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武汉天气:转型期监狱警察队伍中几种现象的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22:08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监狱工作也处在一个转型期,充分认识这两个转型期的特点、预见转型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发展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意义重大。本文试从社会转型期与监狱转型期的含义谈起,针对转型期监狱警察队伍中的几种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准确把握转型期特点,推动监狱警察队伍建设作一探讨。  

    一、社会转型期与监狱转型期的含义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由专家学者关于“社会转型”含义的论述可知,社会转型期是社会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社会运行机制深刻转变、人们价值观念再度定位以及社会心理重大调适等一系列深刻变革的时期。  

    按照系统论的环境适应性原理,当一个系统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系统只有以自身的变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监狱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小部分,在社会转型期势必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关于监狱工作的战略部署主要有:推进监狱布局调整战略,进一步优化执法环境;实施监狱体制改革战略,进一步解决监狱深层次矛盾;加强监狱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执法能力;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加快完善刑罚执行制度。这些战略部署使得监狱工作也处于一个转型期,这既是30年来监狱工作不断改革发展的积累效应,又是由我国国情、监狱工作所处的改革创新发展阶段,以及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国际行刑制度变革的总趋势共同决定的。近年来,浙江、广东等省份已明确提出监狱工作“三转型”的内涵,即:监狱职能从多元化向专门化转型、监狱管理从粗放式向正规化转型、管理手段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我省虽未明确监狱工作转型的内涵,但“四个准确定位”和“五个解放出来”[注1]等工作指导思想也都是基于监狱转型的特定时期而提出的。  

    二、转型期监狱警察队伍中的几种现象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面对转型期监狱工作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全国监狱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实施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纲要,广泛开展大规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执法能力明显增强,队伍的革命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充分发挥监狱工作的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认清转型期监狱警察队伍主流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无论是社会转型还是监狱转型,历史的洪流终将通过个体去推动,并在每个人身上打下历史的烙印。敏感地捕捉转型期警察队伍中的问题,由现象到原因进行全面解析,我们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转型期对监狱警察队伍的影响,从而切准时代脉博更好地抓住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为推进监狱工作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现结合监狱警察队伍现状,提出以下几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并进行分析。  

    1、心理失衡。社会转型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原有的心理和谐被打破,出现了大量的心理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公正感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成就感的缺失、幸福感的缺失、归属感的缺失,这些在监狱警察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体现。比较突出的有三点:一是受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社会阶层分化、社会隔阂加深导致仇富、仇腐心理的影响,出现信任危机,表现为对组织和领导缺乏信任感,对工作的理解支持度和相互认同感降低;二在利益分配调整中不能正确认识行业和地区差距,平均主义心态复发,表现为对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不理解,对公务员工资增长不满意,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或妄自菲薄、消极失望;三是在价值观念转变方面因同时受到传统价值和现代思想意识的影响,使得价值观多元化,且差异性增大,表现为思想上的混乱和冲突,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一味强调权利诉求,责任意识却在淡化,不能正确看待得失,将一切归咎于外,不从自身找原因。  

    2、压力重重。转型期生活风险增多,社会保障滞后,监狱生产转型,规范执法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监狱警察家庭压力、工作压力、执法压力增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行公务员制度后,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入口关更加严格,公务员队伍更新速度有所减慢,使得公务员队伍年龄整体偏大。以我狱为例警察平均年龄46.4岁,30岁以下8人,占全体警察数的1.3%,31岁-40岁180人,占全体警察数的28.6%,41岁-50岁307人,占全体警察数的48.7%,51岁以上135人,占全体警察数的21.4%。40岁以上年龄段的监狱警察成为主体,关于转型期家庭压力特征的调查表明: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发展阶段家庭的各种压力源更为集中,这不仅是因为子女抚育的经济成本攀升,还在于亲职负担引起的身心压力,以及不得不操心费神的成年子女的就业、恋爱、婚房甚至第三代的抚育,加上体弱多病老人的照顾负担,他们所感受的压力常常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企业由于沿袭计划经济模式和监企不分,以及监狱办社会包袱沉重等体制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显现劣势,逐步退出原来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并向自主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大量的劳务加工项目既有利于对罪犯的管理,又能充分发挥监狱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监狱警察普遍感到与原来较为固定的生产形式和工作方式相比,工作量加大,现场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在法治化进程中,罪犯权利意识膨胀,身份意识、认罪悔罪意识差,甚至存在不同程度敌视干警现象,铤而走险的罪犯自杀、凶杀,胡搅蛮缠罪犯诬告、家属群体上访等事件增多;新生代罪犯的出现,改革开放后成长的罪犯,生长在打工迁徙、离婚率上升、网络泛滥、独生子女等特定社会背景下罪犯新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给监狱干警提出了很大挑战(如80后的几起越狱事件);新刑法颁布后,罪名大幅度增多,特别是涉黑、职务犯罪增多,各种利益关系对监狱的渗透;这些使得监狱环境更加复杂,执法风险明显加大,而规范执法的要求却越来越严格,使得监狱警察畏手畏脚,束手无策。  

    3、现实短视。监狱工作处于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职能定位正在校准,目标体系不断调整,考核标准不断变化,激励手段有待加强,这些使得工作中的很多政策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实效性,甚至给人“朝令夕改”、“空头文件”的感觉,造成工作中无法兑现承诺,难以取信于民。人们在无所适从和受挫失望中只能抓住一些形式化、表面化的东西来实现各自政绩、业绩的最大化,表现出现实短视、功利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一定程度上出现“二少一多”的趋势:一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少了。对落实监管安全措施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满足于不出事就行,说什么“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二是深入细致、投入感情的少了。在对罪犯的管理和教育改造中,不能深入犯群,全面把握罪犯思想动态,不注重与罪犯的情感交流,不能将基层警察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和宝贵经验继承、发扬下去。三是热衷应酬、经营人际的多了。将正常的人际交往庸俗化,评先评优时“实干”不如“拉票”,“老好人主义”盛行,都怕丢了选票。应该承认,人们现实短视、功利化的行为很多都是迫于现实环境的无奈选择,似乎无可厚非,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现象也会加剧,但如果任其发展,长此以往,扩散开来,就会使得打基础、重长远的工作无人去做,即使有人去做也得不到肯定和回报,造成混天度日者好过,踏实肯干者难行的局面,逐渐形成浮飘浮夸的工作作风,甚至形成与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和一切公开的原则、规定、通则相悖的危害严重的“潜规则”,最终必将削弱工作的发展后劲,成为贻误工作的重大隐患。  

    4、暮气沉沉。面对转型期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深刻变革,面对监狱工作新形势下越来越高的工作标准和素质要求,一些监狱警察不是“穷则思变”,时不我待,奋起直追,而是发出“不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太快”的叹息,暮气渐长,或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痛痒不觉,一切都无所谓,或一切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或老于世故,成熟圆滑。这种暮气现象与时代发展趋势相比,与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拿出的工作激情、热度相比,都是极不相称的。究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转型期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外,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监狱警察自我激励不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创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应该看到我们赶上了一个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好时代,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说过:“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成功是社会评价,成长却是自我评价,如果我们自己不关注自己的成长,不时时为自己注入成长的动力,又怎么体现自我价值、落实以人为本呢?  

    三、对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于转型期监狱警察队伍中的几种现象,转型期是外因,警察队伍建设是内因,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转型期这一外部条件的研究,一方面还要落实到加强警察队伍建设这一根本条件上来,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我们无论在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的根本策略。在队伍建设中要着力突出以下几个环节,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社会转型和监狱转型要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和观念,绝非一蹴而就,因此,思想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增强改革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邓小平同志说过:“干革命、搞建设,需要一批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闯将。”我们必须不断摆脱思想观念上的束缚,才能积极投身改革,直面转型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不能抱残守缺、封闭狭隘,消极等待,回避矛盾。思想观念的更新决定了工作的创新,我们看到:浙江、广东等省份关于转型期监狱工作的研究先行一步,已经明确提出了监狱工作“三转型”,并着力在队伍建设、生产经验、监区基础工作等各个领域进行课题研讨和实践,我们向先进省份学习,不仅要学习其具体的工作经验,更要学习其先进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转型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力的黄金机遇期,为主动把握机遇、争取超常发展打好思想基础。  

    2、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推进学习型监狱警察队伍建设。我们要按照以学习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提高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的要求,带动全体监狱警察用学习增长才干,用学习解除思想困惑,用学习保持心理平衡,用学习注入成长动力。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监狱警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达到显性价值体系和隐性价值体系[注2]的统一;二是注重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问题。可以采取团队学习方式,从“单独学”到“互相学”,在各自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学习、互相讨论、交流看法,共享学习成果,并相互激发思想火花、深化认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加强系统思考,从“看一点”到“看全面”,教育引导大家改变“归罪于外”的思维方式,建立“先找内因”的思维方式,改变“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建立“一分为多”的思维方式,改变“盲目从众”和“迷信权威”的思维方式,建立“独立思考”、“先谋后动”的思维方式。  

    3、切实加强监狱警察职业保障工作。监狱工作性质危险、任务繁重、环境封闭,越是压力重重,就越是要落实职业保障。一是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制度。落实好干警休假、例行体检、困难慰问和奖励等制度,切实解决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落后、子女就学及配偶就业等困难。二是要高度重视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政工干部中要有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建立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档案,准确掌握本单位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心理治疗专家,及时开展化解和疏导工作,有效解决群体性和疑难性心理问题。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狱警察的任职保障,支持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特别是要对恶意投诉、诬告陷害、行凶报复监狱警察的案件,依法果断查处,及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切实维护监狱警察的合法权益,为监狱警察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4、完善监狱警察评价机制。面对监狱警察的种种问题,与其说监狱缺乏优秀的人才,不如说我们缺乏人才的选拔、评价和激励机制。其中,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监狱警察,将直接影响其行为选择,评价机制的完善更为重要。一是完善评价标准。在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能、绩标准进行量化,使之评有依据。对“能”的标准,在适应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对“创新能力、独立完成工作能力、驾驭形式能力、转化服刑人员能力”的考核。对“绩”的评价标准,在确保安全、维护监狱秩序稳定、服刑人员违规违纪、服刑人员文化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对“潜性工作业绩、服刑人员改造质量、推进监狱完善制度缺陷”等因素的考核和评价。二是优化考核评价程序。在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重在把握各级考核的衔接,把分线考核、分层考核、民主评议结合起来,摒弃人为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和评价。三是构建经常性的监狱人民警察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根据工作性质分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经常性的技能竞赛、业务竞赛、理论调研等活动,通过公开的评比,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注释:  

    1、河南省监狱管理局  《推进河南监狱工作应知要点》  河南省监狱管理局于2004年提出新形势下推进河南监狱工作,全省监狱系统必须做到“四个准确定位”和“五个解放出来”,即“即准确定位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性质,准确定位监狱正确执行刑罚、惩罚与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职能,准确定位监狱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职责,准确定位监狱警察的国家公务员身份。”“从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监狱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固步自封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从整机生产的浓厚氛围中解放出来,从监狱企业的经济利益误区中解放出来,从监狱企业工人管理的旧体制中解放出来。”  

    2、邵磊  《略论监狱亚文化——从考察罪犯群体的角度》  在社会价值规范体系中包括两个子系统,即显性价值规范体系和隐性价值规范体系。显性价值规范体系,即主体价值规范体系,它主要以官方所宣扬和褒奖的价值规范体系为主体,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发挥作用。隐性价值规范体系主要是指已经内化为个人心理结构的行为规范体系。当两种价值规范体系高度和谐统一的时候,社会就呈稳定的发展和良性运行。而当两者发生激烈的冲突时,社会就处于不稳定的失衡状态,从而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  

1、姚  亮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特征分析》  

2、陈晓舒        《以生产为重刑罚功能被淡化  中国式监狱转型艰难》  

3、经济论坛      《中国社会转型期心理失衡问题浅析》    

4、于保忠        《紧紧把握黄金机遇  加快监狱工作转型》  

5、徐安琪  张亮  《转型期家庭压力特征和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  

6、刘  实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7、李如林        《总结经验  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在全国监狱长第二期培训班上的讲话》  

8、孙天亮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全面推进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