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讯科技: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08:27

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历程:
1、隋代文学:国祚甚短,成就不高;炀帝尚艺文,推动南北文风合流;
2、初唐文学:宫廷文学发达,近体诗趋于成熟;四杰和陈子昂走上诗坛。
3、盛唐文学:诗歌大放异彩;涌现出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以及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大诗人。
4、中唐文学:讽谕精神再次激发;元白诗派的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对诗艺的探求、讽谕精神背景下的中唐古文运动;古代小说走向成熟。
5、晚唐文学:时代的没落导致感伤情调弥漫;爱情诗、讽刺诗、咏史诗、咏物诗、讽刺小品大放异彩;词体走向成熟。 
6、五代文学:西蜀与南唐——乱世中的两个享乐集团创作大量精美而富于感伤意味的五代词。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1、前代诗歌艺术的积淀;
2、盛唐时代精神的激发;
3、科举取士制度的涵育;
4、诗人自觉的创新意识;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隋代文学:
1、隋代文学总体风貌及其文学史意义
隋朝国祚甚短,总体文学成就不高。苏绰、李谔等曾上书改革文风,倡导平实质朴的文风,排斥华艳文风,然无实效;炀帝平陈后,南方文士入隋,南北文学渐趋合流。
2、隋诗名家举隅
由周入隋的文士多有辞气刚健之作,如卢思道《从军行》(史P19)、杨素《出塞》等;然无法抑制对南方华艳诗风的向慕,如薛道衡《昔昔盐》(史P20)、《人日思归》(选P231),杨广《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二、初唐诗坛:
1.上官体:
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上官体“猗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上官仪贞观初即参与宫廷应制,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著称。其诗体物精工,笔法精细,形式精巧,后人概括其诗风为“绮错婉媚”。
2.王绩:
王绩(589-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又号五斗先生、斗酒学士。不乐功名,性嗜酒,孤傲不群。
代表作《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真切而有一种不施脂粉的朴素美。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其中透露出全身远害的避世思想;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往往寓有抑郁不平的感慨。
《东皋子集》《王无功文集》
王绩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其中透露出全身远害的避世思想,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往往寓有抑郁不平的感慨。
3.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是当时真正能够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诗人,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士人,官小志大,名高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人下的雄杰之气。同时,他们怀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猗靡,提倡刚健骨气,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而言。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有壮大的气势,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王勃:
诗文兼擅,所作《滕王阁序》为唐代骈文杰作。其诗题材较为广阔,语言清新,风格刚健,尤以别友怀乡、登临山水之作最具风采。名篇如《滕王阁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等皆脍炙人口。为初唐四杰之首,有《王子安集》。
《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杨炯:
诗才出众,擅长五律,尤以写边塞征战之作为最上乘,诗中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雄放,风格豪壮。其他唱和、纪游之作则未脱尽绮艳之风。代表作《从军行》。
卢照邻:
诗文兼擅,尤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长安古意》,以赋为诗,绝大部分篇幅铺陈长安之繁华,辞采富艳,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末八句笔势一转,抚今追昔,沧海桑田之感,升沉荣辱之慨,从笔端流出。感慨深沉,意境清迥。另有《行路难》。
骆宾王:
擅长七言歌行,与卢照邻同创初唐近体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的基本体式。五言诗气象雄杰,构思精沉,卓然鲜俪。代表作有《帝京篇》、《在狱咏蝉》等。
“四杰”贡献:
 “初唐四杰”大大拓展诗歌题材和主题,经过他们的努力,题材和主题由宫廷和淫靡改变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和关塞之情,风格也由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和骈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影响,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夹杂着少量三言体式。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四杰用来铺写抒情,夹以议论,使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走向市井,是一种适合表现他们所追求的刚健骨气的抒情题材。
4.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5.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五言律诗的定型:
(1)台阁应制与五言律诗的定型:诗赋取士——供奉应制——精研声律
杜审言是唐代最伟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在四友中最富诗才。其早期应制供奉之作已完全合乎五言律诗的要求。
沈佺期、宋之问主要活动于武后朝,早年因文才受到赏识而入朝为官,主要创作台阁应制之作。诗名极盛,二人对诗歌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
(2)五言律诗的声律规则:
五言律诗声律规则主要有如下几方面要求:
押韵(押平声韵、首句入韵、首句不入韵),平仄、粘、对,对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3)游宦贬谪与五言律诗思想内涵的超越:
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三人在高宗、武后朝均曾因政治原因遭到流放和贬谪,这种人生遭遇使他们的创作在情感内涵方面大大超越了前期供奉应制之作。使五言律诗抒情性方面新的发展动力。
三、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1.陈子昂的理论主张:
初盛唐之际最重要的诗人,他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兴寄,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反对齐梁绮靡文风。诗风质朴刚健,词意激昂,风格高峻,一洗初唐浮艳诗风。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字。代表作《登幽州台歌》、《感遇》三十八首、《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了这一点,并有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2.唐诗风骨:
对风骨的追求,提出诗美理想。

四.张若虚和刘希夷:
张若虚代表作《春江花月夜》采用乐府旧题,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相类似的诗境创造,在刘希夷诗里亦能见到,代表作《代悲白头翁》,触景生情,以落花起兴,有一种朦胧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由对自然的周而复始与青春年华的转瞬即逝的领悟,诗人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第二章:盛唐诗歌
一.王维(诗佛):
1.诗歌内容和特点: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节序
亦仕亦隐的生活使王维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态,王维山水田园诗善用白描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大自然的美,构思精巧,语言洗炼,富于诗情画意,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创造出静逸明秀的诗境。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善于在动态中捕获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富有色彩层次感。
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悟到的一种心灵状态,对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的创作影响极大。王维多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在王维的这些诗作中,我们能鲜明感受到一种源于盛唐整体时代精神氛围的豪情、乐观、刚健,以及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2.艺术成就:音律美、绘画美、禅趣。
3.代表作:一类是自己置身事外,纯以观察细致,刻画精妙取胜。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等。一类则身临其境,通过对环境人事的描写来表达和呈现自己的生活情趣与心灵境界。如《鹿柴》、《竹里馆》、《鸟鸣涧》等。两类诗都富画意,但第一类仿佛写生,对象是客观的凝固的;第二类仿佛写意,画面更多是心灵的投射。
二.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1.代表作:早年边塞诗,后期送别诗、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少年行》、《长歌行》、《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长信秋词五首》、《闺怨》。
2.诗歌特色:慕侠尚气、纵酒长歌,诗歌总有一种刚健之美。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他身上有种一般豪侠之人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作诗不是全凭情气,也很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外,还有“缜密思清”的特点。后期收到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的影响,加之受南方自然风物的熏陶,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轻钢爽朗的基调。
3.崔颢:
早期的黄鹤楼《黄鹤楼》
南方人文景观和自然风物,使其狂侠习气得到洗练,豪爽笔调中,添了一层清丽空远的韵味,代表作《长干曲四首》。
后期边塞诗《赠王威古》《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雁门胡人歌》
4.李颀:边塞诗《缓歌行》《古从军行》《爱敬寺古藤格》《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送别诗《别梁锽》《送陈章甫》
三.高适和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1.高适:
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使他的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高适早年的诗作里,颇多不遇的悲慨,寓壮气于苍凉之中。
高适早年北游蓟门,对边陲生活有深刻体验,五十以后随哥舒翰征战,增加了其对于战争、边塞的理解。其边塞诗思想深刻,意境雄浑,格调高昂。代表作《燕歌行》“感征戍之事”,揭露军中将骄卒苦,承恩惨败之耻,感慨深沉,气势雄放,为盛唐边塞诗和七言歌行之冠。另有《别董大》等七言绝句,亦脍炙人口。

 

2.岑参:
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岑参的边塞诗常常着眼于表现边塞瑰奇伟丽的风光。诗人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境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的进取精神,丰富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借鉴了七言歌行的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声律或轻快平稳,或急促劲折,音节宏亮而意调高远。意奇、语奇、调奇之美。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白雪歌》的一韵到底等。
3.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
4.陶翰:《出萧关怀古》《古塞下曲》
第三章    李白
1.生平、思想与人格:
李白人生道路与创作历程:
1)生长蜀中,博览群籍;志趣广泛,诗才初显。 2)漫游吴越,失意西归;酒隐安陆,蹉跎十载。3)移家东鲁,西入长安;供奉翰林,赐金放还。4)漫游梁宋,放浪形骸;南隐庐山,入幕系狱。5)长流夜浪,遇赦东还;采石揽月,病逝当涂。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时代受道教的深刻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思想中纵横家的印记一直都存在;后来蜀中的侠士风概对李白也有影响。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的。后强烈的希求荐用,官场黑暗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供奉翰林是李白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被贬后遇到高适,怀古登临,纵酒射猎,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没有消退。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他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又不愿通过科举和从军入世,期许风云际会,效仿吕相姜子牙。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
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他的明朗、自信、壮大、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他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独立不羁,不受约束。
2.乐府与各行诗歌内容和特色:
(1)众体皆备,众体皆工,尤长于古风、乐府歌行和绝句。
古风:苍劲雄浑,辞采古淡《古风五十九首》
乐府歌行:雄浑奔放,一气贯注,酣畅淋漓,为唐人乐府歌行第一《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长干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的乐府诗一方面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借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放回旋的动感。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他的非凡气魄和生命激情,是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居多。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淳朴的痛心,与山水冥合,情意深长,意境清新,语势流荡,声韵悠扬,与“七绝圣手”王昌龄旗鼓相当《峨眉山月歌》《忘庐江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尉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还多具有清新淳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
五绝:玲珑剔透,清空明静《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五言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做到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含丰富,这是绝句的高境界。
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洒脱,他的爽朗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就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
五律:雄健高远,可与王维、孟浩然相比。
七律:数量不多,但亦有佳作。代表作:《登金陵凤凰台》
杂言:风格与乐府歌行相近。代表作: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主体风格:飘逸豪放。
想象丰富,意象雄奇,笔势夸张;主体意识鲜明,主观色彩浓厚。
3.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第四章   杜甫
1.生平: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关口,他的诗歌形象真实地2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在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家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的情怀。中唐诗有种更加生活化的倾向。中唐诗人有意识的字锤句炼,产生了一些诗歌流派。
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传统对他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影响。青少年时期,十载长安,使杜甫历尽人生辛酸,他看到了生民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清华爱,在这颠沛辛酸的生活里不惟未曾衰退,反而更加强烈了。安史之乱后历尽艰辛,晚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
2.元结:《箧中集》由盛唐的理想色彩转向写人生悲苦,有思想深度而乏艺术力量,是杜甫把写实倾向推向艺术的巅峰。
3杜甫诗歌内容和特点:
杜甫是最早而且最全面的反映安史之乱这场大战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诗人,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苦难,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角度来写,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成为“诗史”。他的诗可以正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盛唐诗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这些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故事性被冲淡了,生活色彩极大加强,由细小的描写从一个视角展现广阔的历史画面。杜甫的叙事融入了强烈的抒情,客观的真实叙述与主管的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也有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4.杜甫的诗歌成就:杜甫众体皆备,众体皆工,每一种诗歌体式在杜甫手中都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1)长篇五言古诗:纵横捭阖,起伏跌宕,气势磅礴,充分发挥了诗歌长篇叙事兼抒情的功能。(拓展题材范围、扩大篇幅容量)
代表作:《北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的长篇五古显示了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艺术功力。
(2)五七言律诗:杜甫最擅长的体式,也是杜甫成就最高的诗歌体式。杜甫律诗的成就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吗,而且用律诗写时事,以组诗的形式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
五律如《春望》、《月夜》、《登岳阳楼》等
七律《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登高》、《登楼》
“杜集七言律第一”《登高》
(3)五七言组诗:《三吏》、《三别》、《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秦州杂诗二十首》、《绝句漫兴九首》、《八哀诗》、《诸将五首》、《戏为六绝句》等。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4)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为乐府诗反映现实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兵车行》)
4、杜诗艺术风格
(1)主导风格:“沉郁顿挫”
特征:不同于李白的一泻千里,豪迈奔放;不同于王、孟的淡泊与宁静;不同于高、岑的慷慨激昂、奇丽雄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情感经过强力的压抑控制之后舒缓沉雄地传达出来。
情感抒写的吞吐哽咽;
章法结构的收纵变化;
声音韵律的抑扬起伏。
典型代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特定情境中创作的一些诗歌,有时具有萧散自然的艺术风格。
代表性作品:《江畔独步寻花》。
第五章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过渡性):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大历诗风在唐诗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即鲜明地体现出诗歌由盛唐向中唐的转变。大历诗人大生于开元盛世,受到过盛唐文化的熏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空前灾难,对前途和命运产生沉重的忧虑,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战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情志淡远,意象创造细致省净,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有“大历十才子”
第六章 韩孟诗派
一. 韩孟诗派:
1.定义:韩孟诗派是中唐诗坛与元白诗派同时并存的一个诗派,其诗歌取向不同于元白浅俗诗风,以雄奇险怪诗风为主要特征,因其代表人物是中唐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因而称为韩孟诗派。
2.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
(1)“不平则鸣”、“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好”,这是韩愈诗歌主张中最重要的观点。实质:强调诗歌的抒情性。诗歌具有渲泻情感的功能。揭示诗歌创作动机。
(2)笔补造化。实质:追求语言文字生新、奇特的表达效果。创性地观察和表现外部世界,在观察、表现外部世界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
(3)审美取向:雄奇险怪。
 雄奇:气魄雄大,笔力雄健;构思奇幻,造境奇特;
 险怪:遣词造语,生新险怪,以俗为美,以丑为美。
3.韩孟诗派的构成:
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卢仝、马异、刘叉、皇甫湜等
韩愈诗歌代表作:一类以雄奇险怪为审美特征,如《石鼓歌》、《南山》、《陆浑山火》、《山石》
一类则平实流畅、清新自然,富于神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4.李贺:
李贺诗风:凄艳诡激
早年创作《雁门太守行》,受到韩愈赏识,但因特殊身殊,未能参加进士考试;自视甚高而命运不济,有理想抱负而无法实现;早熟而敏感,一生疲病交加。
李贺诗歌给人的主观感受:充满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和幽冷的诗境。
李贺诗歌渊源: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
李贺诗歌意象特征:偏爱冷艳凄迷的意象,大量运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情感化,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
李贺诗歌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为强化诗歌意象感染力,李贺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创造视觉、听觉和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奇特的想象和幻想、夸张。
二.刘禹锡、柳宗元:
1.刘禹锡:
    刘禹锡性格刚毅,气格豪迈。诗歌多感慨,富于批判性和战斗性。诗歌简捷明快,风情俊爽, 有诗豪之称。诗与柳宗元齐名,并称刘柳。晚与白居易唱和,又号刘白。代表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秋词二首》《西塞山怀古》《荆州到怀远》《金陵怀古》《姑苏台》《金陵五题》《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2.柳宗元:
    与刘禹锡相比,柳宗元诗风别具风貌。简言之,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柳宗元诗歌大多作于永州、柳州贬所,内容多抒发自己悲愤抑郁和离乡去国的情思。名篇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山水诗和其山水游记一样,情致深沉委宛,描绘细致简洁,艺术成就很高。名篇有《南涧中题》、《渔翁》、《江雪》等。
     柳诗的特色还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界围岩水帘》《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
刘柳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穷僻荒原的贬所度过,所以书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第七章 白居易和元白诗派
一.新乐府运动:
    是中唐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张王乐府”)等人开创的创作新题乐府的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有明确的诗歌主张,即强调诗歌干预时政的讽谕功能。
 新乐府运动代表作:李绅《新题乐府》、元稹《新题乐府》、《乐府古题》、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等。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讽谕性质,在当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创作乐府诗的潮流。
二.元白诗派:
1.定义:
元白诗派是活跃在中唐诗坛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和元稹,此外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元白诗派继承传统乐府诗讽谕精神,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主张通过诗歌来干预现实,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揭露政治弊端的讽谕诗,掀起了一场创作新乐府诗的潮流,构成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体。
2.元稹:
    元稹早年写作大量新乐府,反映现实深度和力度可嘉,但语言滞涩,多议论,较枯燥,代表作《连昌宫词》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元稹性敏才高,风流多情,所作艳情诗和悼亡诗颇受后人称赏,如《离思》五首、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3.白居易: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将,其乐府诗最多,成就也最高。其中《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针砭时弊,富于讽谕美刺等政治功用。晚年因政治混乱,不愿卷入党争,退居洛下,以诗酒自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易,相传老妪能解。白居易诗歌理论主张:补察时政,“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最负盛名。
《长恨歌》:
《长恨歌》的创作缘起:陈鸿的《长恨歌传》。《长恨歌传》是用小说的形式叙述杨贵妃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长恨歌》则用七言歌行的形式来演绎杨、李爱情故事。
艺术特色:
(1)构思奇幻,叙事周详;运用想像、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杨李爱情在生前、死后的种种表现详备地叙述出来。
(2)抒情浓烈而哀婉。
(3)源于历史但不拘泥于历史。
《新乐府》五十首:
(1) 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
(2) 不少篇章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在语言运用上,力避典雅的书面语,而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其间;
(3) 一些优秀诗篇善于生动描绘人物,感情浓烈。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讽喻诗、闲适诗(尚实、尚俗、务尽)、感伤诗、杂律诗
讽喻诗:志在“兼济”,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气压人们之恶行的尖锐揭露,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标准过严过狭,对后代的讽喻诗有不好的影响。《秦中吟》《观刈麦》《新乐府》
闲适诗:意在“独善”,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境界不大、格调不算高,但自得自适之情却别有意趣。
    炼丹家,长于铺叙身边琐事,千篇一律令人生厌;也还有部分说理议论的篇章,在后代有很大影响。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序洛诗》《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题浔阳楼》《读谢灵运诗》《宿简寂观》《咏意》组诗《效陶潜体诗六首》
4.元白新乐府:综合国风、汉乐府、魏晋南北朝及盛唐乐府诗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手法,进行乐府诗的创作。
元、白的诗歌主张:中兴时代——文学政治功能
元、白的文学主张:倡导诗歌讽谕精神。

 


第十章   晚唐诗歌
一. 杜牧:
其人: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继承祖父杜佑经世致用之学,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希望能建功立业。
  其诗:杜牧追求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之致。七言绝句在晚唐诗坛成就最高。
《赤壁》《过华清宫》《清明》《山行》《江南春》
1. 创作内容:抒写理想抱负、关心国计民生、慨叹壮志难酬。
2. 艺术特色: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诗歌总体风貌明丽疏朗,其政治抱负和开阔心胸影响于其诗歌创作的是豪迈、爽快、明朗、劲健的风格。豪迈不羁和情思缠绵相结合、清丽俊爽而又绰约含蓄的其诗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二.苦吟诗人: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诗人崇尚苦吟,造成幽冷苦僻的诗风
1.贾岛:
贾岛与孟郊一样好苦吟,特别注重炼字琢句。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谓。贾岛诗境清寒,主要反映其枯寂荒凉的生活境遇。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等。风格上显得较冷僻。《题长江亭》《送无可上人》
2.姚合:
    姚合诗与贾岛接近,但对琐碎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诗风上相对显得清稳闲适。《县中秋宿》《寄周十七起居》
贾岛、姚合及其追随者,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贾岛诗比姚合更加幽冷奇峭。二人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
晚唐苦吟诗人对社会生活关心不够,阅历范围狭窄,入诗的事料相对贫乏。他们的诗思往往不是自然涌现,而是一开始就着意为之,诗境狭窄,有句无篇。不仅五代时有不少诗人效仿贾岛、姚合,南宋的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亦以宗法晚唐成为一时风尚。
三.晚唐体:
    "晚唐体"是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第十一章    李商隐
其人:少孤贫,体弱,富感伤气质;从牛党令狐楚学文,举进士得力于令狐綯;入李党王茂元幕,娶王氏少女,陷入牛李党争;性孤介,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时世的衰飒,家世的衰落,身世的不偶,使李商隐形成感伤性、内向型人格心态。这些鲜明体现于其诗歌创作之中。
其诗:既有富于批判性的政治诗、咏史诗,又有吟咏怀抱、感慨身世的诗篇;既有寄托深沉、体物精微的咏物诗,也有哀感顽艳、情意缠绵的爱情诗。
《锦瑟》《无题》《夜雨寄北》
一. 诗歌内容:
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政治诗很多。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其咏史诗历来受到推崇。安史之乱后对玄宗失望,讽刺也更加尖锐。除政治诗外,其他诗篇多是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其中一部分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同时,他也是唐朝的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爱情诗《无题》是其最杰出的抒情之作。
二.艺术特色: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他的抒情诗情调优美,朦胧而又亲切可感。

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一.燕乐(宴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1.词的定义:
词是指配合隋唐燕乐曲调歌唱、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以长短句为主要形体特征的歌辞或音乐文学形式。后来词乐失传,词逐渐变成一种供吟诵和阅读的案头文学,成为一种与近体诗性质相近的格律诗。
2、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可追溯到北朝,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境外音乐陆续传入中原,宫廷乐舞兴盛,中外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燕乐,词随燕乐而起。
(1)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由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转变为单纯文学意义上的一种抒情诗体。
(2)词起源于民间:敦煌词创作大多起源于民间。
二.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以温庭筠、韩偓等为代表的诗人创作大量爱情题材的诗篇,追求一种艳丽诗风
1.温庭筠
    温庭筠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并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业词人,其词风格秾艳,辞藻华丽,多写女性孤苦寂寞、相思恨别之类的幽怨情怀。因花间派词人多以其作品为典范和仿效对象,故有“花间鼻祖”之称。《花间集》录其词66首,居花间词人之冠。
2.花间词派:
《花间集》: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后蜀卫尉少卿赵崇祚于后蜀广政三年(940)编成。该集共收录晚唐五代(主要是西蜀)18位词人的作品500首。《花间集》以词风香艳著称,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等。
    花间派:中国词史上第一个词派,五代时期主要活跃于西蜀的一批词人。他们有大体相似的词学观念、审美趣味,即他们以温庭筠为宗,大力创作艳词,从而形成香艳秾丽的整体词风。《花间集》代表他们创作的整体风貌,欧阳炯《花间集序》则是他们的词学观。
三.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1.李煜:
李煜早期词较多体现南朝宫体和花间香风,亡国前后词风遽变,深刻呈现其由一国之尊降而亡国之君的心路历程。如早期作品《菩萨蛮》。香艳秾丽乃至流于色情;但后期作品截然不同《清平乐》《破阵子》《浪淘沙》《虞美人》
李煜的本色和真情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其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与辞藻;其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2.南唐词人的代表作及总体风格:
南唐词在境界和气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开拓,而风格上却情致缠绵。
冯延《鹊踏枝》李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