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服用消炎药:倾情改革,志在创新——写在吕日周系列论著出版之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5:01

倾情改革,志在创新

——写在吕日周系列论著出版之际

张  平

与日周相识、相处已有数年,崇拜他的人品,熟知他的才华,理解他的情操,更佩服他的改革勇气与治政业绩。近来,他的系列论著《吕日周言论集》、《吕日周论稿》、《吕日周诗文精选》出版,这三本书,承载着吕日周厚重的历史贡献,记录着吕日周倾情改革的政治胸怀,展示着吕日周充满激情的风云岁月。吕日周博学多才,以才辅政、寓学于政。正是凭了这种智慧与博学,加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与改革创新的立志,才创造了原平“搭台唱戏”、朔州“小政府,大社会”、长治“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改革经验,才创造了长治为官时的新政生辉、艳阳普照。当我们拜读他的“三本书”,重新领略吕日周的昨日辉煌,不难看出,吕日周治政思维的超前性、科学性。特别是他的“言论集”,听其言、观其行,更见一个改革家思想的深湛浩繁,追求改革的笃志不移,引领创新的不知疲倦。

纵观吕日周从政经历,重温吕日周论稿,品读吕日周诗文,十分清晰地感到了吕日周从政、为文、笃志改革、不倦创新的政治品格与人格情怀。

崇高的政治理想。吕日周文稿、吕日周言论、吕日周诗文,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学,都毫无例外地洋溢着吕日周的信念与激情。突出的表述是全身心地信仰着崇奉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创新理论。比如:十多年前发表在《人民日报》的“社会主义总和公式”、“确定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论”的文稿,是用他独特的思考与个性化的认知,用他质朴的简述和新颖的笔锋,描述并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过程。在他的《言论集》中,吕日周直接声言:“我们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踏步前进。而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在改革实践的第一线。看得越清楚明白,我就越对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充满热情”(摘自《云南政协报》2008、4、16第一版)事实上,吕日周这种信念信仰,学生时代已培育萌芽,后来他用他的改革的、创新的、执着的、自觉的执政行为、改革行为,做了信念坚定的最佳诠释。

饱满的为民情怀。一个创新理论的信仰者,如果游离了群众立场,疏远了群众感情,那只能是一种虚假与伪装。吕日周论著、论作、行为实践始终在代表着群众、服务着人民。他的著作特点没有空、假、虚、套“四话”,也没有司空见惯的官话。而是言之必为群众,论之必讲群众,赞之必赞群众。他说:“人民最知道谁在为人民服务”。他说:“不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大款取向,这不是共产党的做法”。他还说:“和老百姓的亲情就是共产党的生命。人民最可爱,人民最可靠,人民最可敬,人民最可亲”。“干部离开了人民,就像装了麻袋里的良种,永远不会发芽、生根、结籽”。针对一个时期,贪腐成风,脱离群众的现象,吕日周提出并实施一个看似平淡,实则深刻的动作,那就是“带领干部回到群众中”。“回”一字千钧,因为有脱离,才有“回”,多么准确的党建命题、反腐命题。现在回首吕日周的长治新政,他的多数时间、诸多决策,都是引领广大干部“回”到群众中去。

不倦的改革追求。吕日周作为当代中国的改革家已经誉满全国。30年前,时任原平县委书记的吕日周,推出原平“搭台唱戏”的改革,开启了中国县级改革,以及政府职能改革的先河。这次出版的三本书,特别是“言论稿”部分,再现了改革历程的历史原貌。用今天的眼光审视30年前的改革,我们感受到了吕日周的成熟,吕日周的责任,吕日周的素质,没有亲历亲识那次改革的后之来者可以从吕日周的“三本书”中找到当年吕日周改革的执着,是他崇高政治理想的标识。他笃志改革,不畏风险。原平的改革,原本是一件幸事,结果缘由保守势力的围剿,低能者的妒忌,他居然不明不白地遭受了责难。然而,磨难更使吕日周坚定了改革不断的意志力。愈挫愈奋,慷慨着。后来,作朔州市长,引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主政长治,又一次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改革。新政搅扰了平庸,扶植了贤达、“整饬了官场,繁荣了市场”(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如是说),使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富裕,论稿中记叙了吕日周改革的足迹,发展长治的生动过程。

犀利的思想锋芒。著书立说,一般意义都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怀、理论见解,而吕日周论稿也不例外,同样是吕日周改革思维、创新思维的记录。与众多书稿不同的是,吕日周语言的质朴无华与简洁明快,吕日周语言的诙谐幽默与独特、鲜活。许多流行观点,通过吕日周语言,赋予了新的内涵。让我感动的是,比如舆论监督,“引猫入室抓老鼠”,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是“上身穿棉衣下身穿裤衩”;又比如,对长治工作的要求,吕日周的表述是:“长治市要以一跃奋起之高,自立于全国城市的群峰中,有名、有望、有特色;上党人要以二次崛起之秀,活跃于山西人民的惊讶中,有脸、有面、有尊严。”对改革的表述,吕日周的语言是:“没有山穷水尽”,逼不出“柳暗花明”;“立党为公民,执政为民众”、“在职一分钟,尽力60秒”、“宁可累死牛,不让车滑坡”、“自己要吃千般苦,换来人民夸政府”、“宁可自己丢官印,也不能丢掉党威信”。对于抓工作落实,吕日周的独特公式是“开会+不落实=0,部署工作+不落实=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此外,在各个领域,都有吕日周语言,不妨从他的“论稿”、“言论”、“诗文”中找找吕日周独特的新颖的语言表述,那也许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与熏陶。

浓烈的经验色彩。《吕日周论稿》不完全是理论研究,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充满了经验色彩。事实上,理论的成熟,是经验的升华,经验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经验的概括。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完成经验向理论的跨越。但同时,只有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的敏锐思维、创新思维,才能“滴水见太阳、窥斑视豹”,从基层最鲜活、最萌芽的事物中,发现神奇、发现伟大。吕日周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总结的成熟的思想家,善于引领典型波及全面的独特的政治家。早在1973年,吕日周作为广灵县的一个村官,就写出了极具方向性、指导性的经验调查。题目是:《队有储备,户有余粮》,说的是广灵县翟町大队集体储粮,户有余粮,用好储备粮的事。当时引起震动,载于1973年第一期的《红旗》杂志,并被列入中学教材。

经验总结在以后的岁月中,成为吕日周工作法的重要部分。对处理重大事件、一般事件,吕日周都要归纳演绎,找到事物的经验所在,教训所在。比如,1979年吕日周所作《黑流水大队访问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不要怕富”的第一声呐喊:因为邓小平理论还在初始创立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还处于萌芽状态。或者说还没有实践成果和实践行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吕日周“不要怕富”的主题调查,又是起到了引领作用、示范作用。“黑流水”的争论,最终流淌出一条清澈的先富之河,这些文稿都散见于吕日周的三本著作中。当然,再后来,吕日周的改革,更是依奠于成熟的经验的基础上,更是建立于新事物成长的趋势判断中。

永恒的创新选择。改革与创新,相辅相成。改革是因为追求创新,创新必然选择改革。吕日周的全部治政实践,都是依循着改革创新的轨迹发展而来。从他的三部文稿中,更清晰地展示了这一点。在他的“论稿”中,更显示出吕日周改革的情怀、创新的选择。他说:“我不会安度晚年”,这是他“下野”之后的政治宣示。他励精图治,组织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冠名也是“改革创新”。这个年轻的团队,在“改革创新”的旗帜下,承载了山西吕梁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右玉精神乃至露矿开放精神的研究。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着直接的现实的具体的动力支撑与智力支持。把“五大精神”完整地打造成山西特色文化、丰富和推进了山西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个基础上,“生态庄园”经济,一个崭新的发展命题,现实的改革命题,创新的具体命题,已经“燎原”全省。左权抓点、晋中铺开、全省效法、波及全国,这就是吕日周团结创新研究、创新选择的成果性反映。一句话“庄园”经济迅速崛起,是改革创新的逻辑结果。吕日周的创新触角延伸至山西之外,全国之内。比如,眼下对政治体制改革撬动与开启、试验与总结,吕日周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创意、新的目标,这些思路散见于他的“论稿”与“言论”中,经验总结与典型开掘中。比如,政治体制改革的十大建议;对河北大名县深化人事制度创新的思路调查;比如,对江苏睢宁政治改革的深度解读,对陕西神木干部体制改革的总结,对云南昆明都透视了吕日周胸中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担当与设想。这些追求改革创新的政治情怀、社会责任、不断探索,都能从吕日周论稿中看到端倪。故此,也建议从政者和管理者、不从政者或非管理者,文艺工作者,有暇读读吕日周文稿,受益匪浅会是您全新的感觉。

                         2011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