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节假日多少天:康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ff116 --中医诊病(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21:12

中医诊病(一)

(2009-02-22 21:03:01)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营养

绪论

 

一.中医诊法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法学的原则

 

三.四诊运用中的基本环节与注意事项

 

 

绪论

中医诊法学是研究中医诊察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是研究诊察病证方法和探求症状机理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各种诊察方法和手段获取临床信息,并对诊察所得的资料进行病机分析,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一、中医诊法学的主要内容

诊法,指诊察病证的方法,它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简称为“四诊”,这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

中医诊法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密切结合的具体运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本学科的基本特点是,要求医者主要利用感官以诊察病者的症状和体征,既要掌握四诊的方法、技巧,更须从病证的现象中探求其本质,并做到四诊的综合运用。

 

二、中医诊法的原则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要求医者“司外揣内,因端竟委,察态知意”。整体诊察是指诊察疾病,既要把患者各种局部的症状看作是全身性的反应,又要把患者置于自然环境的统一体中来考虑,重视从整体上把握疾病、把握病人。

(二)动态观察

“究其萌芽,察其传变,明其予后”是中医诊法学的原则之一。“究其萌芽”,即是要判明病因,详细了解发病时的情况。“察其传变”,因为疾病的过程是一个正邪相搏、彼此消长、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一要预见疾病的传变,二要预见疾病的并发症。“明其予后”,即医者要特别重视观察患者神之存亡,以判断其预后。

(三)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综合运用与全面分析。望、闻、问、切各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所搜集到的病情资料互有补充。要想全面地掌握病情,必须四诊合参。

三、 四诊运用中的基本环节与注意事项

(一)基本环节

诊察的过程,即是认识病证的过程,欲求对病证的正确认识,必须提高诊察水平。如何正确熟练地运用四诊以获取临床信息,这就要求掌握诊察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环节。

1.根据患者主诉诊察

2.分清主次症状

3.动态诊察

4.因人而宜

5.联系有关情况诊察

(二)注意事项

为有效地获取临床信息,在实施望闻问切四诊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医德

2.知常达变

3.识别真伪

   





转载列表:

转载前一篇:营养美食(十一)——如何延年益寿后一篇:中医诊病(二)
最炫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31993293 我的博客为什么登陆不了?http://0sea3.blog.163.com 我的博客http://cus111.blog.163.com 如何添加背景音乐 北京国安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38173177 http://bdhly.blog.sohu.com/我的博客,请多指教! http://tongkudew.blog.sohu.com/ 这是我的博客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5332885 blog博客的全拼 怎么让人知道我的博客呀? http://blog.sina.com.cn/u/1186175010 我推广我的博客 用什么办法好http://yingyu4ji.blog.com.cn/ hansey博客的音乐叫什么名字啊?http://blog.sina.com.cn/m/hansey 新浪博客的地址有几种格式?http://blog.sina.com.cn/m/*******这种格式怎么弄 怎样使google搜到我的博客内容 现在输博客名字才可以找到 http://wssn000.blog.sohu.com/ 有关博客(BLOG)的问题 那的博客blog网最好?谢谢 博客(BLOG)是干什么用的? BLOG,博客是怎么来的? 关于摄影博客(blog)的问题 如何建立自己的博客(blog)? 那些博客是L-Blog系统的 为什么我的网速这么慢?进我的博客时好慢!为什么?我的博客地址是 http://blog.sina.com.cn/u/122592111 http://blog.sina.com.cn/u/1218654511孙培然的博客写的如何?为什么没人来呢? 欢迎来我的博客休息和欣赏http://blog.sina.com.cn/m/weiqingqing + 顺便告诉我你们的地址好吗? 怎么弄的文章都跑背景色上去了 你先看看我博客的症状吧 http://blog.sina.com.cn/u/122943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