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城投公司总经理:创建特色学校的文献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28:39

创建特色学校的文献综述

    从对特色学校的研究收集的文献可以分为两类:(一)关于实践经验方面的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政策出台以后各地特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有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浦东新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重庆江津市琅山开发区的琅山中学等在创办特色学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2004年9月由《人民教育》编辑部主办、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承办的“创建特色学校沦坛’在吴江成功举办。在2008年12月4日到6日在重庆由《人民教育》编辑部主办重庆市教育局承办的“用世界的眼光办教育,树品牌”在2010年1月7日到9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办了特色学校的高峰会议,很多的校长和专家纷纷发言献策推进特色学校发展。(二)是较为理论性的文章,从较为理性化的角度来探讨该问题有以下几种问题比如对特色学校的概念研究、对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的区别的研究、特色学校和学校文化关系的研究等。这些研究鼓舞了办特色学校的热情,增强了举办特色学校的信心。

    对特色学校问题真正从理论本质上探讨较深的是张华发于《教育参考》的一文《“特色教育”本质论》该文从教育价值观、个性教育等教育哲学高度上来深究这一问题。在著作方面有胡方的《学校变革之特色学校发展战略论》该书从社会变革到学校变革,特色学校各个方面应该具有的特色,从而提出特色强校。苏启培著的《特色论》1992年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但这是一本哲学著作对研究特色学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国内研究该问题的专著有:张民生主篇《学校创建特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社1997年出版;孙孔鼓著《学校特色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崔相录编著《中小学多样化·特色化大趋势》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特色学校100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当然还有一些已在笔者目力范围以外。

    有关特色学校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

     1、关于特色学校的概念研究,有关特色学校的概念研究中,“特色学校”、“学校特色”、“特色办学”、“名牌学校”这些概念大多数都是围绕学校提高办学质量而讨论的。仔细分析这些概念发现,研究人员目前在基本概念方面没有统一的认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郑友训的《诠释特色学校》中对特色学校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在我国,特色学校一般是指那种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主体刻意追求之下,在较长的时间内,在某些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之处,形成比较稳定的鲜明个性风格,成绩卓著,社会公认的学校。这一概念目前引用较多;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顾颉的《试论办学待色与待色学校的关系学校》中所述:办学特色与特色学校均是对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与成果(我们称之为学校个性化)的描述,但又是学校个性化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特色学校较办学特色具有更典型、更稳定的特征,因此它的形成也需要更长的时间。2、如何创办特色学校,目前的研究中有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李淑珍毕业论文《论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王强《一所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考》,安徽省宣城市教学研究室夏向东的《如何创办特色学校》等一般都是从特色学校的内涵,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创建特色学校的条件保障等。3、特色学校的评价方面如:龚春艳、熊德雅、胡方共同合作撰写的《中小学特色学校评价的思考》、王桂亮徐凤徽的《特色学校评估标准设计》、孙孔懿的《特色学校的评估和推广》和《学校特色评估问题》分别从学校特色评估的职能、原则、范围、过程等方面进行剖析。4、素质教育和特色学校关系的观点中,很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呼唤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是素质教育深化的体现,这应该成为理性选择和运作思路。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十特色”的学校,这也是近年来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特色学校的基本经验。二者的关系说明了素质教育的归宿和特色学校的价值取向。素质教育与学校创建特色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问题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珠海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吴禹春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一体两翼”特色学校》、增城市新塘镇第二小学湛秀玲执笔的《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这两篇文章都讲述了素质教育和特色学校的关系。5、校园文化与特色学校,校园文化与特色学校关系研究中主要观点: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该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即体现为一种学校个性。校园文化是有个性的,而且应该追求个性,形成特色。有个性、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才会对学校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才会形成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是具有个性化了的文化环境,分析异彩纷呈的特色学校,不难发现,他们所拥有的各种个性特点无论内隐抑或外显,总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如:万明春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学校建设》指出了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抛开文化,无法理解教育:抛开教育.文化也无由存在与发展;广西宜州市实验高中华庆水的《构建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学校》中讲到:要建设重点高中,必须创建特色学校,而特色学校的打造,更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上。构建校园文化,要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规划,强化管理,增加投入,改善设施,健全组织机构,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育相结合,在校园内设置“硬性”的文化标志,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统一的问题上大做文章。6、校本课程与特色学校,有关如何创建特色问题中有学者强调到教学特色。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学特色建设,并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在很多特色学校创办中伴随着校本课程开发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唐锡海的《校木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研究》中讲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创建两者存在密切相关。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校本课程隐含学校特色,但并不等于有了校本课程自然而然就会生成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环节。学校的办学特色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来加以保证,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特色的载体。学校特色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所在,学校特色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实质上,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也就是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创建学校特色必然要开发校本课程。

    通过对特色学校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申明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宣传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典型,提高了中小学办学热情,形成了创建特色学校的观念。但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多为经验总结,即使理论研究也有着经验色彩;大多数文章对于特色学校、办学特色等相关概念争论不休;研究还不够系统,多为论述一点而不是一面:最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文章只研究中国的特色学校而很少有外国的特色学校;另外,在国内几乎很难看到国外从理论上来研究这一问题,有很多是对大学和职业院校的介绍,很少对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研究。为了填补空白,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中小学阶段的特色学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