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潜热和汽化潜热:中国教育报:德性素质教育从礼仪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7:07:36
德性素质教育从礼仪开始

  ■葛晨虹

  一

  礼仪文明起源于人类社会交往之中,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冲突的过程,为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和谐有序地愉快交往,人类形成了法律、政治、宗教、道德等需要共同遵守的许多规范,以及礼仪习俗等。西方礼仪专家说,礼仪看上去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让世界成为一个和谐、愉快的地方。

  “礼”和“仪”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更多体现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礼”是“仪”的标准、内涵,“仪”则将“礼”具体化、形式化。在今天“礼仪”已成为表达“道德”要求的具体形式。如,尊老敬长是道德要求,具体如何操作,必须借助具体敬老礼仪形式来实现,因此,我们说德性素质从礼仪教养开始。

  礼仪有千百礼规细节,但也有其核心原则和特点。礼仪讲究“礼序等级”、“对等原则”,强调“尊重原则”和“他人原则”。

  二

  礼仪涵养对于个人而言,是文明教养标志,更是一种素质能力。现代文明社会不仅需要拥有很高的才智能力,还需要拥有很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和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微妙的现代生活中,无论是由于工作事业还是由于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处理各种公共关系或人际关系。而礼仪素质是人际沟通最基本的艺术手段或能力。

  人际形象力与人的素质能力相关。全新的事业公关概念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最有力的事业发展工具是人际资源。全新的公关概念还告诉我们,人际资源获得不在于你认识谁,而在于谁认识你,怎样认识你。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展示给他人、社会良好的人际形象。礼仪教养是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形象、获得魅力、获得成功的一种重要素养。作为现代人才,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非常的形象力或人际魅力。许多时候形象力或人际魅力会直接转化为人的能力。

  人才素质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能力大小,往往取决于素质是否全面。一个人的素质板块比较整齐,其素质综合指数就会比较高,如果素质板块参差不齐,素质能量发挥就会因为有短缺而大为降低。因此,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时候并不在于拥有哪一项特长,如果其他素质有短缺之处,长项就会像木桶上那根最长的木板一样,成为一种“多余”。针对人素质能力的研究表明,人的能力的发挥,只有20%取决于知识智力因素,80%是取决于人的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卡耐基由此断言,“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完全是以依靠自身的天赋,其中社交能力是使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三

  德性素质教育应该从礼仪教育开始。一个缺少礼仪教养的人,如果没有起码的卫生、文明习惯,言行粗俗,举止粗鲁,对人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那就不可能让人感到他的道德内在。同理,道德教育如果缺少了礼仪教育,就会流于空洞,就会使品德教育缺少具体基础和表达形式。中国智慧认为“养蒙莫先于礼”,只有在对未成年人首先进行礼仪教育,使之言行举止有所循持,有所检束,止邪于未形,方可能成人之后行圣贤之事,成为有德性的人。

  礼仪无小节,品德教育必须注重礼仪细节培养。人们说,细节传递教养,细节体现品质,细节决定成败!礼仪细节之所以这样备受注重,一是因为失礼不宜被人原谅,人际尊重是人的最基本人格需要。二是因为礼仪品质是做人最起码的教养。中国文化已习惯把礼仪教养和一个人的品德素质联系起来,“有失礼节”、“无礼”这些概念,差不多已成为一个人粗俗、缺教的代名词。所以,礼仪涵养实际上是素质木桶底部的一块板——它在素质整体分量中具有凸显的权重。

  总之,礼仪是行为规范,礼仪是教养,礼仪是交往艺术,礼仪是一种素质能力。社会和谐文明与礼仪同行,个体成功与魅力从礼仪起步,德性素质培养也必须从礼仪教育开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