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土地管理委员会:格林威治时间存废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34:53
□ 财新《新世纪》 ‖ 2011-11-28
国际电信联盟将在一个月后最终宣布是否用原子时取代格林威治时间。激烈争论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考量
财新《新世纪》 记者 徐超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并不均匀,原子时与世界时之间存在差距,每隔一两年,都要用闰秒对原子时进行修正。CFP
说起格林威治时间有可能被取代,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下称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主任董绍武很是不满。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他为此和美国科学家吵过一架。
在场的美国科学家问董绍武,取消格林威治时间会带来哪些不好?董绍武反驳,不应该由他解释有什么不好,而应由对方说明现在的格林威治时间为什么不好?“比如说,现在开会的房子挺好的,你要拆掉,要告诉我为什么拆,而不是让我告诉你为什么不能拆。”
董绍武的态度基本上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科学家的立场,现行的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基础的时间体系,已经运行了将近40年。
目前,美国、日本、法国等已向国际电信联盟递交了以原子时取代格林威治时间的申请。中、英两国明确表示反对。
一个多月后,即2012年1月,拥有145年历史、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主导机构----国际电信联盟,将最终宣布是否调整。
半个世纪的协调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昼伏夜出。人们将太阳两次经过中天的时间,分成24小时,就是一个太阳日。这是地球自转与绕太阳公转的共同结果。
为使全球时间有一个统一标准,自1924年2月5日开始,全球以本初子午线所经过的英国伦敦郊区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时间为标准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GMT),每隔一小时,这里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但在上世纪初,精密的天文观测发现,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不均匀。随着现代科技对精确时间计量的需要,“原子时”(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TAI)作为一种更精确的计时方式在1955年被引入。这是一种以分布于全世界的大量运转中的原子钟数据为基础而计算得到的时间尺度。
世界时系统中1秒的定义,是一个平太阳日的八万六千四百分之一;而原子时所定义的1秒,是从铯原子中电子能级跃迁周期的9192631770倍。两者是完全独立的两个系统,后者可以精确到计算1500万年时间,误差仅为1秒。
原子时是均匀的,而世界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尽管两者在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是同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时间差越来越大。到了1972年,其差距已经大到10秒。为弥补这个差距,国际上提出根据世界时给原子时用“闰秒”修正,开始使用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协调世界时要求其与原子时的差别必须是整数秒,与世界时的差距必须在0.9秒以内。
何时调整闰秒,是正闰秒还是负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机构(IERS)根据地球自转参数的测定结果决定,并发布通知。
如果IERS宣布要调整闰秒,这个闰秒则被增加到当年6月30日或者12月31日的最后一秒,也就是59分59秒后不是0分0秒,而是59分60秒。自1972年UTC比TAI增加了10秒后, 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增加1秒。但是由于1998年后地球自转突然加快,在1998年到2005年的七年间并未闰秒,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底做的调整。目前,UTC已调整过24次,比TAI慢了34秒。
在中国,由位于陕西省的国家授时中心通过原子钟和时间测量设备产生UTC,发播给用户,最后,传到诸如笔记本、手机等终端接收设备。
可以说,普通人意识不到闰秒存在。但对于授时机构、通信、航天、电子等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调校时间并非易事。这也为后来的协调世界时与原子时之争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