常呈楔形,且组成浪也经常为3-3-3-3-3结构,这时的1浪经常是最大的组成浪、3浪次之、5浪最小;在处于“3”浪5的位置时、该5浪经常走延伸浪—即与该3浪规模相当甚至超过3浪的升幅;而当处于(5)浪5且该(5)浪将以楔形的态势运行时,5浪可能会成为同一级别里升幅最小的推动浪。 
    第三, 伴随着5浪展开的经常有价量背离、指标背离等现象; 
     6、 A浪、C浪 
    特点:A浪和C浪的走势经常相反——当A浪的表现极其凶悍(即一口气跌破5浪的起点)时、C浪经常呈失败走势(即小于A浪,一些双底就是这样产生的),而当A浪跌势较缓且B浪也表现得步履蹒跚时、C浪则经常呈延伸状态。 
    C浪与A浪之关系:可以是C浪=A浪,也可以是C浪=A浪*1.618,还可以是C浪=A浪*0.618“C浪=A浪”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平势调整”、“C浪=A浪*0.618”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失败的C浪”。 
    什么时候会出现“失败的C浪”呢?一是A浪走爆炸浪——也就是以5个组成浪的态势展开——的时候:其整体形态为“5—3—3”;二是需要与相邻的同级别的调整浪呈相反对照的时候(就是平常所说的“当2浪表现得比较复杂时、4浪一般呈简单调整”)。 
    7、 B浪 
    特点:B浪也叫“多头陷阱”,基本属于庄家自救式的行情,所以随时都有可能终结。其或表现得极其凶悍、或运行得相当复杂,因此会诱惑一些人误以为是新一轮上升推动浪展开了而跟风追买以及对“暂时”的被套不以为意。 
     8、 关于各个浪的运行目标计算原理和大致的应用方法 
    调整浪的运行目标一般为被调整的推动浪波幅的38.2%、50%和61.8%。 
    推动浪(1浪除外)的运行目标一般为前一个推动浪波幅的61.8%、100%和161.8%。 
    例如2浪对1浪的调整幅度经常会比较深,一般会大于50%、甚至大于61.8%;3浪经常是最具爆发力的浪,常常为1浪的161.8%-261.8%;5浪如果失败,可能为3浪的61.8%;C浪走延伸浪的时候、经常为A浪的161.8%,但当其呈失败走势时则可能为A浪的61.8%;而在大浪处于平势调整(浪)时,C浪则等于A浪。 

    七、波浪理论的应用

    1、如何发现和确认“1”浪已经展开(这里重点说的是长期熊市结束以后展开的大1浪) 
    首先,由于“1”浪(除了刚上市的股票以外)是在C浪终结以后展开的,因此确认C浪终结是了解“1”浪是否即将或已经展开的基础。判断C浪终结与否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综合观察:一是形态:看有无抵抗性下跌的趣味;二是与均线的关系:看均线组合有无交织现象;三看目标:看是否已经到达某重要的技术目标位;四看历史关口:看“目前”价位附近是不是正好处于某历史关口一带;五看成交量:是不是已经持续萎缩到“惨不忍睹”的程度;六看换手率:看在“无人盈利”阶段的换手率是不是居然也超过了200%甚至以上。 
    第二,在上述情况普遍存在以后,行情一旦突破最近的某一个局部高点、同时也突破了某一条重要的均线(比如20日线)或某一条重要的压力线,这时“1”浪就有可能已经展开了。 
    第三,是否介入以及介入到什么程度、要看可能的运行目标(即上升空间)大概有多少。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关于“1”浪的运行目标在所有波浪理论书籍里都是没有涉及的,本人也只是在近10年的运用过程中捕捉一鳞半爪的市场现象、还远不能作为理论或规律来介绍。比如:将“1”浪先作为“C浪”的调整浪来看待,那么可以按“C浪”跌幅的38.2%、50%、61.8%来计算“1”浪可能的上升目标。 

    2、如何在“2”浪运行过程中尝试建仓 
    2浪有2个可能的背景: 
    ①是“1”浪运行得极其艰苦,此时2浪担负着确认底部的任务;如此则不宜随便入市抄底,要等到比如均线组合由交织状态向多头排列演变、指标突破均衡线、成交量明显放大等信号出来以后才能开始建仓——而在放量突破1浪顶部或某关键压力线以后则可以加快建仓步伐。 
    ②是当“1”浪以“拔地而起”之势展示牛市的到来时,2浪一般会以三角形、旗形等形态完成调整。此时从均线的角度而言,调整的目的仿佛是为了等待均线跟上行情的上升节奏。因此,当行情“碰”到20日均线时一般就可以开始入市吸纳了。 

    3、如何捕捉“3”浪行情 
    ①大熊市之后的1浪多少带有一些“修复”图形的意思,只有当其后的2浪明显出现抗跌以及惜售现象以后、市场才开始警觉可能真的见底了。这时候一有利好(事实上此时利空已经出尽了)、那些已经空仓的或者半仓的均会义无返顾地杀入。由于在低位没有什么解套盘,所以一些所谓的“历史关口”就都被轻而易举地突破了——甚至连续涨停。由于个股上升的节奏不完全一样,于是换股的现象就频频发生了——这就是3浪为什么会放量的原因。 
    ②介入3浪既可以在突破1浪顶以后,也可以带着止损的准备在2浪的尾声悄悄进行——尤其是在行情突破2浪b以后应该果断进场。 
    ③3浪3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术语,意思是如果赶上这种行情就跟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剩下的只需要背钱的力气和数钱的耐心了。所以,此时需要做的是收藏股票。 
    ④5浪3经常不是最大的浪,所以如果看见5浪1走得很悠扬就需要清醒了:接下来的3浪大约只有它的61.8%的升幅。 
    波浪理论在应用上最需要掌握的技巧:及时捕捉第3浪 
    从心理上说,我们都有抄底的欲望;从投资价值来看,最理想的结果是买在“3”浪的启动之始。因此,对3浪的判断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然而,一个问题总是存在两个方面的:3浪肯定发生在1、2浪走完之后,但与之过程相类似的还有属于反弹浪的C浪——对某下跌推动浪的调整反弹,A浪向上、B浪向下、C浪再上……。所以,当你以为某上升行情可以确认为是某3浪的时候、它也有可能是某C浪。 
    那么,如何区分究竟是某3浪还是某C浪呢? 
    首先,往回推算调整浪是否已经结束(包括子浪的组成是否可以确认已经终结、调整的形态是否有告一段落的迹象、调整的目标是否已到达某重要位置等); 
    第二, 该“1”浪是否具备独立的推动浪的地位:即要观察其是不是更象一轮反弹调整、有没有调整浪的特征; 
    第三, 该“2”浪见“底”时形成的底部与“1”浪底是否呈相反对照(简单地说:是不是一个底属于“尖底”、另一个底则比较厚重;位置顺序不是非常重要,但是理想的结果是“1”浪底属于“尖底”、“2”浪底比较厚重,这样有助于培养出“3”浪来); 
    第四, 再展升势时,均线、形态、成交量等是否支持其构成“3”浪; 
    记住:如果不是3浪、极有可能就是某C浪了——就不要有太大的期望值了;而如果已经介入了、一旦跌破A浪顶即应止损出局。 

    4、如何应对“4”浪调整 
    首先要客观判断此前是不是曾经有过一个3浪; 
    然后要客观评价此前的2浪属于“复杂”还是“简单”调整; 
    第三要计算大概的调整目标; 
    第四要等待中期均线跟上最近的价位; 
    第五是在等待期间注意调整的特征以感知后面可能的调整节奏; 
    第六,假如可能运行旗尖形调整、看看指标有没有出现“夸张”;(平常所说的旗形一般指平行四边形,我这里说的“旗尖形”属于小三角形调整。指标出现“夸张”一般在强弱指数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具体特征是:当股价呈局部小双底时,对应的强弱指数已经创了新低。) 
    第七,资金配置:分5份介入——进入4浪c时买1份,突破4浪a时加买1份,其余3份灵活掌握。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万一判断失误、止损损失不大。 
    补充一点:在调整浪运行中是可以尝试逆“势”开仓的、因为这只是逆小势而顺大势,即使有些许被套也不必考虑止损问题——充其量只是建仓的价位不很理想而已。 

    5、如何评价以及介入“5”浪行情 
    首先仍然是要客观判断此前是不是曾经有过一个3浪; 
    然后要客观评价此前的4浪是不是可以确认已经结束了; 
    第三要根据4浪的特点和调整的规模来感知5浪的威力大概能有多大——即其究竟可能是裂口式上升还是会呈楔形爬升; 
    第四是不要试图在5浪5的顶部出货——因为我们都无法保证数浪无误。 
    积极捕捉5浪行情 
    表面上看,5浪是最后一涨、似乎介入有危险;其实捕捉5浪行情是有价值的: 
    第一, 这里讨论的“浪”都是以周线图为时间单位的,虽然5浪是所谓的“最后一涨”、但那只是“就‘浪’论‘浪’”——并非所有的市场人士都能有此共识的、因而也就不必过于担心其会因卖压过大而中途“夭折”。 
    第二, 5浪比较容易分辩:此前应该有过一轮完美的上升行情(即“3”浪)继而展开充分的调整(即“4”浪)、一旦启动“5”浪目标也比较容易计算——而且止损也容易设定:可以根据“4”浪底不得低于“1”浪顶的原理来鉴别对“5”浪的研判是否有误。 
    第三, 可以借助指标(例如强弱指数RSI)的演变过程来判断“5”浪是否成立以及据此确定进场时机 

    6、如何尽早感知和规避“A”浪 
    “5”浪终结前一般会有这样一些技术现象出现:“3、5”浪价量背离、“3、5”浪指标背离等,因此当“5”浪一创新高就要开始严密注视其之运行了:一旦有上述技术现象存在,就要看有没有拉升乏力、K线走坏(比如出现“长阴”、“穿头破脚”、“岛形反转”、“跳空反转”之类的图况)、均线交织等具体特征;宁可利润缩水、也不可被套以后由于被套而人为地为市场找可能继续上升的依据——这样会被套得更深。 

    7、如何利用B浪清仓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B浪可遇难求,切不可明知道行情已经进入“A”浪却不及时止损、而一昧地等待B浪展开期盼籍此解套退场。因为“A”浪经常极具杀伤力、容易持续下掼而几乎不发生反弹,“A”浪的跌幅经常达到1-5浪整个升幅的一半;而B浪虽有“多头陷阱”之称,但那不是针对升幅而言、仅仅只是说人们在“A”浪终于走完后误以为整个熊市已经结束了而对B浪产生了错误的预期——以为是新一轮升势已经展开。B浪的运行是复杂的:其有可能以报复性反弹的方式展开(此时行情显得极其凶悍、凌厉),也有可能以接近45度角的形态呈“通道”上升——这也是典型的旗形反弹。由于其经常会持续较长时间,久而久之人们就容易忘记行情的下跌趋势并没有结束。 
    综上所述,在B浪展开时首要的问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是“做新单”的好机会、而仅仅是纠正此前既已犯下目前尚未解决的错误的补救机会。B浪是“逃命”机会、不宜过度介入。 
    第一、 B浪的产生具有偶然性,在判断A浪已经形成以后即应清仓离场、而不要指望在B浪展开时去解套; 
    第二、 B浪经常来势突然、走法诡异,在操作上比较难把握; 
    第三、 B浪往往是主力为了自救而发动的行情,随时或在任意一个高点都有可能结束。 

    8、如何面对C浪 
    C浪最难把握的是“究竟是不是C浪”。一般来讲、尤其是中国的股票投资没有做空机制,人们在感情上很难接受“从此很长时间将不再有行情”的残酷事实。于是经常会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寻找“反转”的信号:比如“跌这么多了,总会有个反弹吧”、“跌这么久了,难道就不可能有一次象样的反弹吗”、“指标都严重超卖了,应该会反弹了吧”、“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赚钱了,哪来的沽售压力呢”、“已经是地量了啵,不是说‘地量地价’吗”等等;这些在平时行情里都经常起着“转势”作用的信号在C浪中就都显得是那么的“失效”或微弱。 
    如何面对C浪?答案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9、我个人的习惯是: 
    (1)“转势”以后才定性——即通常所说的“是什么浪”,否则只提出“怀疑是什么浪”; 
    (2)“转势”以后用排除法审视“其究竟是不是其应该是的哪个浪”,假如“不是”、会是什么浪以及会有什么后果; 
    (3)目标计算:以从不同的角度计算出的接近共同的结果为主要参考目标。比如某行情处于大的反弹浪和局部推动浪3的位置,分别计算目标发现有某区域是共同的结果,于是视该结果为最可能的目标; 
    (4)原则上不计算下跌目标。 

    八、如何区分浪的级数 

    “区分浪的级数”是最难用文字来叙述的。它既有一点象音域上的对比:虽然都是“都、来、咪”但是相互之间差了8度;也有一点象气质上的差异:比如小品《主角、配角》里所表现的——朱时茂穿起军装象“英雄”、换成陈佩斯一穿就成了“伪军”;陈佩斯穿起马褂活脱脱地就是“汉奸”形象、换成朱时茂一穿就成了“地下工作者”。所以,我们将尽可能地把收录进来的所有股票图表注明各个浪的分级以供读者参考。 
    以下是区分浪的级数的基本次序: 
    1、 先将没有争议的历史走势的浪况划分出来; 
    2、 据此确认目前所处的浪的性质以及级别; 
    3、 从形态上讨论其有无在目前浪况下继续运行的基础; 
    4、 从目标测量方面了解其是否已经到达某技术目标以及从形态上分析到达下一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5、 将几种可能都罗列出来,然后进行比较、排除和最后确定。 
    〖例图*显示的是南玻科控(0012)在2000年3月份以前的走势。其在1996年从2.47元持续攀升至14.56元,其后进入长达3年多的震荡调整。从波浪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将14.56元以前的升势视作某一个独立的和完整的上升推动浪,其后的回落则均为对该上升推动浪的调整浪;由于该上升推动浪是从“历史底部”崛起的、故在地位上有可能属于某“1”浪,即在某“2”浪(从14.56元开始展开的整个下跌行情、直至确认终结)宣告结束以后、理论上将展开“某‘1’浪”的延伸浪——即某“3”浪。假如市场条件具备,该“3浪”理论上可以是1浪的1.618倍。即:5元(假设的2浪的终点、也就是3浪的起点)+(14.56-2.47)1.618=24.56元。 
    结果如何呢?请看例图*。 
    从该股的走势演变来看、有以下几个值得总结的要点: 
    一是在14元一带形成双顶并跌破颈线以后、属于反抽地位的该轮反弹行情明显高过了颈线所处的价位,这意味着该调整的力度相对有限;所以后来有机会在6元处构筑出“双底”并再度上扬且创出局部新高(即高见10元)。 
    这时候也许投资者会将首度低见6元视作整个调整浪的结束,然后将第一次反弹定为新一轮升势的1浪、将其后的二度回落筑底视作调整2浪,由此类推、再度上攻当属3浪了。我们事先不能绝对避免出现会这种误判,现在需要和读者讨论的是出现误判后如何及时发现错误以及应该如何重新数浪。 
    首先,既然二次上扬行情理论上是处于“3”浪、则在其拉升的过程中就不允许“有效跌破”“1”浪顶点;而一旦跌破了“1”浪顶点、就意味着其不是“3”浪且极有可能是某“C”浪——就该股而言、应该是反弹浪B的组成浪c,一旦宣告结束将展开下跌推动浪C浪(即后来的跌破5元)。因此,在从10元跌回至9元以下后即应重新调整思路、对原来的“浪况”重新定位。 
    接下来是“感知”下跌推动浪C浪的可能目标。 
    先按A浪的0.618倍计算: 
    10元(C浪的起点)-(14.56-6.18)0.618=4.82元(实际结果为4.80元) 
    再按原上升推动浪的76.4%的回辙比例计算: 
    14.56(大调整浪的起点)-(14.56-2.71)0.764=5.50元 
    结论:C浪的目标将在4.82—5.50元一带。 
    第三步是确定介入时机。 
    既然今后将进入的是具有爆发特征的大3浪,所以需要把握的是入市时机而不是所谓的“低点”——即宁可在大3浪已确认展开以后再介入、也不必仅仅因为要在低位建仓而提前介入进而承受可能长期被套的折磨。照此思路,在2000年3月上旬股价突破前度高点8.45元后宣告了大3浪的展开、是时即为全面介入该股的最佳时机。〗 

    九、“目标”测量——技术分析的“灵魂” 

    可以这样说:90%的技术分析使用者都不很了解关于“目标测量”的理论及其应用。而若不能对股价的运行(涨或跌)作出一定程度的目标测量,即使能够对股价运行趋势作出正确判断、但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仍将无所适从。就拿所谓的“抄底”来说,任何理性的但又不了解“目标测量”技巧的股民都只能是可望难及:因为大跌是从小跌开始的、而小跌又是经常发生或经常存在着的——于是无所谓底、因而也就无法“抄底”。 
    由于股价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表现为涨跌交替循环,所以“顺势而为”的投资理念可能会经常面临无法应用的尴尬:在跌势中偶尔也有“涨”、这时买进算不算“顺势”?在升势中偶尔也有“跌”、其又会不会是熊市的开始。正由于股价波动是涨跌交替的趋势运动,所以、人们会经常感到这样的困惑:面对下跌,不知道其究竟属于局部的调整、还是属于整体“熊市”的开始。于是,当股价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往往不敢再介入该股——因为人们都知道没有永远的上涨、所以当股价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只要股价稍有回落人们就会担心大的跌势就此展开;又由于人们更普遍认同“没有永恒的下跌”,故当股价脱离“高点”有相当距离以后、人们也就义无返顾地相继介入了。 
    这就是为什么爱抄底的人比爱追高的人多很多的原因,而不敢追高的原因则在于——对上升目标毫无把握。 
    因此,在从事趋势研究的同时、还必须要有涨跌目标研究。 
    在讨论“目标测量”之前,读者有必要首先了解这样一点:我们所说的目标主要是指基本目标、而非终极目标——换句话说是指相对目标、而非顶和底所处的绝对价位。进一步说:我们作“目标测量”需要达到的目标首先是确保该“目标”能够稳定地出现、在此的基础上进而争取令该“目标”尽可能地接近“顶”和“底”。 

    目标测量的原则: 
    1、 坚持“推动浪目标乐观计算、调整浪目标保守计算”的原则; 
    2、 把所有可能的目标结果都计算和罗列出来,较集中的目标区域最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目标; 
    3、 以能安全到达为最高目标、不要苛求能计算出“终点”价位; 
    4、 要同时了解误算的后果(即要有止损)。 
    “目标测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图形测量法。 
    借助图表形态的特点进行涨跌目标测量主要有两类:一是以转势图形为背景作目标测量、二是以调整图形为背景作目标测量。其基本方法大致是这样: 
    对于“头肩底/顶”形态,在颈线被有效突破后的上升/下跌目标为头部至颈线的垂直距离的一倍。 
    上升三角形/下跌三角形在颈线被有效突破后的上升/下跌目标为三角形底/顶部至颈线的垂直距离的一倍。(双顶/底的测量方法由此类推) 
    以调整图形为背景的目标测量方法大致是这样:既然有调整图形、势必有被调整的行情;当调整图形结束后、继续原趋势方向运动的目标为原被调整行情波幅的61.8%、一倍或161.8%。〖现在我们就以0956(中原油气)的日线走势为例。该股上市伊始即震荡走低,从2000年1月4日开始强力上攻、由4.80元持续攀升至7.85元;尔后进入调整(图表上表现为楔形整理),调整结束后的理论上升目标以前度升幅的一倍计算、应为6.54(新一轮上升行情的起点)+(7.85-4.80)=9.59元(实际结果为9.69元)〗 
    2、百分比测量法。 
    当一轮持续的上升或下跌行情被确认结束后,我们首先只能假设在其之后展开的与该行情方向相反的走势属于对该行情的修正(即调整);对该修正(即调整)幅度的计算一般采取百分比测量法。最重要的几个百分比参数为:23.6%、38.2%、50%和61.8%。〖我们以0068(赛格三星)周线走势为例:该股于1997年6月上市以后机进入长期下跌的走势,至1999年借助“5.19”行情而开始上扬。对于这种长期熊市结束后的首轮上攻、一般宜以调整反弹来看待——即只能采取“百分比测量法”来计算上升目标。笔者在“5.19”行情启动之始曾经著书《挑战时空 `99强势股160例精解》(海南出版社出版)、该股正好收录在内。以下是原书的内容: 
    “笔者的观点是:由于50%的反弹目标7元附近又遇下跌过程中曾经发生的局部双顶,其积聚的套牢盘应说不小,故在此目标附近即应减持直至退场……”(后来运行的实际结果为6.97元)〗 
    〖“目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很不容易把握的问题,人们经常会在搜寻目标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忘却初衷。政治家们在一开始还都可能能以“公仆”为目标、但当演变成为“首脑”以后就难免幻想“万寿无疆”;普通人一不小心发了财(比如买彩票中了大奖、自留地被圈进“开发区”、拆祖屋时找到金银珠宝等)往往不会想到这是“上苍的恩赐”却误以为自己天生是投资家的材料、结果万贯钱财最终都化为纸上富贵。人到中年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三大考验:一是在事业上要面对年轻人后来居上、二是在生理上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在情感上可能因“想入非非”而陷入本不存在的感情纠葛中。不同的人生历练必然造就每个人不同的生命归宿:有人因“知足”而“长乐”、有人常“碌碌”却“无为”,有人“与时俱进”、有人“欲速不达”……所以,成功的途径应该是:认识自己、把握“目标”。〗 
    运用波浪理论研判“6.14”以后的走势: 
    1、1515点是1994年以来长期升势的38.2%的调整目标; 
    2、假如1515点是局部底,反弹目标即使按38.2%计算、也在1800点; 
    3、证明1515点是局部底的关键是在再度突破1750点以前不得跌破1650点; 
    4、再度突破1750点以后的局部上升目标计算方法: 
    ①1651+(1745-1515)0.618=1793点(基本上就是1800点) 
    ②1651+(1745-1515)=1881点 
    ③1651+(1745-1515)1.618=2023点 

    十、波浪理论与图表形态分析 
    1. 图表形态分析是波浪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二者的表述是完全一样的; 
    2. 图表形态分析也叫图形分析,我们通常把图形分为3类:调整图形、持续图形和转势(或“反转”)图形;对应到波浪理论,组成调整图形的行情就是调整浪、组成持续图形的行情就是推动浪。转势图形比较复杂一点,其一般由若干个浪组成:比如头肩顶图形可能分别由某3浪的一部分、某4浪、某5浪、某A浪、某B浪以及某C浪的一部分共同组成;M顶可能由某延伸5浪的一部分、某A浪、某B浪以及某C浪的一部分共同组成;W底可能由某C浪的一部分、某1浪、某2浪以及某3浪的一部分共同组成,等等。 
    3. 常见的调整图形有旗形(主要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包括对称三角形、旗尖形)、箱形和楔形,简单的调整浪一般由某一个调整图形组成、复杂的调整浪一般由若干个调整图形组成。所谓的“2、4浪相反”一般指的是:①简单和复杂的相反;②方向上的相反——震荡向下的与箱形或震荡向上的楔形;③时间长短方面的相反。 
    调整浪中最简单的结构是A-B-C结构。假如是收敛三角形调整,则A浪大、C浪小;假如是平势(又称“箱形”)调整,则A浪与C浪相等;当A浪为3浪结构时、C浪经常会以5个浪的结构走出延伸浪来——即3-3-5结构;最复杂的调整浪要数双重之字形调整,即A-B-C-X-A-B-C结构,其中X浪经常会让人误认为推动浪而以为调整已经结束,其一般发生在长期熊市结束以后。判断该调整浪是否运行结束必须要等到新一轮推动浪正式展开时才可确定。
有些技术分析书籍里有这样的介绍:旗形调整结束以后的上升目标为“旗杆”的一倍。用波浪理论来解释就是:5浪等于3浪。 
    4. 不常见的调整图形主要是“顺向(小)楔形”,其一般发生在某4浪、于是就会发生“4浪”超过(高于或低于)“3浪”的现象。 
    5. “顺向(大)楔形”经常构成某5浪。 
    6. 推动浪基本上无所谓形态一说——除了5浪的特殊表现之一:楔形以外。此时组成5浪的所有子浪均会分解为3个浪,即3-3-3-3-3浪形而不是传统的5-3-5-3-5结构。 
    7. 转势图形一般会由若干个推动浪组成。比如:“1”浪与“3”浪经常构成双底形态、或与其前面的某浪共同组成头肩底形态。 
    “转势图形”的经典特例。 
    头肩底形态在颈线被有效突破以后是最能支持行情持续上升的,经常的情况是构成头部的右半部分为某“1”浪、构成右肩的前半部分为某“2”浪、突破颈线则宣告某“3”浪展开。但是,假如其所处的大浪为某反弹B浪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构成头部的右半部分就变成了a浪、构成右肩的前半部分就变成了b浪、突破颈线则宣告c浪展开——后面就不会再有4、5浪了而是将调头向下展开C浪。(例如0547、0961、0756等) 
    8. 波浪理论和图表分析的完美结合最经典的莫过于对“头肩顶”和“头肩底”的阐述了,由于前面有相关的内容,在此略。 
    9. 关于楔形的几点介绍。 
    若按与原趋势运动方向的异同来划分、楔形可分为调整楔形和顺向楔形两种;调整楔形仍属于调整形态、与其它调整图形的特征及结果相似,在此就不另行讨论;以下只介绍与原趋势运动方向相同的顺向楔形。 
    若将与原趋势运动方向相同的顺向楔形按被突破以后的后果来区分、可分为顺向突破楔形和反向突破楔形两种。〖以下分别从升势和跌势两种情况来阐述〗 
    向上的顺向楔形多发生在一轮大牛市以后。由于浮动盈利积聚过大、投资者套现欲望强烈;主力为防止因出货过于集中而导致“崩盘”、故采取边拉边出的手法,结果形成股价屡创新高但升幅趋减的态势。这时若主力出货意图受挫、往往选择向上疯狂拉抬从而引发一轮飚升行情展开,此结果即为顺向突破楔形、其后引发的飚升行情则被称之为胀暴;胀暴基本上属于最后一涨、一旦结束至少返回胀暴的起点(由于其在图表上呈现为快上快下、故被形象地称之为“倒V形反转”)。第二种情况是若主力出货较为顺利、则将剩余筹码不计成本地抛出,此结果即为反向突破楔形、其后果一般会令该升势告一段落。反向突破楔形多见于反弹b浪。(见0765之周线图) 
    向下的顺向楔形多发生在一轮大熊市以后。由于累积跌幅较大,市场抛压开始减弱、场外资金也开始回流;但由于人气一时无法充分积聚,结果形成股价屡创新低但跌幅趋减的态势。这时若有突发利好刺激,一般会令股价迅即进入升势、从而宣告原熊市终结:此结果即为反向突破楔形。第二种情况是此时股价突然向下突破、引发急跌行情——该行情一般被称之为恐慌性抛售、往往也是最后一跌;此时若能伴随着成交量的有效放大、股价一般可以快速返回急跌的起点(由于其在图表上呈现为快下快上、故被形象地称之为“V形反转”) 
    10. 话说双底及其应对要点 
    知道技术分析的人都应该知道关于双底的定义以及此后行情可能的演变,本帖在这里只拟增补一点心得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1)不同规模的双底预示的行情性质不一样。 
    引进一个“浪”的概念:属于同一个级别浪的双底一般构成调整浪,比如在经过暴跌之后出现反弹,再度回落时在前度低点获得支持从而形成“双底”。这种双底一般都不大靠得住,也就是说其后很难形成持续的上升态势、或曰不足以成为支持行情持续上升的基础——其往往被称为阶段性(调整性)双底。如果不小心买了这种股票,有必要在跌回到“颈线”以内时就止损离场。 
    真正意义的双底属于跨“浪”型的,构成它的浪一般极有可能被确定为“某c浪(向下)—1浪(向上)—2浪(再度向下形成第二个底)……”,今后最大的可能是展开爆发式的“3浪”、因此被称为“转势”。 
    由于“3浪”魅力无限,所以寻找正在构筑双底的股票就显得很必要、掌握快速搜索正在构筑双底的股票的方法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也由于“转势”绝非“一日之功”,所以甄别不同性质的双底就显得尤为重要。 
    (2)最值得抄的双底——某上升推动浪之后的局部调整“双底” 
    根据波浪理论,趋势表现为“推动浪—调整浪—推动浪”,也就是说调整浪结束以后一定还有一个推动浪在后面要走;假如对该调整浪已经判断得89不离10了,其居然还走出个局部双底出来、那就是说即使是砸锅卖铁也要筹集资金去买啊!!
  我的理念是:能够真正认识到和把握得住的才是机会;所以,在此之前、惟有观察和等待。 
    宁可在确认以后去追行情,不宜在介入之后才去找依据——甚至去假设后市会对自己有利。 
    分析的要点是:
    a、波浪形态是调整形还是推动形; 
    (如日线不明显可用5~60分钟图判断); 
    b、用“时钟原理”加以分析; 
    b、冲击颈线部位时力道不足; 
    c、不是3浪就有可能是反弹c浪。 

    所谓三重底其实就是我所谓 一个“尖底”与一个“厚底”相呼应 的变异啊~。 
    所谓“有多少重顶就该对应来个多少重底”是说在遇到“多少重顶”以后如果不经历“对应来个多少重底”的话、是不能成功突破“多少重顶”的。也就是说:“多少重顶”需要以“多少重底”来化解。 
    所以,及时止损是不会让我们有什么遗憾的——补仓的机会有得是。 

    在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对双底的预知、判断和把握以后,将其用于以短线交易为主要特色的期货——尤其是外汇按金交易——买卖上、是最理想的辅助工具。因为:技术分析用于越短期的分析、其成功率越高;而外汇按金交易经常可以在30分钟图或2小时图上发现买卖契机。 

    例如 鞍山合成(600669):曾经在当时的“历史低点”构筑出双底。遗憾的是其在形态上仅仅体现为调整态势,挑战颈线的时候角度过缓;尽管处于很“便宜”的价位了、仍无法避免惨遭抛售的厄运。可见,价位的高低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趋势。 


    十一、如何利用移动平均线的特点来判断后市的走势 

    关于“时钟原理”的具体阐述: 
    所谓的“时钟原理”就是将移动平均线的形态(也可以理解为图表本身的形态)与时钟上的对应区域联系起来、进行形象化的分析。 
    假如将图形以上升或下跌的力度作为分类的标准的话,大约可以分出4类:上升消耗型、恐慌下跌型、下跌抵抗型和持续上升型。其特征与“时钟”的4个区域的弧度特征比较接近(见图1)。 

    由于图表的特点是由左向右,故在运用“时钟原理”时有的时候是按顺时针方向、有的时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来描述。 
    类似“9—12点 顺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为“消耗性上升”形态,多发生在某5浪和反弹b浪;这时候当股价一旦跌破某关键支持位、即会引发持续下跌行情。 
    类似“12—3点 顺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为“持续性下跌”形态,多发生在某C浪;处于该状态的股票是绝对不能介入的:一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即使此前有过一个底部也很难形成双底)、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止跌—筑底—反弹”的全过程、三是无法提前预知今后可能展开的反弹行情会有多大的能量。 
    类似“9—6点 逆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为“抵抗性下跌”形态,多发生在某C浪的尾声,所以既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但又不宜过早介入;因为其后市可能的演变可能有两种:一是启动反弹行情、二是又演变成“持续性下跌”形态(即类似“12—3点 顺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 
    类似“6—3点 逆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为“持续性上升”形态,多发生在某3浪或大的反弹C浪,是投资者最需要准确认识和及时捕捉的形态。 
    如何应用? 
    一是用来判断底部是否有机会筑成,二是判断持续升势能否成立,三是判断股价是否即将见顶,四是判断会否发生大幅度下跌(分别见“图2”、“图3”、“图4”) 
    【能不能设法提前预知其后市启动反弹行情的机会有多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看盘经验提供以下思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主要是看进入该状态之前的“顶部”是“轻”还是“重”:如果该“顶部”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的、我们就以“轻”来形容,反之则为“重”。 “顶部”轻说明在“顶部”附近的换手率低,再度下行又能呈“抵抗性下跌”则说明市场因认同前面的底部地位而表现出了惜售倾向:后市有机会营造双底进而展开而度上攻行情。 
    而如果偏“重”则意味着上攻力道衰竭,此时的高换手率说明抛压力度偏大;市场一旦支撑不住将引发持续的下滑行情——即使其表现为“抵抗性下跌”也极有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扭转颓势。】 

    喜欢运用均线组合分析的朋友大约都知道:一方面出现“黄金交叉”是支持大盘向上的有力信号,另一方面“黄金交叉”的角度又决定了该信号的可靠程度。所以,即使参数可以通过计算机合理地筛选出来,最终是否可以买进仍需要投资者自己来做决定。 
    笔者现提供一个看盘的心得(大家可以据此复盘检验以了解成功率)——以下是演变过程: 
    1、股价下滑时均线组合呈空头排列(即所谓的发散状态); 
    2、股价向上突破5日线(第一信号); 
    3、股价继续向上突破10日线(第二信号); 
    4、但是20日线尚未走横; 
    5、股价再度向下(也许创新低,但不是必要条件)跌破(也不一定是必要条件)5日线,然后重新恢复上升态势,这时20日线开始走横(第三信号); 
    6、股价突破20日线——随后出现“黄金交叉”。(确认) 

    现在,让我们来看最近的大盘(20020130的大盘),再有5--6个交易日就将进入上述状态的前期阶段了。但是要注意:一旦不成功、经常也会引发新一轮下跌——这就是所谓的“临界点”。 
    均线参数设置首先应该为“你需要它发出什么信号”服务(对的);是通过交叉的演变来确定买卖与否、还是通过其组合特征来确定持股与否、还是用来测量回调是否到位(各个意义都存在)。 

    十一、如何利用强弱指数RSI的演变来判断和确认第5浪

    强弱指数RSI的基本情况 
    1. RSI的取值范围为0-100%; 
    2. RSI常用的时间单位为6. 9. 12. 14.天/周; 
    3. 50%一线为牛熊分水岭、20%以下为超卖区、80%以上为超买区; 
    4. RSI从20%以下向上突破50%线属于转强信号,从80%以上向下突破50%线则属于走弱信号; 
    5. 股价在时间上处于连续涨/跌的行情时会令RSI出现钝化(即在超买区或超卖区内处于几近无变化状态)。 
    RSI的特点及应用 
    1. 适用于趋势线运用的一般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对RSI作分析; 
    2. 适用于图表形态分析的一般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对RSI作分析; 
    关于RSI的背离现象及应用 
    1. 概念: 股价在持续上扬时RSI一般会进入超买区、当股价回落后RSI则会掉回到50%线附近;当股价再度续涨并创出新高时RSI明显呈呆滞状态,待股价终于见顶回落后RSI却跌穿长期趋势(支持)线,此过程即为“顶背离”(反之则为“底背离”) 
    2. 顶背离通常发生在走3.5浪时,即当股价在3浪中运行时RSI进入超买区、进入4浪时RSI则会掉回到50%线附近、待走5浪时RSI开始明显出现呆滞、进入a浪后RSI表现为跌穿长期趋势(支持)线。 
    3. 伴随RSI顶背离的通常还会有价量背离:即股价续涨创出新高时成交量却明显萎缩; 
    4. 应用: 
    确认RSI“底背离”时若采用其它分析方法亦能证明其后市将进入升势时可以开始少量介入,当RSI向上突破50%线时可加码买进,在RSI进入超买区(即确认走第3浪)时还可以再短线追买(但要及时减持)、在RSI重返50%线并再度发出买入信号(即确认进入第5浪)时可重新介入;待顶背离确认时即予以清仓。 

    十二、对“时”的研究

    当运用技术分析涉及“时”这个概念的时候、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时指的是时间(学术界也一直在作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循环周期”理论就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产生的),而且认为从事技术分析如果不能预测股价见顶、见底的时间,则一切分析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就想象出股价见顶、见底的时间应该是可以测算出来的。 
    笔者以为:“时间预测”可能是技术分析里存在的最大的谬误。 
    请看以下几种分类: 
    首先、假设市场对“底”和“顶”的认知标准是统一的(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假设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在此前提下股价见“底”和“顶”的时间结果大约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每次见“底”和“顶”的时间周期都是固定的,另一种可能是每次见“底”和“顶”的时间周期都是不固定的。固定的时间周期肯定是不存在的——谁都不可能举出哪怕一个例子来证明某股票(或指数)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里进行涨跌交替循环的;所以、我们需要讨论的只是“不固定”的时间周期可能会如何表现。 
    “不固定”的时间周期也有两种可能的表现:一是有规律的、另一是无规律的;“无规律”的时间周期本身就不具备周期在概念上的起码要求、因此也可以撇开不讨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非固定而又有规律的时间周期可能会是如何表现。 
    非固定而又有规律的时间周期大约有三种可能的表现:一是时间周期呈“有规律扩大”,二是时间周期呈“有规律缩小”,三是是时间周期呈“有规律大小相间”。由于时间周期无法呈绝对递减状态、故这种可能的表现在此也不必讨论了。 
    在时间周期方面经常被提到的属于“‘非固定’又‘有规律’的时间周期”的一个概念是“费波拉契数列”:即从“1”开始的相临的两个自然数的和的排列,如1、2、3、5、8、13、21、34、55、89、144……。人们发现该数列里的数字经常是股价涨跌中的重要时间周期数值,于是习惯性地在该数值时间临近时想象股票会见顶或底。 
    将“费波拉契数列”应用到时间周期上符合“‘时间周期呈有规律扩大’原理”的假设。由于该周期的不确定,人们往往在习惯上是这样应用的:“第13天(或周)应该是某股票见底的重要日期;如果继续下跌、则该股票有可能要等到第21天(或周)才能见底;若到了第21天(或周)仍无止跌迹象则不排除会持续跌至第34天(或周)……”看见了吧:当周期不能被必然确定的时候,面对市场、人们的反应就是如此的无奈! 
    呈“有规律大小相间” 的时间周期还有一般是运用数学模型、将某股票在历史上见底或顶的时间周期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算、来计算下一个高点或低点产生的时间。据相关专家介绍:这方面尝试的结果充其量也只能是估算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而无法做到精确——而我们都知道:若不能对涨跌目标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仅仅只知道一个大概的见底或见顶的时间范围、对于股票操作而言是毫无指导意义的。 
    事实上、“市场对‘底’和‘顶’的认知标准是能够统一的” 这个假设本身就是不成立的。由于看市场角度的不同和分析的时间周期不同、市场人士对“底”和“顶”的认知标准经常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一切与“时间测算”有关的理论也都只可能是相对“模糊”的。 
    (例如:某股票经过长时间的下跌后、在2个月的时间里演构筑出双底形态,在讨论时间周期的时候究竟应该以形成第一个底的时间为准、还是应该以形成第二个底的时间为准。若以形成第一个底的时间为准,其后的上升是如此的有限、且又再度返回了起点令这种时间预测毫无操作价值;若以形成第二个底的时间为准,毕竟真正的“底部”出现在前一个“底”、这就又涉及到对底的标准的界定问题。) 
    【其实,波浪理论的特点最能说明时间测量的不可操作性。 
    先从1浪说起:1浪或为从长期“熊市”的底部启动、或是某大级别推动浪的“先行者”;属于前者的“1浪”和属于后者的“1浪”其上升高度、力度以及运行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2浪属于调整浪,既可能是简单调整、也可能是复杂调整,其调整周期是无法预知的;可行的办法一般是等到其基本完成筑底以后才尝试确定。 
    3浪有可能走得很“完美”(例如(3)浪3经常是波澜壮阔的)、也有可能一波三折(例如某(5)浪3),在运行运行时间方面当然也就充满了变数。 
    5浪比3浪还要复杂:既有可能正常运行(即与1浪的规模大致相当)、也有可能走出延长浪(即超过3浪的长度)、还有可能走成失败浪(即不高于3浪顶),这就更难对其运行时间予以提前“锁定”了。 
    调整浪就更难统一时间周期了:既有简单调整、又有复杂调整;a浪可以是最小的调整浪、也可以是最大的调整浪(此时的c浪则为失败浪);b浪既号称“多头陷阱”、可想其难以把握到了何等程度;c浪既有失败浪、也有延长浪,更是扑朔迷离。】 
    综上所述,要想精确掌握行情涨跌的起止时间基本上是不现实的;要想炒股盈利惟有首先从把握趋势着手。 

   

    波浪理论小结 

    掌握波浪理论以后可以到达的最高境界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知道什么股票最具有“投资”价值——而股票之间涨跌的非同步性是当今以至未来股市的基本特征,这就使得波浪理论具有其他理论和技巧无法比拟的领先地位。 
    进入2001年以后,沪、深两市的股票总数已经超过1100只;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极具上升潜能的股票以及建立起这样的搜寻机制,应该成为每位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建立这种搜寻机制的第一步是有机地缩小搜索范围,这就涉及到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来确定值得关注的股票。就波浪理论而言,有进入某3浪迹象或刚刚进入某3浪的股票是最具投机价值的。又由于波浪理论侧重目标计算,所以有机会在上升行情尚未终结的时候及时离场。 
    由于股市投机以搏弈为主要特征,故在此过程中难免发生失误;所以,建立“纠错”机制是在股市投机中得以制胜的先决条件。 
    由于上升行情是依“启动”(1浪)、“爆发”(3浪)、“延续”(5浪)的节奏展开,故一切研究和操作的重点都要放在寻找正在或即将在“3浪”中运行的股票上;也由于“3浪”和“c浪”经常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停损”既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不要试图提前判断调整浪的规模和调整目标,更不要尝试在调整浪尚未确认结束的时候进场抄底;因为只要还在下跌就很难确定底在何处,也很难确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终结跌势。好的策略是宁可买在上升趋势确认后的相对高位、也不要买在下跌途中的局部低点。换句话说:不要苛求能精确预测出(下跌)调整浪的终点,能够在调整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及时确认调整浪的终点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确认调整浪结束的同时、等于确认了新一轮(上升)推动浪的展开。 
    【要点:下跌调整浪结束之后展开的一定是上升推动浪;但是,上升推动浪结束之后将展开的既可能是同一级别的下跌调整浪、也有可能是高一级别的下跌调整浪。所以,必须要在调整结束后确认调整结束、不可提前想象其“应该”如何结束。】 
    能否计算出上升目标的最后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计算出的上升目标能否到达。 
    宁可在升势尚未完结的时候已经出货,也不要等到升势终结、因为“看见”过“顶”而在进入跌势以后还一相情愿地期盼“梅开二度”。 
    再次强调:市场是绝对的、波浪(理论)是相对的;不是市场遵循波浪(理论)而变化、而是波浪(理论)因市场变化而存在和发展。 

   

    *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发现和确认好股票; 
    *好股票的标准是什么?买了以后会上涨或不会下跌; 
    *什么样的股票买了以后会上涨?正在上涨或已经在上涨的股票; 
    *什么样的股票买了以后不会下跌?已经不跌了的股票。。 
    *不会下跌的股票买了以后一定会上涨吗?未必。其可以长期低迷、也可能在长期低迷以后再度下挫。 

    面对行情时我们必须经常向自己提出下列问题: 
    1、真的(向上)突破了吗?是有效突破吗?是该现在就追买还是待回落的时候再行承接?会回落至目前价位以下吗? 
    2、现在正处于上升态势吗?若是、其是属于对前度下跌行情的反弹还是继续原来的升势;若否、其是属于对前度上升行情的回调还是持续的下跌; 
    3、现在的上升若是属于对前度下跌行情的反弹、其反弹阻力位在哪里?若是属于原来的上升趋势的继续、下一目标在哪里?有必要止损吗?如何止损? 
    4、跌破了吗?可以确认了吗?是该及时离场还是待反弹时出货?会反弹至目前价位以上吗? 
    与上述理念相对应的操作顺序为:买、持、减、卖、观望。 

    分析宜遵循以下顺序和内容进行: 
    首先是趋势分析:无非是延续趋势或调整趋势2种(即推动浪和调整浪),但要明确其级别——即是什么规模的推动浪或调整浪及其理由、依据; 
    第二是确认该趋势得以继续或反转的要点、契机是什么; 
    第三是操作策略。 
    第四是一周至少有一次全面的总结。包括:上周分析汇总,上周实际走势,对上周分析的成与败的评价及其原因分析,下周预测及操作策略。最好附上图表以加强记忆。 

    我对波浪理论的态度~~ 
    1、正在涨的股票,其继续涨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我只关注正在涨的股票; 
    2、正在涨的股票,或处于反弹调整浪、或处于上升推动浪——所以我把工夫主要下在对“性质”的判断上; 
    3、目标计算——不讨论最后的目标,只研究基本目标以及该目标是否有利可图。 

    波浪理论之所以难以推广,是因为人们在分析上经常会苛求完美;完全吻合经典波浪理论所有细节的案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不象在所有的“顶部”和“底部”一定会有类似于“乌云盖顶”、“黎明之星”之类的“经典”K线形态或组合存在以便于证明其是何等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波浪理论的优势不在小的技巧上、而是在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如“股价非涨即跌且总体呈涨跌交替循环”、“无论涨跌,其或为对其前度行情的调整,或为次前度行情的延伸”之类的阐述,侧重点就在方法和思维方式上。据此思维,无论个股还是大势均可适用。 
    只运用比如K线理论、移动平均线理论等来分析预测股价走势可不可以呢?不可以。因为你无论应用何种分析方法来研究股票价格走势都必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趋势(或曰方向)分析——即未来股价会涨、还是会跌;性质研判——即无论其属于上升还是下跌、都要确定其是属于对原趋势的调整还是对原趋势的延伸(通俗地说就是“会不会创新高或创新低”);运动目标测量——即未来股价运行(涨跌)的可能目标。还有就是涨跌的起止时间。衡量某分析理论、方法、技巧是否“完美”和适用,必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检验。 
    遗憾的是:出来波浪理论以外、其他理论都没有全面涵括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许多股民自认为自己是散户,所以无法把握大势,只能炒炒短线。事实上你在操作中往往是赚钱的股票“短线”出来了,亏损的股票却作成了“长线”,其结果是常年处于浮动亏损状态——最后还得被迫斩仓。请问:难道说对大势无法把握的人偏偏就能够把握“小势”(短线行情)吗?事实上,大势相对容易把握到差不多准的程度,我们都知道“长江滚滚向东流”,但在局部却不排除有向南、向北、甚至向西的地方,你说是大势好把握还是“微观”好掌握?96年5月买任何一只股票持到97年5月,都是很赚钱的;但是,任何一只股票在此期间也都有过局部调整的时候,真要带着极端的短线思维去炒作,其结果可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赚了指数赔了个股”。所以:把握趋势永远是第一位的。 

    一切分析理论(包括理念)或技巧都必须经得起“统计数据”的反复检验——无论是基本因素分析还是技术分析。由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能够有效地从事股票投资的生涯则更是短暂,这就注定了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选择走这样一条路:把所有的“错误”都去尝试犯一次、以终于了解什么是“正确”的,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家。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了会有起有伏、有“涨”有“落”;因此,既不要因“上扬”而忘乎所以、也不要为“回档”而尽失锐气;意气风发时要注意寻求“量”的“配合”,“上攻”受阻时不妨退而“营造双底”;一帆风顺时别忘了“高位整固”、更不可得意忘形一不小心而“跌破1浪顶”,同时还要明了“目标”所在并不断地对“目标”作出积极的和合理的修正;遭逢挫折时当须“止损”离场、韬光养晦静候“新一轮升势”的到来。
机遇对于我们每个处于同一个层面的人来说基本上是平等的,导致不同的人生轨迹的关键在于各人如何把握机遇以及如何对待逆境。正确的处世态度是:永远要分清“牛市”和“熊市”;既不能在“上升推动浪”展开时“眼高手低”、更不要一遇“回调”就自乱方寸。要知道即使“双底筑成”也只是奠定了展开“第3浪”的基础、在今后的征途中仍有一系列的“历史关口”需要逾越;就算是面临正常的“局部调整”、若不小心应对也很难保证其不会演变成“熊市”的起点。 
    人生当然也存在运气。一起步就“创新高”当然有助于今后的持续“攀升”,而刚出道就“创新低”则必须清醒地明白就算或有“反弹”、充其量也不过是“反抽回颈”。成功的人生必须不断“创新高”。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打造人生的“上升通道”吧!  

 

    波浪理论之批判(1)    波浪形态的划分与界定
    □金学伟

    许多人都说波浪理论易学难精。而实际上,波浪理论是一种易懂难用的理论。懂:整个理论只有几个简单的术语、几条简单的原理和“铁律",几乎人人都可用来套在走势上煞有介事地分析一通;用:要真正用得好,却又不那么容易。其间的道理,有人认为是波浪理论太富弹性。而我认为主要是2点:
  1、波浪理论在有些方面太富有弹性,有些地方则过于死板。比如关于5浪问题,波浪理论认为:每一个推动浪都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子浪来。而实际走势则并不如此,有许多推动浪都只有3浪组成,而不是书上所说的5个浪。再如关于波段比例,波浪理论用0.382\0.618\1.618\2.618等来测算涨跌目标和波段比例,应该说并没错。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是建立在一般平均概念上的,并不代表每一波段的真实状况,也无法涵盖市场的全部规律。就市场本身及每一波段来说,需要我们做实际解析,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2、波浪理论之难还难在浪的界定上。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算作一浪,从哪里到哪里不能算是完整的一浪,而只能算是次一级子浪。这是正确数浪的关键,而恰恰在这关键问题上,波浪理论并没有涉及——那些所谓的“大师"们,都在忙于建立程式以扬名立万,或者根本就缺少这方面的智慧。没有准确的界定,就没有准确的数浪;没有准确的数浪,就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可以说,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也相当普及。别说一般的爱好者(有许多只是好事者),包括佛洛斯特、帕切特这两位仁兄,号称当代波浪理论掌门人,其实也是如此。我看过他们数的不少浪,有相当部分都非常随意,只是为了满足观点的需要或程式的需要,有些甚至根本就毫无道理。
  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发表一组关于波浪理论批判的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反思。当然,这里的“批判"并不是“文革"期间所用的批判,而是“批":把一些想法和感受写在书页的天头和地头上;“判":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做出自己的评判。写的方式也不拘泥于顺序、格式以及系统性——我比较憎恨教科书,因为它总是把简单的道理或一两句话撑得老大,以便糊弄百姓和一些跪着看他们的人,使这种理论看起来更像一种理论,博大精深、系统而完备。
  今天我们先讲浪的界定问题。
  对浪的界定,我尝试过不少方法。如均值法:以周平均价或月平均价位来代替一般的K线与价位线;或是以周收盘价和月收盘价来取代日线与周线等。1993与1994年,我主要用后者;1995与1996年,主要用前者。但综合来看,最有效、准确率最高的辅助方法还是分形法与均线法。
  关于分形,去年在本刊上我曾经有过专文。它的基本法则是:一条K线,如果它的最低价既低于左边2条K线的最低价,也低于右边2条K线的最低价,则这条K线就构成一个向上的分形。同样,如果一条K线的最高价既高于左边2条K线的最高价,也高于右边2条K线的最高价,这条K线便构成一个向下的分形。由一个向下分形和一个向上分形所涵盖的一段走势就是一个浪,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浪。而均线法则更加简单,它的原理是:每一个完整的浪都有一条和它相对应的均线,伴随它的起而起,伴随它的落而落。只要数清了均线的浪,也就数清了实际的浪。道理很简单,因为均线的功能之一就是它的平滑功能,可以过滤掉一些次要的、短暂的、或无意义的波动,而把主要的轮廓描绘出来。
  以本次调整为例,大盘从2245点以来,有过许多次的波动,如果没有均线的帮助,我们很难对这些波动做准确的区分,而借助于均线则一目了然。从2245点以来,6天的移动平均线一共有过9次波动。
  第一次:2228点——2183点(指均线拐点,下同),这是下跌的第一个推动浪;
  第二次:2183点——2222点,这是下跌过程中的2浪反弹,可称第二浪;
  第三次:2222点——2151点;
  第四次:2151点——2155点;
  第五次:2155点——1919点;
  第六次:1919点——1940点;
  第七次:1940点——1834点(第三次到第七次构成第三浪中的5个子浪);
  第八次:1834点——1853点,这是下跌过程中的4浪反弹,可称第四浪;
  第九次:1853点——?,这是下跌过程中的第五浪。
  波浪理论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程式概念。
  一个是“5浪":一个完整的推动浪将有5个浪组成;
  一个是“9级浪":大多数5浪中的第3浪都会延伸,即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浪来,使整个推动浪呈现出9个级数;
  还有一个是“21浪":进一步划分,一组完整的推动浪有可能会有21个细浪组成。如果是这样,那么,读者就可利用我们上面所介绍的分形法,对2245点以来的日线做一下“分形",然后数一数,是不是到1598点是19个细浪,到1703点是20个细浪,1703点开始的是第21个细浪?如果是,答案也就不言自喻了。
  程式有时候还是有用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界定为前提。
   

    波浪理论批判(2)    ——再谈浪的分形与浪的程式
    □金学伟

    上周我们讲了“浪的分形";也讲了“5浪"、“9级浪"和“21浪"概念。其中浪的分形是波浪理论没有涉及过,同时又是波浪分析的关键前提。这就使我想起数学老师,如果一位老师本身只知公式,不知计算,那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也只会背公式,不会运用公式去做实际的计算,这是我对波浪“教科书"以及那些"波浪大师"最为诟病的一点。
  事实上,除上周所讲的分形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更为有效,那就是收盘价。其基本方法是:某一个收盘价既低于左边2天的收盘价,也低于右边2天的收盘价,这一收盘价便构成一个向上的分形;同样,一个收盘价既高于左边2天的收盘价,又高于右边2天的收盘价,这一收盘价就构成一个向下的分形。一组推动浪,如用K线分形是21个细浪,用收盘价分形也是21个细浪,那这组推动浪行将完成的概率就非常之高。
  以本次下跌为例,上周我们用K线分形,表明1703点下跌是最后一个小浪。而用收盘价分形也是如此:从2242点收盘指数开始,到1691点的收盘指数为止,一共有20个分形,分别是2163、2233、2140、2179、1920、1986、1882、1955、1919、1938、1827、1847、1817、1868、1808、1863、1784、1822、1638、1691。1691点的下跌是第21、也是最后一个下跌浪。这进一步表明我们上周所讲的观点:程式是有用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分形方法。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需注意:任何一种理论,要有实际价值,就得建立程式;只有原理,没有程式,人们就无所依从,更无法用原理去做量化分析。但一切程式都只代表了普遍性,是大量归纳之后得出的“基本如此"、“大抵如此"、“倾向于此",而不是“必定如此"。如0.618:上证指数从1992年5月以来,有5波大级别调整,其平均下跌点数相对上涨点数的比例为0.655,已较为接近0.618的黄金比例,再加1996年1258点到855点的调整,则为0.635,和0.618已更加接近。但这6波调整的幅度却差别很大,从40%到80%应有尽有,就是没有0.382、0.5、0.618等这些东西,这就表明,所谓0.382、0.618是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大抵如此"、“平均如此"、“倾向于如此",而不是“必定如此"。
  程式也只代表了“大抵如此",而不是“绝对如此"。 如,按波浪理论,一轮完整的牛市会以下列方式展开:
  1、 有5个大浪组成,其中3个是推动浪,2个是调整浪;
  2、每一个推动浪都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子浪,每一个调整浪都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子浪,加起来是8个浪,因此当5个大浪完成时,一共会有21个子浪;
  3、进一步划分,每一个子推动浪又可分出5个细浪,每一个子调整浪又可划分出3个细浪,一步步划分的结果是:推动浪由21个细浪组成,调整浪由13个细浪组成,由于整个牛市有3个大推动浪,2个大调整浪,因此当其结束时,一共会有89个细浪。
  但在实践中会遇到3个问题:
  1、并不是每一个推动浪都可划分出5个子浪和21个细浪,也并不是多有的调整浪都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子浪歌13个细浪来。
  2、形态端点和实际点数的不一致,会加大波浪运动与波浪程式的不一致性,或增加用波浪程式来分析波浪走势的难度。
  3、即使大的框架与波浪程式相吻合,但在内部的子浪结构则千差万别,很难用波浪程式去生搬硬套。
  如512点到1510点,就非常明显地由3个子浪组成,而不是5个子浪,所有关于5个子浪的划法都经不起理论和实践的推敲。整个牛市从325到2245点,在波浪结构上呈扩展形态。即:1浪(325—1052点)由1个子浪组成,3浪(512—1510点)由3个子浪组成,5浪(1047—2245点)由5个子浪组成。对此,笔者曾依据实际走势和"波浪运动会不断从简单趋向复杂、再到更复杂,最后重归简单"的原理,做过专门预测。
  再如1047至1756点。这波行情首先会遇到形态端点和实际高点的不一致。所谓实际高点,是指行情的最高点,形态高点则是指行情最终完成的那个高点。就1756点来说,其形态端点显然应该是1695点,而不是1756点。因为以周收盘价来看,是1695点这一周高于1756点这一周;6天均线的高点也是1695点高于1756点。但用收盘价来分形,从1047点到1695点这段行情一共是13个细浪,而不是21个。这显然与“推动浪由21个细浪组成"的波浪程式不相符合(不过以同样的方式分形,从1695点到1341点倒正好是13个细浪,和调整浪由13个细浪组成的一般程式非常相符,这进一步表明,程式是有用得的,但不是绝对的)。
  还有,以收盘价来分形,从1047点到2245点一共是89个分形,正好和"一轮完整的牛市循环有89个细浪组成"的程式相吻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我们所教的方法,自己去数一数。但在子浪结构上,却并不是21—13—21—13—21这样的组合,而是1浪:13个细浪;2浪:13个细浪;3浪:29个细浪;4浪:27个细浪;5浪:9个细浪。大的程式相符,小的方面却有很大的弹性,这就是波浪理论,就是实践。
  就以本次调整来说,尽管市场已验证我们上周所讲的“5浪"、“9级浪"、“21个细浪"完成一个推动浪的结论。但反弹的形态究竟如何,是不是也会像一般波浪程式一样,以3个子浪、13个细浪完成?却很难事先料定,只能说基本如此。还有,反弹最高点和形态端点是否会一致,即实际的高点会出现在A浪之中,还是在C浪之中?也很难事先料定,只能说,根据目前架势,反弹的最高点出现在A浪之中的可能性居大。

    波浪理论批判(3)    波浪与均线的同级印证法则 
    □金学伟

    前周与上周,谈的都是浪的程式与浪的界定,这也是波浪理论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尤其是浪的界定,是波浪分析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一点,就无法准确地区分浪形、计算级数。  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波浪理论中却始终是一个空白,这是我深感奇怪的。当然,这种怪并不是怪艾略特,因为他是波浪理论的创始人。作为创始人,能够提出思想,归纳出基本原则,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程式,已是非常了不起了。问题是他的几个继承人,几十年来除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外,竟然毫无长进,至使兴冲冲而学的人,大多数在尝试一段时间后,都失望地离去,也使波浪理论几乎沦为可供人任意玩弄的风尘女子。
  奇文共欣赏
  近来有一篇奇文似乎就是一个旁证。这篇文章从512数到2245点,竟然找出了5个浪来。即1浪:512-894点;2浪:894点-752点;3浪:752点-1510点;4浪:1510-1047点;5浪:1047-2245点。别说这种数法能否通过下列检验:894-752点只调整4周,1510-1047点调整了24个月。把2个时间跨度如此悬殊的调整,当作同一级别的浪是否行得通。仅用分形理论来检验一下就可以明白,这完全是胡扯淡。因为在周线上,894-752点只有一组分形(1个浪),而1510-1047点有13组分形(13个浪)。在月线上,894和752点均无法构成分形(也就是说再放大一级,它们连1个浪都不是);而1510-1047点则有a、b、c、d、e这5个浪。没有浪的界定,只有浪的程式,结果只能是以程式做虎皮,以需要做先导,最终使波浪理论沦为真正的风尘女子。从这一角度说,分形理论应该是对波浪理论的突破性贡献。
  均线与波浪的同级印证
  由于浪的界定是那么的重要,所以本周我们想再谈一下分形问题。
  我们说过,除了K线与价位线外,还有一种有效的分形方法就是均线。均线既有平滑功能,可过滤掉一些无意义的、短暂的波动;又可任意设置时间参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不同级别的浪和不同长度的均线相匹配,建立起“均线与波浪级别的同级印证法则"。
  以这一法则来看1047-2245点的走势,其基本浪形一目了然。360天均线:从头到尾一以贯之,显示这是一个完整的大浪。60天均线:与1047点相配的是一个上升拐点,显示1浪开始;与1756点相配的是一个下跌拐点,显示2浪调整;在1341点后又一个上升拐点,然后在2114点后出现下跌拐点,表明这是一个3浪;4浪是曲折型调整,因此60天均线也是2落2起;2245点后,60天均线再次下跌,意味着5个上升浪全部结束。如果知道这种分形方法,再稍知波浪理论,就可以在这一拐点后,顺理成章地得出一个结论:牛市结束了!除此以外,还需要什么?不需要了。因为波浪理论就是如此简单,复杂只是因为"大师"们缺乏真正的智慧。
  波浪与均线印证法的反证
  均线与波浪的同级印证法则还可以反证。以目前市场来说,既然从2245点到1514点已经完成一波由5个推动浪、9个浪级、21个细浪组成的中型调整浪,就可顺理成章地得出一个结论:1514点开始的是一波中型浪级的反弹。既然是一波中型浪级的反弹,那么与此相匹配的中期均线就一定会出现一个上升拐点(所谓中期均线,根据笔者的实证研究,以60天为适中,以45天为至少)。只要这个拐点还没出现过,中型浪级的反弹就不会结束。因为中期均线出现一个上升拐点,是中型浪级反弹结束的起码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形"与“影"的关系一样,否则“波浪与均线的同级印证法则"就不能成立。而目前情况是,自1514点以来,无论是60天,还是45天均线,都还在下跌过程中。在此情况下,你说反弹会结束吗?


    波浪理论之批判(四)    从关键形态入手

    □金学伟

    连续3周的波浪理论批判,使我收到不少朋友的“抗议",尤其是上海的一些读者,认为这样的照顾面太狭窄,不能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希望能把波浪理论批判改为不定期的,以腾出空间,做到一些“随机漫步"式的评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打算采纳。本周我们谈论的主题是如何应对数浪中的变数。
  波浪理论是股市实战中的军事学,并且是一门主要的军事学流派。就象一切军事学理论,只能讲到一般的战争规则和用兵法则,无法把所有变数都一一穷尽一样。波浪理论同样也无法把股市中的所有变数都一一穷尽。从这一点上说,波浪理论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只在它强调弹性的方向错了。
  实战中,弹性主要来自波浪运行规则,如形态变化、浪的级数以及浪的组合方式。至于数浪,在一定分形指导下,总能数得清楚。如,1047-2245点,借助于月线,可清晰地数出5个浪来;借助于周线,可明白无误地数出21个浪来;借助于日线,可数出89个细浪。变数在它们的组合方式和经典的“波浪循环图"并不吻合,也并不是每一个推动浪都会有5个大浪、21个子浪和89个细浪组成。而波浪理论强调的是数浪上的弹性:既可这样数,也可那样数,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1,把波浪理论当作宗教而不是科学。科学是用来证伪,而不是“穷极真理"与发现“绝对真理"的;宗教则相反,是用来穷极真理与宣布绝对真理的。只强调数浪的弹性,而不是运行模式的弹性,会使人错误地认为波浪理论都是对的,如果错,那是因为你数浪错了。2,使波浪分析者为满足理论和程式需要,去做削足适履式的数浪——那些总想把每一波行情都划分出5个浪来,以满足波浪理论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撇开这一点,波浪理论是有很高的准确性的。如本次调整笔者就犯过一个错误:当大市跌到1795点时,由于日线上已完成13个细浪,便错误地认为会有一个中期整理。而实际上,按波浪理论,推动浪总是会倾向于21个细浪,而不是13个。既然我们已认定它是一次大级别调整,是一个下跌推动浪,就应该倾向于21,而不是13个。尽管实践中也有13个细浪的事例,但这只是“偶尔如此",不是“大抵如此"。“偶尔"是小概率,“大抵"是大概率。小概率成为事实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更多的旁证。大概率成为事实不需要太多的旁证条件。舍大概率而取小概率是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当然,由此我们也可看到,波浪规则并非“菜鸟",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还是对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实践中出现的变数呢?我的常用的方法就是从关键形态入手。所谓关键形态,是指一轮走势中最明确无误的那一、两个片断。它就象打开保险箱的钥匙和密码,由此入手,就可从大的方面把握住基本态势,使其它问题迎刃而解。如325-2245点,不管你怎么数,你都无法回避2个形态:1052-512是一个下降三角形,1510-1047点也是一个下降三角形。"三角形只有在B浪与4浪中才会出现",这是波浪理论一个非常精彩的"定语",体现出波浪理论对实践的归纳能力(在波浪理论中,这种精彩的定语还有很多,但都一笔带过,因而常被人忽略)。因此这2个形态就成了关键形态,由此入手,我们就可知道,325-2245点只有一种数法,那就是“a、b、c、d、e"5个浪(当市势以a、b、c、d、e的形式运行时,d浪即等于4浪)。除此以外,任何数法都是错的。
  就像上述事例一样,目前市场也有一个关键形态,那就是10月15日—10月26日这2周的K线组合:10月15-18日,上证指数1703—1550点;10月22日-26日,1514—1744点。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扩散三角雏形。它表明,1514点开始的反弹,将会以某种三角形态完成,或者是扩散形态,或者是收敛形态和下降三角形。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明确无误的b浪标志。  5浪也是一种明确无误的形态。因为任何一组5浪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当市势以5个浪的形式展开它的第一次波动,以后就会有第二组5个浪顺着它的方向波动"。由于本次调整是一个明显的5浪形,因此它也就成了一个关键形态,抓住这一形态,我们就可知道,未来的c浪调整也会是一种5浪形。至于b浪有没有结束,我相信还没有,因为1、时间还不够;2、形态还没完成—1514到1744点只是其中的a小浪,至于b小浪的低点,如是收敛形态,就是1550点,这在本周四已经看到;如是下降形态,就在1514点附近;如是扩散形态,就是1480点。

 

                   波浪理论全集


    波浪理论与市场情绪

  市势急升中的情绪
  在市场升势的第一浪及第二浪中,投资大众一般不以为然,仍然视市场处于上落市之中,炒家一般高沾低揸,第三浪的出现才激发市场大众的关注,第三浪的特质如下:
  第三浪,第三浪的上升充满爆炸性。一方面,初段大市未创新低而回升,看好的投资者将急不可待买入股票;另一方面,原先占市场绝大多数的淡友,陆续反手增持股票,亦加速股价上升的动力。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大市向上飚升的同时,市场通常会传出多个利好消息,一般人以为大市上升,是利好消息的出现所引发的,实质上,市场价格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均由同一套客观规律所推动。因此,一切市场因素是同时出现变化的,基本因素与市场技术因素并无因果的关系。在第三浪的上升中,成交量大幅增加与第二浪的成交量不可同日而语。此外,市场会出现多个上升裂口为第三浪爆炸上升推波助澜。因此,成交量大增,与上升裂口成为第三浪的重要标记。
  第四浪,当购买力消耗至差不多的时候,短线投资者开始获利回吐,股市将进入第四浪的调整,第四浪的出现相当富戏剧性,通常是第三浪呈上升后的大幅下挫,令市场出现相当大的恐慌。不过,由于市场上升趋势已成,仍有不少看好的投资者趁低吸纳,市场出现横向式的箱形争持局面。
  这段时间可能是市场甚为沉闷的一段时间,股市好淡争持可能会达数月之久,成交量逐步萎缩,看好看淡者的比率相若,有趣的是,在这段时间利好利淡的消息交替出现,教人无所适从。     波浪理论之精要点

  波浪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波浪的形态;其二为浪与浪之间的比例;其三则为时间,三者的重要性,以排列先后为序。  
  波浪的形态,是波浪理论的立论基础。因此,数浪正确与否,至为重要。数浪的基本规则只有两条。如果坚守不移,可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一:第三个浪(推动浪)永远不可以是第一至第五浪中最短的一个浪。通常来说,第三个浪是最具爆炸性的,经常成为最长的一个浪。  
    第二:第四个浪的浪底,不可以低于第一个浪的浪顶。  
  在分析波浪形态时,有时会遇到较为难以分辨的市势,可能发现几个同时可以成立的数浪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各个波浪的特性,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现将各个波浪的特性简述如下。  
  第一浪:大约半数的第一浪属于营造底部形态的一部分。跟随这类第一浪出现的第二浪的调整幅度,通常较大;其余一半第一浪则在大型调整形态之后出现,这类第一浪升幅较为可观。  
  第二浪:有时调整幅度颇大,令市场人士误以为熊市尚未完结;成交量逐渐缩小,波幅较细,反映抛售压力逐渐衰竭;出现传统图表中的转向形态,比如头肩底、双底等。  
  第三浪:通常属于最具爆炸性的波浪;运行时间及幅度经常属于最长的一个波浪;大部分时间成为延伸浪;成交量大增;出现传统型图表的突破讯号,例如缺口跳升等。  
  第四浪:经常以较为复杂的形态出现,以三角形调整形态运行的机会亦甚多,通常在低一级的对上一个第四浪之范围内完结,浪底不会低于第一浪的顶。  
  第五浪:股市中第五浪升幅,一般较第三浪为小。在期货市场,则出现相反情况,以第五浪成为延伸浪的机会较大;市场乐观情绪高于一切。  
  A浪:市场人士多数认为市势仍未逆转,只视为一个短暂的调整,平势调整形态的A浪之后,B浪将会以向上的之字形形态出现,如果A浪以之字形形态运行,则B浪多数属于平势调整浪。  
  B浪:升势较为情绪化,出现传统图表的牛势陷阱,市场人士误以为上一个上升浪尚未完结,成交疏落。  
  C浪:破坏力较强,与第三浪的特性甚为相似,全面性下跌。  
  利用波浪理论分析走势,最重要的工作,是正确的辨认市势,数清楚波浪与波浪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判断现时价位,处于什么波浪,可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波浪理论利弊谈

  波浪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实践性,而它的实践性又在于它的趋势性上。尽管把握起来不是十分容易,而且事先的数浪常常不准确,但任何事物的存在总有它的道理,就如股票的反弹常常在它下跌的二分之一位止住一样,细究起来,也会问几声为什么会这样!  
  波浪理论的成立,源于潮涨潮落的自然变化,但在几何空间里,其实就是一种形态学意义上的变化,和其它许多技术分析理论一样,是一种互补关系。分析波浪理论不能脱离技术走势单独得出结论,比如波浪理论中的颈线位,其反映的是一个波段的高点或低点,但要形成趋势上突破,必须结合量价理论的分析,否则判断就会出错。  
  波浪理论对于短线的把握不是十分敏感,但对于中长线走势,有着不容忽视的参考价值,其在图型上构成的波峰与谷底,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掌握了波浪理论的精髓,就很容易对中长线作出正确的判断。当然,由于技术分析理论较多,影响个股走势之因素又非常复杂,所以波浪形态的分段一般都不简单、明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数不清”,但撇开这个“数不清”,利用每个波峰与谷底的时间差,做一把反弹或回档还是十分有把握的。如以2000 年12月至2002 年11月上海科技看,该股在这段时间明显是一个调整2浪的图形,如果能够在去年底9元位置及时介入,中长线空间相当可观,而要准确把握这个趋势,其实并不难,只要坚持一个原则即可,把每一个谷底当成短线建仓的良机,意识上必须是抢反弹而不是抢反转,这样即使主力庄家故意做坏图形,让你犯数浪的错误,但你也不会被套或吃亏很多,因为你掌握了主动性,本来就不会受迷惑,所以再狡猾的庄家都是可以被识破的。     黄金分割与股指涨跌

  在我国目前宏观经济欣欣向荣,税收连年创新高的基础上,股指却不能真正反应宏观面的情况,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思考。从技术面上,可以通过寻找支撑点位来测定大盘的下跌点位,但若从基本面上寻找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则情况要复杂的多。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而传统的计划体制经济向市场体制经济转轨,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情况。股市这一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在进行转型时,也不可避免的要出现阵痛,因此过去虚高的股价在向合理价位靠拢时,股市大盘就出现了连续一年半的暴跌。  
  而神奇数字能否有效的支撑住大盘,要取决于时间周期、政策面的因素、资金的变动方向及我国股市特有的季节性涨跌,如果结合这些综合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大盘的支撑位便可以测定出来。从周K线来看,MACD指标绿柱在大盘创新低的情况下,却呈现出缩短的态势,因此预计大盘将会在下周初步止跌。由于目前20、30与62周周均价线密集排列向下运行,因此股指上方的压力非常之大,尤其是20周周均价线对大盘的反弹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三重三调整模式

  当调整行情最终分成三组abc来完成的时候,就构成了三重三调整模式。这是较双重三调整更为复杂的一种调整模式,相对而言这种调整比较少见,尤其以往中国股市运行特点相对比较简单的时候。不过去年行情下跌以来,随着调整的时间不断延长,相应地个股调整也越来越复杂,以往比较少见的一些调整模式也开始出现。  
  这里我们来看一个三重三调整的例子。前期在讨论“曲折形双重三调整模式”的时候,曾举过ST中华的案例。当时认为只要行情不演变成更复杂的三重三调整模式,行情有可能在10月10日下试5.20元后完成双重三调整模式,原有的数浪式如下:3月26日7.93元到6月6日5.64元为第一组abc调整,是由曲折形5-3-5调整模式组成;而6月6日5.64元到6月27日7.70元为“x”浪,是由低一级别的三波反弹组成;然后6月27日7.70元到10月10日5.20元为第二组abc调整,也是由曲折形5-3-5调整模式组成。  
  但是经过10月份短暂反弹后,近期的又一轮急跌基本确认了调整出现三重三模式。其中10月10日5.20元到10月23日6.43元为第二个“x”浪;而10月23日6.43元到11月27日4.16元为第三组abc调整,这也是一个曲折形5-3-5调整模式。至于更倾向于这种三重三调整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上述这三组调整都是比较明显的abc方式出现,所以它不可能是五波推动浪下跌。另外,之所以没有把该股3月26日以来的调整看作是大的曲折形调整浪:即3月26日7.93元到6月6日5.64元为a浪;6月6日5.64元到6月27日7.70元为b浪;6月27日7.70元到10月23日6.43元为c浪。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曲折形调整的波浪结构为5-3-5,而上述a浪只是由三波调整组成;另一方面,6月27日7.70元到7月10日6.92元的调整,以及10月23日6.43元到11月4日5.82元的调整,都是很明显的三波结构,使得6月27日7.70元到10月23日6.43元的下跌,也不大可能是推动浪。  
  不过我们还是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就该股而言这些波浪分析仅仅是从走势本身对行情可能的演变作出大致推断,而根本上能否改变这种盘整的格局,还在于相关的重组能否最终完成。而该股再度大跌就是由于这些连续亏损的ST公司,假如重组失败则面临着直接退市的命运。一旦出现这种最坏的局面,不仅这些技术分析没有任何意义,就是以往的历史走势都变得没有参考价值。     斜线三角形调整模式

  艾略特认为一组推动浪的第5浪有时会演化成斜线三角形,而且根据其他三角形的波浪结构推断,通常斜线三角形的基本结构也是3-3-3-3-3。发展到后来市场人士发现,斜线三角形也可以是第二种结构即5-3-5-3-5。而且斜线三角形除了在推动浪的第5浪出现外,还可以在推动浪的第1浪,或者调整浪的a浪阶段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斜线三角形是在推动  

  浪的第1浪出现,形成5-3-5-3-5结构的可能性很大。  
  原有的波浪理论认为,abc调整浪有时会演化成波浪三角形,但是只可能是对称三角形、扩散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这四种情况,不可能形成斜线三角形调整模式。但是我们通过研究中国股市的大量实例,发现一组abc调整浪也可以演化成斜线三角形调整模式。而且通常这种情形下形成的斜线三角形,也以3-3-3-3-3结构出现的可能性居多。  
这里先让我们通过分析ST麦科特的例子来加以简单说明。该股今年1月23日见底回升到7月22日见顶回落,是一个典型的曲折形5-3-5反弹模式,具体数浪式如下:1月23日3.98元到4月22日8.58元为a浪反弹,可以发现a浪不仅由一组推动浪组成,其中1月23日3.98元到2月26日6.64元i浪阶段还出现了延长的情况;而4月22日8.58元到6月6日6.51元的b浪调整就演化成下降斜线三角形调整模式,而且是一组3-3-3-3-3结构;最后6月6日6.51元到7月22日9.25元为c浪,也是一组上升推动浪。  
  接下来再让我们看一个abc调整演化成斜线三角形的例子。只不过在这个案例中,斜线三角形是由双重三调整模式的第二组abc演化而来,而且出现了5-3-5-3-5结构。以下让我们来分析天歌科技今年以来来的走势,该股1月23日止跌回稳后经过一组推动浪上升,3月12日冲高10.07元后陷入调整,到6月17日下试7.70元调整出现了比较复杂的曲折形双重三模式。具体数浪式如下:3月12日10.07元到4月4日8.52元,这是第一组abc调整;4月4日8.52元到4月30日9.23元为“x”浪;而4月30日9.23元到6月17日7.70元的第二组abc调整,最终演化成下降斜线三角形。  
  由于之前在形态篇谈斜线三角形的时候也曾提到过,相比其他三角形形态斜线三角形更具判别意义。一般情况下斜线三角形最终的演变方向通常和上述趋势线的方向正好相反,即上升斜线三角形属于看跌形态,而下降斜线三角形属于看涨形态。所以我们看到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一旦完成了整个下降斜线三角形调整,行情总能出现相应的反弹,因此投资者可以在形成类似走势时,考虑在下降斜线三角形调整的最后阶段投机性买入。

    三角形调整模式
  接下来我们介绍三角形调整模式。有些时候abc调整浪可能演化成abcde五个波浪,形态上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一般称之为波浪三角形。这种调整模式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方式:对称三角形、扩散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至于这些三角形的具体形态,我们之前在形态篇中曾作过详细介绍。而这些三角形调整模式的共同特点在于,abcde每个波浪都是由低一级别的abc组成。  
  下面我们就尝试着从从这个三角形调整模式的角度,对目前大盘加以简单研判。在6月底7月初刚刚停止国有股减持的时候,虽然很多人认同大盘展开的是B浪(c)反弹,而且大多对这轮反弹能够到达的高度并不乐观。但是行情很快就在1750点附近遇阻回落,还是出乎多数投资者的预料之外。只不过就走势分析原有的数浪式仍然成立,即目前仍有可能处于B浪(c)反弹阶段。具体的数浪式如下:  
  去年6月14日2245.44点到今年1月29日1339.20点完成A浪调整。其中去年6月14日2245.44点到去年10月22日1514.86点为(a)浪;去年10月22日1514.86点到去年12月5日1776.02点为(b)浪;去年12月5日1776.02点到今年1月29日1339.20点为(c)浪。同时A浪的(a)-(b)-(c)又是由低一级别的5-3-5结构组成。  
  今年1月29日1339.20点开始的反弹行情为B浪反弹,由于6月6日到6月25日这段升势是明显的三波结构,因而我们认为B浪(c)就此结束的可能性不大。那么根据这段反弹出现三波结构的情况分析,最终B浪(c)有可能演化成三角形整理模式。因此,B浪可能的数浪式是这样的:  
  1月29日1339.20点到3月21日1693.87点为(a)浪,它是由一组低级别的五浪组成;3月21日1693.87点到6月6日1455.31点为(b)浪,是由abc三波结构组成;随后的行情为(c)浪阶段,根据上述判断将是一个三角形整理模式,由abcde(3-3-3-3-3)五个子浪组成。其中6月6日1455.31点到6月25日1748.89点为a子浪,6月25日1748.89点至今为b子浪。而且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出现了三波回调结构,因此我们认为b子浪有可能已近尾市。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b子浪回调的点位很大程度上对整个B浪(c)最终的形态,有着相当重要的决定意义。假如b子浪回调最终是在6月24日的跳空缺口附近结束,由于b子浪的低点明显高于a子浪的起点,那么后市这个三角形调整模式则只可能演化成对称三角形或者上升三角形的形态.

    平坦形3-3-5调整模式
  调整浪的第二种模式是平坦形模式,是由低一级别的3-3-5结构组成。即其中的a浪由三个子浪构成,b浪也是由三个子浪构成,而c浪则是由五个子浪构成。虽然说平坦形调整模式的内部结构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外观上的变化又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式,包括:常规平坦形、不规则平坦形以及奔走式平坦形等。  
    常规平坦形是指,在一个上升趋势中但a浪完成了三波调整后,b浪通过三波反弹在接近原先高点处完成,最后c浪以五浪调整的方式重新跌回到a浪附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横向移动的调整方式,实际上平坦形调整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箱形整理其中一种。其中深赤湾1月23日到4月9日这组推动浪中,3月11日12.29元到4月4日11.20元的iv浪调整,就是一个典型的常规平坦形模式。  
  至于不规则平坦形调整又有两种情形:首先、b浪反弹要低于原先的浪顶,而c浪虽然是由五个子浪组成但是力度减弱幅度减小,所以这五浪不一定是推动浪,有时可以是斜线三角形。深信泰丰1月29日到4月9日这组推动浪中,iv浪调整就是这样一种不规则的平坦形调整模式。其中3月11日10.08元至3月18日9.06元的a浪,以及3月18日9.06元到3月21日10.20元的b浪都是由三波结构组成,而3月21日10.20元到4月4日9.20元的c浪,是一个下降斜线三角形形态。  
  其次、b浪反弹比较意外地突破了原来的浪顶短暂创出了新高,但是随之而来的c浪以五浪的方式急速向下,而且跌破了之前a浪的浪底。总体来看虽然也是一种横向移动的调整方式,但是却出现了穿头破脚的形态。这与之前我们在形态篇时讨论的扩散三角形有些类似,只不过这种不规则平坦型调整模式只由三波结构组成。上述深赤湾例子中,4月9日冲高13.39元完成一组推动浪上升后,直到6月6日下试10.95元结束调整,就是这种不规则的平坦形。  
    还有一种平坦形调整模式是奔走式,这是比较少见也是最为特殊的一种平坦形调整模式。它是这样形成的:a浪调整后b浪反弹的力度比较大,明显突破了原来的浪顶。可是接下来的c浪调整力度不足,在原来的a浪底之上获得了相应的支持。从形态上看,这种平坦形调整模式有点类似平行通道,而且往往通过通道分析也可以得出c浪获得支持的价位。例如深国商1月22日到4月10日这组推动浪中,ii浪调整即2月5日7.72元到3月4日7.33元,就是一个奔走式平坦形调整模式。

    波浪理论精华要点
  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艾略特于1939年所发表的价格趋势分析工具,也是举世运用最多,且最难于理解的分析工具。
  艾略特认为不管是股票或商品价格的波动,与大自然的潮汐一样,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价格的波动,如同潮汐一样,一波跟着一波,而且周而复始。展现出周期循环的必然性,任何的波动,均是有迹可循的。因此,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的波动,来预测价格未来的走势。
  波浪理论属于循环周期理论的旁友,较为注重股票价位的腾落,以及价位行走的态势。波动原理有三个重要概念:波的型态、波幅比率、持续时间。波动原理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主要特征是通用性及准确性。通用性表现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对市场进行预测,许多人类的活动也都遵循波动原理。但是艾略特之研究是立足于股市,因而股市上最常应用这一原理。准确性表现在运用波动原理分析市场变化方向时常常显示出惊人的准确率。波浪理论的盲点,即当波浪形态演变成为较复杂的调整浪或横行整理时,循环周期的分析,正好弥补波浪理论之不足,形成双剑合璧,无懈可击的股市法宝。波浪形成的基本概念
  (1)一个运动之后必有相反运动发生。
  (2)主趋势上的推进波与主趋势方向相同,通常可分为更低一级的五个波;调整波与主趋势方向相反,或上升或下降,通常可分为更低一级的三个波。
  (3)八个波浪运动(五个上升,三个下降)构成一个循环,自然又形成上级波动的两个分支。
  (4)市场形态并不随时间改变,波浪时而伸展时而压缩,但其基本形态不变。
  时间窗口是循环周期理论的精髓,表示循环低点或高点,最早与最迟出现的可能日期。斐波那奇序列数(黄金分割率)——时间周期的预测:1,1,2,3,5,8,13,21,34,55,89,144,……
  按周期的长短,可按顺序排列如下:长周期、中央周期、子周期、短周期、分周期,最后也是最短的周期,称为微周期。在每一个较长周期的波浪,可以细分为小波浪,小波浪再分割成更小的波浪,各种波浪的等级虽然不同,但是都显示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这种变化的模式,如果并未以定期重复出现时,表示波浪的方向已经改变。
  结论:不论周期的大小为何,一个完整的循环,应包括8个明显不同的走势。
  数浪规则是波浪理论的方法基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判的结果。依据波浪理论的论点,一个价格的波动周期,从牛市到熊市的完成,包括了5个上升波浪与3个下降波浪,总计有8浪。每一个上升的波浪,称之为“推动浪”,每一个下跌波浪,是为前一个上升波浪的“调整浪”。对于大循环来讲,第一浪至第五浪是一个“大推动浪”;ABC三浪则为“大调整浪”。每一波浪的特性
  1. 第1浪:第1浪的开始意味调整市势已经完结,因此,第1浪实际上是市势转变的标志,且可以划分为低一级的子5浪。几乎半数以上的第1浪,是属于打底形态,其后的第2浪调整幅度通常很大。由于此段行情的上升,出现在空头市场跌势后的反弹,缺乏买力的气氛,包括空头的卖压,经常使之回档颇深。另外半数的第1浪,出现在长期盘整底部完成之后,通常此段行情上升幅度颇大,第一浪的涨幅通常是五浪中最短的行情。
  2. 第2浪:第2浪是对第1浪的调整,这一浪下跌的调整幅度相当大,几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当行情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涨点时),开始发生惜售心理,成交量也逐渐缩小时,才结束第2浪的调整。若市势较强时,调整为第一浪涨幅的0.382或0.618倍,且多数以三个子浪运行。
  3. 第3浪:第3浪的涨势可以确认是最大、最有爆发力。这段行情持续的时间与行情幅度,经常是最长的。此时市场内投资者的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度上升。尤其在突破第一浪的高点时,是为道氏理论中所谓的买进信号。这段行情的走势非常激烈,一些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突破,甚至产生跳空,出现狂飙的局面。由于涨势过于激烈,第3浪经常出现“延长波浪”的情况。但若第三浪与第一浪长度相同,第五浪便成为延伸浪,等第三浪确定后,任何买卖顺势而为。
  4. 第4浪:第4浪变幻莫测,常以较复杂的形态出现,也经常出现倾斜三角形的走势。此浪的最低点常高于第1浪的高点。
  5. 第5浪:在股票市场中,第5浪的涨势通常小于第3浪,成交量亦然,通常构成顶背驰现象,整体呈上升楔形的消程性走势。且常有失败的情况,即涨幅不见得会很大。
  6. 第A浪:A浪中,市场内投资者大多数认为行情尚未逆转,此时仅为一个暂时回档的现象。实际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通常已有警告信号,如量价背离或技术指标上的背离。
  7. 第B浪:B浪通常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头的逃命线。然而经常以其上升的形态,很容易使投资者误认为是另一波段的涨势,形成“多头陷阱”。其回吐将为A浪的0.382、0.5或0.618倍。
  8. 第C浪:C浪是调整的终浪,可分为低一级的五子浪,且C浪通常为A浪的1.618倍。     波浪的铁律艾略特在“自然定律”中指出两个法则
  1.五浪型态中,除非在倾斜三角形(即楔形)内,浪四低点是不能够与浪一高点重叠或低于该水平。这是界定浪四之充分而必要的条件,除非在界定浪四之际,其他所有波浪理论都支持将浪四与浪一重叠,否则便必须谨守这个规律。
  2.浪三,其“长度”通常是在五浪型态中最长的,而且更不会是三段上升浪中最短的那一段。
     波浪理论的数浪要领
  1.交替原则:即“调整浪”的形态,是以交替的方式出现。比如,单式与复式两种方式交替出现。若第2浪是“单式”调整浪,那么第4浪便会是复式调整浪。若第2浪为“复式”,则第4浪便可能为“单式”。
  2.调整浪的形态对后市行情的影响:行情趋势(涨、跌)的强弱,可经由调整浪的盘整形式,来加以预测估计。惟一一个重要法则就是调整波绝对不会由5波构成,只有推进波才是五波(三角形除外)。换言之,一个5波开始的运动去调整更大一级的运动,那么这个5波只能是调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3.波的等量性:在第1、3、5浪,三个推动浪中,其中最多只有一个浪会出现延长波浪,而其它两个推动浪则约略相等。即使不会相等,仍会以0.618的黄金比率,出现互相对等的关系。较大级数的价格波动周期,浪与浪之间的关系,不能纯粹以波动幅度来计算,而须改用百分比来计算幅度。
  4.轨道趋势:艾略特认为波浪理论的走势,应该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之内。他建议较为长期的图表,在绘制时应该使用“半对数图表”,用以表示价格膨胀的倾向,以免在特别的高价圈中出现失真的图形趋势。“轨道”的绘制须在第1浪完成之后。即有了第1浪的起涨点“0”,与第1浪的最高点“1”。然后根据第1浪的涨幅乘以0.618得到“2”的假设位置。0.6178的比率为波浪理论中引用黄金律原理,所假设、判断行情回档之幅度。
  5.追踪市场与战胜自我:数浪最大的要点在于随时观察价格变动,客观地认知市场,抛弃一切主观的幻想与恐惧心理。艾略特认为成交量与波浪类型无相关性,但有时也可用作数浪和推测未来趋势的工具。并且认为在任何牛市,成交量自然地随着价格运动趋势扩大或缩小。在调整波中,成交量减少通常表明卖出压力减轻,在成交量的低点常常出现市场的转折点。如果第五波的成交量大于或等于第三波成交量,则第五波很可能会发生延长,结果就会出现第一波与第三波波幅接近的情况。
  数浪理论最困难的地方是:波浪的等级很难划分清楚,在周期中必须有正确的指认,必须接受事实,然后按照实际变化,采取适当的行动。
  波浪理论最有价值之处是:在一次价格的变化中,提供了成功几率极高的可能性。     波浪的“等高、等长原则”及其应用
  波浪理论作为技术分析的一个特殊流派,以其包罗宇宙万象之机、蕴涵奥妙深邃之理,深受技术派人士推崇。然而,在实际运用人们发现:波浪理论曲虽高和却寡,尤其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更是不得其要领。本文将波浪理论的三要素之一——比例加以简化,结合实例讲述其原理极其使用。  

  波浪理论的三要素是:形态、比例、时间。简单地说,形态就是上升时一浪比一浪高(下跌时一浪比一浪低);比例就是波浪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时间就是各个波浪的持续时间。原则上讲,波浪是一种自然现象,因而波浪理论更适合用于分析指数,而不是用于分析单个股票的价格规律。因为指数是市场行为,更贴近自然,而个股却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但这并不妨碍波浪理论的某些原理在个股上的运用。例如波浪间的比例关系在个股上得到实践的实例实在是太多了,这种比例关系经常成为波段操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比例关系中,波浪与前面的波浪常常在长度上表现为规律性的比例关系,如0.5、1、1.618等,但在两个相邻的同向波浪关系中,1:1的比例最为常见。从中可以概括出“等高、等长原则”。    等高、等长原则的原理是:一个波浪完成后,有时会紧接着重复一次(甚至更多次),不妨称其为“克隆”,两个波浪规模几乎相同。等高是指起点基本相同、终点也基本相同;等长是指两个波浪的长度(长度=终点—起点)几乎相等。  
  对于一些个股而言,一旦洞察到其波段等高、等长的倾向,就可以波段底部买入、波段头部卖出,实现波段操作的目的。同时又能够避免低位卖货、高位接盘,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强势股上面,如果运用得当,收益会远远高于大盘,实属高效又不失稳健的获利良策。  

  实例 浦东不锈(600748):2001年10月22日,探底7.25元后启动,2001年12月4日达到波段最高点12.58元,波幅5.33元。2002年1月16日,探底8.11元后再次启动,2002年4月9日达到波段最高点13.18元,波幅5.09元。比较这两个波段看到:其上升幅度仅仅差0.24元,而波段涨幅高达62%,第二个波段只用了9周的时间。  
  东海股份(600708):2002年1月18日,自最低点7.6元启动,2002年3月12日到达局部高点11.35元,波幅3.75元。2002年6月17日,自最低点9.52元再次启动,2002年7月22日到达波段最高点13.42元,波幅3.90元,用时26个交易日,涨幅40% 。两个波段幅度仅仅相差0.15元。    马钢股份(600808):96年初自1.85元启动,96年12月初到最高点5.60元,波幅3.75元。2000年初自2.53元最低点再次启动,2000年4月底到最高点6.36元,历时8周,波幅3.83元,涨幅151% 。两个波段幅度仅仅相差0.08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以上三个实例简单说明了在等高、等长原则的指导下,“克隆”波段的魅力。总结起来,这类个股有以下特点:  
  (一)历史上有过惊人表现,但不要太过火,这种历史“前科”正是后来“二次革命”的根源。一些有经验的投资者选股时很看中前期的表现,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二)对于有过“前科”的个股,应该耐心等待其波段底部,不要过早介入。一般股价到达长期均线(也可能是中期均线)附近时,才可考虑进入,而一旦进入就不要轻易出手,应该耐心持有。  
  (三)股价到达等高、等长原则测算目标附近时,要密切观察盘面和技术面的情况,一旦认定头部,应果断止赢。  
  (四)“克隆”次数与波段规模呈反比关系,即大波段一般只重复一、二次,小波段有时会重复四、五次以上。所以,大波段不要期待第三次,波段规模越大越是如此;小波段倒是可以多做几个来回,不过还要注意:波段明显缩短或延长都是即将发生逆转的信号。  

  俗话说:一招先,吃遍天。投资者若能掌握一种有效的投资技巧,心无旁骛,贯彻始终,相信一定能够得到丰厚的投资回报。     推动浪之楔形形态
  之前我们在讨论形态篇的时候曾分析过楔形,也就是斜线三角形。通常情况下,上升斜线三角形属于看跌形态,因此当它在上升趋势中出现的时候,最终成为反转形态的可能性较大。而下降斜线三角形多半属看涨形态,因此当它在上升趋势中出现时,最终成为持续形态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亦然。  
  因此,斜线三角形主要是发生在推动浪第五波的时候,尤其是当推动浪(上升或者下跌)得太多太快时比较容易形成,它往往表示一个大的运动接近尾声。所以当上升第5浪阶段走出了上升斜线三角形形态,就要注意上升趋势可能要告一段落。而当下跌第5浪走出了下降斜线三角形形态,往往预示着行情有机会逐渐转强。  
  这里我们来看一个上升v浪走出斜线三角形的例子。铜都铜业1月22日止跌回稳到4月8日反弹告一段落,走出了一组明显的五浪上升,具体划分如下:1月22日5.46元到1月24日6.32元为i浪;1月24日6.32元到1月29日5.55元为ii浪;1月29日5.55元到2月25日6.85元为iii浪;2月25日6.85元到3月4日6.40元为iv浪,3月4日6.40元到4月8日7.50元为v浪。  
  而且我们看到,其中的v浪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上升斜线三角形,具体五个子浪的划分如下:3月4日6.40元到3月12日7.30元为a子浪;3月12日7.30元到3月18日6.78元为b子浪;3月18日6.78元到3月21日7.37元为c子浪;3月21日7.37元到3月29日7.03元为d子浪;3月29日7.03元到4月8日7.50元为e子浪。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每一个子浪都是由更低级别的三波组成,实际上斜线三角形最常见的结构就是3-3-3-3-3型态。  
  由于斜线三角形本身就具备判别后市的意义,再加上波浪理论认为一组上升五浪结束后也将会有调整出现,因此在上述铜都铜业的例子,投资者就可以椐此作出相应的短线买卖策略。例如当3月18日第一次在20日均线获得支撑后,3月29日再度调整到该线附近时,不少投资者可能都会惯性地买入。但是当4月1日又一次创出反弹新高后升势并不能持续,这时候一个上升斜线三角形形态已基本形成,投资者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往往当第5浪行情演化成斜线三角形的时候,一些其他的技术指标例如KDJ,RSI等也会发出同样的卖出(或买入)信号。就上述铜都铜业而言,虽然与3月12日的高点比较,3月21日、4月1日、4月4日以及4月8日股价都略为创出了反弹新高,但是相关的KDJ和RSI值都出现了反复背驰现象。因此当这些不同的分析方法都发出相应的卖出信号时往往可靠性就比较高。

    推动浪之失败形态
  实际上有关推动浪的第二种形态即失败形态,在之前谈数浪位置法则的时候就已经提起过。数浪位置法则的首先一条就是,在数浪的时候允许第五波可以是比较弹性的,也就是说第五波最终结束的位置可以不超过第三波结束的位置,或者通俗一点的说法是5浪也可能出现失败的情形。  

  一般情况下,在牛市阶段出现失败形态往往预示着短期可能出现下跌,而在熊市出现失败形态往往预示着短期可能回升。同时在分析推动浪失败形态的时候,又可以和之前我们讨论过的形态篇关于双顶或着双底形态结合起来,牛市中的失败形态就是市场常常提到的双顶,至于熊市中的失败形态则是市场常常提到的双底。因此,当推动浪出现失败形态的时候,随后的跌幅或者升幅是可以通过双顶或着双底的量度目标来测算。  

  这里让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我们谈论过的例子,即推动浪出现失败形态的农产品。农产品今年1月18日10.82元到7月1日17.90元是一组很明显的五浪上升结构。具体划分如下:1月18日10.82元至3月20日13.90元为1浪;3月20日13.90元至4月4日12.15元为2浪;4月4日12.15元至5月8日16.38元为3浪;5月8日16.38元至6月6日14.75元为4浪;6月6日14.75元至7月1日17.90元为5浪。  

  而且1、3、5三个上升浪又都是由低级别的五浪组成,其中第5浪的数浪式如下:6月6日14.75元至6月13日15.70元为i浪;6月13日15.70元至6月21日15.10元为ii浪;6月21日15.10元至6月25日17.98元为iii浪;6月25日17.98元至6月28日16.35元为iv浪;6月28日16.35元至7月1日17.90元为v浪。我们看到第5浪结束的点位是一个阶段性次高点,很明显经过一段时期反复上升最终第5浪走出了失败形态。  

  失败形态通常警告市场力量在发生变化,并没有按多数人的预期进一步演变。所以我们看到上述农产品例子中,当7月1日再度冲高失败后短期行情由升转跌,而且近一个多月来几乎处于单边下跌的状态。同时在8月13日确认跌破双顶颈线位后,一些技术性的卖盘导致行情出现加速下跌,直到接近120日均线附近才明显止跌。  

  最后必须提醒投资者注意一点,就是所谓失败形态只可能发生在五波中的第5浪。虽然有时候调整浪中也常出现c浪调整未能超过a浪的情形,但是这不能认为是一种失败形态。以后我们在谈论调整浪的时候会提到,c浪也是由五浪(5-3-5-3-5型态)组成,当其中的v子浪未能超过iii子浪的时候,可以认为v子浪出现了失败形态。

    数浪之幅度法则
  在谈完数浪的重叠法则后,我们再继续介绍数浪的第二个法则,即波浪的幅度法则。艾略特波浪理论认为,通常情况下在完整的一组波浪中第三波是很长的,而且与第一波和第五波相比肯定不会是最短的。换句话说就是一般3浪的幅度最长,起码它与1浪或者5浪相比不能是最短的。  

  前文曾说过,一般认为组成1浪或者5浪的五波结构可以不是推动浪。实际上波浪理论可以和之前形态篇介绍过的一些形态,例如三角形形态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在以后会陆续谈到。而有些时候组成1浪或者5浪可以是三角形形态,例如斜线三角形就常常在第五浪的时候出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组成1浪或者5浪的五波结构也必须符合本文介绍的幅度法则,及3浪不能是最短的。  

  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前文探讨过的例子中成股份。当时判定的数浪式如下:1月21日8.00元至2月25日10.50元为1浪;2月25日10.50元至3月4日9.83元为2浪;3月4日9.83元至3月8日11.94元为3浪;3月8日11.94元至3月13日10.95元为4浪;3月13日10.95元至3月29日12.60元为5浪。  

  有一点不妨留意,就是这组五浪结束不是选择3月27日12.69元阶段性最高点,而是选择3月29日12.60元的次高点。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如果选择3月27日12.69元作为这组五浪上升的终点,根据比较明显的五浪结构第5浪可能要这样划分:3月19日11.00元到3月20日11.90元为i浪;3月20日11.90元到3月22日11.50元为ii浪;3月22日11.50元到3月25日12.30元为iii浪;3月25日12.30元到3月26日11.70元为iv浪;3月26日11.70元到3月27日12.69元为v浪。  

  这时候我们发现,i浪的幅度为11.90-11.00=0.90元,iii浪的幅度为12.30-11.50=0.80元,而v浪的幅度为12.69-11.70=0.99元。也就是说iii浪的幅度比i浪和v浪的幅度都要小,而根据波浪的幅度法则这是一种错误的数浪式,因此我们需要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于是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判定3月13日10.95元结束4浪调整可能比较合理些。至于经过调整后的第5浪具体划分如下:3月13日10.95元到3月25日12.30元为i浪;3月25日12.30元到3月26日11.70元为ii浪;3月26日11.70元到3月27日12.69元为iii浪;3月27日12.69元到3月28日12.10元iv浪;3月28日12.10元到3月29日12.60元为v浪。这样的数浪式符合波浪的幅度法则,而且其中的i浪是由更低级别的一组五浪组成。

    推动浪之延长形态
  波浪有两种基本类型,即推动浪(5-3-5-3-5型态)和调整浪(5-3-5型态)。但是推动浪五波在形成有时并不规则,常常会出现艾略特所说的延长现象。也就是说,一个标准的上升趋势是由五个波浪组成,但是三个推动浪(1,3或5)其中一个发生延长是很常见的现象。有时甚至某个推动浪延长后各个子浪的幅度,与其他四个波浪的幅度几乎相似,这样情况推动浪就出现的一个变形,是由九波组成而不是五波组成。  

  实际上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延长的概念。当时在判别深康佳1月22日至5月9日这段升势时,分析的数浪式如下:1月22日5.81元到3月12日8.10元为1浪;而3月12日到4月4日的三波调整浪构成了高一级别的2浪;随后4月4日7.12元到4月16日9.35元为3浪;4月16日9.35元到4月23日8.28元为4浪;4月23日8.28元到5月9日10.15元为5浪。  

  其中1浪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延长现象,其具体的数浪式如下:1月22日5.81元到1月24日6.56元为i浪;1月24日6.56元到1月29日5.92元为ii浪;1月29日5.92元到2月5日7.36元为iii浪;2月5日7.36元到3月4日6.62元为iv浪;3月4日6.62元到3月12日8.10元为v浪。  
    另外我们看到,实际上5浪也是由一组微型v浪组成,具体划分如下:4月23日8.28元到4月24日9.10元为i浪;4月24日9.10元到4月29日8.62元为ii浪;4月29日8.62元到4月30日9.95元为iii浪;4月30日9.95元到5月9日9.24元为iv浪;5月9日9.24元到5月9日10.15元为v浪。也就是说在深康佳这段案例中,1浪和5浪都出现了延长的情形。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早期的波浪理论在解释推动浪延长时是如此总结的:大多数推动浪都有一个且只有一个波可能出现延长。因此一般认为,如果1浪和3浪没有发生延长而且幅度大致相同的话,那么5浪可能会反复延长。反过来,如果3浪出现了延长现象,那么很多时候5浪可能是单一的波浪。  

  不过中国股市的情况常常会出现例外,尤其是前两年所谓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很多时候看到组成推动浪的多个波浪反复延长的情形出现。但是象上述深康佳这个例子中,1浪和5浪出现延长,3浪反而是单一波浪的情形比较少见。通常3浪是最容易延长的,因此我们平时经常会看到有关所谓3浪iii的观点。

    八浪循环为基本结构

  波浪理论是美国图表分析大师艾略特所创立的。他通过对各种图表的观察,总结出一套股市升跌的规律,认为一个上升趋势由五个波浪组成,与其相对应的一个下降趋势由三个波浪组成,而这八个波浪构成了一组比较完整的循环。其中前面一组上升波又是由三个上升波浪和两个下降波浪构成,称之为推动浪。而后面一组下降波则是由两个下降波和一个上升波构成,称之为调整浪。以上这八个波浪就是牛市的基本结构。反过来,在熊市中则下降趋势是由五个波浪组成,也称之为推动浪。而随之而来的上升趋势由三个波浪组成,称之为反弹浪。  

  下面我们结合深康佳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该股今年1月22日到3月12日这段上升趋势,就是由一组推动浪组成:其中1月22日5.81元到1月24日6.56元为i浪;1月24日6.56元到1月29日5.92元为ii浪;1月29日5.92元到2月5日7.36元为iii浪;2月5日7.36元到3月4日6.62元为iv浪;3月4日6.62元到3月12日8.10元为v浪。  

  接着随之而来的调整浪,则由三波调整浪组成:其中3月12日8.10元到3月19日7.43元为a浪;3月19日7.43元到3月21日7.88元为b浪;3月21日7.88元到4月4日7.12元为c浪。在这里首先总结出波浪形成的第一个基本概念,就是一个运动过后必然有相反的运动发生,也就是常说的“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上述五波推动浪即1月22日至3月12日的上升趋势,构成了高一级别的1浪;而3月12日到4月4日的三波调整浪构成了高一级别的2浪;随后4月4日7.12元到4月16日9.35元为3浪;4月16日9.35元到4月23日8.28元为4浪;4月23日8.28元到5月9日10.15元为5浪。而且这五波上升浪又组成一组推动浪。  

  在完成这一组推动浪后,又进入了一组三波调整浪,具体划分如下:5月9日10.15元到5月20日8.80元为A浪;5月20日8.80元5月22日9.80元为B浪;5月22日9.80元到6月6日8.07元为C浪。于是总结出波浪形成的第二个基本概念,就是推动浪的方向与主趋势的方向相同,通常又可以分为更低级别的五个波浪;调整浪的方向与主趋势的方向相反,通常可以分为更低级别的三个波浪。而波浪形成的第三个基本概念与上述第二个概念类似,即八个波浪运动(五个上升,三个下降)构成一个循环,而这个循环又形成高一级别循环的两个分支。  

  再就是第四个基本概念,市场形态并不随时间而改变。例如上述例子中,ii浪、iv浪、2浪、4浪的调整时间都不一样,只不过整个波浪形态只会因为调整的时间延长而被伸展,或者由于调整的时间缩短而压缩,但是其基本形态并没有变化。     波浪理论的应用技巧

  什么是波浪理论
  虽在市场中始终颇有争议,但波浪理论无疑从一个层面揭示了事态发展的过程,并能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和研判功效。该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建立在费波纳茨级数上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涨跌周期即八浪循环,由五波段推动浪和三波段修正浪组成,并可被进一步分成九级144浪;推动浪与主趋势方向一致,大多都有且仅有一波出现延长现象,其余两波在幅度和时间方面会大致相同,而调整浪则与主趋势方向相反,运行方式也变化多端,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之字型、平坦型、三角型和混合型。  
  一般来说,波浪理论只用以分析大盘或平均指数,并由此发现较理想的买卖时机,而事实也表明多数个股会随市场上涨,更多的个股则会随股指一起下挫,尽管时间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大家应尽量避免用于个股分析,庄股更应慎重踏浪,特别是所谓的主升浪。  

  波浪理论的应用技巧  

  1、牢记波浪分析三要素。波浪所构成的形态,是波浪理论的立论基础,对数浪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其次是波与波之间的比率,以及同级波浪中每波持续的时间,组成波浪理论的三大部分即波浪分析三要素。同时,量在波浪分析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主波段中,并被用来校验波浪或预测波浪是否延长。  

  2、求同存异,旨在实战。当一个波浪循环尚未结束时,波浪的划分无疑会存在不止一种可能,虽然符合波浪指引的数浪方式通常都能自圆其说,但最终正确的只能有一个,一网打尽所形成的“马后炮”在实战中毫无价值!因此,在运用波浪理论研判时,就必须首先根据规则和波浪的个性或特征排除掉不可能的划分,寻找出合理的并按照概率大小进行排序,这就是存异的一般程序。而求同则是在两、三种可能之中,由波浪分析本身得出对近期乃至后市一致的判断,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且具备操作指导意义,而信誓旦旦地肯定当时处于哪一浪,甚至具体到某一细微小波,则既不足取,又十分可笑!  

  3、熟悉波浪个性,留心股价通道。在不同波段运行时期,市场反映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政策、基本面和消息面等也不尽相同,但市场群体由悲观到乐观或从乐观到悲观的变化过程,却按相似的途径不断循环发展,因此,熟悉每一浪的个性即市场心理状态及其情绪,对波浪分析必定大有益处,如排除可能性极低的划分,甚至可以预知主流热点所在或其特征。受心理及情绪的影响,价格走势会存在强弱的差别,一般都能反映在股价通道中,主要是:第3浪即通常所说的主升浪,应上穿由第一浪顶所做的与“0-2”连线或趋势线的平行线即通道线,第5浪上摸高点往往触及不到该线,而第4浪则在新通道的趋势线处终结。  

  4、了解波浪间的常用百分比。在推动浪中,若第1或第5浪延长时,其长度经常是其余两浪最大涨幅的1.618倍,若第3浪延长时,很可能会远超过第1浪长度的1.618倍,此时还可利用经验公式来预测第5浪的大致高度,该公式为第5浪=第1浪×3.236+第1浪的浪底或顶;在调整浪中,无论哪一种具体方式,整理结束位置通常与此前涨跌幅保持某一比例,其中之字型的A与C等长,平坦型的A与B相仿(C难以预料),而三角型中每一波基本维持某一比例,至于混合型需区别对待。  

  5、注意X浪与失败浪。在混合型调整中,X浪以3波展开,并连接两组不同整理方式,大多是在强大外力影响下形成的,如著名的“5?18”行情等,但最终多可被划入B浪。失败浪是指第5浪未超过第3浪的高度,预示即将出现的调整幅度较深或时间较长(C浪不及A浪时情形相似),但在较大级别的波浪循环中失败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小级别中却是常见的。     黄金比率和费波纳奇数列 
     一、斐波南希数列为波浪理论的结构基础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开山祖师,在1934年公开发表波浪理论,指出股市走势依据一定的模式发展,涨落之间,各种波浪有节奏地重复出现,艾略特创立的波浪理论,属于一整套精细的分析工具,包括下列三个课题:1、波浪运行的形态;2、浪与浪之间的比率;3、时间周期。    艾略特在1946年发表的第二本著作,索性就命名为《大自然的规律》(Nature‘s Law)。波浪理论第二个重要课题,系浪与浪之间的比率,而该比率实际上跟随神奇数字系列发展。艾略特在《大自然的规律》一书中谈到,其波浪理论的数字基础是一系列的数列,是斐波南希在13世纪时所发现的,因此,此数列一般却称之谓斐波南希数列。
    神奇数字系列本身属于一个极为简单的数字系列,但其间展现的各种特点,令人对大自然奥秘,感叹玄妙之余,更多一份敬佩。
    其实早在中国《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中就道出了神奇数字系列的真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神奇数字系列包括下列数字:
    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直至无限。

    构成斐波南希神奇数字系列的基础非常简单,由1,2,3开始,产生无限数字系列,而3,实际上为1与2之和,以后出现的一系列数字,全部依照上述简单的原则,两个连续出现的相邻数字相加,等于一个后面的数字。例如3加5等于8,5加8等于13,8加13等于21,……直至无限。表面看来,此一数字系列很简单,但背后却隐藏着无穷的奥妙。这个数列被称为费波纳奇数列。这个数列有如下特性:

  (1)任何相列的两个数字之和都等于后一个数字,例如:
   1+1=2;
   2+3=5;
   5+8=13;
   144+233=377;
   ……
  (2)除了最前面3个数(1,2,3),任何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的比率接近0.618,而且越往后,其比率越接近0.618:
   3÷5=0.6;
   8÷13=0.618;
    21÷34=0.618;
   ……
  (3)除了首3个数外,任何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率,接近1.618。有趣的是,1.618的倒数是0.618。例如:
          13÷8=1.625;
          21÷13=1.615;
          34÷21=1.619;
          ……
     二、平方的秘密
    俄罗斯著名数学家韦罗斯利夫,曾经发表的神奇数字研究论文报告中,提示许多有关斐波南希神奇数字的神秘性,其中之一就是神奇数字平方的秘密。
    1、 由1开始,可能随意选取连续出现的相邻两神奇数字,数目可不限,先将这些神奇数字进行平方,然后将平方所得数字进行相加,其和必定等于最后一个神奇数字与接着出现的下一个神奇数字相乘。
    2、 除了上述出现的两个连续出现的神奇数字的平方具有的神奇的关系外,还具有两个相隔出现的神奇数字平方的神奇关系。其方法就是两相隔神奇数字的高位神奇数字的平方减去低位神奇数字的平方,两平方数字之差的结果必然属于另一个神奇数字。例:
    5×5-2×2=21    8×8-3×3=55    13×13-5×5=144……

    由上述分析,读者不难理解,平方在波浪理论的定量分析上亦占有一定的地位。例如,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惊世股票豫园商城从其100元的票面飚升至10000元之上,正巧是其起始价的平方值附近。是否我们可斗胆地说,沪市的起点是100附近,则未来等待它的目标10000点?!

    三、神奇数字比率
    波浪比波浪之间的比例,经常出现的数字,包括0.236,0.382,0.618以及1.618等,这些数字中的0.382和0.618我们亦称之为黄金分割比率。实际上,上述比率的来源,亦来自于神奇数字系列。
     1、在斐波南希的神奇数字系列中,任取相邻两神奇数字,将低位的神奇数字比上高位的神奇数字,其计算的结果会逐渐接近于0.618,数值位愈高的数字,其比率会更接近于0.618。
     2、在斐波南希的神奇数字系列中,任取相邻两神奇数字,若与上述相反,将高位的神奇数字比上低位的神奇数字,则其计算的结果会渐渐趋近于1.618。同理,数值位取得愈高,则此比率会愈接近于1.618.
     3、若取相邻隔位两个神奇数字相除,则通过高位与低位两数字的交换,可分别得到接近于038.2及2.618的比率。
     4、将0.382与0.618两个重要的神奇数字比率相乘则可得另一重要的神奇数字比率:0.382×0.618=0.236 上述几个由神奇数字演变出来的重要比率:0.236,0.382,2.618以及0.5(其中0.236和0.618是著名的黄金分割比率)是波浪理论中预测未来的高点或低点的重要工具.

    四、神奇数字与股价波浪
    在波浪理论的范畴内,多头市况(牛市)阶段可以由一个上升浪代表,亦可以划分为五个小浪,或者进一步划分为二十一个次级浪甚至还可以继续细分出长至八十九个细浪,对于空头市况(熊市)阶段,则可以由一个大的下跌浪代表,同样对一个大的下跌浪可以划分为三个次级波段。或者可以进一步地再划分出十三个低一级的波浪甚至最后可看到五十五个细浪。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不难理解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完整的升跌循环,可以划分为二、八、三十四或一百四十四个波浪。在此不难发现,上面出现的数目字,包括1、2、3、5、8、13、21、34、55、89及144,全部都属于神奇数字系列。

    浪与浪之间的比率关系,亦经常受到斐波南希神奇数字组合比率的影响,下面我们介绍神奇比率与度量浪与浪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具体运用:
     1、对于推动浪来说,如果推动浪中的一个子浪成为延伸浪的话,则其他两个推动浪不管其运行的幅度还是运行的时间,都将会趋向于一致。也就是说,当推动浪中的第三浪在走势中成为延伸浪时,则其他两个推动浪,第一浪与第五浪的升幅和运行时间将会大致趋于相同。假如并非完全相等。则极有可能以0.618的关系相互维系。
     2、第五浪最终目标,可以根据第一浪浪底至第二浪浪顶距离来进行预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常亦包含有神奇数字组合比率的关系.
     3、对于A-B-C三波段调整浪来说,C浪的最终目标值可能根据A浪的幅度来预估。C浪的长度,在实际走势中,会经常是A浪的1.618倍。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下列公式预测C浪的下跌目标:A浪浪底减A浪乘0.618; (4)对于对称三角形的整理形态的波浪走势来看,在对称三角形内,每个浪的升跌幅度与其他浪的比率,通常以0.618的神奇比例互相维系。

    所以,波浪理论与神奇数字,关系亲密。为使读者能较好地运用神奇数字对波浪的定量分析,下面列出与神奇数字比率及其派生出来的数字比率的特性:
   (一)0.382:第四浪常见的回吐比率及部分第二浪的回吐百分比,B浪的回吐过程(ABC浪以之字形运行);
   (二)0.618:大部分第二浪的调整深度。对于ABC浪以之字形出现时,B浪的调整比率。第五浪的预期目标与0.618有关。三角形内的浪浪之音质比例由0.618来维系;
   (三)0.5:0.5是0.382与0.618之间的中间数,作为神奇数比率的补充。对于ABC之字型调整浪,B浪的调整幅度经常会由0.5所维系。
   (四)0.236:是由0.382与0.618两神奇数字比率相乘派生出来的比率值。有时会作为第三浪或第四浪的回吐比率,但一般较为少见,常常是在事后才如梦初醒,调整过程已经结束;
   (五)1.236与1.382:对于ABC不规则的调整形态,我们可以利用B浪与A浪的关系,借助1.236与1.382两神奇比例数字来预估B浪的可能目标值;
   (六)1.618:由于第三浪在三个推动浪中多数为最长一浪,以及大多数C 浪极具破坏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1.618来维系第一浪与第三浪的比例关系和C 浪与A浪的比例关系;

    对于斐波南希神奇系列数字,读者已经了解到在波浪理论中,尤其在对波浪理论的定量分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0.382与0.618为常用的两个神奇数字比率。其使用频率较其它的比率要高得多。 在使用上述神奇数字比率时,投资者和分析者若与波浪形态配合,再加上动力系统指标的协助,能较好地预估股价见顶见底的讯号。
    另一方面,如果回吐幅度超过45%,则可以断言0.382的支撑或阻力作用已失去。同样,当调整幅度起过70%时,亦表明0.618防线宣告失守。根据上述原则,投资者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利用它来设置停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