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传媒 立白:不值得定律,你了解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2:21
若一个人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他会对此事持敷衍态度。因此,此事不仅难以成功,就算成功了,这个人也不会有成就感。因为他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就是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亲爱的读者,您了解“不值得定律”吗?您的身边是否存在或您是否曾经经历过过“不值得定律”?如何成功运用“不值得定律”?请根据以下提示词,搜索相关的资料。结合您的亲身体会、畅所欲言,谈谈您的看法。    不值得定律,望文生义,这一定律是相当地容易理解的。—— 不值得做一事情,就不值得做,或者说也不值得做得很好。
可是,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不容易做到。
为什么
因为企业当中,有太多的管理者。而管理者当中,又会有太多的滥竽充数者。
—— 一个人有了博士的学历,在某一岗位工作过一段时间,例如,工作满5年了,他的上司在思考,是不是要给他一个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坐坐?因为我打算将自己的部门由一个市场办公室 扩大到 市场部,旗下拆分为三个办公室。
—— 不要笑。这是我在1998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而实际效果就是:当一个人拥有错误的管理理念时,他就会运用这一错误理念来进行传播和管理—— 当时,管理经验是:部属的手头只有2件事可做,只需花费 1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那么,想像出另外3件事,也一并让部属来做,至于做得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不是这位管理者需要考虑的事。——于是,我同其他几位同事就经常加班加点做一些无用功。——为什么要加班?因为管理者还有一个理论:如果你的部属只需用30个小时就完成了工作,而一周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那么,管理者就布置需要6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虽然其中有50%的工作是根本就不用去花费时间与心思去做的。
所以说,当一个错误的管理理念,再加上另一个错误管理理念之后,一个管理人员就变成了魔鬼。
做这个管理人员的部属是相当郁闷的。—— 而且,你明明知道对方的心理学知识、为人处世的知识、人情世故、政治手腕与知识都不如你的时候。
在这样的人员管理之下,好处是:你越是分析他的错误之处,你就越是会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时地警醒自己:不要重复他的错误做法;同时还要找到其他的方式方法,并寻求平衡。
读到这条定律,就想起这位管理人员以及他的上司。//
由此说明: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哪些事不应该做的。——因为价值观存在着不同,管理人员认为应该做的,部属却认为是不值得做的。
我在布置任务时,因为担心部属会运用这一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没必要做得很好),不仅会反复强调,而且会在哪些点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心理学原理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分析,与部属达成共识,之后再操作时,部属的工作成果 就显得较为规范了。
越是简单的定律,越是容易被忽视;越是忽视这些简单的定律,越是会在事后去忙着救火,而不是事前预防。
所以,相关的知识是:有效沟通的原理(双向、达成共识)、布置任务的技巧培养部属站在企业角度或主管者角度思考问题、取得部属信任的方法、在组织中获取权威的方法,等等。
常常听到一些年轻的朋友会问:我如何才能获得权威啊?我如何能够取得部属的信任啊?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需要你日积月累,而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后天就能收获的!——而且,也需要你的努力、你的沟通、你的培养、你的一举一动!
=====================================================
记得在一本心理学试验书中,看到美国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来研究组织行为学:
一群猴子(记不清楚是几只了,假定是5只,也记不太清楚是猩猩、猴子、大猩猩,还是黑猩猩了)关在一个较大的笼子中,笼子分为A区B区,在A区是定时投放食物与水的;不过,B区有一串香蕉是有陷阱与开关的,只要接触这串香蕉就会被电击,同时所有的猴子都会被水淋到。
刚进来的猴子群体不知道这串香蕉是有陷阱的,于是会有一起或分别去碰这串香蕉,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 香蕉对于猴子的诱惑力太大,所以,总会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只猴子忍不住去碰一下那串香蕉,另4只猴子也会受牵连。于是,这4只猴子就会暴扁一通那只不知好歹的猴子。(假定这5只猴子分别命名为ABCDE)
试验人员将猴子A移走,再移进一只新的猴子F。F者显然是不知道这个机关的。于是,它打算去碰香蕉,遭到其他猴子的阻拦,并被殴打。而香蕉的诱惑毕竟比阻挡的力量要大,于是,趁其他猴子不注意,F就有可能会去碰香蕉——几次电击之后,F对于这串香蕉终于视若无睹了!
试验人员继续这个试验,一只一只地更换,用G换走了B、用HIJ换掉了CDE,更换的频率是:观察到新加入的猴子不再接触那串香蕉为止。而后,即使将机关撤去,香蕉换成新鲜的,这些猴子也不会去碰这串香蕉了。
这是第一个对照试验。
第二个对照试验是:直接一次性将ABCDE移走,换进来KLMNO;然后一次性移走KLMNO,全部换成PQRST。再观察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猜得到:后两组猴子与ABCDE一样,都是先会去碰那串香蕉,然后被电击,然后被暴打,然后不再理会那串香蕉了。
于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与组织行为学家得出结论:
一次性全部更换掉猴子,才可以避免旧有思维习惯(文化)的影响。逐批更换少量猴子解决不了问题。
引申的结论是:如果打算革命性地改变一个组织文化,可能是 必须要将所有的人全部换掉!(呵呵,给中国的“一朝君主一朝臣”找到了科学试验依据)
毕竟,惯性思维的力量是强大的。
------------------------------------------------------------------
写这段 心理学试验是什么意思?
第一,这个结论我写了“可能”两个字。是因为虽然有可能需要,但也不一定。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打算进行革命性的改造,而只是进行改良式的变革的话。就没有必要全部从头再来。
第二,对于我们管理人员来说,我们是个体,因为存在惯性思维的影响,所以,也不要一直按一个固定的价值观来看待相类似的问题。有时,我们可以站在他人的价值观角度来思考问题,尤其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顾客、我们的部属、我们的同僚、我们的上司……。
毕竟,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猿,就是因为人类可以有选择的机会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习惯思维!人类也是可以改掉习惯的,虽然改起来不太容易。
从MBA智库百科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不值得定律”有3个因素:
1、价值观
2、个性和气质
3、现实的处境
我们都知道,个性基本上是天生加外在环境引起,很少有人说 能够改掉自己的个性(个性就是指非共性的)。
但是,气质也好、价值观也好、现实的环境也好,都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避免像 试验室那些笼子中的猴子一样,不要以为“以前会受到电击,一辈子都会受到电击”。
环境总是在改变的,不论我们是否觉察到。
我们应该注意:按照我们以前的价值观,这件事可能是不重要的,不值得去做的;
而今,我们应该小心一点,作出“不值得”的判断之前,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一下。
——当然,是指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值得思考的问题,要分两类,一类是可能会存在新的机会,另一类则在目前形势下不会存在新的机会。
-----------------------------------------
后记:回复这个问题时,跳入我脑海中的第一个例子就是“青霉素的发现”这一案例。
彼得 德鲁克也曾在他的《管理的实践》中描述与评论过这一案例。这件事也堪称医学史上最有意思、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个案例。
不过,读者大多不是学医的,所以,没有仔细将此事描述出来。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一下,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历经50年,医学科学工作者都在找抗生素,可是,所有的人都是认为真菌很讨厌,不值得关注真菌!反复地消毒细菌培养皿,当然会与所有的抗生素擦肩而过的!
所以,我仍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不值得定律”的反面。就是:你认为不值得的,未必真的是“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