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g ml:不要把孩子变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00:22
 不要把孩子变笨    2011-10-16 21:56:05, 凌之梅, 2603, 7/107, 原创 ,  (1)      

 

不要把孩子变笨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婴儿如果不是天生低能,他们都具有对学习的渴望和能力,我们几乎找不到千分之一的成人,在他生命中的任何三年内所学习的成果和对周遭事物的认识,能和一个婴儿在他前三年内所得到的一样多。然而,孩子长大后,超凡的学习成长能力踪影何在? 约翰· 霍特认为:最主要的破坏力就是所谓的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错误的教育行为

我们在学校里所做的事情,隐伏着以下这些错误的观点:

1.人类的知识大都是已经确定的部分,也就是被认为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部分。

2.一个人是否被认为受过教育,是否有能力而明智地生活在今天的世界,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完全依赖于他对这种知识吸收的程度而定。

3.学校的责任就是将这种必要的知识尽量地灌输到孩子的心里。

正因为有这样的错误观点,老师们才每天忙着将这些概念、方法塞进学生的脑袋里,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接受。如果我们无法摒除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就无法开始进行真正的教育或者真正的学习。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责任和权利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二、教育管理破坏了孩子的能力

太多的学校,教学管理是建立在恐吓、惩罚的基础上的。教师的指导或命令会让大多数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做事的过程中受到摧残。因为我们的行为使他们感到恐惧,他们害怕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害怕无法取悦别人,害怕犯错、失败,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所以他们不敢冒险、体验、尝试困难和不熟悉的事物,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就像一所监狱,学生则是一群被支配的人,他们在压力的控制下,想反抗却又不敢采取行动,他们为了逃避无止境的压力和挫折,不得不运用了抵抗痛苦和逃避的说辞,或做任何事都习惯等老师告诉他们如何做,然后他们盲目地模仿,却不学习从别人的谈话和指示中领悟意义,不会花脑筋去思考。

三、教育教学想当然脱离孩子的实际

教师每天在教室里上课时,通常很少会想这样的问题: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有哪些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又有哪些会妨碍他们的学习?大家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教的所有东西都是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东西,那也是学生的问题。很少有教师真正去了解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学生对于该学科领域所持的心态以及他们的感受。经常看见我们的教师将自己经过反复琢磨得到的解题思路讲给学生听,以为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某种思维模式。但教师没有想明白,思考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是学生个体的行为,他只能自己构建。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思维方法,有时还会引起学生自身的思维混乱。

四、作业检测太多带给学生沉重的负担

为了获得好的分数,考试组织机构和学校的唯一方法就是事先宣布考试,透露考试范围,并针对某些考试问题的形式不断地复习,让学生依据考试的题型、范围进行反复的操练。学生、老师和学校联合起来,通过一个好的分数来假装学生已经学会该学会的一切知识,但事实上,考完试之后学生就将这些强行记忆的东西给忘掉了,学生只懂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一无所知。学校想要的就是优秀的应试者,这几乎是最重要的事情。约翰·霍特指出:“不停地测试和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的任务,并且也只有学生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教师的任务在于当学生提问时,回答他们的问题,或者在学生寻求帮助时,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当教师逼着学生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时,对学生而言,只能是负担了。

五、评价不科学 造就低能儿

不同的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表现出多元的智能,但在教学和评价的时候却只用一把尺子衡量,这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低能。还有很多“低能儿”是后天造就的,一个没有按照“正常轨道”发展的孩子被“诊断”有缺陷,然后,这个孩子就像真的有缺陷一样被关心和治疗,后来孩子自己也认为他是有缺陷的,以致最后跟专家们说的越来越像。虽然被“诊断”为“低能儿”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努力,希望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但如果多次努力后都不能扭转这种局面,他们就会采取另一种方式,把自己伪装的不才、无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让自己的压力小一些;另一方面也能降低自己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逐渐学会得过且过。当一个人准备失败时,他一定不会失望。正如有一句俗话说:如果你睡在地板上,一定没有机会从床上摔下来。

孩子生下来就很聪明,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把他们变笨。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知识本身是可变的,多年前在学校里学的很多知识,可能已经变得被公认不切实际或者没有用了。我们既然无法预知哪些知识是未来最需要的,当然也就不能事先教导。我们目前应该做的是呵护学生那份向学的心,进一步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其次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 只有当教师把自己从传统教师的角色——老板、警察、法官中解放出来,他们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并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服务。对于我们在学校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必须经常自省,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有助于目的的达成,我们所做的事情或决定是否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并且能帮助他们什么?我们务必明白,自己是否在强迫孩子接受一些实际上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而制定的措施。在教学管理上,要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的自由,使他们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等。

第三,教学要立足学生实际。教师真正搞好教学,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知道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哪里,如何去突破等。教学时,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习惯使用的语言要合理,所说的内容和学生的真实体验之间不应有相互矛盾之处。教学过程中语言要简练,速度适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当教师发现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的情趣不高的时候,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或者放弃原有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责怪甚至放弃学生。

总之,正如霍特所说:“要创设一个自由的课堂,学生们没有思想负担,就像他们小时候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求知欲。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任务,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有趣、令人激动的一面,同时要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透明的,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凡的学习成长能力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