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孔融死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3:44
 孔融死因   彭匈 南国早报 200年78月3日 当初,祢衡到江夏时,黄祖问他在许都有何人物,祢衡答:“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祢衡是个目空一切的狂士,孔融犹能在他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孔融在当时朝野,名望是相当大的。 祢衡的出山,是孔融推荐的。孔融向天子上《荐祢衡表》,把祢衡吹得天花乱坠,“淑质贞亮,英才卓跞”、“性与道合,思若有神”,不一而足。平时二人也互相吹捧,祢衡赞孔融“仲尼不死”,孔融称祢衡“颜回复生”,关系很铁。可以想见,在许昌街头的大排档里,他们三个恃才傲物之士,也是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吹牛、针砭时弊的。 孔融跟曹操的关系也不能说差,他的话,曹操也还能听进一二。祢衡裸衣骂曹时,孔融在座,恐操杀衡,乃从容进劝,操方息怒。 孔融为孔子二十世孙,官至中郎将、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官声一直不错。孔融从小就是个聪明胚子。除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外,还有一个例子也很有说服力。他十岁时去见河南尹李膺,被门人阻挡,孔融说,我们孔家与李家早就是通家故交了。入见,李膺问,怎么说我们是通家?融答:“昔孔子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预言“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孔融长大后,确也能诗擅文,文辞锋利简约,内多讥讽,与王粲、陈琳等并称“建安七子”。 孔融与曹操打过不少交道,似也没有什么根本性大的矛盾。要命的是,他经常以曹操老熟人自居,随时摆谱,几乎每一次都不给阿瞒面子,当众驳得曹操体无完肤,即便修书写信(如《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也是言词尖刻激烈,令操不堪。就连曹操于荒年上表禁酒,孔融都要同他捣乱,写下《难曹公表制酒禁书》,针对曹操所谓“酒可亡国”的理由,孔融讥道,桀纣亦以妇人失天下,何不禁婚姻?气得曹操七窍生烟。最后终于找了一个“侮谩诽谤”的罪名,让孔融掉了脑袋。 照理说,孔融言语的杀伤力远不及祢衡,缘何也遭了刑戮?书上其实也交代了缘由的。孔融的要害之处不光在于他那张嘴,他被曹操逐出权力中心之后,仍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想想,儒生们常常在他家里聚会,一天到晚嬉笑怒骂,发牢骚讲怪话,曹操他受得了吗?再往深处探究,我们还不难发现,作为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对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为己任的儒家文化,他是视为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昔云,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看破了这一点,曾指出曹操要成其大业,“则必先摧破其劲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的堡垒,即汉代儒家思想”,这才是曹操杀孔融的要害所在。演义将曹操杀孔融的当口设计在曹操将伐刘备,孔融谏曰不可,复叹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是作者尊刘抑曹的宗旨使然,掩盖了曹操杀孔融的本质原因,实属败笔。 及至杨修、祢衡、孔融全部遭殃,我们便不难看出,曹操的用人政策好恶取向,再明白不过了。帐前正儿八经为他效力的谋士武将等,这些人对他平定天下有直接的功用自不待说,即便九流三教人物,只要在大事上无碍于他,曹操也能将他们笼络在自己旗下,“问其术而行之”。他唯独不喜欢满腹经纶的腐儒,讨厌聪明过人的舌辩之士,不能容忍当众扫脸的狂生,不放过屡屡跟他闹别扭的名流,尤其是儒家的精神领袖。不过也有一个特例,就是替袁绍撰写檄文、声讨曹操并连带骂遍他祖宗三代的陈琳。当初曹操头风老毛病发作,躺在□上听人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如同服用了发汗猛药,反觉一身松爽,不禁叹曰:“读陈琳檄可愈头风!”破袁绍后,曹操大开杀戒。刚杀掉审配,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此刻曹操气不打一处来,责问陈琳,你为袁绍作檄,骂我也就罢了,为何要辱及我的先人?陈琳也拿不出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只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曹操不仅不杀,乃赦之,留他在帐中当了秘书,后来还让他起草过若干重要文件。有人说曹操不杀陈琳,是怜其才,这恐怕解释不通。孔融之才当在陈琳之上,同为“建安七子”,曹操为何不怜?关键一条恐怕还是孔融对曹操有威胁,陈琳已经没有,区别就在这里。戏台上的曹操,为什么一时是白脸,一时是红脸,恐怕我们从中也能够找到一点注脚了。 
相关阅读:   “孔融让梨”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