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平什么县读什么:孙中山的权力制约思想:以充分民权保障民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0:46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孙中山的权力制约思想:以充分民权保障民主

2011年05月16日 10:46
来源:民革中央网站 作者:康立群

字号:T|T
412人参与6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文来源:民革中央网站,作者:康立群,原题:《孙中山:权力怎样制约》

孙中山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对当时种种腐败、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有着切肤体验,他那一篇篇剖析封建制度的文章,读之令人震撼、奋起,他对未来共和国蓝图的描绘,又给人以莫大鼓舞和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斗争和任务,与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革命目标与理想是一致的。我们“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因此,学习研究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关于权力制约方面的一系列论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所有灾难只有一个原因:普遍又有系统的贪污

十九世纪后期,中国内外交困,弊病尽显,有识之士已开始大声疾呼,求新图变。孙中山首先指出:中国人民长期遭受的四种巨大苦难:饥荒、水患、疫病和社会动乱,产生的本身原因是次要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其实,中国所有一切的灾难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污。这种贪污是产生饥荒、水灾、疫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武装盗匪常年猖獗的主要原因。”他分析了贪污腐败产生的深层原因,指出,“贪污行贿,任用私人,以及毫不知耻地对于权势地位的买卖,在中国并不是偶然的个人贪欲、环境或诱惑所产生的结果,而是普遍的,是在目前政权下取得或保持文武公职的唯一的可能条件。在中国要作一个公务人员,无论官阶高低如何,就意味着不可救药的贪污,并且意味着放弃实际贪污就是完全放弃公务人员的生活。因此,把新血液注入官僚阶层并不能使情况好转,因为官僚存在的条件就是不要有诚实的可能性。也不能希望从普及教育着手来改良,因为人民无知,不仅是官僚阶层公认的利益,而且官僚自己也是绝对无知的。”正是由于洞悉了贪污腐败等弊端是制度的产物,所以他喊出了“废除专制,实行共和”的响亮口号。

将政权分解为有机的五个部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民主。

孙中山不畏艰险屡仆屡起,向着封建专制制度发起了勇敢有力的进攻。同时,对于将来的新国家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怎样才能使官员不蹈复辙,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他指出,“总之,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为了实现上述三民主义的理想,孙中山又放眼世界。他认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议会民主、政党政治、司法独立的三权分立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同时他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也发现,这些国家的制度并非完美无缺,“三权分立”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流弊。比如美国官吏的选举,本意不错,可在实行中,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有些思想学问高尚的人,反因讷于口才,没有人去物色他。所以美国议会中,往往有愚蠢无知之人夹杂其内,实在可笑。还有的官吏由委任得来,一旦总统换马,须同进退,有时数万人同时换,造成美国政治特有的腐败散漫。

他注意到,英国首先从中国历史中学取了考试制度,对下级官吏,考试合格,方得委任。美国也仿行之,并使政治有了起色。但仍有不足,一是考试对象只限于下层官员,没有普遍实行;二是考选之权仍操于政府之手,所起作用大打折扣。为此,他提出“三权”之外还要有考选权,无论选举抑或委任之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合格方得任职。为了除却盲从滥举和任用私人的流弊,须设独立机关专掌此职。在考察“三权”之间的关系时,他认为权力不均衡会破坏民主。因此,要设独立的纠察机关,专司监督弹劾之事,同时也能保证行政机关独立、有效的工作。五权分立学说,是孙中山在总结古今中外政治智慧的基础上研究创立的。后来将考选权改称考试权,纠察权改称监察权。以这一理论制定的宪法即五权宪法,其精神是,将政权分解为有机的五个部分,各专其事,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不使权力过分集中,防止专制,保障民主。

军政、训政、宪政,循序渐进。

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孙中山多年奋斗的宏愿得以实现。但以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一再上演复辟丑剧。孙中山在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斗争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同时,用现实对照自己过去的思想理论,进行着深刻的反思:民国成立仅十几年,便生出许多弊端,国家仍在变乱,人民日日受痛苦。他分析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时指出,一是那些督军、师长等旧时代的残余势力,拥兵自重,各霸一方,形成大皇帝倒下了又生出许多小皇帝的局面。二是仿效欧美国家建立的代议政体,在实行过程中发生种种问题,不少议员有钱就卖身,分赃贪利,变成了“猪仔议员”,代表不了选民利益。更让他感到痛心的是,有的革命党人以为推翻满清即算革命成功,不思进取,丧失斗志;还有的甚至争权夺利,只想升官发财。他鉴于历史上许多豪杰高举义旗,为民伐罪,胜利后却将权力据为己有,不肯还政于民,故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他明确提出将建设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循序渐进。这是继五权宪法之后,对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又一重大贡献。针对革命军兴,军权加重的情形,强调在军政时期不可忽略民权建设,“兵权涨一度,则民权亦涨一度”,定立法度共同遵守,保证由军权向民权的顺利过渡。训政,以县为单位,以整顿社会秩序,扫除陈规恶习,促进民权发达为工作中心;是民众学习、实行民主的过程;是由选举产生的官员、议员组成自治政府和议会。待全国多数省份达此目标,则召开国民大会,举行大选,颁布宪法,进入宪政时期。

充分的民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孙中山对真理的追求永不停息。有人统计过,武昌起义前后孙中山,为考察各国施政得失,每两年绕地球一周,共绕了六七周。他结合本国国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他指出,象美英法等国虽然也标榜立宪、共和,没有了皇帝,但政权并没有掌握在普通人民手中,国内贫富悬殊,那些钢铁大王、煤油大王们垄断了国家事务,实行金钱专制,穷人不得不受牛马奴役,连那些选上的政客议员们也趋炎附势,并不替选民谋利益。他得出结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要实现的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他认为只有选举权是不够的,好比人民只有一个发动力,没有两个发动力,只能够把民权推出去不能够把民权拉回来,选举出来的人究竟是贤、是不肖,都没有别的权去管他,这是民权的不完善。就象最初的发动机,只有推力没有拉力一样。这只能算是间接民主。人民为了把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既要有推出去的力,还要有拉回来的力,这就是罢免权。一个国家的运作,除了官吏,还要有法律,人民要有什么权才可以管理法律呢?他提出创制权和复决权的概念。前者是人民有权制定、沿用或借用一种法律,交到政府去执行;后者是大家看到某一法律不完善或是过了时,便有权去修改或干脆废止。他认为,人民有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这四个权,才算充分的民权,才算彻底的直接民权,“乃能任用官吏,役使官吏,驾驱官吏,防范官吏,然后始得称为一国之主而无愧色也。”

综上所述,从早期抨击专制,倡导共和到提出五权分立,从规划建设时期的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到提出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大权利,主权在民、制约权力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此外,孙中山还给我们几点启示:

1、主权在民,制约权力,要有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做保障。孙中山早期在揭露清政府时,曾列出十大罪状(见《支那问题的真解决》),内有阻止人民物质进化;侵害财产自由权;纵容官吏剥削;定极不规则之税则,等等,计有七项内容涉及侵占、剥夺人民的财产权。公民丧失了经济上的独立地位,只好仰人鼻息,任人宰割,“而犹欲勉与周旋,乃终不可得。”后来,他从民生主义角度论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时,多次将国家喻为大公司,合资营业之公司、保护人民财产的保险公司等。而他所提倡的用法律保障人民的财产权,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既是民生主义重要内容,也隐含着对金钱权力的制约。

2、主权在民,制约权力,要有基层民主自治的坚实基础。有鉴于专制制度下权力高度集中,统治者可以任意作威作福,故地方自治是孙中山一贯的思想。他认为以县为自治单位最为适宜,一县之内,人民熟悉情况,便于直接行使民权,参与各项事业的管理,监督;便于因地翻宜,兴办本地的各种实业,发展文化、卫生、福利,人民从中得到实惠;一个县就是一所大学校,自治的过程是人民学习当家作主的过程,为将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主人翁作用做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总之,以县为单位,“深植民权之基础”,方可推动和保证在一省和全国实行民权,而不使民主徒有其名。

3、主权在民,制约权力,必须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孙中山提出了“至于政权,皆以服务视之为要领”的观念,在临时大总统就职誓词中也明示“为众服务”。为了防止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不服务而谋私,又提出任职期间停止部分自由的思想。“共和与自由,全为人民全体而讲。至于官吏,则不过为国民公仆,受人民供应,又安能自由!盖人民终岁勤动,以谋其生,而官吏则为人民所养,不必谋生。是人民实共出其所有之一部,供养少数人,代彼办事。于是在办事期内,此少数人者,当停止其自由。为民尽职,以答人民之供奉。是人民之供奉,实不啻为购取少数人自由之代价。倘此少数人而欲自由,非退为人民不可。自由之范围本宽,而在勤务期间则甚狭。仆为总统时,殊不能自由”还规定,“凡百官吏于就职,必发誓奉公守法,不取贿赂;以后有违誓者,必尽法惩治之”,以时时警醒自己。孙中山这种不计名利,天下为公的公仆精神,无疑是中华千古第一人。

4、主权在民,制约权力,必须在政体改革上加大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广大工农劳动阶级当家作主的国体,并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管理一个国家,主要是依靠制度,制度不好,好人也会出问题,有了完善的制度,不良之徒就难以钻空子。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其实主要就是指对国家政体方面的改革,关键就是建立起孙中山所说的,人民对官吏能够“推出去拉回来”权力制约机制。

和孙中山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社会的情形和条件已大大改变了,然而,孙中山的学说思想,包括权力制约在内的政治理念,其民主、人权的基本内涵,永远值得后人珍视、借鉴。它不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政治智慧的结晶。

权力制约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人民主权学说/权力制约思想的主要内容 康有为,梁启超思想与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有什么异同 关于制约权力的问题 权力的来源是什么?什么是权力?如何制约? 权力制约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是中国民主的保障 如何制约政治权力? 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简述您的理由!) 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简述您的理由!) 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知道思想是什么? 保障公民的人生自由权力有何重要意义 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啊! <<红楼梦>>里的民主思想 关于《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请问谁知道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会最高法院总统之间的权力相互制约关系 请问谁知道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会最高法院总统之间的权力相互制约关系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知道思想是 简答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 如何在内部瓦解权力,而不是在外部制约权力?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有什么不同? 有没有那个国家以法律制约水的使用? 谁是民权的? 民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