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法定节假日三薪: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广东模式—《中国决策白皮书·决策》—2011年第3期—龙源期刊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23:54

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广东模式

打开本文图片集

  坚持“四条原则”,落实“五个重在”要求,推行“四个一”运作规范,激活“六联机制”,实行矛盾纠纷调解“扇形流程图”,构建中心“八个统一”,全面实现“六提高六减少”工作目标,在更大范围打造基层资源整合的工作平台,在更高层面构筑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体系,在更深层次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最终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基层
    

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广东模式

打开本文图片集

心诉求,中心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处,力争当场化解矛盾;第二步职能部门调解。属人民调解范畴的,由司法所进行调解;属行政调解范畴的,由主管行政部门进行调解。第三步综治办主任(镇街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牵头联合调解。如职能部门调解未成,由综治办主任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一起会商处理。第四步综治委主任(镇街党工委书记兼任)牵头联合调解。如综治办主任组织调解未成,由综治委主任组织全镇街资源力量,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第五步仲裁或诉讼过程调解。如当事人提起仲裁请求或诉讼,仲裁机构或法庭再组织裁中或诉中调解。这“五步调解法”环环相扣,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对接。

  

  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具有六大功能。从2009年以来建设运行实际情况来看,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权益、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由点到面、由疏到密、由虚到实的全覆盖、“一箭六雕”的社会效果。

  一是社会矛盾的“化解器”。镇街中心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放在首位,形成了群众来访“一条龙”服务、矛盾纠纷“一体化”调处、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的新机制。在这样的体制下,群众来信、来访得到及时受理,矛盾纠纷能够深入排查。基层中心成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社会矛盾“化解器”。

  二是党委政府的“减压阀”。信访量的下降是全省镇街中心建立后最先显现的成效。在此之前,基层领导们常常困惑于经济发展和维稳工作无法兼顾,没完没了的越级上访更是让很多领导感叹“吃力不讨好”。但是镇街中心“落户”于我国政权的最基层,避免了群众直接到当地党委政府或中央、省、市越级上访。各级党委政府的稳定工作压力也大大减轻。

  三是社会管理的“桥头堡”。2010年底,广东省流动人口“一证通”办证率将达到90%以上。而这得益于全省镇街中心狠抓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实施的努力。各地镇街中心组织指导村居、社区、企业和职能部门做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管理部门对流动人口的底数掌握因此更加清楚,对其中高危人群的管理控制更加到位。全省各地社区被细化为网格,一格多员、责任捆绑,基层社会管理任务按网格包干。

  四是公正廉洁执法的“晴雨表”。群众到镇街中心反映问题,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从反映到受理、处理、再到反馈的全过程。为了提高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权威与效率,不少镇街中心设立了“法官工作室”,完善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对接机制。在“法官工作室”,群众可以得到法律咨询,先行调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协助办理立案手续等方面的帮助。司法关口前移,不仅考虑到了群众的息诉观念,更实现了诉讼成本的最小化。

  五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作为基层服务部门,镇街中心像一面镜子,反映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评价。镇街中心建立后,广泛的宣传让群众有了问题就能想到找中心。镇街中心和工作站在接待上访的同时,还主动到村到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有部分中心还规定镇街党政领导到挂点村居下访每月不少于一次。“案件回访”制度对掌控中的不安定因素和当事人进行不定时回访。这一系列的做法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基层中心力争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经济社会发展助跑。2009年以来,各地镇街中心妥善处理了大量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资纠纷,有效缓解了趋于尖锐的劳资双方矛盾。中心对一些重大建设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等矛盾问题,早介入、早预防、早化解,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不仅是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对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的创新。通过重新整合、优化配置现有行政资源,广东省构建出新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平台,实现了关口前移、前端防范、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有效地解决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问题。

  “五个一网”实现警务信息化,“工作执法-网考”破除考核“大锅饭”

  2009年,广东省公安厅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确立了“五个一网”(视频监管-网控、办案办公-网通、信息情报-网综、服务措施-网办、工作执法-网考)的信息化建设总目标,在全省掀起了一场警务信息化革命。

  

  以“视频监管-网控”和“信息情报-网综”破解信息分散难题。广东省公安厅通过“视频监控-网控”和“信息情报-网综”,使警方对各类社会面上的违法犯罪、高危因素的打击和防范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促进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机制的建设。不仅把不同警种的信息综合起来,而且把不同地方的信息整合起来,实现了共享。目的就是一个:服务于实战。据了解,目前广东建有治安视频监控探头103.6万个,全省80%以上的城市派出所、珠三角地区90%以上的派出所都建立了视频监控室,一张覆盖全省的24小时、多层次的视频监控网络初步形成。省公安厅成立情报信息中心后,深圳、珠海、佛山等市纷纷整合现有情报信息资源,初步实现了情报信息的综合利用。据统计,在所有侦办案件中,使用情报系统相关功能核查或挖掘信息的案件占7成以上。一位在刑侦一线工作多年的民警说:“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让我们的眼睛看得更远,耳朵昕得更清,向‘数字化警察’迈进了一大步。”

  以“办案办公一网通”破解执法“乱作为”和“不作为”。以前公安局案件信息录入是手写,速度慢又容易出错。现在通过“办公办案一网通”促成了警务信息的高度集成、警务资源实现高度共享。从抓捕犯罪嫌疑人,到审讯细节,到对现场的勘查,都在网上有所体现。这些记录,不仅提供各办案部门共享,领导也可网上监督。此外,法律文书也可以自动生成,保证了格式和条文引用不会出错。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快到时还会自动提醒,避免了人为疏忽。广东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称,通过推广“办案办公一网通”,解决了两大问题:执法“乱作为”,信息流与业务流合一的工作方式,使每个执法民警只能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权限进入系统开展工作,不能越权执法,也无法代替他人操作,实现了执法规范化;执法“不作为”,执法环节环环相扣,按照法定期限运作,一环不作为,其他环节无法进行,且超过法定期限就会自动报警,实现了执法的程序化。

  以“服务措施-网办”破解警民互动的难题。广东省公安厅于2009年3月份开始积极推行“服务措施-网办”,依托省厅“平安南粤网”为核心、21个地市公安政务网为支撑点的全省公安政务网站群,大力推行网上便民服务措施。2010年2月,广东省公安厅在原有70个网上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再次推出10项网上便民促发展服务措施,截至2010年6月,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经累计推出258项网上便民服务,涉及10个警种的咨询、受理、审批、预警、投诉、举报等业务。其中,“港澳个人旅游再次签注”、“消防许可和备案”、直通港澳车辆批文延期等6个警种的21项业务实现了网上受理、审批和查询“一站式”服务。广东的出入境办证收费网上支付服务已在全国率先破题,并在省公安厅和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