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狼指标公式破解:哈金:你的过去在你的脸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5:17:29

你的过去在你脸上

南方周末:第一本奠定了你在美国主流文学界地位的小说是《等待》。

哈金:但《等待》一开始出来在美国恶评也很多。《英国病人》是昂达琪写的,一开始没有得布克奖,也有很多不好的评论。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由主流的出版商出的书,以前是小的出版社,而这是一个商业出版社出的。

那本书运气非常好。得了美国图书奖和福克纳奖,基本就站住了。这本书很多,特别是很多印度人读。有读者说他们的感情压抑容易体会到,说他认识的人就有像孔林那样的亲身体会。我有一个同事,他母亲读过很多书,她说《等待》是她读过的最悲哀的一本书——在等待中,很多生命就白白地流失掉了。

南方周末:你在《自由生活》里写的那个流亡知识分子,是不是确有所指?

哈金:也不敢说是哪个人,但是老一代人很多是这种心态,一见面就问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好像是老干部似的。我见过其中一个著名的老人,他死前一个多月我跟他吃饭,他说他革命这么多年了,最起码医疗费得给他吧?他患了癌症,觉得中国应给他付在美国的医疗费。革命这么多年了,还跟国家有扯不断的心态,可爱也很可悲。现在那一代人几乎没有了。

南方周末:你从《自由生活》开始写美国的事了。

哈金:对。有人说去美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连英语都不学,一种是纯粹变成美国人,跟过去没有关系。有人宣称他是世界公民,全世界各地都可以去。这两种我都觉得很危险,特别是华人,你的过去在你脸上。所以我不太相信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每一本书都是新的问题。

南方周末:如果继续写中国,你觉得有问题吗?

哈金:看什么样的题材了。确实有些重要题材,必须在中国生活,当下一些特别小的东西,要亲身了解。中国有很多大的题材,但是你只能用中文来写,用外语写没有意义。

要用中文写作,我只能放弃这里的一切,在中国住两三年以后找到一个感觉。但是这都是不现实的事情。不是说你心里有一本书就可以写的,不是那种情况。

南方周末:单写美国人肯定也不行。

哈金:有什么意义?也不是我的优势,也不是我关心的东西。你的题材总是跟你自己的存在有亲密的关系,而且往往是在一种危机感之下。写南京的书,虽然没有回中国,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核心事件,还是一种心理上的联系。反正写完《南京安魂曲》我也算了结了一块心病。以前连知道都不知道这些事。

你不可能跟过去完全切割。一个欧洲移民有可能,他的脸别人认不出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但中国人不一样。这个话有点傻,但有很多人说自己跟过去没有关系,可周围人都不这么看。你年轻时或许可以完全“活在当下”,但老了以后,身体和心理都不那么强的时候,过去就回来了,压也压不住。这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是很危险的。年轻时说自己是“世界公民”,到老了不行了,现实中有一些这类人后来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