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反直升机地雷吗:西安含光门的历史文化渊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30:26
西安含光门的历史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09-10-21  

 二00八年九月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隆重开馆了,该馆地处西安市市中心的西安城墙含光门内,馆内有反映隋唐含光门门道遗址、各时期城墙的断面遗址、展示隋唐长安城供排水系统的皇城过水涵洞遗址以及《中国城墙发展史专题展》、《唐长安城专题展》,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都深感隋唐历史文化之博大精深,含光门遗址成为隋唐历史文化的缩影。但是含光门中“含光”一词所具有的深层文化内涵大家却知之甚少,对此,我们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谈到含光门时,我们需对“含光”二字进行一些探讨。“含”字在《释名》解释为:含,合也。《广雅》中为:含,宽也。《释文》中为:含,包也,容也。“含 ”的字意有为包容、宽容的意思。“光”在《释名·释天》中为: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在《尚书·尧典》中为: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尚书·洛诰》中: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光”就有明亮、宽广、深远之意。
    而“含光”二字成为一词就有包容、宽容、兼容的词意,在《广雅》中就有“含宏光大”的解释。在《易经·坤卦》中解释为: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含万物而化光。后来,又引申为蕴含光彩、包藏美德。如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说:华色含光,体美容洽,不待饰装。汉 蔡邑《陈寔碑》:赫矣 陈君 ,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土作程。《魏书·常景传》:其赞,扬子云 曰:‘ 蜀江导清流, 扬子挹余休。含光絶后彦,覃思邈前修。’。
    因此,我们可否对含光门中“含光”一词解释为包容、宽容、相容之意,这是从含光门的历史渊源来分析,含光门始建于隋唐,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南侧城墙三城门中西侧的大门,从唐长安城布局来看(见唐长安城皇城城图),它东临鸿胪寺和鸿胪客馆, 西与太社、西市相邻,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隋唐含光门东面皇城内的鸿胪寺和鸿胪客馆。隋唐时期外交十分发达, 特别是唐代由于其经济繁荣,文化、交通发达,国力强盛, 再加上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得唐代外交活动极其频繁,在中央设置鸿胪寺是专门负责管理外交、民族事物的机构。鸿胪寺起源于汉代,在汉代设大鸿胪即“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到隋唐改鸿胪寺是九寺之一,专掌外交事务,辖下专司翻译的译语人凡二十名,各自通晓不同外语。据史书记载,唐代诸番进贡,陆路有西域诸国、西南诸蛮、海路则有波斯及南海诸国、东方有高句丽等国遣使来朝,鸿胪寺的语译人每需多重转译,始能完成任务。 这里的“寺”不是寺庙的寺,《说文》云:寺“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鸿胪寺 ”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鸿胪寺是专门负责管理外交、民族事物。 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而鸿胪客馆相当现在国宾馆,是专门接待外国和少数民族首脑、官员以及重要客商的宾馆。可以想象当年从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外域官员、客商纷至沓来的情景,据宋元佑年间,张礼(1087—1094)着的《游城南记》就有“入含光门而归焉”的记载。
    其次,隋唐含光门西面西市、太社。唐长安城皇城内太社,在唐含光门西侧,是唐代主要祭祀山川土地的礼制建筑。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 相传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 称之为“社”,句龙死后,被奉为土神,也叫社神,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祭祀建筑,称之为“后土”。 “社”字在甲骨文中于“土”字一样,作“◇”,像男性生殖器。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余韵。社,既与“土”本是一字,后来加上了“衤”旁,也就成了土地神的名称。社祭的神坛也称为“社”。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乡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为睦邻欢聚的日子,同时还有各种欢庆活动,“社戏”、“社火”就是很好的例子。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一词,也与社日活动有关。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根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就是国君与国家共存亡的意思。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平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毛遂自荐》“谨奉社稷而以从都”指的是国家的忧虑、隐患、安危。这个代称一般现代白话文文章已经很少用了。 周制,天子有三社,为国立社称太社。在库门内西侧(右);自为立社为王社;亡国之社为亳社。“左祖右社”,指的是太社。社和稷是两回事,因而也有分祭合祭之争。唐代分祭;本来社稷属于中祀,等级不高,唐代升为大祀,由皇帝亲祭。因而唐长安城皇城内太社是皇帝亲祭的礼仪场所。
    唐长安城西市与隋唐含光门隔街向望,在隋大兴城时称利人市,唐改称西市。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含光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欧洲、中亚、南亚、东南亚及东亚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这些外国的客商以带来的香料、药物卖给中国百姓,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珠宝店、货栈、酒肆等。其中许多西域姑娘为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为了方便外地商人寄居,市内均四面立邸,外国商人也可以住在特设的波斯邸。邸,可以居商,也可以存放货物,还可以代客商联系买卖。李白《少年行》诗句中就有“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对西市的真实写照。
    再次,唐长安城皇城是唐代国家行政机构所在地,从唐含光门向北的含光门街,其两侧分列有许多行政机构,如:鸿胪寺、太史监、司农寺等,这里又是办理行政的必经之门。

根据前述我们从鸿胪寺和鸿胪客馆、太社可以把隋唐含光门归纳为外交之门、礼仪之门。从西市可以把隋唐含光门归纳为商贸之门、从唐长安城皇城是唐代国家行政机构所在地,而隋唐含光门又是其皇城南侧城墙三城门中西侧的大门,因而这里可以是行政之门。

结论:
   综上所述,“含光”二字词意,在隋唐含光门中的文化内涵,由于它有外交、礼仪、商贸、行政之含义,因而它的包容、宽容、相容之词意在这里也就显而易见了。因此。隋唐含光门“含光”一词的包容、宽容、相容内涵和引申为蕴含光彩、包藏美德的含义。显示了隋唐时期海纳百川的气魄,是隋唐时期灿烂文化具体反映,大约在初建隋唐长安城时可能有这样的寓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