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侠 配置:盘点中国十大茗茶和产地(上)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14:52

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相传神龙氏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普照的某一天,带着妻子儿女去爬山,突然觉得口渴,就在那时侯,忽然有一片树叶飘至眼前,捡起来一看,用手一揉,觉得汁液润滑,用舌头一舔,苦涩的不得了,神龙氏就凭着丰富的经验。知道这是一种能止渴,提神的药,当然大家听听就把它当成一个神话故事,用不着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但是也因为如此“茶”渐渐被大家所熟知,许多人便一再改良,而有我们今天所尝的茶滋味。所以说,茶能有现今的风味是一代代努力的结果。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西湖群山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龙井茶区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上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从垂柳吐芽,至层林尽染,茶芽不断萌发,清明前所采茶芽,称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万芽头,属龙井茶之极品。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联的。

  过去,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龙井茶,掌火十分讲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说法。现在,一般采用电锅,既清洁卫生,又容易控制锅温,保证茶叶质量。炒制时,分“青锅”、“烩祸”两个工序,炒制手法很复杂,一般有抖、带、甩、挺、拓、扣、抓、压、磨、挤等十大手法,炒制时,依鲜叶质量高低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时地改换手法,因势利炒而成。

龙井村

  龙井村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村内常住人口约800多人,拥有近800亩的高山茶园,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出产的龙井茶位居“狮,龙,云,虎”之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龙井村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相传,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二年,上天竺主持辩才法师,退居老龙井,在狮峰山麓开山种茶,开创了龙井种茶的先河,后人称他为龙井茶的开山鼻祖。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六下江南,四到龙井茶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甲午朔日乾隆皇帝第三次到杭州,畅游龙井,登上老龙井品茶,赞不决口,称《色,香,味,形俱佳》,御封了《十八棵茶树》,自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杭州虎跑泉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黄山毛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而黄山茶叶在300年前就相当著名了。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黄山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屿,故称云海。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统一,构成了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这也给黄山毛峰茶蒙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在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达30一50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黄山毛峰的传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正志和尚与黄山毛峰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相传,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长出几株野茶。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饮。有一年,茶树长得特别茂盛,人们争相采摘,竹筐装不下,只好放在怀中,茶受到怀中热气熏蒸,奇异香气忽发,采茶人惊呼:“吓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游览太湖,巡抚宋公进“吓煞人香”茶,康熙品尝后觉香味俱佳,但觉名称不雅,遂题名“碧螺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洞庭碧螺春

  太湖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滨,东山是犹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是相隔几公里、屹立湖中的岛屿,西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风格独具,驰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宾或作高级礼品,它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还外销至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

太湖洞庭山东山

    东山,是东洞庭山的简称,位于苏州城南40公里处,是延伸在太湖中的半岛,以花果丛林、山水名胜、明清建筑著称,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名闻江南的鱼米之乡和花果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山即为吴王及其权贵的游乐场所。这里月月有花卉,季季有果香,天天有鱼虾,洞庭红橘、白沙批把、碧螺春茶银鱼等名特产蜚声海内外,是旅游、疗养、度假的胜地。

东山远看图

  苏州东山,是苏州吴中区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山。良田连片绵延,茶树层层叠叠,鱼池星罗棋布,花果漫山遍岭;碧螺春、枇杷、杨梅、红桔。苏州东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有雕花楼、启园(席家花园)、雨花台(雨花胜景)、东山宾馆(国宾馆)、紫金庵、陆巷古村、三山岛等景点。 

  东山镇倚山而筑,椽摩檐接的老街一字排开。古老斑驳的石板路依街伸展,30余幢明清建筑参差错落,不规则的石井栏上布满了绳痕。店堂狭小,柜台古老,里人赶集,肩上都挂竹猢的勾篮,给古镇增添了情趣和色彩。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其中,有雄居山垣的元代轩辕宫,有匠心独运的严氏园林夏荷园,有集砖、木雕刻和彩绘艺术为一体的明善堂,有杨湾明代一条街,有三山岛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还有明宰相王鳌墓,名泉柳毅井及雨花台、龙头山、仙人石等观景胜地。

碧螺春的传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碧螺姑娘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安溪铁观音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采茶日之气候以晴天有北风天气为好,所采制茶的品质最好。因此,当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前进行。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

  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历次参加国内外博览会都独占魁首,多次获奖,享有盛誉。

铁观音故里安溪

  安溪既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龙凤名区”、“闽南茶都”之美誉。1995年3月,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200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并被农业部、外贸部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2002年,又被农业部确认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国家列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福建安溪清水岩

  自古“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安溪铁观音就是由那种青山绿水、景色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出来的。

  安溪是个千年古邑。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安溪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周时安溪为闽越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吴之建安郡,晋代为晋安郡,隋唐时属南安县。唐咸通五年(864年)置小溪场。五代后周显德二年至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以小溪场和划出毗小溪场的南安近地正式置县,并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为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年),另取溪水安流之意,改称安溪县,沿袭至今。

  安溪置县历史悠久,境内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游历安溪,并题名“清溪八景”。全县被列入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五十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国家4A级名胜风景区清水岩、名冠八闽的安溪文庙、历史悠久的安溪城隍庙、清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故居等。近几年来安溪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先后投资建设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生态观光茶园、铁观音发源地遗址等旅游景点,推出休闲度假、名胜古迹旅游、茶都观光、生态茶园探幽等四条旅游线路。安溪茶文化旅游线路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了。

  安溪清水岩 安溪自建邑起始,就是闽地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尤其当地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使安溪别具魅力。

  据相关史料记载,佛、道两教传入安溪始于唐代,至唐末,二教在当地已拥有大批宫庙寺院。历史的发展让佛、道两教在中华文化中越来越趋融合状态,所以当地出现了不少综合体现佛、道二教特色的庙观,清水岩就是这其中的翘楚。千年古刹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部的蓬莱山上,这里奇峰耸秀,怪石嶙峋,鸣泉清澈,岩壑幽奇,古木奇树参天。闽南地区尊称为“乌面祖师”的清水祖师陈普足就曾在这里修炼,并圆寂于此。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生前是北宋时期的名僧,圆寂后被奉为神僧,在闽南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有众多的信奉者。

  这里的古迹建筑异常精彩,主要包括寺庙建筑和摩崖石刻。其中蓬莱祖殿依山临壑,呈独特的“帝”字型结构,楼阁连缀,气势恢弘。相传共有99间房子,面积达3200平方米。整座建筑红墙绿瓦,装饰精美,最能体现闽南特色的是凌空欲飞的屋檐。

  清水岩有摩崖石刻、碑刻等共二十多方,时间从宋代至今,书体有楷、篆、隶、行,不乏珍品。
  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坐落在县城南端,背靠凤山,前滨蓝溪,建筑宏伟精美。文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元至正十四年(1344年)毁于兵乱,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再毁于倭寇。至清康乾年间,经过了数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大成殿是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如意斗拱,纵横交错,丹墀、蟠柱精工雕刻,木雕繁复富丽,栩栩如生。闽南妖娆多姿的独特建筑风格,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现。

  安溪八景 安溪风光如画,山水幽奇,地处县城附近的安溪八景最为可观。现录明万历进士秦钟震的“清溪八景回文诗”,让我们可从中领略八景的迷人之处。

安溪铁观音的传说

    一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游江南,走入一家福建茶馆品尝茶,喝罢,感觉其味甘醇爽滑,有一种特殊的天然兰花的香气,茶又色泽暗绿,如铁压手,不觉赞叹此茶香美赛观音。乾隆走后,名声传开,当地人知道了品茶客人乃当今皇帝,于是约定俗成,将此茶名之为“铁观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茶与乾隆

    二说:乾隆年间,安溪有一位叫魏饮的乡民笃信佛教,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萨像前。一日清晨,他进山,途中发现在乱石中有一棵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魏饮好奇,将其移植于自己的屋后,精心栽培。春来它枝繁叶茂,遂采撷嫩叶制茶。他发现此茶较其它茶叶重,且暗绿似铁,便顺口称其为“重如铁”,又因该茶香气浓郁特别,魏饮便用它来供奉观音。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此茶改称“铁观音”了。

    三说:清人王士让,乾隆年间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筑书房于当地的南山之麓,自题名为“南轩”。一日,王士让见荒园间有株茶树奇异,遂移植于“南轩”后面的园地,朝夕相处,精心培育,茶树长成后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下茶叶制茶,茶叶乌润肥壮,泡饮后,香味沁人肺腑。

    以后,王士让应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望溪品后觉得其品不平常,便转献给朝廷,乾隆饮过以后,也是非常喜欢,于是召见王士让询问,王士让将自己 种茶的经过一一述说。乾隆见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遂赐名为“铁观音”。

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君山银针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拣选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制作工序分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岳阳君山岛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岳阳君山岛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 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浩气连远古,衷肠诉神州。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君山银针的传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娥皇、女英

  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