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流程管理:图书馆业务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13:33

图书馆业务知识

洪有江

主页:www.sxtsg.com

E-mail:shlw@.163.com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图书馆正在应运而生,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逐步被现代新型的图书馆取而代之。计算机管理给图书馆空间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一些辅助设备如互联网、校园网等网络链接、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先进设备、设施逐步走进了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对单一的纸质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发展为对纸质在内的现代所有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包括互联网上的知识的搜集、整合、加工、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馆长的知识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当好现代图书馆的馆长。下面与大家共同温习图书馆的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收集、加工、整理、保管与一定社会读者利用馆藏之矛盾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图书馆学"这一概念是德国人施莱廷格于1807年首先提出的,直到1887年德国哥丁根大学开办图书馆讲座,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正式诞生。图书馆学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不过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却关于吸取其他学科营养而获得快速发展,并在由4000多个学科组成的科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什么是现代管理图书馆学?

现代管理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应用了电脑以后的图书馆、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工具性、技术性、法规性和知识性等特征。现代管理图书馆学是"电脑时代"的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学发展的新阶段。

 

三、什么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主要观点?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所谓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多方组成要素以及馆藏文献中的知识、信息;所谓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主要有"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交流说"等观点。

1、要素说:此观点始于1929年,由陶述先先生提出,他认为图书馆要素有三:书籍、馆员和读者;1932年,杜定友先生认为图书馆有书、人和法三个要素;1934年,刘国钧先生指出图书馆由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四要素构成;1957年,刘国钧先生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图书馆事业由五要素组成,即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设备以及工作方法。以上观点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所作的具有一定影响的表述。

2、矛盾说:此观点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其倡导者根据毛泽东《矛盾论》一文中阐述的科学对象区分的原理对图书馆领域中特殊矛盾进行分析,认为图书馆工作是收藏图书与读者利用这一特殊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为因果,互相对立。此观点不仅加强了图书馆学的理论建设,而且对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规律说:此观点是"矛盾说"的延伸和发展。它认为图书馆事业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即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所形成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4、交流说:此观点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即认为图书馆起着情报中心的作用,是研究图书馆在科学交流和图书馆情报传递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学说。文献信息交流这一现象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近几年,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又提出了如下几种新的见解:

①图书馆学是"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的综合体。

②图书馆学应以知识资源的存贮与利用作为研究对象。

③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活动规律。

④图书馆学应研究文献知识的交流与传递。

⑤图书馆就应把图书馆作为一种介质进行研究。

 

四、什么是图书馆?

概括地说,"图书馆"一词,源于拉丁文"Libraria",意为"图书之所"。据考古发现证实,在古巴比伦贵族的贮藏室中藏有公元前2000年的楔形文字泥板;公元前7世纪的阿舒尔巴尼帕王朝宫廷图书馆建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尼尼微;在古代埃及,寺院都设有图书馆;在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已有了公共图书馆;在古罗马,公元前3世纪创办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古代中国,公元前10世纪的周朝建有正式的图书馆--"藏室"。随着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古代馆藏楼被现代图书馆所取代。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各种文献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文化、教育和学术性机构。不久的将来,当图书馆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时,图书馆就会进入"电子图书馆"的新时代。所谓"电脑管理的图书馆就是应用电脑技术"、"全、准、快、"地完成文献的收集、保存和提供利用的图书馆。

 

五、图书馆具有哪些基本职能?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文献集存、文献整序、文献传递、智力开发和社会教育。文献集存职能,就是收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文献整序职能,就是将分散的、多头的甚至失控的文献流经过整序使其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文献传递职能,即是将图书馆蕴藏的五大文献信息资源输送给用户;智力开发职能,即是图书馆通过对文献的再生产和知识的再加工形成二次、三次文献的智力开发工作;社会教育职能,即是"以馆藏育人",将文献信息提供给读者利用从而达到图书馆对社会各成员进行教育的目的。

图书馆五大职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整体,是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保障。

 

六、什么是国家图书馆,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国家图书馆是由国家举办的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建设的水平,是国家的馆藏中心、目录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国家图书馆主要有四种类型: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政府性的国会图书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作国家图书馆(如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罗马尼亚的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担负着国家总书库的任务,其主要职能是:

1、完整系统地搜集本国主要出版物,重点采取选外国出版物,是该国文献资源的中心,本国正式出版物主要通过国家制定的呈缴本制度来保证入藏。

2、编印书目,发行统一编目卡片,是该国的书目中心。

3、开展科学情报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

4、为图书馆学研究搜集、编译和提供国内外情报资料。

5、负责组织图书馆现代技术装备的研究、试验、应用和推广工作。

6、参加国际图书馆组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七、什么是图书馆网,主要有哪些职能?

所谓"图书馆网",就是以多项协作为中心内容,由各种类型图书馆组成,在中心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即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图书馆事业体系。图书馆网是在图书馆协作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馆际互借、馆际联合和图书馆网络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网络相对,这个网络是图书馆事业网络。

图书馆网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要职能是:

1、统筹规划本地区各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并实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以形成地区性馆藏体系。

2、编制联合目录,开展馆际互错,实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利用率。

3、实行集中编目,组建电脑网并开展机检服务。

4、建立地区性贮存图书馆,通过电脑网络提高书刊流通率。

5、组织地区及全国性的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职干部培训及其他业务活动。

6、开展图书馆学研究,促进图书馆学发展。

 

八、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是怎样构成的?

图书馆业务工作内容广泛,环节甚多。这诸多内容和环节前后衔接,有很强的连续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体来讲是,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体系主要由两大环节6个小环节组成,如图1。

                     

 

 

 

 

 

 

 

图1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图

 

九、怎样概述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

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书刊搜集、加工整理、管理保护和书刊利用四个方面,具体内容见图2。

图书馆基础工作

 

 

 订购

书名页

 购入选购

 单据与实物相符盖馆藏章

 邮购固定页

采购验收在书上打登录号

 调拨

 检查倒装缺页

非购入 捐赠

 

 交换

 

 

  查重

 

 总括登录 主题分析著录

 

登录 分类 归类编目

 

 个别登录 给分类号标目(按《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给书次号(按照《中图法》)

 

注:使用电脑管理的以上三步可以用电脑操作。

 

 



 书名目录 写书袋卡(电脑管理贴条形码)

目录组织技术加工贴书袋(电脑管理夹磁条)上架

 分类目录 写、贴书标

 

 

 修补、装订破损严重

 

书库保管 防火、防盗、防潮、防晒、防尘清点、剔旧、注销陈旧过时

 

整理、清架复本过多

 

 

 

 

 

 

 

 

 

图书馆管理工作 图书馆读者工作

 

 

 决策、计划新书介绍

行政管理 指挥、协调宣传工作橱窗、墙报

 规章、制度推荐书目

 

 

 

 工作统计报表发放借书证

业务管理 图书馆协作网办理借还手续

 检查、评比进行外借统计

外借工作保管借书档案

 定员、定编办理催还、赔偿、离校手续

人员管理 培训、考核上架、保管、修补图书

 待遇、职称清点、剔旧、注销

 

 

 教育事业费登记新到报刊

经费管理 上级拨款办理借还手续

 自筹进行阅览统计

阅览工作保管借阅档案

 馆舍面积办理催还、赔偿、离校手续

设备管理 布局整理、装订报刊

 设备编制文摘索引

 

 

书刊复印

复制工作

声像资料

 

 

 

图书馆知识

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文献检索

 

 



专题书展

读书活动学术讲座

简报书评

 

 

 

参考咨询

 

十、什么是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其对象是什么?

现代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应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按照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合理地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最优决策。

现代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系统。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收集整理子系统,流通服务子系统,财务、设备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结合成一个相互作用和依赖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层次结构。图书馆系统(三个子系统)是由人员、馆藏、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也就是现代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具体对象。

 

十一、中小学图书馆(室)科学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科学管理,从范围上讲,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从管理工作上讲,可分为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等;从管理内容上讲,可分为计划管理、业务管理、规章制度、业务标准化及协作、协调等方面的管理。

中小学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具体内容包括:

1、建立健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体制,建立全国或地区的组织领导机构与协作机构。

2、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图书馆行政管理制度和馆长负责制。

3、确定中小学图书馆业务部门的设置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4、制定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编制及配备标准,提出对工作人员文化和业务水平的要求,制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

5、提出对经费、馆舍、设备和文献资源的合理管理及充分利用计划。

6、建立健全中小学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

7、推动各中小学图书馆之间以及中小学图书馆与地方少年儿童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协调活动,促进文献资源共享。

 

十二、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任务、作用和特性是什么?

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

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

1、建立有特色的馆藏体系;

2、开展书刊借阅工作;

3、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

4、做好教师服务工作;

5、积极参加馆际协作活动和推进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

中小学图书馆(室)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自学方法教育、图书馆知识教育以及自学能力、分析鉴别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品德、陶冶情操;

2、配合课程、辅助教学;

3、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

4、独立思考、培养能力。

中小学图书馆(室)作为图书馆事业中的一种类型,它的性质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共性,但也具有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归结起来,中小学图书馆(室)具有教育性、服务性和学术性三种主要特性,其中教育性是最根本的特性,离开教育性,中小学图书馆(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十三、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什么素质?

据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和1991年我国国家教委分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规定,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应包括以下方面:

1、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热爱图书馆事业。

(1)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担负着塑造和培养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重任,所以应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2)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3)要爱岗敬业,有职业责任感。

(4)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有全心全意为中小学师生服务的精神。

2、要熟练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

(1)了解青少年出版物的历史与现状,根据本校教学需要,有重点地合理收集馆藏资料。

(2)掌握书刊的分类、编目知识。

(3)关于在读者与馆藏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3、具有丰富广博的相关知识。

(1)有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生理学方面的知识。

(2)具备美学及美术、音乐、表演等方面的良好修养。

(3)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具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运用。

 

十四、中小学图书馆(室)应设立哪些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实行科学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行政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图书馆的任务和职责;图书馆的领导体制;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图书馆岗位责任制;工作定额制;财务制度;业务培训制度;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

2、内部业务工作制度,包括:

(1)书刊入藏制度。主要有馆藏采购的原则、标准、采集方式,书与刊的入藏比例、教师与学生用书的入藏比例,书刊登记制度等。

(2)文献著录标准和格式、著录规则、目录组织规则等。

(3)文献分类的原则、方法,分类法的使用说明及使用规定等。

(4)馆藏的划分、清点、典藏、剔旧制度等。

(5)借书处和阅览室的组织原则,馆藏范围、服务对象,职责范围及管理规则等。

(6)统计制度。包括入藏图书和报、刊的统计,读者到馆统计、书刊流通统计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3、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制度和规则。主要有外借、阅览、馆际互借、借书过期及丢失损坏处罚等规则。

 

十五、中小学图书馆(室)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未来是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中小学图书馆(室)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变化。其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室)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中小学生自学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技术和手段将不断出现。这一系列变化将使教师与学生充分认识到利用图书馆的作用,从而使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地位日益提高。

其次,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存在形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它将改变目前封闭办馆的现状,成为没有围墙的虚拟的图书馆,是互联网络上的一个节点。

第三,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读者无论在家中或教室、办公室,利用网络终端就可获取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信息。

第四,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者的性质和任务将有所改变。他们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流通阅览,而是积极参与到中小学图书馆(室)网络建设中去,真正成为信息开发员和信息咨询员,为教学工作和读者利用网络及各类电子出版物提供咨询各辅导,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六、什么是文献?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文献"一词最早源于春秋,意指典籍(文)和贤者(献)。其后,"文献"之义几经变化,逐步演化为一个统一的概念。《文献著录总则》将其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辞海》及《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所作的定义也大致相同。可见,凡人类知识或信息以文字、图形、代码、符号、声频、视频等形式记载到不同物质载体上面形成的一切记录,统称为"文献"。

文献作为人类知识或信息的载体,主要由信息内容、载体材料、信息符号和记录方式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信息内容最为重要,是文献的内涵和实质所在,也是判定文献价值的主要依据。没有信息,也就不会有文献;载体材料是信息得以存贮和传递的实物媒介,如古代的甲骨、泥板、简策、绢帛等。现代文献的载体材料多系人工合成,主要有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信息符号是信息表达、转换、存贮和传递的手段媒介,如文字、图形、编码、声频、视频等;记录方式系指将信息通过信息符号存贮到载体材料上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或手段,如书写、打字、印刷、照像、复制、录制、计算机输入等。

上述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共同决定了文献的存在和发展。

 

十七、现代文献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掌握这些标准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文献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文献本身的属性确定,划分标准多种多样。我国图书馆习惯上以文献的出版形式作为主要标志,结合文献的信息内容、载体形态、信息符号等因素进行综合标志的分类。

熟悉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图书馆根据自身性质、任务和读者需要合理规划和建立其馆藏体系与结构,确保各类型文献有计划、按比例收藏。

2、有助于图书馆根据不同类型文献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科学合理地划分书库,组织和管理馆藏,以实现读者分流,进行定向图书宣传、推荐和区分服务。

3、便于馆藏统计与分析,以及时调整和修改馆藏补充计划,为图书馆实行科学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十八、现代文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我国图书馆通常采用划分标准,现代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并各具特点:

1、图书。又称书籍,是用文字、图画等信息符号手写或印刷于纸张等载体上,并具有相当篇幅的文献。图书是一种比较成熟、定型的出版物,同时也是图书馆馆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1)内容和形式编排比较成熟、定型、通常由外封、书名面、篇章目次、正文、版权页几部分构成。(2)主题突出,内容成熟,论述系统、全面;但由于出版周期长,内容不够新颖,有一定的滞后性。

2、报刊。即报纸和期刊,它们均为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

3、特种文献。是一种出版形式特殊的科技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技术标准、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样本和说明书等,是一种介于书、刊之间,类型特殊的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其特点是内容广泛、新颖,类型复杂多样,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动态和方向,对科研、生产有重要参考价值,一般不适合于中小学图书馆收藏。

4、缩微资料。又称缩微复制品,包括缩微胶片、缩微胶卷和缩微卡片三种。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信息记录密度高;制作迅速,成本低廉;规格统一,便于保管;易于放大、复制、翻印和拷贝,并方便计算机检索。缺点是必须借助于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设备费用较高。

5、机读文献。指计算机阅读型文献,包括计算机用的磁带、磁盘等。其特点是:信息存贮量大,信息记录密度高;一次输入,多次输出;能按任何预定体系组织、排检和提取信息,检索快捷方便,显示直观;成本低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长期保存。缺点是必须借助计算机阅读,设备费用高。

6、视听资料。又称声像资料或直感资料,是以电磁材料为载体,电磁波为信息符号,将声音和图像记录下来的一种动态型文献资料,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视觉、听觉和音像资料。其优点是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动作,视听兼备,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7、立体形象资料。又称三维全息资料,是用激光在三维空间进行全息摄影,实现存贮与显示的立体全息形象资料。其特点是形象生动逼真,立体感强。

8、光盘资料。这是一种由特殊光敏材料制成的新型载体文献。信息用激光记录在光盘盘面上,既可用于记录声音、图像,又可用来记录文字。它具备其他非书资料一切优点,信息记录密度极高。一张3.5英寸的光盘可存贮50万页文献资料;能实现全文存贮和检索,易于保管和复制;光盘技术与微机结合,信息处理灵活便捷,检索效率高。

 

十九、现代文献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文献的整体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文献量大,增长速度快。据统计,计算机、通信技术、原子能、环境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文献总量每3~5年就要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仅中国每年生产的文献量就在10万种左右,用纸90余万吨。

2、文献类型复杂,载体形式多样。纸质载体的印刷型出版物继续占统治地位,但随着声、光、电、磁等科学和新材料技术的广泛应用,缩微、机读、视听资料及磁盘、光盘等新型载体的文献也大量涌现。多种载体形式并存,共同发展。

3、时效性强,老化过程加速。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回忆了文献的新陈代谢过程。科技文献的平均使用寿命仅在5~7年左右,计算机等新兴学科的文献寿命仅在3年左右。

4、文献传递速度加快。借助现代化的信息设施和交通工具,可以在瞬时内完成文献信息的远距离传递。

5、文献内容交叉重复,总体质量下降。

6、文献语种范围不断扩大。

现代文献的这些特征表明,图书馆只有认真挑选的基础上及时补充新文献,剔除旧文献,才能保证馆藏活力,更好地为读者和社会服务。

 

二十、什么是图书馆馆藏?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

图书馆馆藏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图书馆根据本馆性质、任务和读者需要收集、整理、组织和利用的各类类型文献的集合。它既包括图书、报刊等印刷型文献,也包括声、光、电、磁等新型载体的文献。其基本特征是:

1、加工性。图书进馆后,须经过分编人员按一定的程序步骤和技术规范进行加工处理后才能转化为图书馆馆藏,并具备图书馆馆藏的性质。

2、保存性、积累性。图书馆馆藏都是在系统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长期保存和积累而成的。

3、有序性、便检性。图书馆馆藏并不是文献的随意积累和增长,而是按一定的分类规则和方法组织排列而成。有序性、便检性是其基本特征,并主要通过图书分类、编目、目录组织和馆藏排列等工作来实现。

4、公共使用性。图书馆是基于人类共享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性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建立图书馆馆藏的目的就是提供公共使用的。

 

二十一、什么馆藏建设?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馆藏建设又称藏书建设,是图书馆根据本馆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

由于各类型图书馆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在馆藏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小学图书馆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体系的一部分,其馆藏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馆藏规划。主要是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合理设计和规划本馆的馆藏体系与结构,确定本馆馆藏建设的基本原则、收藏范围和采购标准,并制定相应的馆藏补充计划。

2、馆藏补充与选择。即根据本馆馆藏规划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精心选择和补充文献,建立具有中小学教育特点的馆藏体系。

3、馆藏组织与管理。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对收藏的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加工和目录组织的基础上加以布局、组织和排列,为本校师生提供检索和利用文献的便利。

4、馆藏复选与剔除。即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定期对馆藏进行复选,并及时剔除那些内容陈旧过时、残缺不全,或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文献。

5、馆藏评估。主要是在各级中小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定期对馆藏文献进行检查、评估,使其不断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十二、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小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馆藏建设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思想性原则。中小学图书馆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第二课堂,馆藏建设中必须注意馆藏的思想性、科学性,对一切内容不健康的不良书刊应予以坚决抵制,以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针对性原则。即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积极配合中小学校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日常工作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补充图书。

3、系统性原则。要正确处理重点馆藏和一般馆藏、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比例关系,确保中小学教育、教学所需语言文字、教育、数理化和各科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全面、系统地收藏;丛书、多卷书和工具书力求配套齐全;对重要刊物的收藏要保持其连续性。

4、发展、剔除原则。即在及时补充新书资料的同时,定期剔除那些内容陈旧过时的文献,以保证馆藏质量,提高馆藏利用率。

5、节约性原则。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和使用购书经费,认真精选图书。对那些质次价高、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和课外读物要坚决抵制,力求少花钱,多办事。

 

二十三、中小学图书馆如何确定本馆的收藏范围?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中明确规定:"图书馆(室)的馆藏,应包括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及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中学图书馆(室)应备有应用型的书籍。"

根据上述方针、任务和要求,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范围具体确定如下:

1、革命导师经典著作及哲学、政治、经济类读物。其中革命导师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著及党和政府有关中小学教育方面的法令、法规或政策性文件,应予重点收藏。

2、各科教育、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和教学挂图。其中教师科研、进修用书要适度收藏;而各科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和学习参考书及教学参考挂图要重点收藏;工具书收藏要针对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和需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规定,完全中学、初中及小学的工具书分别不少于100~200种、50~150种和30~100种。

3、优秀的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以文学史上重点介绍的名人名著为主,当代新作家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收藏。

4、自然科学各科普及读物。收藏时注意其趣味性,不可成人化。

5、本校教职工创作、编译的著作、作品或论文、教案、教学经验总结等。

6、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要适当收藏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非书资料。

 

二十四、中小学资料室的收藏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中小学资料室是中小学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的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收集、整理和保管有关资料;编制书目、索引、文摘、述评等二、三次文献;及时向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提供检索工具,宣传、推荐有关资料;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等。其资料收藏主要分三大类:

1、常备工具书。如《辞海》、《辞源》等综合性工具书以及与中小学各科教育、教学有关的专科词典、年鉴、手册、历表、年表、书目、索引、文摘等。

2、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的报刊,《如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及影响较大的党报、党刊或知识性刊物。

3、与中小学各科教育、教学有关的参考资料。主要包括:

①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及文、科、教、体等方面与中小学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资料汇编等,应尽量齐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各新兴学科的技术、理论著作,择优配备。

③各科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大纲和参考书等,应力求齐全。

④有关中小学各科教育的重要著作。

⑤中小学各科教育史、学科发展史及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介绍、传记资料等,尽量配备。

⑥中小学各科教育法、教案、教学经验汇编等。

⑦中小学教育、教学经常需要的专题资料,如班会、队会、团日活动资料等。

⑧中小学各科知识、智力测验试题

⑨本校教师编写的讲义、教材、教案、实验报告、文艺作品、科研论文及本校学生的优秀作文,本校师生的先进事迹介绍及各种校史资料等。

⑩与兄弟学校交换或通过其他渠道所获各种教育、教学参考资料。

 

二十五、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补充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数量和质量是馆藏补充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第二课堂"和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阵地,首先应保证馆藏质量,优先采集"由国家教委和省级教育部门评审和推荐的图书"及其他"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以及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严格把好馆藏质量关,是搞好馆藏被充工作的关键。

注意馆藏质量,本身也包含着对馆藏品种、数量和规模的追求。如馆藏流通率、保障率、拒借率等,均与馆藏数量有关。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对各级中小学人均最低馆藏量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为各中小学图书馆建立适度规模和数量的馆藏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二十六、中小学图书馆如何制定本馆馆藏补充标准?

所谓馆藏补充标准,是指图书馆对本馆入藏文献按文种、类型或学科门类作出的复本量规定,通常亦称为图书采购标准,是馆藏补充人员采购图书馆的实际依据。

馆藏补充标准的确定,是馆藏补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中小学图书馆在确定其采购标准时,需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①   本馆性质和任务;

②   教师和学生读者的人员构成情况;

③   馆藏类型和性质;

④   各类馆藏的流通利用情况;

⑤   本馆及所在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发展规划;

⑥   馆舍及经费条件。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即可着手制定本馆的采购标准。其基本方法有两种,即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1、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模式法和数学方法。

经验模式法是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在统计分析馆藏利用率和拒借率等项指标的基础上找出各类馆藏的复本量,作为复本配置的参考。

鉴于经验模式法包含的主观成分较多,随意性大,有人提出用数理统计、数学模型等数学方法,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各类馆藏的最佳复本量,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公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①         

 

(D=复本量;A=每种书的读者数(约);t = 借阅期限;T=图书有效利用日数)

② 

 

(D=复本量;R=某种图书读者数(R=R1+R2+R3+…);L=借阅期限(月);E=文献有效期(年);C=预计损耗数)

数学方法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因其中所涉可变因素太多,很难给出一个确定值,在实践中推广较慢。

2、具体方法。确定馆藏补充标准的具体方法很多。各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用下述方法:

①按文献类型。根据图书、报刊、非书资料等文献的不同性质和用途确定相应的复本量。

②按文种

③按学科门类。这是一种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具体确定时,学科划分不宜过粗或过细。细分不超过所用分类法一级类目,粗分可将几个一级类目合为一个大类。

④按适用范围。如教学研究用书复册标准宜略低;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学习参考书复本量可略高

⑤按读者人数、年级、班次等确定。

以下是某中学图书馆制定的馆藏采购标准,可供各中小学图书馆参考。

政治类、社会科学类:2~3册

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2~4册;教育科研、教师进修用书1~2册。

学生用书:思想教育读物2~4册;提高性教材1~3册;学习参考书5~8册

文艺书:名人名著(单行本)2~4册;文集1套;普通文艺作品1~2册

自然科学普及读物:2~3册

工具书:师生共用的2册;仅供教师或学生单独使用的1册。

 

二十七、认识和鉴别普通图书基本方法有哪些?

1、分析书名及书名说明文字。有些书名往往能概括反映整部图书的内容或读者对象等,如《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2、检阅目次、内容简介、序言、说明和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图书内容、体例及写作目的等。

3、通过版权页了解图书印数、再版发行及重印等情况。一些内容价值高、深受读者欢迎的图书常常多次再版或重印,印数也高。

3、浏览全文或阅读部分正文。再版发行及重印等情况。一些内容价值高、深受读者欢迎的图书常常多次再版或重印,印数也高。

4、浏览全文或阅读部分正文。某些盗版书装帧精美,外观别致,但内容粗糙乃至反动,须通过阅读或浏览部分正文才能鉴别。

6、多了解出版社、书店的性质、图书出版和经销范围等,也有助于判明图书的内容价值和适用范围。

7、注意收集各种征订目录及各种书刊上的书评、文摘、宣传推荐书目或获奖书目等信息,对图书选择和鉴别将有很大帮助。

8、个人确定不了的,可请教有关专家。

 

二十八、什么是馆藏布局?图书馆馆藏布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馆藏布局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布局指一定国家或地区所有图书文献的布局;微观布局指一个图书馆内各种文献资源的布局。这里主要指微观布局。

馆藏布局作为图书馆馆藏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 有利于馆藏文献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 有利于实现读者分流,节省读者时间;

3、 便于管理人员熟悉和管理馆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便于馆藏图书的存取、检索、清点、剔除和保护,保证馆藏的系统和完整;

5、馆藏存放位置适中,并尽量与馆藏加工区和读者检索使用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

为达到上述要求,图书馆必须根据馆藏、读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科学划分和组织馆藏,以形成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

 

二十九、图书馆馆藏布局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图书馆馆藏布局的基本方式即图书馆馆藏布局的空间结构形式。根据图书馆书库建筑结构的不同,其基本方式主要有三种:

1、展开式水平布局。这是一种比较适用于中小型图书馆的布局方式。一般书库面积较小,并与阅览室、借书处、办公室共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便于读者利用文献资料。

2、高层以式垂直布局。又称塔式布局,多用于大中型图书馆。书库建筑或为阅览室所环绕,或与阅览室相连,但大都相对独立,并通过专门通道与其他部分相连。可在较小空间内使馆藏高度集中,并最大限度地靠近馆藏利用区,但每层书库都要设专人负责,工作效率较低。

3、立体交叉式混合布局。这是一种水平布局与塔式布局相结合的布局模式,较适用于馆藏在100万册以上的大型图书馆。

 

三十、图书馆常用的书库划分方法有哪些?

书库划分是馆藏布局的核心问题。书库划分的标准很多,按每一标准均可分出若干性质、功能各不相同的书库类型。但各国图书馆通常都优先采用一种主要的划分标准,将书库划分为几种基本类型,然后按其他标准细分。欧美等国家的图书馆一般以馆藏利用率作为一度划分标准,将馆藏组织到一线书库、二线书库和三线书库。我国图书馆习惯上以馆藏用途及使用方式作为主要标准,将书库划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专门书库;或按借阅方式将书库划分为开架书库、半开架书库和闭架书库。其中以第一种划分方法最为常见。

 

三十一、开架馆藏布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开架馆藏布局是图书馆为克服闭架布局的缺点和局限而采用的一种新的布局式。其主要特点是:

1、馆藏图书实行开架管理,可直接向读者全方位揭示馆藏,实现对读者的间接阅读辅导,比查阅目录、馆员推荐更能有效地影响读者。

2、借阅手续简便,即能节省读者时间,方便读者利用,又能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更高层次的读者服务。

3、为方便读者了解馆藏,开架书库通常都应有一套指导读者的宣传辅导手段,如设置馆藏布局图、书架类目录志,制定开架借阅规则、读者须知等。

4、对书库容量的要求相对较低,并为读者预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书架行距一般在1米以上,书架高度也要适中。供中小学生借阅的开架书库书架高度以1.5-1.8米为宜。

5、开架布局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错架乱架、图书丢失等现象。图书馆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读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三十二、图书馆馆藏排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常用的排架方法有哪些?

馆藏排架又称馆藏排列,是图书馆按一定规划和方法将馆藏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使每种书在书库中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图书馆在进行馆藏排列时,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排列有序。馆藏应遵循一定的逻辑次序,以便于查找和存取。

2、方法统一。同一书库或相同类型的文献应尽量采用相同的排架方法。

3、方便读者。开架书库馆藏排列要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

4、书目一致。文献排列次序应与排架目录和公务目录取得一致,以便于馆藏清点和核查。

5、预留空位。书架上馆藏摆放不能过于拥挤。预留一定空间,可在补充新书减少倒架次数。

6、整齐美观。同一书型的文献摆放姿式要一致,不能有的横放,有的竖放,使书库过于紊乱。

图书馆常用的图书排架方法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内容排架法和形式排架法。

内容排架法是以文献内容特征为排架标志的排架方法,主要包括分类排架法、专题排架法和主题排架法。图书馆以前两种方法为主,后一种方法较适用于科研情报单位。

形式排架法是按文献外部特征排列馆藏的方法,主要包括登记号排架法、固定架号排加法、书型排架法、年代排架法、语文排架法和地理排架法,其中以地理排架法、语文排架法和年代排架法较为常见。

上述排架方法各有优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图书馆多以某种排架方法为主,结合使用多种不同的排架方法。

 

三十三、分类排架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分类排架法是各类型图书馆最广泛采用的一种馆藏排架方法。馆藏排列的具体组织依据是分类索书号(或称分类排架号)。它通常是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先将类号相同的书予以集中,不同的加以区分,并按所采用的分类体系排列起来。类号相同的再依次按书次号(著者号或种次号)和辅助区分号顺序排列。其主要优点是:

1、能够使馆藏按学科门类及其相互间的亲疏关系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

2、便于读者和管理人员逐类以求,迅速从书架上查找和存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文献,扩大借阅范围;

3、便于工作人员熟悉了解馆藏,有针对性地补充、组织和管理馆藏;

4、能实现与分类目录的有机协调和统一,符合读者按分类目录检索图书馆的习惯。

其主要缺点是:为集中同类书,需在每类书后预留空位,易造成书架和书库空间浪费;新书大量增加造成书架空间饱和时,需及时调整书架或书库;分类排架号码冗长,容易出现排列错误,并造成"死书"。

 

三十四、图书馆馆藏剔除的主要标准是什么?馆藏剔除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中小学图书馆怎样进行馆藏剔除?

馆藏复选的主要任务是把馆藏中不需要的部分及时加以撤除、转移或注销,这种工作称为馆藏剔除。馆藏剔除主要依据下述标准进行:

1、以文献出版时间决定剔除对象。如美国公共图书馆规定: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及文学作品出版10年以上,古典名著20年以上,通俗读物5年以上一般应予以剔除;中小学生读物大致规定5年后不用,名著只保存1部;中小型图书馆经过10年后,资料大半不能使用。中小学图书馆大致按此标准执行。

2、以近几年内馆藏利用情况决定剔除对象。有的专家认为,一书入藏7年之内没人借过,即应予以剔除。

3、根据馆藏破损情况决定剔除对象。馆藏剔除的具体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有时限法、架上审查法、借阅流通统计法和读者调查法等。

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规模一般较小,但由于馆舍、人员、经费诸方面的限制,也要定期进行馆藏剔除。馆藏剔除时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协助,以加快速度。馆藏剔除的主要程序和步骤如下:

1、成立馆藏剔除领导小组。一般由图书馆负责人具体负责,必要时请学校领导参加。

2、确定剔除标准和范围,制定剔除计划和实施方案。

3、组织人员对馆藏进行复选、审查和鉴别,确定应予剔除的文献。

4、根据审查结果列出剔除清单,报请学校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5、计划批准后,对照清单逐一下架,抽取书内卡,并依据清单办理出库手续,然后将有关材料交有关人员在图书财产账和公务目录上注销。

6、对复选、剔除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与剔除清单一并存档备查。

 

三十五、图书馆为什么要进行馆藏清点?常用的清点方法有哪些?中小学图书馆怎样进行馆藏清点?

馆藏清点是图书馆馆藏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馆藏清点的目的是在整顿馆藏、保证馆藏完整的基础上使馆藏得以充分利用。搞好馆藏清点工作,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及时弄清馆藏,准确掌握馆藏动态,加强馆藏补充工作的针对性。

2、充分保证目录质量,解决书卡不符问题。

3、及时剔除陈旧过时文献或多余复本,便于管理和利用。

4、及时发现并解决典藏流通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图书流失。

图书馆常用的馆藏清点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分类目录清点法、图书登记簿清点法和检查卡清点法。三种方法各有所长,各图书馆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确定采用的馆藏清点方法。

馆藏清点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各中小学图书馆在进行馆藏清点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及时催还外借图书,整理好全部馆藏和目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清点计划、办法和具体步骤。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借阅和流通,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清点宜在寒暑假期间进行。清点时可采用分类、分库、分架清点方法。如有必要,可适当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

馆藏清点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清点记录。如利用分类目录清点时,要在目录上做标记(如在登记号后划"√"),以便核对。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清点质量,最好两人一组进行。

图书清点完毕,要及时写出清点报告,向学校汇报清点情况和结果,并根据遗失、损坏图书的清单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图书馆分类基础知识问答

 

    图书馆分类是图书馆整个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之一。图书馆分类的业务熟练和精通准确,将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个工作流程,影响着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因此学习图书馆分类和能熟练地掌握这项工作,是图书馆分类人员必会的技能。下面我将有关图书馆分类的应知应会知识介绍如下。

 

一、什么是图书馆分类?图书馆分类包括哪两个含义?

图书馆分类就是按照馆藏资料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它特征,就图书馆馆藏予以一一揭示,并分门别类地把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

图书馆分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图书馆所有馆藏来说,根据馆藏资源的学科内容,把不同的馆藏加以区分,把相同的放在一起,相近的联系在一起,整理成有条有理的系统,亦即类集。对馆藏的区分和类集是图书馆分类的本质含义。第二,根据每一种馆藏资源的内容将它归入到既定的分类体系中去,亦即归类。通过分类和归类,使图书馆馆藏资源按知识的逻辑系统组织起来,便于检索和利用。在分类时都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科学的依据,二是要有科学的序列。

 

二、图书馆分类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馆藏资源经过分类后,在内容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为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图书馆分类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分类目录。分类目录是按照分类体系组织的一种目录,是图书馆用来组织和揭示馆藏资源的主要目录。分类目录能使读者按照不同的知识门类检索馆藏,使图书馆员按类宣传和推荐馆藏资源,辅导读者阅读。

2.组织分类排架。图书馆馆藏的排列方法有许多种(按著者或书名的字顺排列、按登记号的顺序排列、按开本大小排列等)但对图书馆员管理和读者查阅馆藏资料最为方便的,是分类排架的方法。分类排架法能通过各种馆藏的排列顺序,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便于图书馆员按类熟悉馆藏,也便于读者按类查阅馆藏。

3.进行分类统计。分类统计是运用分类排架号对馆藏建设和馆藏流通情况进行的统计。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可以研究馆藏,掌握各类馆藏和流通情况,同时还可以分析读者阅读倾向,制定工作计划等。

总之,图书馆分类在图书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完成图书馆方针任务,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其他方面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和环节。

 

三、什么是图书馆分类法?其体系结构怎样?

我国在建国后写编制的图书馆分类法,虽然分类体系有差异,但是都属于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大都由类目表、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类目索引等四部分组成。

类目表的功能:

1、类目表是分类标引的规范,是分类馆藏的依据。

2、类目表是组织分类目录和分类排架的依据。

3、类目表是读者按学科体系进行检索的手册。

4、类目表是图书馆馆员宣传馆藏、指导阅读、解答咨询的工具。

标记符号的功能:

1、表示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

2、表示类目的排列顺序和逻辑关系。

说明和注释是对分类表的编制目的、体系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的揭示。其功能主要是帮助图书馆馆员了解分类法的体系结构,明确类目的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分类馆藏的方法等。

类目索引是以主题字顺方式编排的利用分类表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分类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类分质量。

在上述结构中,实际用来分书的是主表和附表,现将主表和附表分别介绍如下:

㈠主表

主表是整个分类法的主体,是分类人员类分馆藏的主要依据,是馆藏分类体系的具体体现。它是一个将许多大小不同的类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列成的有层次的展开系统。一般由基本部类表,基本大类表、简表和详表逐级展开而成。

基本部类表,又称为基本序列 是类目最概括的区分。基本部类的确定是以知识体系为依据的。在我国现行分类法中,通常分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馆藏”五大部类。

基本大类表,又称为大纲 它是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而成的许多门类或类组,并由这些门类或类组和其他几个基本部类共同构成的第一级类目。基本大类是依据科学的发展和馆藏出版情况而设置的,每个大类都应有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我国现行分类法的大类设置,一般在二十个左右。

简表 这是分类法的骨架,一般列到三级类目左右。它是由基本大类再进一步区分而成的,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寻找详表的类目,同时也可供简略分类使用。

详表 这是分类法全部类目的列举,是类分馆藏的主要依据。详表是由简表继续逐级展开形成的。在这个展开系统中,类目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从属关系 从属关系主要表现在类目的上位类和下位类的关系上。什么是上位类?上位类就是被区分的那个类。什么是下位类?下位类就是由上位类区分出来的类。上位类和下位类之间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上位类就其区分出来的下位类来说是共性类目,它具有下位类的共同属性。上位类和下位类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上位类也就没有下位类,反之,没有下位类,上位类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关系反映在分书上,就是凡能分入下位类的馆藏,必定能够分入它的上位类。

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主要表现在由一个上位类划分下来的各个同位类(由一个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各个平级的下位类称为同位类)之间的关系上。这些同位类,既有相同的属性,又有其特有的属性,即它们各自具有不同于其他类的质。这种关系体现在分书上,凡能分入某个类的书,必定不能分入这个类的同位类,但都能分入其共同的上位类。

交叉关系 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各部门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馆藏的内容和编制方式也是复杂多样的,但馆藏分类表的类目却是按单线排列的,怎样使这些有关类目联系起来呢?《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采用了“交替”和“参见”等办法。交替类目又称选择类目,是供使用单位选择使用的。比如,在“经济”类和“农业科学”类中都设有“农业经济”类目。一般情况下,是把农业经济的书分入“经济”类,故将交替类目“S〔一9〕农业经济”设在“农业科学”类里。但在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则需要将农业经济的书,集中于农业类下。分书时,可取消〔〕交替符号,将书集中于“S一9农业经济”类下。参照类目,又称相关类目,是表示两类或几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如“水利工程”的“TV221,1地形工程测量”与“天文学、地球科学”类的“P217地形测绘和地形图”关系密切,这种情况下,《中图法》采用一个类目参见另一个类目的方法,将它们联系起来。馆员类分时,可以根据一书的重点内容和本馆的具体需要归类。必要时,可做张参照片在相关类目中同时给予反映。这样的处理办法,就弥补了分类法单线排列的不足,基本上指示出复杂类目的交叉关系,反映出各类目之间的逻辑联系。

㈡附表

附表又叫辅助表或复分表。这是因为在编制主表时,常常需要用同一标准对不同的类进行划分,从而得出一些基本相同的下位类,如各国政治、各国军事、各国法律、各国外交、各国经济等。这些类按国家这个标准划分时,都可以得出“朝鲜的”、“日本的”、“美国的”、“罗马尼亚的”等等下位类。为了节省篇幅,求得一致,便于助记,编制分类法时就将详表中这些共同性的东西抽出来,另外编成一个表,附在详表的后面,这就是"世界地区表"。其他附表的编制,道理也是一样。

我国现行的各种分类法,基本上都编有总论复分表、地区复分表和时代复分表。地区复分表又有世界地区表和中国地区表两种。时代复分表,也有国际时代表和中国时代表两种。此外,还有中国民族表等。使用时,一般都依分类法类目的注释规定办事。

 

四、什么是分类号码?其配号方法有哪几种?

分类表中类目左边的字母和数字叫做分类号码,它是分类表中类目的代号,所以又叫类号。分类表中,无论类目大小,都必需有固定的号码作为代表。因为成千上万个类目按单线排列起来之后,即使确定了类目先后的位置,如果不配以号码,图书馆仍然无法使用它。只有配以代表类目的号码,才能用它来类分馆藏,使图书馆的馆藏和目录科学地组织起来,做到次序井然,方便于典藏和出纳。因此说,分类号码是现代图书馆分类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检索语言。

标记符号

分类号码是由各个标记符号组成的。标记符号有两种:单纯号码和混合号码。也就是说,一是字母,一是数字,其中尤以阿拉伯数字最为通用。如果只采用数字或字母一种符号系统的,称之为单纯号码;若是既采用数字,又采用字母或附加其他符号的,则称之为混合号码。例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就是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符号。

标记符号的配号制度有下面三种:层累制、顺序制及层累顺序相结合的混合制。

层累制,即小数制 它根据类目的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不同位数的号码,即一级类用一个符号表示,二级类用二个符号表示,三级类用三个符号表示,依此类推。层累制的优点是号码表达性强,有伸缩性,便于细分类,且有助记性。缺点是分类等级过多,号码冗长。

顺序制或数序制,即整数制 它是从第一个类目开始,不管是哪一级类目,直到最后的一个类目,依照类目的先后顺序,用数字号码(即1、2、3、4、5、6、7、8、9、10,11, ......998, 999, 1000...…等)一直往下配,不分类目的等级,仅反映类目的次序。顺序制的优点是号码简短,缺点是表达性、助记性较差,它只能表达类目的先后次序,不能表达类目的等级。

层累制的优点,正是顺序制的缺点;顺序制的优点,正是层累制的缺点。混合制就是汲取了二者的优点的一种配号制度。这样,既能基本上反映某些类目的等级,又能缩短号码。

 

五、图书馆分类法一般采用哪些辅助符号?这些辅助符号如何使用?

辅助符号是分类体系中规定使用的各种辅助性符号。采用这些辅助符号,将会使图书馆分类法的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现将《中图法》所采用的辅助符号及其用法介绍如下:

“a”推荐符号 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有必要在其相关的各学科门类作互见时,可用此号。组织分类目录时,可将此号排在原分类号码之前。如《列宁论图书馆》一书分类号为“A267”,这是排架号,卡片也排在A类。但为了更好地体现列宁思想对图书馆的指导作用,可在“G25 图书馆学、目录学、图书馆事业”专类里作一张互见片,号码为“G25a”,并将此片排在“G250”之前。

 “-”总论复分号  用附表一“总论复分表”时使用此号。例如《简明哲学辞典》“B-61。组织分类目录时,应将此片排在数字“0”之前,即将“B-61排在“B0之前。

 

“/”起止符号  此号不作图书馆分类的实际号码使用,只是给分类人员指示其地区号码或时代号码的范围。如“I3/7各国文学”的“3/7”,即表示亚洲到美洲的地区范围。以《巴黎圣母院》一书为例,该书应入“I565.4,其中“565”是取得世界地区表达式中法国的号码。又如“K290.1/.7各代总志”,这里“1/7”即表示“中国时代表”中原始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代范围。以《明一统志》一书为例,该书号码为“K290.48,其中“48”即为明代的时代号码。

 

“〔 〕”交替符号  此号用以标志选择使用的类目,不作图书馆分类的实际号码应用。如“Q〔8〕环境生物学”宜入“X17环境生物学”。遇有此类书,一般应分入“X17类号下,若分入“Q8,使用时应去掉“〔 〕”号。

 

“( )”国家区分号

 

“=”时代区分号

以上两号只有在类表中没有规定按国家或时代复分的情况下,而又必须采用时才使用。如《西德涂料工业》入“TQ63。因为在分类表中"“Q63涂料工业”的类目下,并没有规定按世界地区表复分。一般情况下,不必加地区复分号。如果有的单位感到必须加时,可将西德号码“518”加上去,并同时加上国家区分号“( )”,此书号码便为:“TQ63(518)”

“:”组配号  此号用在需要组配复分的类目。如专科目录,若是集中处理,规定入“Z88,并用组配方法将各学科的分类号码加于“Z88之后,如医学书目号码为“Z88∶R”,农业书目号码为“Z88∶S”

 

六、注释有哪几种?它们对分书有些什么作用?

由于分类法类目的名称有些写得比较简单,往往不能完全反映出类目的内容和范围,也不能完全说明类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需要用注释加以说明。对于一些图书馆在编目中的特殊处理和排列方法,也需要用注释给予指明。因此,注释是一部分类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分类表中到处可见,它起着有助分类人员正确掌握分类法的作用。分类法的类目注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解释类目的基本概念,指明类目的内容和范围,以分清类目之间的界限。如“O614.23 碱土金属”这一类目下注:“钙、锶、钡、镭”。这就告诉我们这一类目包含有哪几种金属元素了。所以,注释的作用较大。

2、指明交替类目。一般用〔 〕,写上宜入×××类,以从交替类目指引到主要类目。交替类目又称选择类目,当一本书的内容可以分入两个类中的任何一个时,各馆可从本馆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使用。但要注意,经确定其中之一后,就要使用到底,切忌忽此忽彼,造成混乱。

3、指明参照类目。参照类目往往用“参见××”来表示。分类人员分书时,看到类目下注有"参见"两字,就要很好地看一下该类所要参见的类目,究竟放在哪一类更合适。如“P355高空稀薄空气动力学”类下注:“参见V211.1理论空气动力学。”这就告诉我们,这两个类目所包含的内容在某些方面的相同之处。分类时要根据书的内容,看其侧重在哪一方面,然后再给予归类。

4、指明类目细分的方法,如依总论复分表分,依世界地区表分,仿分表等。分书时必须按类目注释的指示,并结合本馆所制定的分类条例办事。

5、指出同类书的排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同类书可以采用取种次号或取著者号等方法来区分。但分类法的编者,也往往通过注释为某些类目规定一些特殊的区分方法。如《中国法》中的“A12单行著作”这一类目,有“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多卷书以第一卷的写作年代为准”的注释。“D125第一国际会议”这一类目,有“依会议时期排”的注释。“D2-1党的领导人著作”这一类目,有“按著作人顺序编号,以资区别”的注释等。

6、指出分类的变通办法。如《如图法》中“A12单行著作”下注:“各馆根据需要,亦可按本类的专题汇编复分表分”。又如“I29少数民族文学”下注:“如愿将少数民族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均集中于此者,可依中国民族表分,再依下表分”。

 

七、怎样使用附表和专类复分表?

附表大致有总论复分表、地域复分表、时代复分表、民族复分表等,这些表中的的总论复分表适用于正表中的任何类,凡有必要时,均可复分,其余几个附表均按分类法正表中类目的注释规定复分,不得随意使用。用时可将附表的号码加于正表号码之后。

在用附表复分时,除了按其说明使用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凡是在正表中已列有专类者,即不再使用附表复分。如中国历史在正表中已列有专类“K2,就不能用复分表写成“K-092”。

2、附表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主类号结合在一起使用。

3、使用《中国法》附表二时,不能套错号码,即不要重复套世界各地区号码。例如“F13/17,其中的“3”到“7”已代表亚洲到美洲等地区的号码,即“3”代表亚洲,“4”代表非洲,“5”代表欧洲,“6”代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7”代表美洲。分书时不能将这些号再写上。如《日本经济史》号码为“F131 .39 ,而不能错写成“F133.139

4、运用《中图法》附表复分时,凡在各个地区下(如亚洲、东南亚等),若用其他标准细分时,则必须在地区号码后加“0”,以便与该地区所属的国家区别开来。使用专用复分表复分和仿分时,若其类目还有下位类时也必须加“0”,以避免该类类号和它所属中的下位类类号相重。如《东南亚经济问题》分入“F133.04 ,这儿若不加,便会和“F133.4老挝经济”号码相重。又如《交流电机的结构与部件》分入“TM340.3,这儿必须加“0”,不然其号便是“TM343异步电机”的号码了。

5、附表可以连用,如《中国植物学史》入“Q94-092,首先用总论复分表,然后再用世界地区表复分。但凡可选用“附表一”两次复分时,只能选择其中主要的用一次。如《化工目录手册》这本书主要是目录,应入“TQ-7”。手册的复分号“-62”就不用加了。

专类附表,是根据分类表中某一类出现的共性类目编制而成的。它只供专类使用,其他类不能使用。在使用专类复分表时也要注意,如被复分的类有其下位类,又需要继续细分的话,应加“0”,以防止和该类目的下位类类号相重。如“空军训练”入“E274.03,这在“E274后面加了“0”。若不加“0”,该书类号为“E274.3,便是其下位类“高射炮兵”的类号了。

仿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具体问题仿一般问题分,即在上、下级类中均出现共性问题时,则在上一级类下,首先列出共性类目,概括为"一般性问题",并在它的下面注明“以下各类,可仿××复分”。如《电抗器的设计》入“TM470.2,是仿“TM40一般性问题”的分的。另一种是后面的类目仿临近的前面类目细分,即在比较临近的类目下出现共性区分问题时,则在前面出现的类下详列子目,另在后面需要同样复分的类下,注明仿照复分。如《燃气轮机车的传动装置》入“U263.3,它是仿前面的类目“U262内燃机车”复分的。仿分时也要注意加“0”的问题,如上例《电抗器的设计》就要加“0”,若不加“0”,其号码便为“TM472并联电抗器”了。

 

八、为什么要为分类法编制索引?如何使用这些索引?

图书馆分类法有着成千上万个类目。这些类目有的名异实同,有的同名异类,不易查找。将这些类目编成索引,按标题字顺方式排列,分类人员要想准确地知道某一类目在分类表中的位置,按照检字方法查检,便可一检即得。读者也可通过索引,进而查找分类目录,以便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馆藏资料。总之,分类法索引是一种按标题字顺方式利用分类表的工具。

 

九、图书馆分类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图书馆归类的正确和一致,图书馆分类人员必须遵循图书馆分类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的要点如下:

1、对馆藏进行归类,首先应掌握其不同知识门类馆藏的特点。概括地说,有以下四种不同情况的馆藏:

(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首先应按经典作家归类,然后再考虑其馆藏的著作形式、著作时代等。如《实践论》为“A424”,其分类次序是:①“A4”毛主席著作;②“A42”毛主席著作中的单行著作;③“A424”为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

(2)对科学类馆藏,主要以馆藏内容的学科性质归类,必要时再以形式、体裁、地域或时代等特征归类。如《半导体器件手册》,首先按该书的内容性质,将其归入“TN303半导体器件”类,然后再加手册复分号“-62”。

(3)对文艺作品的归类,由于文艺作品不同于科学类馆藏,它不是以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形象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形式体裁,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是文艺作品的主要特征,因此,文艺作品应以形式、体裁为主要标准归类。如托尔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部苏联小说尽管所写的主题不同,人物不同,作品的历史背景也不相同,但作者都是苏联人,体裁都是小说,故全部归入“I512.4苏联文学-小说”类

(4)对综合性馆藏由于其内容广泛,无法归入某一学科,只能按其编制形式归入综合性馆藏类。如《人民手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工农业生产各个方面,无法按学科归入某类,只好将其归入“综合性馆藏”的“Z52中国年鉴、年刊”类。

2.分类时遇有明显政治观点错误的馆藏,必须加以特别符号或标记,以示区别和便于管理,如《中图法》加“-08”,《科图法》加“0399”。

3.必须根据著者写作目的和书中主要意旨,将馆藏归入最大用途的类。为此,分类时必须首先搞清这本书论述的对象(主题)是什么,其次要搞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供什么样的读者对象阅读。如同样写"普通物理"方面的书,有的是普及读物,供一般中学生自学用的,分类时就应“O4物理学”后面加普及读物的复分号“-49”,其号为:“O4-49”。若是供专业人员研究时参考用的科学论著,分入“O4物理学”即可,完全不应再加“-49”复分号。

4.根据本馆的性质及本馆使用的分类 法所规定的详略程度,将馆藏归入分类法中最切合内容实际的类。如农学院图书馆规定农业大类详分到底,一切防治蝗虫的书可分“S433.2蝗虫”类,而工学院图书馆就不一定要分到底了,可规定分到三级类或四级类。若是规定分到三级类,号码即应取到“S43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这一最切合内容实际的类。分类人员切忌按临时性的需要或主观意图归类。

5.图书馆分类必须体现分类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凡能归入某一类的馆藏,必定能归入这类馆藏的上位类。在分类时,一定要搞清楚类目之间的关系,哪个上位类,哪个是下位类,哪几个是同位类。搞清这些关系,不致在逻辑上发生错误。如一本评《三国演义》的馆藏,不能分到“I242.4古代章回小说”类,必须分到“I207.41古代小学的批评与研究”的类目里。反之,《三国演义》一书,也不能分到“I207.41古代小说的批评与研究”的类目里,只能分到中国文学作品里的小说类才对。分书时,切忌只见到“小说”两字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取号。

6.馆藏归类必须以一书的全部内容为主要依据,切忌单凭书名归类。

 

十、什么是类级?怎样判明分类法的类级?

在图书馆分类法中,各个类目因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不同而分为若干等级,如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等。通常我们也将地其叫做大类、中类、小类、子目等。这些不同的名称,表示了分类法的不同等级,如: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第一级类目

G4       教育 ………………………………………第二级类目

G5       世界各国教育 ……………………………第二级类目

G52      中国 ………………………………………第三级类目

G62      初等教育(小学教育)

G620     初等教育理论 ……………………………第四级类目

G621     思想政治教育

G622     教育理论、教学法

G623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G623.1   政治 ………………………………………第五级类目

G623.15       ………………………………………第六级类目

G632.479 中等教育 试题与题解……………………第七级类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判明分类法的类级主要不是看其标记符号,因为只须在严格层累制的情况下,号码的级位才与类目的等级完全一致。也即号码的第一位代表第一级类目,第二位代表第二级类目,第三位代表第三级类目,以下类推。而顺序制和混合制,号码的级位和类目的等级是不完全一致的。八分法、双位制和借号法的采用了都突破了严格的等级制,使我们难以单从号码判明类目的等级,如“TF1”到“TF8”都是同位类,而其中“TF79其他黑色金属冶炼”却借用了下位类的号码,变成了两位数字。“TF79其他黑色金属冶炼”并不是“TF7炼钢”的下位类,而出其同位类。这儿如果不看类目,单从类号就很难判明它们之间的等级关系了。

那么,怎样判明分类法的类级呢?主要应当从类目的排列、字体的大小和不同的的书写形式来判断。在分类表中,下位类总是以缩行的形式排在上位类之下的,同位类则总是排成齐行,并总是以相同的字体和书写形式出现的。如上表“TF冶金工业”、“TF8有色金属冶金”、“TF84稀有金属冶金”、“TF841难熔金属冶金”、“TF841.1钨”,就是上下位类之间的隶属关系,是以逐级缩行的办法来排列的。“TF1冶金技术”到“TF8有色金属冶炼”,是齐行排列,它们之间为同位类。“TF80一般性问题”到“F84稀有金属冶金”又是另一级类上的同位类,也以齐行排列。“TF841.1钨”到“TF841.8铼”都是“TF841难熔金属冶金”的下位类,它们之间也是同位类,故而也以齐行排列。同一等级的同位类书写形式和字体大小一般总是相同的,如“TF80”到“TF84”这一级的同位在均用5号黑体字。“TF841.1”到“TF841.8”这一同级的子目都用的是5号宋体字。判明类级,将会帮助我们正确归类。

 

十一、怎样选择图书馆分类法和确定使用本?

目前我国图书馆界还没有规定使用统一的分类法,各个图书馆采用何种分类法仍由各馆自行选择,但大都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我们也主张和推荐使用《中图法》。选择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是否切合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本馆藏书发展的规模,不仅要适合目前的需要,而且要适合将来的发展;二是所选择分类法思想体系是否正确,编制技术是否完善,是否便于经常的使用。

选择分类法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因为分类法一经选定,就不能轻易更动,朝令夕改会导致对馆藏的大量改编,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所采用的分类法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不管选择何种分类法,都不可能完全适合本馆的需要,必须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一般说,确定本馆的使用本,应当注意下面几个方面内容的调整:

1.根据本馆的馆藏规模,馆藏重点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规定各个门类是采用详细分类或简略分类,并把这些规定记载于分类表上。同时,把不需要详细分类的细目类号划掉,细目可留着当内容注释使用。对于注明要采用附表细分的类目,也应当明确哪些类目采用,哪些类目不采用。专用复分或仿分,也要根据本馆的性质,决定哪些采用或不采用。

2.适当修改和补充适合本馆需要的类目,其办法:一是局部扩充。就是对一部分在本馆使用较粗的类目,作进一步的详细区分;或把注释列作细目,配给号码;或加注使用附表;或加注仿分;或根据需要增加新的类目。扩充类目可以参考其他较详细的分类法所列的类目。扩充类目可以参考其他较详细的分类法所列的类目。但要注意体系和号码不要与分类法原有的体系和号码发生冲突。二是局部集中。根据本馆的需要将与某问题相关的问题集中到一处来。如可以根据馆藏的某一特征,将分散在各类的书集中起来,也可根据本馆的需要,按交替类目的指示,将有关馆藏集中到某一类下。三是对原有类目作个别的修改与调整。如类名的修改,个别类目的剔除,或改作注释,调动某些原有类目的隶属关系。四是增加新类目。此点不同于局部扩充。局部扩充是原表有位置可归,只是还没有细分出来而已,而新类目的增加,在原表中是没有恰当位置可归的,它要在原有分类体系中找出适当的位置,或者找到可以利用的适当号码。万一没有空号可利用时,就要对原有类号作局部的发动。五是加强注释。对分类表中某些类目的含义或范围,如果感到不明确,或者是某些问题在分类表中没有明显的类目注释,宜被作注释说明,可以帮助分类人员对分类法有个一致的理解,以做到归类统一。

3.交替类目的取舍。分类法为了适应各种类型图书馆的需要,有些可以隶属两个或两个以上上位类的类目,往往都分别列出,让各馆自行选择。确定使用本时应根据本馆的特点,决定一类目为实际分书用,其他的作交替类目处理。

在分类工作进行之前,使用本一旦确定,不管分类人员是谁,都要按规定办事。当然,在分类过程中,必要时也就当作个别的调整。但必须订出调整分类法的严格制度,不然就容易搞乱。

 

十二、图书馆分类工作有哪些程序?

  图书馆分类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图书馆分类法。任何一个图书馆的分类工作都是根据分类法进行的。因此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馆藏内容和读者对象,选择一部适合本馆情况的图书馆分类法。图书馆分类法一经采用,就不能轻易更换,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工作。

其次,熟悉分类法。图书馆分类法选定后,必须熟悉和掌握它的编制原则、体系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三,确定使用本。分类法选定后,还应结合本馆的任务、规模、特点、读者对象等实际情况对分类法的类级作一些必要的详简调整,以确定只供本馆类分馆藏使用的使用本。

 

一旦馆藏资源进馆后,其分类工作的程序大致如下:

查看  通过内部使用的书名目录,查明该资源是不是已入图书馆。该资源是不是馆藏的复本或不同卷册。若是复本,就将原索书号抄在该书上,予以加工即成。如果是新品种书,则需分析其内容。

分析馆藏的特征   对每种未分编过的馆藏进行特征分析,也即认识该书的学科性质、主题范围、作者意旨和他的立场。同一主题的书,往往会因为论述的角度不同,而归入不同的知识门类里。如同样以“茶”为主题内容的书,关于茶树的栽培技术应归入农业类;茶叶的焙制则应归入食品工业类中茶叶的制造方法类里。

定类  根据分析出来的馆藏特征,并根据本馆的方针、任务和读者需要,从分类表中寻找最能恰当表达这些特征的类目,选取相应的类号,

定类一般应以馆中使用本所规定的程度为转移,做到恰如其分。

如果无法确定该书的位置,可以利用分类 法索引。根据索引的指示,再到类表中去查找,即可查到该书的确定位置。

给分类号  当一本书被确定了恰当的类目之后,立即把代表这个类目的分类号码写在书上一定的位置。一般是写在书名页的右上角或底封面的右上角。

给号时,必须注意给号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既不能漏掉一个符号,也不能多给一个符号。特别是在复分时尤其要注意。例如,有的注“用附表×分”或“按××分”,有的注“按专用复分表分”或“仿××分”;有的要求二次甚至三次复分。这些都要按照说明去办,才能保证给号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核对审校  馆藏给完分类号后,应该到公务分类目录中去进行核对,看其是否与同类号的馆藏内容性质相一致。经核对与同类书相一致了,所给类号就算最后确定,如果不相一致,就要考虑重新分类的问题。

给书次号,完成索书号  采用分类排架的图书馆,还要给每种书以书次号码,以便区别于同类书。

分类号加书次号组成一种书的索书号。在图书馆里,我们必须做到每种书一个索书号。绝对不允许在书架上出现两种索书号完全相同的现象。

以上所说的六个步骤,只是了为保证分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在熟练之后也用不着刻板地按这六步一步步地搞。

 

十三、如何判明一书内容的学科性质?

对馆藏进行分类,必须考察馆藏的具体内容,其方法如下。

审阅书名  书名一般能够反映和概括一本书的主题内容,如《英语语法手册》这本书,一看书名就能知道它的内容。但是绝对不能单凭书名来决定本书的分类,因为不是每种书的书名都能正确表示书中内容的。比方《茸鹿驯养》,一书,它不是驯养动物方面的书,而是医药书。《烟囱剪辫子》不是工业用书,而是一本童话。又比方,郭沫若著的《屈原》和陆侃如著的《屈原》,虽说书名相同,但前者是话剧,后者是传记,两书不应分在一起。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继续查看该书的题下项、题上项、目次、序跋、导言和正文。

查看书的题上项或题下项  题下项是解释书名的。题上项是补充和说明一本书性质的。当一本书的书名不能确切表述该书的内容涵义时,可以通过题下项或题上项来进一步明确其涵义。如《十万个为什么》一书,题上项为:“自然科学小丛书”,就进一步补充说明了该书的内容性质。

检阅目次  目次是书的缩体。通过目次可以看出一书的内容和概貌。如白居易写的《白氏六贴》,看其书名,以为是一部有关书法的书。但看其目录,才知道是一部类书。

阅读书中的序言、跋、导言、编者的话或出版者的话  通过这些方面进一步了解该书的内容范围,写作意图,该书的主要用途以及该书与其他书的关系等问题。中国古书虽很少有目次,但多有序跋。新书除序之外,还常常有导言。这些都是分类人员类分馆藏的重要依据。

阅读内容提要  现在出版的书大多有“内容提要”。常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该书的内容和读者对象。但内容提要的编写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立场、观点写的,偏重于好的方面的宣传,故分类人员必须全面地审阅,关于分析与研究。

浏览全书  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该书的内容性质。

参考其他书  通过上述办法仍然不能确定一书的分类时,就需要参考各种工具书,还可能翻看过去内容相看的馆藏的分类,并可和同志们商量讨论,向专业人员请教,征求各方面不同意见,然后再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十四、单主题的书怎样归类?

单主题的书,是指仅研究一个主题的书,一般按该书主题的学科性质归类。如一本书只对“苗圃”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就应按其学科性质归入“S723苗圃学”类目里。

但从同角度论述同一个主题的不同馆藏,应按研究该主题不同学科的角度分别归到不同的门类里。例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烟草这个主题。有关烟草生理方面的书,就应归入“Q945植物生理学”;有关烟草种植方面的书,就应归入“农业科学”类中的“S572烟草”类;有关烟草焙制方面的书,就应归入“TS4烟草工业”:有关烟草商品贮存、保管和贸易方面的书,就应归入“F768.2贸易经济”类里。由此可见了,上述不同馆藏虽说研究的是同一主题,但因研究的角度不同,分类时处理就不一样,就应被分到不同的类里。

如果在同一本书里,同时从几个学科方面,对同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或论述,有论述重点的,一般按重点学科归类;没有重点的则按该主题所属的学科归类。这儿仍以“烟草”为例,如《烟草加工工艺与出口》,因该书重点讲烟草是怎样加工的,故按重点归类,应入“TS4烟草工业”。如果是一本讲烟草生理、种植、收获、加工到综合利用、出口贸易等方面的书,没有重点,一般图书馆应按该主题“烟草”归类,应入农业大类的“S572烟草”类。

如果一本书对所论述的主题给予某种特定范围的限制,而该范围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则按受限制的主题归类。例如:《宽银幕电影的拍摄技术》一般入“拍摄技术”类,不入“宽银幕电影”类。当然,有些馆藏馆也可以作出与此相反的规定,如将这本书入“宽银幕电影”类,也是可以的。

 

十五、多主题的书怎样归类?

多主题的书是指一本书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研究两个主题的书通常用“与”、“及”、“和”、“或”、“还是”等表示出两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当然,这要注意:

1.这一类型的书也有不用“与”、“及”等字样来表示两个主题之间关系的,象恩格斯著的《从猿到人》,就是一例。

2.要注意不是所有用“与”、“及”等字样来表示关系的书,都是研究两个主题的。比如《司马迁与史记》,这本书看起来好像是把司马迁与《史记》作为两个分别并列的主题来论述其关系的。实际上不是,而是一个主题,是阐述司马迁写《史记》的经过和成就的,应将该书分入中国人物传记。

类分多主题的书,首先需要判明一书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和重点,从而确定该书归于何类。多主题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从属关系的多主题书  一般情况入上位类,如重点是讲较小主题的书,则按较小主题的性质归类。

如《海洋物理学及海水分子物理学》,因海水分子物理学是海洋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故入其上位类“P733海洋物理学”。

《动物学基础与动物地理学》一书重点是讲动物地理学,故应入“Q958.2动物地理学”。

《太阳系、金星、火星、地球》入其上位类“P18太阳系”。

《地球和行星》重点是讲地球的,则入“P183地球”类,而不入地球的上位类“行星”类。

并列关系的多主题书  有重点的,依重点主题归类;无重点的,依在前的或篇幅较多的主题归类。该书的并列主题内容能被上们类包括的,就归入所属的上位类。

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归入其上位类“B0-0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

《榨油与纺织》,该书重点讲纺织,故归入“TS1纺织工业”类。

《中国真菌学与植物病理学文献(目录)》,该书无重点,但真菌学部分只有65页,植物病理学部分有258页,故入“S432.1植物病理学”。

因果关系的多主题书  一般按结果的主题归类。如果是一个原因产生几个结果的主题,或重点阐述原因的书,则按原因的主题归类。

例如恩格斯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指出财产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分化为剥削者两个对立阶级,是国家产生的原因,按内容应分入“D031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类里。

《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一书强调新中国产生的原因,故入“D25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

比较关系的多主题书  一般按著者所要阐明的主题归类,或者说,按著者所要赞同的主题归类。例如《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该书作者所要造成的是唯物论,反对的是唯心论,故入“B02辩证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产配置》,这本书论述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生产配置,较资本主义国家中自发的畸形的生产配置有着许多巨大的优越性,故入“F043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影响关系的多主题书  按受影响的主题归类,如:《十月革命中国的影响》一书主要阐述中国革命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般入“D61中国革命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的影响,应分入“I0文学理论”,而不分入马克思主义。

主客关系的多主题书  一般以主体归类。如《中日人民的友好往来》应归入中国对外关系的“D822.231.3类目里。《中印边界问题》应归入中国外交里的“D823边界问题”类目里。

一本书涉及三个或更多的主题,就放到包括这些主题的上位类  如《阳历、阴历、阴阳历》入“P194历法”。《风雨雷电》入“P42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声、光、电的知识》入“O4物理学”。

总之,多主题的书一般可按主题在前,篇幅较多,重点主题或较概括的主题来归类。但一本书的归类不必在任何图书馆都一样,各馆可根据本馆的服务对象和专业性质来归类。其中有关本专业内容的书,应按本专业需要来归类。如《微生物在食品和发酵工业的应用》一书,一般图书馆可将该书归入“Q939.9应用微生物学”。但化工学院图书馆就可将该书归入发酵工业的“TQ920 .1类目里,食品工业学校图书馆就将其归入“TS210.3食品微生物学”类目里。

 

十六、图书馆分类法中有关大类的分类有哪些问题?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在《中图法》中是一个大的类目。本类包括六个部分:(1)G0文化理论;(2)G1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3)G2信息与知识传播;(4)G3科学、科学研究;(5)G4教育;(6)G8体育。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

(1)总论文化的基本理论和有关国家文化的著作入G0/1;专论文化范畴的学科专著,依其学科内容入有关各类。例如,《衣冠古国:中国服饰文化》入G122;《中国文化概论》入G0。

(2)“G2信息与知识传播”所属的各门学科,如新闻、广播、出版、群众文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等均包括理论、方法、组织管理以及事业概况等方面的著作,但有关这些学科的技术设备方面的著作均按其属性归入有关工业技术类。例如,《驶上信息高速公路》入G20;《世界博物馆》入G269.1;《馆藏装帧设计》入TS8。

(3)总论科学研究(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组织管理、科研事业概况和情报学的著作入G3;专论某一学科的研究著作入有关各类。例如,《少年儿童发明创造思维训练》入G305;《历史学概论》入K0。

(4)关于“G4教育”归类

①总论教育理论、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行政与管理、世界各国教育事业等方面的著作入G40/49有关各类;专论各级各类教育理论、教育行政、事业史等著作入G5/7有关各类;总论学校素质教育的著作入G40-012;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入各级各类教育。例如,《教书育人导论》入G40-01;《小学教育学教程》入G52。

②总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经验等著作入G41;专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著作入G5/7有关各类;总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经验等著作入D6/7有关各类;专论各类人物思想政治教育的著作入D1/45有关各类。例如,《德育美学观》入G410;《国旗下的演讲:小学本》入G521;《青少年德育教育》入D452.62。

③总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理论、方法的著作入G5/7有关各类;专论某一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著作依其学科性质入有关各类;总论教学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的著作入G423;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用专门学科的课本、试用教材依其学科属性入有关各类。例如,《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入G522;《小学作文法》入H154;《教材建设浅论》入G423.3。

(5)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著作入G8-4;世界范围或各国举办的多项体育运动会入G811/813有关各类;单项体育运动会入G82/89有关各类。例如,《小学体育教学文萃》入G8-422;《奥林匹克》入G811;《世界杯风云录》入G843。

类分本类级馆藏时,一般须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要注意“文化”这个概念,在本类组中并非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全部。这儿的“文化”只是一个狭义的范畴,它只容纳文化的一般理论和文化事业,其中包括“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出版事业”、“群众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文物事业、博物馆事业”、“档案事业”等方面的馆藏。

“文化史”涉及到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它和各个特定文化事业的事业史是有区别的。各个特定文化事业的事业史应入各有关的文化事业,“文化史”则应归入历史大类的“通史”类。如《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应入“G259.29,《中国文化史资料》一书,则应归入历史大类的“K203

“G1文化事业概况”是个概括性的类目,它只收有关世界各国总论文化事业概况的著作,至于专论某一种文化事业的著作,则分别归入有关各类。如《中国文化事业概况》一书,其内容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等各种文化事业的概况,应入“G12,《中国出版事业概况》一书,是专写出版事业一个方面概况的,则应入“G239.2中国出版事业的类目里。

2.要注意本类组的某些特殊学科与其他学科部门的关系。

如:“G22广播、电视”与“TN93广播”、“TN94电视、传真”的关系。一般说,关于广播、电视的播送业务、宣传工作和组织活动方面的著作,入“G22。有关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方面的馆藏,则应入“TN93/94的有关类目。

“G26博物馆学”与“K85考古学”有交叉关系。一般应将有关古物的考证与研究的馆藏归入“K85考古学”,而将古物的收集、整理、陈列与保管方面的著作归入“G26文物事业、博物馆事业”的有关类目里。

“G35情报学、情报工作”与“TP39计算机的应用”有关。凡论述情报的存贮与检索方法的馆藏,应入“G35情报学、情报工作”的有关各类;关于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制造方面的馆藏,就应入“TP39计算机的应用”的有关类目。同样,关于机器教学方面的馆藏,就入“G433程序教学”,而有关教学机的制造则应入“TP391.6,教学示波器方面的著作则入“TM935.3的类目里。

总之,此类馆藏应视著作者的写作意图与该书的内容重点归类。

3.各种文艺宣传、演唱材料,应分别归入“文学”、“艺术”的有关类目,而不入“G24群众文化事业”。“G24群众文化事业”的有关类目只供类分“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群众文化工作方法”、“群众文化事业组织”等方面的馆藏。

4.凡中小学所用的课本、教材、教学法与教学参考资料等,均分别归入各级教育类下,然后再按学科性质细分。如《历史》(小学课本)应入初等教育的“G624.4。《中国历史》(中学课本)应入中等教育的“G634.53。学文化读物、扫盲读物入“G722初等业余教育”类目下的教材、课本类里。农村识字班、冬学、民校、夜校使用的教材、课本,应入“G725农村业余教育”的类目下。盲人、聋哑人所使用的教材、课本应入“G76特殊教育”下面的有关子目类。而高等教育、技术教育的各科教学法和教材均应按内容性质归入各有关学科门类,如《高等数学》应入“O13

中小学课本、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如愿按学科分入有关各类时,可用附表一“-4”复分号细分。如《物理》(中学课本),如愿按学科分,就可不分入教育类,而分入物理类,然后用附表一复分,号码为“O4-43”。

5.关于“学科学”的馆藏,应分入“G30科学研究理论”的类目里。“未来学”在《中图法》中新设置了专类,类号为“G303,凡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预测等方面的书,都可以分入此类。视听教育(电化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程序教学和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均属于“教育工艺学”。这方面的馆藏,均可按内容性质分别归到“G43教育工艺学”下的有关各类。

 

十七、H语言、文学

本类包括五部分:(1)H0语言学;(2)H1/2汉语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3)H3常用外国语汇:(4)H4诸语系、语言;(5)H9国际辅助语。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

(1)总论语言、文字的理论与方法、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言学派、学说及其研究的著作入H0;专论一种语系或一种语言的著作入有关各类。例如《说话长智力》入H004;《现代英语语音学》入H311。

(2)词典学、词典编纂法、术语及三种以上语言对照的词典入H06;一种语言的词典入该语言;汉语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对照的词典入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和外语对照的词典主有关外语;两种外语对照的词典入前一种外语。例如,《简明英俄汉词典》入H06;《满汉词典》入H221.6;《新编中学生实用英汉词典》入H316;《新华字典》入H164。

(3)关于“H1汉语”著作的归类

①总论汉语语言文字的著作入此;总论汉语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入H003;专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著作入H106和H107;汉语的分支学科,如语音、文字、词汇等方面的著作入有关各类。例如,《最新小学语文知识重点》入H1-452;《语文知识讲座》入H1;《新编应知成语故事》入H136.3。

②凡供学习、掌握汉语,提高汉语阅读能力的综合性汉语读物入H194;古代汉语读物、现代汉语读物、汉语拼音读物分别入H194.1、H194.3、H125.4。例如,《语文天地》入H194;《幼读蒙学四书》入H194.1;《现代汉语读物》入H194.3;《老鼠吃猫》(汉语拼音读物)入H125.4。

③总论阅读学、写作学、修辞学的著作入H05;专论某种语言的阅读、写作、修辞的著作入有关该语言类;兼论阅读、写作、修辞的著作入H15;专论某种文体创作方法的著作入有关各类;中小学作文法入H154。例如,《修辞学浅说》入H05;《现代汉语拼音修辞学》入H15;《新闻写作方法》入G212;《中国高中生应试作文大全》入H154。

(4)总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入H2,再依“总论复分表”分;专论中国某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入H2,依“中国民族表”分,再仿H1分。例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史》入H2-09;《藏语读物》入H214-48。

(5)两种语言对照的著作,要按写作目的分。为研究、学习某种语言用的读物,入该语言文字类;兼用两种语文所写的科学著作入有关学科。例如,《听歌曲学英语》入H31-48;《世界流行歌曲100首》(英汉对照)入J425。

 

十八、I文学

本类包括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两大部分。文学理论包括文艺的一般理论、文学创作方法和文学综合研究;文学作品按体裁—国家—时代的标准区分。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

(1)总论世界各国文学(或兼收文艺)的著作入I,如需细分,可依“世界地区表”并加国家区分号“()”。例如,《美国文学辞典》入I(712)-61。

(2)总论文学理论、创作方法及兼论艺术理论的著作入I0;专论艺术理论的著作入J0;各体裁、各地区、各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创作方法和文学评论、研究的著作入I05/06有关各类。例如,《文艺学简论》入I0;《新艺术论集》入J0;《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入I062.5。

(3)关于文学作品的归类

①文学作品依作者的国籍及所处的时代分,民间文学作品依原创作者的国家分,不能依编辑者的国籍分。如果作者改变了国籍,依变更后国籍分。对于跨时代的作品,依写作完成的时代分;包括两个时期的作品,依后一时期分。例如,《杜甫诗选》入I222 .642;《天方夜谭》入I733;《丈夫、太太与情人》(美)陈香梅著,入I471.2。

②文学作品的缩写本、改写本、节本,如仍保持原作文体,改动较小的,仍依原作品分类;如从一种文体改写成另一种文体,或文体虽未变,但改写幅度较大,属于再创作的作品,则作为新作品分类。例如,《阿Q正传》(五幕剧),鲁迅原著,田汉改编,入I323;《水浒》(儿童版),施耐庵原著,湖海改写,入I845。

③有关儿童文学的理论、创作方法,以及对儿童文学的评论研究和儿童文学史等著作,入I0;为少年儿童创作、编辑、出版的文学作品和少年儿童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入I8。例如,《儿童文学评论集》入I062.17;《幼儿学唐诗》入I823。

④凡以文字为主,配以插图的故事入I89;以图为主,配以说明文字的故事、连环画入J3有关各类。幼儿园、学前班的教育、教学用书,依内容归入有关学科。例如,《三个小猪盖房子》入I892.799;《三国演义》(连环画)入J333.24;《语言》(幼儿园用教材)入H1-43。

 

十九、J艺术

本类包括六部分:(1)J0艺术理论;(2)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3)J2美术;(4)J3连环图画、低幼画册;(5)J4音乐、舞蹈;(6)J5戏剧、电影、电视艺术。在J2、J4、J5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下,按理论、技法、作品依次编列类目。根据儿童图书馆收藏连环画量大的特点,将连环图画、低幼画册作为一个二级类目,单独列类,序列在美术之后。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1)总论多种艺术理论和技法的著作入J0;专论某种艺术理论和技法的著作入有关各类;例如,《艺术论集》入J0;《绘画基本理论》入J2。

(2)两种或两种以上艺术形成的作品集,即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之中的两种或两种艺术形式能上能下,入J0有关类目;一种艺术形式的作品集入有关各类。例如,《世界绘画、音乐作品集》入J111;《中国当代绘画、书法、雕塑作品集》入J212。

(3)凡涉及美术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形式的著作入J20/21有关类目;专论一种艺术形式的美术作品入J221.2,作品入J222.2 。例如,《美术审美漫话》入J205;《实用硬笔书法艺术》入J231.2;《儿童小墨画入门》J221.2。

(4)关于“J3连环图画、低幼画册”的分类

连环图画即用多幅互相联系的画面表现一个故事情节或一个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文学艺术读物。低幼画册则紧低幼儿童为对象,以启迪知识、开发智力为目的的图文并茂的画册。二者都是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因此,应特别注意与其他学科插图丰富的馆藏的区别。

①本类以该书所反映的内容或主题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不依作者、改编者的国籍分。例如,连环画《白毛女》,不论它是绘画的、电影的、还是戏剧的;不论是中国人编的,还是外国人编的,均入J332.22。

②以中外古典名著、诗词、戏剧、小说改编的连环画入J333,而以其他学科著作改编的连环画入J37。例如,《三国演义》入J333.24;《庄子》入J371。

③用于学前正规教育(幼儿园、学前班)的低幼读物入J38;学前儿童教育课本、教材入有关各类。例如,《宝宝学算术》入J385;《语言》(幼儿园用教材)入H1-43。

(5)总论音乐舞蹈的理论著作入J40;音乐、舞蹈的作品综合集入J41;专论音乐的理论著作及作品入J42/43;专论舞蹈的理论著作及作品入J44。例如,《视唱教程》入J421.3;《二胡名曲欣赏》入J423.2;《舞蹈艺术欣赏》入J440.5。

(6)关于“J5戏剧、电影、电视艺术”著作的分类

戏剧、电影艺术与戏剧、电影文学是密切相关的。凡内容侧重在艺术的总论性的著作,入J有关类目;专论戏剧文学或电影文学的著作,入I有关类目。例如,《谢晋作品集》(电影台本)入J532;《江姐》(歌剧)入I322。

 

二十、历史、地理

本类包括四部分:(1)K0史学理论;(2)K1/7世界各国历史;(3)K81/89传记、考古学和风俗习惯等历史辅助学科;(4)K9地理。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

(1)关于历史科学与其他学科著作的区别。凡总论社会全面发展过程及现状的著作入K;研究人类社会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历史的著作,依学科内容入有关各类。例如,《社会发展概论》入K02;《美国教育史》入H402097.2。

(2)总论历史或兼收历史、地理教育教学的著作入K24;总论地理教育教学的著作入K924;专论世界历史、中国历史教育教学的著作分别入K124和K224;专论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育教学的著作分别入K9124和K9224;中小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课外读物,依其学科性质入有关各类。例如,《小学社会史地教学文萃》入K2422;《历史及解题指导》入K124;《世界地理专题30讲》入K9124。

(3)论述世界各国通史、各代史、民族史和地方史的著作入K1/7。

①论述某一地区或国家整个社会发展的全面历史著作,入该地区或国家的通史;以历史时期(朝代)为界限,论述某个地区或国家的某一历史时期(朝代)的历史著作入该地区或国家的各代史;跨越两个时代的历史著作入其上位类或前一时代。例如,《中国通史》入K20;《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入K265。

②“K21/27中国各代史”的分类,均可仿“K20通史”复分,复分符号前应一律加“0”。例如,《前清史料》入K249.06;《太平天国史料研究》入K254.07。

③总论世界民族和从世界范围论述某一民族史志的著作入K18;专论某一国家民族史志的著作入有关国家民族史。例如,《浪迹天涯的吉卜赛人》入K18;《中国少数民族史志》入K28。

(4)关于“K81传记“著作的分类。

①有关人物的传记、生平事迹、回忆录、年谱、年表、日记书信、纪念文体等著作入此,各国人物传记,如有改变国籍的,依改变后的国籍分。人物总传是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的传记著作;分传是指某一个人的传记著作。

②凡两国以上人物的普通总传和各科人物总传入K811的有关各类;各国的世界人物总传入K815有关各类。例如,《世界著名文学家传》入K815.6;《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传》入K811。

③多学科、跨时代中国人物总传和分传入K82;跨地区、多学科中国人物总传入K820,并依中国时代表进一步区分 ;某一地区的人物总传入K820.8,并依中国地区表分;各科人物的总传和分传入K825,并在有关学科史作互见分类。例如,《中国地理学家传》入K825.8,互见分类入K902092。

④某一国家人物的总传和分传入K833/837有关各类。先按被传人国籍依世界地区表复分,再仿K82分,K82如注明“依中国时代表分”,则应改用国际时代表。例如,《梦露传》入K837、125.7。

(5)关于“K9地理”的分类

①总论人文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的著作入此;各科专门地理入有关各学科。例如,《中国地理》入K92;《经济地理》入F119.9.

②总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育教学的著作入K924;专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育教学的著作分别入K9124和K9224;为中小学生编写的地理知识方面的课外读物,依其学科性质入有关各类。例如,《中国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用书)入K922434;《世界地理问答与练习》入K912465;《海洋》(小学生课外读物)入P72482。

③论述世界地图、国家地图、历史地图、行政区域图等著作入K99;论述自然地理图的著作入P98;专科地理图入有关各类;关于地图学的著作入P29。例如,《世界地图册》入K991;《山东省气候图》入P46;《地图学手册》入P28262。

 

二十一、自然科学馆藏的分类规则是什么?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两个方面。《中图法(少图版)》对自然科学的立类和序列为: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馆藏。

1.N自然科学总论

本类包括两部分:一是自然科学总论性著作和综合性著作,二是具有自然科学属性的带有普遍性的学科和综合研究自然界问题的著作。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

(1)总论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和技术研究的著作入N0/7;专论某一门科学的著作入有关各类。例如,《自然辩证法》入N031;《科学分类》入G304。

(2)总论自然科学现状、概况、科学技术水平、动态、科研成果汇编、专利知识的著作入N1;专论某一门科学技术的现状、历史及概况的著作入有关学科。例如,《中国自然科学回顾与展望》入N12;《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概况》入S21。

(3)关于“N4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的分类

有关小学自然课和两门以上跨两个基本大类的理科教育教学的著作入此;数理科学和化学教育教学的著作入O24;兼含文理教育教学的著作入C4;各科教育教学的著作入有关各类。例如,《高考理科试题荟萃》入N465;《初中各科测试题》入C464;《历届高考英语试题集》入H31246。

为配合教育教学而编写的,两门以上自然科学的自觉知识读物、课外读物及指导中小学科技制作的著作入N48;涉及两门以上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性读物入N499;专论某一学科内容的知识读物入有关各学科。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一般综合性知识读物入Z288。例如,《课本中的百科知识》入Z288;《自然科学小百科》入N499。

2.O数理科学和化学

本类包括五部分:O1数学、O3力学、O4物理学、O6化学、O7晶体学。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

(1)论述物质性质、结构等有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著作入本类;有关生产技术方面的著作入各有关技术学类。如:半导体物理入O47,半导体器件生产技术入TN3。

(2)本类中有关教育教学的著作,依各学科内容分别入有关各类。为分类方便,本法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类重点列出了总论复分表的一些类目。例如,《新编中学物理手册》入O42453;《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入O122444。

3.P天文学、地球科学

本类包括两大部分:天文学和地球科学。天文学又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包括测绘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地质学、海洋学和自然地理学。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

(1)天文学与气象学、测绘学、地球科学、航空、航天等学科有交叉关系,分类时应依研究对象和侧重点归类。例如,《天体力学引论》入P13;《航海天文学》入U675。

(2)论述地球本身的著作入P5;论述将地球作为星体研究的著作入P1。例如,《天空与地球》入P183;《地球内部构造》入P54。

4. Q生物科学

本类包括四部分:(1)Q1/89普通生物学和生物学的专门科学;(2)Q91古生物学;(3)Q93/96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4)Q98人类学。

本类的分类规则和方法为:

(1)本类依总论复分表列出了部分细目,总论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现状与概况、研究与实验、生物资源调查的著作及生物学教育教学著作入Q0;专论性著作入有关各类。例如,《生物学基础知识》入Q;《遗传学研究方法》入Q323。

(2)要注意“Q生物科学”与“S农业科学”的联系与区别。前者是研究生物的发生、发展、生理、生态、生化、生物物理、生物分布等的科学;后者是研究生物的种植、饲养等生产技术的科学。在S类中所列出的各种作物、林木、家畜、家禽、蚕、蜂蜜等有关生物学著作,均入S类而不入Q类。但鱼类的生物学著作不入“S9水产、渔业”,而入“Q95动物学”。

 

 二十二、各类词典怎样归类?

各类词典的归类通常是这样:

1.综合性辞典,包括综合性的名词、术语应入综合性馆藏类“Z3。如《辞海》应入“Z32

2.专门性的辞典、名词、术语应按其学科性质各入其类,然后加“-61”词典复分号。如《哲学词典》应入“B-61”,《农业词典》应入“S-61”,《医学词典》应入“R-61”。但如愿集中处理,可用组配编号法,将其集中于“Z38专科辞典”类下,并按《中图法》类表序列排。上述三本书的排列顺序为:

Z38∶B      《哲学词典》

Z38∶R      《医学词典》

Z38∶S      《农业词典》

3.普通汉语词典,也即研究和学习汉语的普通字典、词典,应入语言文字大类的“H16字典、词典、古代字书”类,如《四角号码新词典》,应入“H164,《新华字典》应入“H163。此处要注意,因主表中已列出字典、词典类号,故不用再加“-61”词典复分号。

4.研究和学习汉语方面的专门词典,如同音词典、方言词典、成语词典等,应分别入汉语语音、方言、熟语等各类,如《汉语成语小词典》应入“H136.3

5.多语文词典:凡两种外语对照的词典,应入前一种外语,如《英俄词典》应入“H316;凡汉语和外语对照词典,均入有关外语词典类。如《英汉词典》应入“H316;凡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对照的词典,均入有关少数民族语言。如《汉维简明词典》应入“H215-61;凡三种以上语言对照的词典,在《中图法》中将其归入“H061词典”类里。如《英德法对照词典》应入“H061

 

二十三、不同语言文学的对照读物怎样归类?

不同语言文字的对照读物,一般要按写作目的归类。若是为研究学习某种语文用的著作,应分入相应的语言文字类,如英汉对照读物,就应分入英语“H31,因为这类馆藏主要目的是为帮助中国人学习英语用的。如果是兼有两种语文的科学著作,就应按其学科性质,分别归入各有关学科门类,如《英汉细胞学词汇》,就应分入“Q2-61

至于各种外语译成中文的理论与技巧方面的馆藏,若不是对照读物,应按其外语分入有关门类,如《英语翻译技巧》一书,就应入“H31英语”类里。

 

二十四、文学类馆藏怎样归类

文学类馆藏,包括文学理论方面的著作和文学作品。

文艺理论方面的著作属于科学类馆藏,不是作品,不应以著作者的国别区分,而应首先依内容归类。不论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都是如此。

总论文学和艺术理论的著作入文学理论。对于各体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应按各体文学分别归入有关各类。

对于某一作品的评价和研究,是属于文艺学范畴的科学著作。它可能不随原作品归类,而归入文艺学的文学评论与研究部分,但可依原作品的名称排。比方,关于《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等古代小说的评论,可以分别按其原小说名称排,便于集中有关该小说的一切评论和研究的著作。

一国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应区别其是综合著作以及对各时代作家及作品的评论和研究,还是对于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评论和研究。若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评论和研究,应再按体裁分。如上所述,关于《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等古代小说的评论和研究,就应归入中国文学的“I207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类目下“I207.41古代小说”类里。

文学作品的归类应先按国别,后按体裁,再按时代分,如“唐诗”,先分入“I2中国文学”,后分入中国文学的“诗歌”类,再按时代细分入“I222古代作品”。

文学作品的国别,均应按作者所在国家的国别分,而不是按该作品内容所反映的国家分。比如《牛虻》一书,为英国作家伏尼契所作,内容虽是描写十九世纪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中许多爱国志士的斗争故事,但不入意大利文学,而入英国文学,其号为:“I561.4

文学作品的时代,应按作者所处的时代分,而不是按作品内容所反映的时代分。比如,历史小说《李自成》,写的是明末农民起义的故事,而作者却是当代人,故该书不入古代作品,而应入现代小说,其号为:“I247.5。至于跨时代的作品,我们认为应分入作者的主要活动时期。

文学作品的改编本、改写本、节本或缩写本的归类应该这样处理:凡经过改编、改写或变更体裁的作品(如将小说改编为剧本),则一律按改编后的著者国别、文学体裁归类。但节本或缩写本,应随原作品归类。例如,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若是中国作家将其改编为话剧,则入中国话剧;若是苏联作家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则入苏联戏剧;若是出版其缩写本或节本,则仍入苏联小说。

古代作品的选本、注释本应随原书归类,如《汉书选》,应随原书《汉书》入“K234;《聊斋志异选注》应随《聊斋志异》入“I242.1

凡一个国家的作者收集、整理或编著另一个国家的文学馆藏,则按被收集、整理文学馆藏的内容归类,不按其收集、整理或编著者的国虽归类。如郑振铎所编的《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一书,应入希腊文学,其号:“I545.73

凡汇辑、编选各个不同时代几个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各体作品为一部书的,叫各时代各体作品综合集,如《中国古代戏曲、小说选编》入“I211;凡汇辑、编选某一时代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各体作品为一部书的,叫“某一时代的各体作品综合集”,如《沫若文集》入“I217.2;凡一个人或几个人合写的一种体裁的小说或诗歌或散文等的作品叫“一体作品集”,分别入有关各类,如《高尔基剧作集》入苏联戏剧。凡汇辑、编选某一地方的文学作品叫各地方作品综合集,入“I218各地方综合集”类目,并以中国地区表分。

在各体文学作品中,报告文学和散文比较难以区分。我们认为散文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生活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并提示其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特点是篇幅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可以叙事,发表议论,也可以抒情。散文包括抒情文、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等。报告文学本来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现在由于其作品特别多,就单独成为一类了。报告文学的特点是一般取村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能及时配合政治斗争和中心任务,思想性和战斗性比较强。报告文学通常包括通讯、特写、速写、报告、回忆录、英雄模范事迹的报告等。如《唐山来的报告》、《红花朵朵开》(特写)等,在分类时,都应归入报告文学。

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之分,应根据作家的意见,而不能按作品的字数多少来区分。

 

二十五、图画、摄影作品集、连环画怎样归类?

凡以图或画组成的书为图画书。此类书是以绘画技术为目的,属于画册、画集或作品集,应归入各国有关绘画作品,如《徐悲鸿画集》就应归入“J00中国绘画作品”。若是属于专业方面的图集应按学科性质归类,如植物图谱应入植物学;铁路测量图应入交通运输类。而以一国的政治、经济、生产等各方面活动为内容的画册,应归入各国地理类。

凡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书,要视以图画为主,还是以文字为主而定。若是以图画为主,文字只是解说图画内容的,就应以图画为分类对象。反之,若是以文字内容为主,就应以文字内容的学科性质归类。但为儿童阅读而写的,并辅以图画表现形式的故事集,应入儿童文学的图画故事。

关于摄影集的归类应注意区别:属于统领性人物的摄影集,应分入“K81传记类”属于科学研究的摄影图集,要依摄影的主要内容,归入有关学科;属于地理画册、名胜古迹的摄影集要入“K9地理”类,如《长城》(摄影集)应分入“K928-71。古器物图录入“K85考古学”。但通过摄影艺术反映祖国美好山河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作品,一律归入“J421摄影作品集”,如《全国摄影艺术作品选》就应入“J421,《上海青年业余摄影》入“J426.51现代摄影作品集”。

至于连环画,一般图书馆都不进行分类,而是将其集中起来,单独编号进行管理。

 

二十六、故事书怎样归类?

凡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重历史史实,采用叙述方式写的史话性的历史故事,应入历史类。如《隋唐史话》入“K240.9

凡用文学体裁写的故事,属于文学故事。此类馆藏,因有其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曲折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一般将其归入小说类。如《西柏坡的故事》入“I247.8

为儿童写的故事,除革命故事和历史故事外,还有科学故事。科学幻想小说入儿童文学,如《小乒乓变了》、《太阳元素的发现》等都应归入中国儿童文学的“I287.52科学故事”类里。

 

二十七、历史书籍怎样归类?

对于历史书籍的归类,要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要将有关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和一般历史的馆藏区别开来。史学理论,包括年代学、史料学等有关研究历史的理论与方法,是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如《社会发展史》一书,应分入“K02。一般历史书籍所记述的内容是各国的历史,它反映着特定时代和地区发生的历史史实,提示着各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必须按国家,按时代区分,如《十九世纪波兰人民的抗俄独立斗争》应分入“K513.4波兰近代史”。

第二,要注意通史、各代史、学科史、地方史志和民族史志的区分。通史是关于一个地区(国家)整个社会的全面历史。它和各代史、学科史都是不同的。如《世界通史》入“K10;《中国通史简编》入“K20。各代史是对某一地区(国家)的某一段时期中的社会发展情况的研究,如唐代姚思廉撰写的《陈书》,就应归入“K239.14南朝”历史。凡以叙述学科发展经过,从问题性质或学科发展的角度来概括历史的。则应归入各有关学科史,如《中国农学史》应入“S-092。地方史志是记述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各种史料的历史性书籍如《万历七年椋府志》应入“K295.51。民族史志是记载少数民族历史资料的书籍,如《哈民族史志》入“K285.4

第三,从史实的本来时序如实地记述其历史发展过程,以提示其规律性的馆藏,归入历史,如晋代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就应归入“K236三国”历史。从文艺的角度来剪裁历史,并以文艺笔法表现历史场景的,应入文学类。如《三国演义》应入“I242.4明代章回小说。

第四,跨时代的历史,一般分入在前的一个时代,或分入其上位类。如《秦汉农民战争史》,分入“K232秦汉”类为宜。如某一个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或一书的内容虽跨几个时代,但着重写的是其中某一段历史时期,此类书就应按重点归类,如《隋唐五代史》,唐是主要的,故分入“K242唐代。

第五,以考证和研究古代人类遗物为对象的馆藏,应归入考古学。但研究有关古代社会,古代文化方面的著作,不是以古代遗物为研究目的,均不入考古学,而入各国古代史。对古代遗物的陈列、整理、保管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著作应入“博物馆学”。

第六,关于历史与政治的区分,《中图法》将其清代及清以前的历代政治著作均归入中国各代史。中国在辛亥革命以后,解放以前的政治概况、政治制度、政论等著作归入“政治、法律”类的“D393民国时代政治”。有关台湾政治概况的书应入“D67地方政治概况”。

 

二十八、传记书籍怎样归类?

传记是以叙述或研究一个人生平事业为主旨的馆藏,其形式包括自传日记、回忆录、年谱、印象记、纪事、佚事以及纪念文集等。这类书可以集中处理,将其归为历史科学的一个类,也可以分散处理,依其被传者所从事的事业或学科的性质分别是归入有关各类,并与该门类的科学史集中在一起。

《中图法》的传记馆藏,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大类,哲学家思想评传和宗教人物传入“哲学”

大类的有关类目外,其他人物的传记都集中在历史大类的“传记”类里,其排列方法是先地区(先世界、后中国,再其他各国),后著述方式(总传、分传),然后再按学科分。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传》入“K835.165.7。历代社会政治人物传再按时代分。如《秦始皇》入“K827.33。至于各学科人物,必要时可在有关各学科门类作互见。如愿将各学科人物的传记分散处理,也可将其直接分入各学科的科学史。如《贝多芬传》,可归入“J6-09516

有些科学家,在许多学科门类都有成就,其传记应归入该科学家一生中取得最主要成就的科学大类,或其能包括该科学家多方面成就的上位类。如罗蒙诺索夫就是一个有多方面成就的科学家,其传记应入“N-09512”;但又因他主要成就是在化学方面,化学专业馆藏馆也可将其传记分入化学类。

传记的年代号取法,一般以被传人卒年为准,或根据被传人一生中事业活动最旺盛的年代取号。

至于传记文学方面的著作,尽管书中的人物确有其人,但因经过了文学艺术的加工,已有作者假托之处,因而这类馆藏应算作文学作品以入文学类为宜。如《洗星海传》就是一部文学传记,应入“I251

 

二十九、地理馆藏怎样归类?

地理馆藏是研究地理的有关著作。这类馆藏,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如经济地理;也有自然地理。因而内容比较复杂,各分类法处理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例如,《人大法》单独设立了地理大类。《科图法》则将各种地理馆藏,按照内容性质分别归入有关学科类目。《中图法》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将其地理学、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专类地理及政治、历史、地理集中归入历史大类的“K9地理”类。而将专门学科的地理,如经济地理、自然地理等分别按其性质归入各有关学科门类。

区域地理是指各国各地区的综合必地理著作,如《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入“K960.2

专类地理是指有关疆界、政治区划、山、水、历代名胜古迹、现代著名建筑和旅行、游记等专门方面的地理著作,如《英国游记》入“K956.19。《西湖胜迹》入“K928.705.5.

自然地理是指研究整个地理环境、地球表面特征、地貌学和区域自自然地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并有许多专门的学科分支,如水文学、气候学、医学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森林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等,这类专门地理方面的馆藏,应按内容性质分别归入有关学科。如森林地理学入“S717,医学地理学入“R188。各地区自然地理信世界地区表分;中国的再依中国地区表分。

经济地理是指有关研究生产的地理配置以及各地区、国家间生产发展条件和特征方面的馆藏。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中图法》将其总论和的著作归入“经济”大类的各国经济地理,专论性的著作,即有关各专类的地理馆藏,如工业经济地理、农业经济地理、交通地理,分别归入各科经济类下。

在《中图法》中,将历史地理分别集中在各国地理类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再以中国时代表复分,如北魏郦道元所作《水经注》,应分入“K928.639”。

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历史性书籍,包括这一地区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而地理志则是记述这一地区地理方面情况的著作。两者有所区别。地方志应入“K29地方史志”,而地理志入“K92中国地理”。

在《中图法》中,“政治、历史地图”入“K99,“自然地理图、区域地理图”入“P98,各种专业地图按学科性质归入各有关学科,如《世界土壤分布图》入“S15土壤学”。但研究有关地图编制原理和方法方面的著作,应归入“P28地图学”专类。

 

三十、自然科学馆藏怎样归类?

自然科学,广义地讲,它既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也包括医学卫生、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应用科学。狭义地讲,自然科学所指的就是数学、力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由于国内现行的馆藏分类法,除了少数采用“科技合一”外,大多是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分工编制的。因而,在分类法中所说的自然科学,通常是其狭义的概念,是指基础科学而言的。

自然科学馆藏的归类,是以书中内容的学科性质为主要标准的。一般说来,自然科学的馆藏不具有政治思想这一属性。自然科学部分类表的列类,也不受政治思想原则制约,分类体系比社会科学部分分明,类分自然科学的馆藏也比类分社会科学的馆藏容易。但也就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N自然科学总论”类中的“N0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类目,只容纳有关论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的论著。至于泛论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的著作,应归入“G3科学、科学研究事业”。如《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入“N02;《论科学分类》入“G304

2、关于总论科学史、技术史和现代科学技术概况、水平、动态的著作入“N09自然科学史”和“N1科学概况”;专论某一种科学技术的历史和现状的著作入有关各类。如《科学史集刊》入“N09;《中国农业史》入“S-092

3、关于科学普及读物的分类,一般是:凡总论性的应集中归入“N4自然科学教学与普及”类目里。如《十万个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等书,均应入“N49普及读物”。而各学科的科学普及读物,一般应入各有关学科,然后再加复分号“-49”,如《趣味几何学》一书,应入“O12-49,《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入“V-49,《大地和天空入》“P1-49。但也可将各学科科普读物集中在“N49类里。

4、关于科学调查,探险旅行的书,很容易和游记、杂记相混。应该注意,凡是以科学调查为目的的旅行记录,一般应归入各有关学科。但总述性的应入“N8自然科学调查、考察”,然后再以世界地区表分。

 

三十一、应用技术类馆藏怎样归类 ?

应用技术是以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的,有关应用技术的馆藏,也是人们运用自然科学的理论解决生产实践中问题的科学记载。应用技术,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上,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但它们彼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工程学与物理学、采矿学和地质学、化工与化学,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分书时应当注意,一本书如果兼有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内容,应根据该书的内容按其重点归类。如果是着重阐述基本理论的,应入基础科学的有关门类;如果理论只是为了说明技术,重点阐述的是技术问题,该书应分入应用技术的有关门类。如《普通化学工艺学》,该书偏重于工艺过程方面,故应归入“TQ化学工业”。

另一方面,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也密切相关。生产总带有经济的因素和目的,所以在经济科学中也总有关于工业、农业方面的类目。一般分类法对于企业管理或经济效果方面的馆藏,将其归入经济类;对于以叙述生产技术为主的馆藏,将其归入应有技术的有关门类。

类分应用技术方面的馆藏,还要注意制造与使用的关系。制造,一般包括制造原理、设计、工艺、检验与装配等;使用,则包括驾驶、强人、维修等方面。制造与使用是一门科学技术的两个方面,在分类表中多半是分开处理的。如将农药制造入“TQ45农药工业”,而农药配制、各种农药的使用则入“S48农药防治”。化肥生产入“TQ44化学肥料工业”,而化肥的分析与使用则入“S14肥料学”。《中图法》将专用机械的制造与使用列在一起了。比方拖拉机的制造与使用,在《中图法》中就全都列入农业类里。分类时,一定要弄清本馆所采用的分类法关于这一问题的列类方式,一定要弄清本馆所采用的分类法关于这一问题的列类方式。当我们遇到一本书的内容同时涉及到制造与使用两个方面时,必须根据本馆的需要或这本书内容的重点,决定其归入“制造”类,还是归入“使用”类。例如,《钾肥的生产与使用》一书,可归入“TQ443钾肥工业”,也可以归入“S143.3钾肥”的使用类目里。不同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规定不同的类分方法。

此外,类分应用技术方面的馆藏,还存在应用与被应用的关系问题。一般说,总论应用的馆藏,入被应用的学科类;专论一种理论或技术应用到某一学科的馆藏,入被应用的学科类。如《优选法的应用》入“O224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优选法在农业上的应用》入“S11农业数学”。

 

三十二、边缘学科的馆藏怎样归类?

边缘学科是由一门学科渗透到另一门学科而产生的。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这种渗透现象不仅表现于自然科学的各门基础科学相互之间、基础科学同应用科学之间,甚至也表现于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之间。

关于边缘学科馆藏的分类,如在馆藏分类表中已列有该边缘学科的专门类目,可将有关该边缘学科的馆藏直接分入这些类目中去。如《生物化学》可分到“Q5生物化学”类,《生物物理学》可分到“Q6生物物理学”类里有些边缘学科的馆藏,通过分类法类目的有关注释,也能确知它应分入的位置。例如,通过“B849应用心理学”这个类目的注释:“总论入此,专论心理学在某一方面的应用的著作入有关各类”,便知教育心理学应入“G44。此外,还可以通过交替类目,将可以同时分入两个学科的边缘学科的馆藏,分入其中的一类,而于另一类作交替互见。例如,可根据“Q969〔.92〕医学昆虫学”这一交替类目,将其有关医学昆虫学的馆藏分入“R39的类目里。

 

三十三、丛书、多卷书怎样归类?

以丛书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整套处理,一是分散处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从书的分类与它的著录必须完全一致。

整套处理是将丛书按其全部馆藏内容的学科性质归类。如果内容广泛,无法归入某一学科的,可以归入综合性馆藏的丛书类;例如,《万有文库》可入“Z121.6。若是内容专一,能按学科性质归类的,应入各有关学科,如《建筑结构知识丛书》,按其学科性质应入“TU3建筑结构”,然后加上丛书复分号“-51”,其号为:“TU3-51

对内容广泛的丛书,应将其全部子目一一分析出来。例如上面所说的《万有文库》,就应该对每个子目作出分类分析。而对内容专一的丛书,只进行整套著录即可,无须再作分类分析了。

分散处理是以丛书中的每种书为著录单位,按每种书的内容性质分别归类,主类号后也不必再加丛书复分号。如《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地理知识读物》丛书之一)入“K960.2,其后不必再加“-51”丛书复分号。

凡分散处理的丛书,除有特殊用途应给予总的分类号,以便组织分类目录处,一般不再给总的分类号。

多卷书和丛书不同,不管有多少卷都不能分散处理,原则上应当作一种书处理。这是因为多卷之间内容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分散处理就会影响它的完整性。读者通常也是将多卷书作为一部完整的书来看待的。如《世界通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入“K10/1:6(5)”。该书不论是一卷还二、三、四、五卷,其分类号“K10都是一致的。

类分多卷书要注意,不可只以其中某一卷内容的学科性质归类,而应按其多卷书的全部馆藏内容的学科性质归类。如果单凭第一卷或其他的任何一卷归类,都不是很恰当的。但在各卷主题不相同时,应对各卷作分类分析。

 

三十四、期刊、连续出版物怎样分类?

期刊是由许多短篇著作或新闻报道编辑起来而具有一个总的名称,并按一定周期无限期地陆续分期编号刊行的出版物。

期刊的分类也是按照其性质归类,即综合性期刊入综合性馆藏类,如《红旗》、《新华月报》入“Z6期刊、连续性出版物”类里。专门性期刊则按其学科性质各入其类,然后再加复分号“-5”,如上海《激光》编辑委员会出版的杂志《激光》,入“TN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大类,号码为“TN-5。一些图书馆如果愿意将专科期刊集中归入综合性馆藏类,可采用组配的办法,将各期刊的学科分类号加于专科期刊号码“Z68之后,例如《力学杂志》的组配号码为“Z68:03;《生物学杂志》的组配号码为“Z68:04;《激光》杂志的组配号码为“Z68:TN

期刊中途若改换名称而卷数期数不变的,仍可沿用原来的索书号,如《国外书讯》从79年第一期改名为《世界馆藏》,但总期数没有改,故可沿用原来的索书号。如果同时变更卷期号次的,就可作为另一种期刊另给索书号了。

期刊附出的单行刊物,如果随同该杂志编有号次,就随同原杂志一道归类;如果不是这样,则可作为单独的刊物,按其本身的内容性质归类。

在许多图书馆中,期刊和馆藏是分别编目和典藏的。因此,期刊分类目录可以自成一个系统,但分类不要过细,一般用简表就可以了。

连续出版物指的是在一个总书名下,围绕同一主题汇集许多著作,无限的分期分册陆续编号出版,但没有固定周期的出版物。此类书有许多地方和杂志相似,但也有以下不同之处:(1)它们没有固定出版周期;(2)它们的分册有时部分,有时全部有专用书名;(3)它们的内容有时全部,有时部分是有声名的完整专著;(4)它们绝大部分可以分册发行,而杂志则总是按季、按月出版,按年预订的。尽管如此,它们的性质、作用和形式还是接近于杂志而较远于普通馆藏。

连续出版物的分类,一般以一种为一部,先按学科性质分,再给“连续出版物”的复分号“-55”。假如连续出版物的各个分册都具有单独的名称,并单独发售的话,每个分册就可以按单书处理,也即依其各期内容性质,分别按学科性质归类,不必再加“-55”复分号。如愿将专科连续出版物集中处理,同样也采用组配的方法,将其集中于“Z68类下。

 

三十五、馆藏归类时,怎样区分总论与专论?

总论的类目是共性类目,一般只收综合性的,概括性的和通用性的著作。专论是相对总论而言的,一般只收特殊性的,具体性的著作。例如总论工业微生物学的著作归入“Q939.97工业微生学”类里;专论某一种工业的策生物学则各入其类。再如,食品微生物学入“TS201.3;发酵微生物学则入“TQ920.1。社会科学各类,同样也有总论和专论的问题。例如,揭批"四人帮"反党集团罪行的综合性著作,应入中国政治运动类的“D655批判'四人帮'”的类目里。专论揭批“四人帮”在经济战线上罪行的著作,则应归入中国经济类。又如综合性的历史著作应入历史类,专论某学科历史的著作则应分入各有关学科的历史类下。如《中国农业经济史》一书,不应分入历史类,而应分入“F32中国农业经济”类。

总论与专论也是相对的,拿工业技术的门类来说,一个专业有一个专业的产品原理、设计、结构、原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等综合性论述的著作。一类产品有一类产品的原理、设计、结构、、原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等问题的论著。一种产品同样也有上述几方面问题的论著。它们在内容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都是关于“材料”的书,则要区分这本论述材料的书所确指的范围,如果是无线电村料,则应入“TN604”;若是无线电电子元件材料,可分入“TN604”;而微波元件材料,应分入“TN614。如果我们分的是一本有关无线电电子元件材料的书,那么只有分到“TN604才是恰当的。分到“TN04无线电材料”或“TN614微波元件材料”等类里都很难找到。因此 ,分书时一定要注意类目之间这种总论与分论的关系。

此外,还有一种兼论的馆藏,例如,汽车与拖拉机在构造原理等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有些馆藏往往兼写汽车和拖拉机制造原理和工艺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这种兼论实际上也是总论性的著作。虽然分类法上没有明确设置这种总论性类目,但从“S219拖拉机”的注释:“兼论汽车与拖拉机的著作入U46”可以知道,此类书应分入“U46汽车工程”。而专论汽车或专论拖拉机的书,则应分别归入“U46汽车工程”或“S219拖拉机”类目里。

由此可见,总论与专论的关系,有时是通过上下位类的关系来体现的。但有时也不尽然,是在类目注释中指明这种关系的。分类时要十分注意类目的注释。

 

三十六、类分馆藏时,怎样运用形式区分?

馆藏不权有内容方面的特征,而且还有形式方面的特征。因此,类分馆藏时,除了按内容将一书分入某学科门类外,必要时,应再按该书的形式进行区。例如,类分《半导体光电器件手册》一书,首先应按该书的内容性质将其归入“TN36半导体光电器件”,必要时,再加该书的形式区分号,即手册的号码“-62”。但必须注意有些形式特征,如概论、文集等,对于馆藏来说并不很重要,分类时,加其区分号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必再按这些形式进行复分。

此外,分类时不能完全按书名来判断一书的形式特征,因为有时一书标明的形式名称不能名副其实。如《猪病防治手册》,名为手册,实际上是一般性论著,这类书就不宜用“手册”进行复分。

另一种情况,也即一本书如果同时涉及几种形式,需要据以复分时,一般应按该书所具有的一种主要形式特征进行复分,不宜同时连分。如《生物化学实验方法手册》,该书主要讲实验方法,其手册形式是次要的,并不显著,因而应归入“Q5-33,不必再加手册区分号“0-62”。

一个图书馆怎样运用形式区分,哪些用,哪些不用,用到哪一级类目,在确定使用本时,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说,只有在同类书籍很多的情况下再按形式分类为宜。

 

三十七、论及地区或时代的馆藏怎样归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或地理书籍,是指那些全面论述一个地方或一个历史时期的,以论述历史方面或地理方面主题为主旨的著作,故而这类书应按性质分别归入历史或地理类。但是,有些馆藏并不是全面论述历史方面或地理方面问题的,而只是论及该书主题在地区或时代方面的某些情况,具有地区或时代方面的某种属性。这类书不同于历史书或地理书,分类时不能将其归入历史类或地理类。这类书应当首先按其内容性质分到有关的学科门类里,必要时再按地区或时代分。如《河北省地质》,应先分入“地质”类,然后再取地区号,该书号码为“P562.22。又如《秦代经济史》,应先分入“经济”类,然后再取时代号,该书号码为“F129.33

一书内容若是既涉及学科、地区,又涉及时代,总是先依学科性质分,有必要时,再依地区分,然后,再依时代分。如《乾隆山东通志》,若有必要再细分,可归入“K295.2=49,其归类顺序为:先入地方志“K29,再加山东复分号“52”,必要时,再加中国时代复分号“49”。

 

三十八、什么是书次号?它有哪几种?

图书馆馆藏经过分类后,只能做到使同类性质的馆藏集中到一起。但同类书,即分类号相同的书往往不止一种,有的类有几种、几十种、甚至更多。比方,在“I247.5长篇小说”这个类目里有《保卫延安》、《青春之歌》、《红旗谱》、《苦菜花》、《大刀记》等许多种书,这就需要采用一种编号方法,使每种馆藏都各自具有不同的号码,做到个别化。这种号码就称之为书次号。

同类馆藏排列的书次号,按其编制方法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顺序号  按馆藏进馆的顺序排,也可以用每本书的登录号替代。一本书给一个号,此种方法虽然取号比较简单,但藏书多时必然号码冗长,假如藏书达到十万册,书次号就到了六位数。藏书达到一百万册,书次号就到了七位数,号码就太长了。而且,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多卷书,复本不能集中在一起,往往被其他书隔开。同类的同一著者的书更不能集中在一起。另外,每本书都有一个书次号,就必须在各种目录中为每一册书编一张款目,这就使目录过于庞大而不便使用,因此,这种办法不宜采用。

第二种是著者号  按著者姓名的字顺排。这种方法可以将同类书中的同一著者的各种书,同一种书的各种版本、复本、多卷书集中在一起。

第三种是种次号  是以每种书为单位,以同一分类号中的每一种书分编先后的次序编号。它的优点是号码短,取号率高,便于取书、插书。同种书的不同版本、不同卷次、不同中译本都能集中在一起。但它存在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同类馆藏中同著者的书不能集中在一起

 

三十九、如何避免“同书异号”与“异书同号”?

出现“同书异号”与“异书同号”的差错,必然会给藏书排架、目录组织以及读者借阅等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所谓“同书异号”,即同一种书有着不同的索书号。出现“同书异号”,会使同一种书先后入藏的复本,在目录组织与书库排架上分开很远。“异书同号”则是指不同的书有着相同的索书号。出现“异书同号”,就会难事多点错时借邮的书并非读者所要借的馆藏。因而,“同书异号”与“异书同号”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分类编目中的差错。

产生“同书异号”的原因,一般来说有四种:一是因为馆员以为这种书本馆从未收藏过,而未给该书进行查重(即查复本);二是虽经查重,但因粗心大意没有查出来;三是查重主要依靠公务书名目录,而该目录排列次序混乱或某些卡片插错了位置,故未能查出;四是某些书经过分编后,尚在加工过程中或在某一环节上被积压了,书名片没有及时排进书名目录内等。这就是说,先后不同时间进馆的复本书,由于没有查重或因他原因而没有查到,便误认为该书是初次入藏,而错误地被当作新书处理。实际上通过查重,如是复本书,则应抄录原来的索书号(固定排架法不在此列),便可进行加工。

克服“同书异号”的办法是:在分编之前一定要坚持做好查重工作;查重时应力求认真负责,切不可马马虎虎,想当然。书名目录的排列必须严格地按照一定的方法,有条件的馆还应制定书名目录的组织条例,并应杜绝乱插卡片的现象。每种馆藏一经分编后,尽可能迅速加工,并立即将书名片排进书名目录。

产生“异书同号”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馆员工作的疏忽,在分编过程中,将索书号内的分类号、书次号写错或刻印错了;二是取书次号时,没有按一定的操作规程办事而弄错。如以取种次号为例,假如我们忘了将已用过的种次号勾去,下次又用这个号,结果必然给重了号。

克服“异书同号”有如下一些办法:一是分编时应集中思想,尽量避免差错。二是取书次号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办。现仍以取种次号为例,分类人员首先应将种次卡(记录卡)上即将要用的种次号勾去,然后在书上已写好的分类号下再写上被勾去的种次号,送去编目、加工。如果反过来先将种次号写在书上,后在种次卡上勾去种次号,万一漏勾,下次就会出现重号。当然按上述方法去做,往往由于粗心也会出现空号。但是,即使发现空号,补号毕竟容易。若出现重号,则需要进行改编,改编比较困难,即要改书上的号,又要改有关该书的所有卡片上的号码。三是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使重号的馆藏在没出编目组的门以前就能立即发现,马上纠正。其办法有二:1、分编后,加工前应进行校对,若系自行刻印卡片,应先校对腊纸。加工后,向流通阅览部门送书前还需要进行一次核对。2、送书前,应将被送出的馆藏的分类、书名等卡片及时排进相应的目录。假若有重号书,在排分类片时就会立刻被发现,便于及时更正。

 

四十、遇到某些难以归类的馆藏怎么办?

在类分馆藏时,还经常会遇到某些难以归类的馆藏。这些难以归类的馆藏,大体可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1.某些馆藏一时找不到恰当的类目,不知从何下手;2.一书似乎有许多类目可归,反而举棋不定;3.对于某些馆藏资料的学科属性看不懂,当然也就无法分类;4.极个别的馆藏资料,在整个分类法中确实无适当类目可分。

遇有上述疑难,而又没有北京图书馆印刷卡片可共参考,一般可采取以下办法帮助解决:

1、可参考该书版权页或外封底上的统一书号中的类号,以帮助判明该书从属的基本大类,然后再从本馆所使用的分类法中找出相应的基本大类的类目。统一书号由类号、出版社代号、种次号三部分组成。统一书号前一位或二位数字为类号。确定类号的方法是,除去统一书号中小数点前三位数字(这是出版社的代号),余下部分不论是一位或二位数字,均为《人大法》十七大类中某一大类的类号。例如,《中国历代年谱总录》的统一书号是:“11201.1”。其中“201”是书目文献出版社会的代号,“11”是类号,代表历史大类,“1”是书目文献出版社会出版历史类的种次号。又如《期刊工作浅说》的统一书号是:“7201.12”。其中“201”是出版社的代号,“7”是“文化教育”大类的类号,“12”是种次号。《人大法》十七大类的类号如下: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

2.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社会科学、政治

4.经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政策

5.国防、军事

6.国家与法、法律

7.文化、教育

8.艺术

9.语言、文字学

10.文学

11.历史、革命史

12.地理、经济地理

13.自然科学

14.医药、卫生

15.工程、技术

16.农艺、畜牲、水产

17.综合参考

2.可参考其他图书馆分类法,如《中图法》、《科图法》、《中小型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等。若在其他分类法中查到所需的类目,而本馆使用的图书馆分类法里又没有这一类目时,则应寻找其相应的类目或能包括此类的上位类。

3.可参考和该书性质相近,而本馆又已分编过的馆藏的类号。

4.对于一些馆藏内容的学科属性弄不清楚的,可以查找有关工具书、参考书,或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科学人员。

5.有些反映最新学科的馆藏,经反复查找图书馆分类法后确无恰当类目可供归类时,应在相应的类目中增添细目,但采取这种做法时,必须持慎重态度。不要因工作粗心大意,而将有类可归的馆藏误认为无类可归。一种新的学科出现后,如需增补新的类目,一般说,北京图书馆统编部会有所考虑的。最好先向北京图书馆或所在省、市、自治区图书馆询问,然后再作考虑为妥。

 

四十一、如何提高分类工作的质量,减少分类误差

图书馆分类的目的是将馆藏按其内容性质,纳入分类体系中的某一类目,并用分类号码固定下来,以便组织藏书和组织分类目录。因此,图书馆分类工作质量的高低,对图书馆做好馆藏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分类工作的质量标准,我们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到使同一性质的馆藏集中在同一个类;二是要做到一种书只能有一个号(不论其不同的复本或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译本);三是要符合本馆的方针、任务,按本馆确定的使用本归类,以体现图书馆分类的一致性;四是要符合读者的需要。总之,图书馆分类工作一定要做到准确一致,决不能出现一书两入,或同类异入的现象。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或分类工作人员的不稳定,或因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没有确定使用本和制定必要的分类条例,或分类人员业务不熟,或工作不负责任等原因,以致造成一种书出现多种分类号,或同一性质的书分入不同的类,或分类详细等级不一等等分类混乱现象。为了减少分类上的误差,提高分类质量,分类人员必须加强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具体要做到:

1、确定本馆的使用本和分类条例,严格按章办事,切不可各行其是,采取粗分还是细分,必须规定下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因分类人员的任意性而产生的误差和错误。

2、分类前应坚持用书目录查重,不能单凭记忆;分类后应与分类目录核对,看该书与其相同或相近的分类号内容是否一致,如果一致了,证明正确,如果不一致,就可能有误。

3、发现错误应及时改正,要有责任感,尤其是现代用计算机编目,以致造成共享资源的正确性。

 

分类目录使用说明

 

一、本馆文献资料分类目录是按照文献内容的学科体系组织起来的目录。本馆分类目录是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序列编排的.《中图法》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个基本大类。

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共有22大类:

(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哲学…………………B哲学

(三)社会科学……………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四)自然科学……………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五)综合性图书…………Z综合性图书

三、在基本大类下面再逐级划分更细小、更具体的类目,读者可按各类学科的归属,从大类排列到二级类、三级类··…逐级查检。例如: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6各级教育

G62初等教育(小学教育)

G623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G623.1政治

G623.15思想品德

G623.2语文

G633.23阅读

G623.24作文

G623.3外语

G623.31英语

G623.5数学

G623..58计算机

G623.6自然常识

G623.71音乐

G623.75美术

G623.8体育、游戏

四、读者可自报文献名或要找的什么资料,交工作人员代办。

五、读者可持图书馆条码借阅证进入书库,根据文献分类排架顺序,自行上架查找。

 

                           南京市江浦实小图书馆  洪有江编排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第一部分著录法

本部分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中国文献著录标准(GB3792系列)确定的著录项目及其顺序、著录用标识符等,对各类型文献进行客观著录的原则与方法作出统一规定。

第一章“总则”是本部分各章的共同原则,各章各类型文献著录据此作出具体规定。各章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文献著录法。

第一章总则

1.0       通则

1.0.1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著录各类型汉语文文献。著录我国各兄弟民族语文文献可以参照使用。

1.0.2     著录项目

著录内容分为下列八个著录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单元。各项目著录顺序如下:

1.0.2.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a.正题名

b.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c.并列题名

d.其他题名信息

e.责任说明

f.无总题名文献

1.0.2.2  版本项

a.版本说明

b.并列版本说明

c.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d.附加版本说明

e.附加版本说明的责任说明

1.0.2.3  文献特殊细节项

1.0.2.4  出版、发行项

a.出版地或发行地

b.出版者或发行者

c.出版日期或发行日期

d.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

1.0.2.5  载体形态项

a.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

b.图及其他形态细节

c.尺寸

d.附件

1.0.2.6  丛编项

a.丛编正题名

b.丛编并列题名

c.丛编其他题名信息

d.丛编责任说明

e.丛编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f.丛编编号

g.分丛编

h.其他丛编事项

1.0.2.7 附注项

1.0.2.8 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a.标准编号

b.识别题名

c.获得方式和(或)定价

d.附加说明

1.0.3   著录信息源

1.0.3.1 著录信息源是文献本身。文献本身信息不足,可参考其他信息源。非文献本身的著录信息置于方括号“〔〕”内,并在附注项说明。

1.0.3.2 各类型文献均以各自特定的规定信息源作为著录依据。详见本部分以下各章有关条款。

1.0.4   著录用标识符

1.0.4.1 标识符

a.项目标识符“.一”:

用于除题名与责任说明项之外的各项之前.

b.方括号“[]”:

用于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著录信息.

c.等号“=”:

用于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说明、并列版本说明、丛编并列题名、连续出版物卷期或年月的第二标识系统、识别题名之前。

d.冒号“:”:

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发行者、印制者)、图、丛编其他题名信息获得方式之前。

e.斜线“/”:

用于第一责任说明、本版第一责任说明、丛编第一责任说明之前。

f.分号“;”:

用于其他责任说明、其他出版地(发行地)、尺寸、丛编或分丛编编号、连续出版物的后继标识系统、属于同一责任者的第二、第三个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之前。

G.逗号“,”:

用于有从属标识的从属题名,责任方式相同的第二、第三个责任者,附加版本说明,出版年(发行年、印制年),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交替题名,分段页码的第二、第三段页码之前。

h.圆点“.”:

用于从属标识或无从属标识的从属题名,属于不同责任者的第二、第三个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分丛编题名之前。

i.加号“+”:

用于载体形态项的附件之前。

J.圆括号“()”:

用于丛编项,印制事项,载体形态项的补充说明,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的附加说明,连续出版物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项的年月标识。

k.乘号“×”:

用于载体形态项的文献宽度或厚度尺寸之前。

1.省略号“…”:

用于标识省略的著录内容。

m.问号“?”:

用于不能确定的著录内容,例如推测著录的出版地、出版年等,并与方括号“〔〕”结合使用。

n.连字符“—”:

用于年代、卷期等起迄连接。

O.引号‘“”’:

用于引用内容。

P.双斜线“//”:

用于分析著录中析出文献与其所在整套(本)文献之间。

1.0.4.2  标识符使用说明

a.除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外,各项目连续著录时.其前均用项目标识符“一”标识。回行时,不应省略该标识符。但各项目另起段落著录时,可以省略。

b.某项目缺少第一个单元,应将该单元原规定使用的标识符改为项目标识符。

c.凡重复著录的项目或单元,其标识符亦应重复使用。

d.不予著录的项目或单元,其标识符应连同该项目或单元一并省略。

e.某项目或单元末尾及其后另一项目或单元起首均为圆点,应只著录其中一个圆点。

1.0.5    著录用文字

1.0.5.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和丛编项一般按所著录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无法按文献本身文字著录的图形及符号等,可改用相应内容的其他形式著录,并用方括号“[]”括起。

1.0.5.2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可用汉字简称或汉语拼音双字码或英文单字码著录;载体形态项、附注项、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除文献原题名、引用部分及识别题名外,均用汉字著录。

1.0.5.3 版次、日期、数量、尺寸、价格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著录。

1.0.5.4 被著录文献使用的文字出现谬误,应如实著录,同时将正确文字著录于其后方括号“〔〕”内,必要时在附注项说明。

1.0.5.5 按本规则著录我国各兄弟民族语文文献,应遵循兄弟民族文字书写规则。

1.06     著录格式

1.0.6.1 分段著录格式

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二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一版本说明/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一文献特殊细节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

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图;尺寸+附件一(丛编项)

附注项

附注项

标准编号:获得方式

1.0.6.2 连续著录格式

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一版本说明/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一文献特殊细节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一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图;尺寸+附件一(丛编项)一附注项一标准编号:获得方式

1.0.7   著录详简级次

1.0.7.1 著录详简级次以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为区分依据。

a.主要项目: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正题名、第一责任说明;版本项的版本说明;文献特殊细节;出版、发行项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载体形态项的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尺寸、附件;丛编项的丛编正题名、丛编编号、分丛编名,文献标准编号。

b.选择项目:并列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

其他责任说明;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丛编并列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ISSN;附注项;装帧、获得方式、附加说明。

1.0.7.2 著录详简级次分为简要级次(或称第一级次)、基本级次(或称第二级次)和详细级次(或称第三级次)。

a.简要级次只著录主要项目。

b.基本级次既著录主要项目又著录部分选择项目。

c,详细级次著录主要项目和全部选择项目。

1.0.7.3 图家书目和全国集中编目必须采用详细级次;其他类型目录的著录详简级次可根据文献机构的类型与规模和文献用户的检索要求作出选择。

1.0.8   文献复制品的著录

文献复制品包括静电复制、照像复制、缩微复制等各种形式的复制品。复制品的著录依据是复制品本身,有关原作品的信息应著录于附注项。

1.1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目次

序则

正题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并列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

责任说明

无总题名文献

1.1.0    序则

1.1.0.1 标识符

a.一般文献类型标识置于方括号“〔〕”内。

b.并列题名前用等号“=”。

c.其他题名信息(含卷数、回数、幕数等)前用冒号“:”。d.第一责任说明前用斜线“/";

e.其他责任说明和属于同一责任者的第二、第三个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前用分号“;”。

f.责任方式相同的第二、第三个责任者和从属题名前用逗号“,”。

G.属于不同责任者的第二、第三个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和从属标识或无从属标识的从属题名前用圆点“.”。

1.1.0.2 结构形式

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

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并列题名/责任说明

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并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

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题名信息/责任说明

正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二并列题名/并列责任说明

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题名/责任说明题名;

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

共同题名.从属题名标识,从属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

共同题名.从属题名〔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责任说明

1.1.0.3 著录信息源

本项著录信息源是指本部分各章各类型文献的规定信息源;编目人员自拟或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著录信息,应置于方括号“〔〕”内。

1.1.1    正题名

1.1.1.1 正题名是文献的主要题名,具有多种形式。例如,一般通用术语、责任者名称、缩写词、数字、字母、交替题名、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以及由共同题名与从属题名标识和(或)从属题名组成的题名等。正题名原则上按照规定信息源所载题名著录,但某些符号、空格等可改用相应含义的标点符号或予以省略,同时在附注项说明。

例: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教程

廉颇·蔺相如·鲁仲达

真实性—1/2

2001年宇宙历险记

MOs数字集成电路

Beijing旅游指南

活动、意识、个性

(题名页原题“活动 意识 个性")

BASIC语言

(题名页原题"BASIC语言")

1.1.1.2 交替题名是正题名的一部分,著录于正题名第一部分之后,用逗号“,”标识。原题“原名”、“一名”、“又名”、“或”等字样,应如实著录,亦用逗号“,”标识。

例:台商香港蒙骗记,原名,苍天

中国历代故事述评,一名,历代通鉴精编评注

1.1.1.3 属于正题名组成部分的责任者名称或冠称,应如实著录。

例:毛泽东选集

茅以升文集

新编英语语法

袖珍日汉辞典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1.1.1.4 文字冗长的正题名,可在不失题名原意的前提下予以省略。省略部分用省略号“…”标识。

1.1.1.5 规定信息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种题名,应选择与文献正文文种相同的题名著录为正题名。若这一规定不适用,可根据规定信息源的版式或顺序选择正题名。

1.1.1.6 正题名由共同题名与从属题名标识和(或)从属题名构成,应首先著录共同题名,再著录从属题名标识和(或)从属题名。

例:代数.第一卷

物理学.电子物理学

物理学.第一卷,普通物理学

1.1.1.7 连续出版物正题名内所含逐期变更的日期或编号,应予省略,并用省略号““·”标识.但位于正题名之首的日期或编号省略后不用省略号。

例:北京市财政局·年度报告

1.1.1.8 规定信息源无正题名,可根据其他信息源著录,或由编目人员自拟,均置于方括号“〔〕”内,并在附注项说明。

1.1.2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1.1.2.1 各类型文献分别编制目录时,本项不予著录。编制包括多种类型或多种载体文献的目录时,应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著录于正题名之后,并用方括号“〔〕”括起。

1.1.2.2 一文献由另一文献类型转换而来,应依转换后的文献类型著录。

1.1.2.3 一文献包含多种不同文献类型,若其中一种为主要组成部分,可只著录主要组成部分的文献类型,附属部分的文献类型在附注项说明。若主次不分,应著录为“多载体”。

1.1.2.4 无总题名文献各部分的文献类型不同,应将不同文献类型标识分别著录于各部分的正题名之后。

1.1.3    并列题名

规定信息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种题名,未被著录为正题名的其他文种题名应作为并列题名著录于正题名之后。每一并列题名前用等号“=”标识。

例:新英汉词典=A New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1.1.4   其他肠名信息

1.1.4.1 其他题名信息著录于正题名、并列题名、丛编正题名之后,其前用冒号“:”标识。

1.1.4.2 其他题名信息按规定信息源所题顺序著录。

1.1.4.3 文字冗长的其他题名信息,可省略其中非主要部分,用省略号气”……”标识,并在附注项说明。

1.1.4.4 规定信息源有并列题名和并列其他题名信息,应将每一其他题名信息著录于与其文种相同的题名之后。

1.1.4.5 规定信息源有多个并列题名和一个文种其他题名信息,应将其他题名信息著录于最末并列题名之后。

1.1.4.6 规定信息源无并列题名而有并列其他题名信息,应先著录与正题名文种相同的其他题名信息,再著录其他文种的其他题名信息。若这一规定不适用,可根据规定信息源的版式或顺序著录。

1.1.5   责任说明

1.1.5.1 责任说明包括责任者名称和各种责任方式,一般按规定信息源原题名称形式和顺序著录。第一责任说明前用斜线“/”标识。

1.1.5.2 著录同一责任方式的多个责任者,一般不超过三个,除第一个外,其余均用逗号“,”标识;超过三个只著录第一个,后用“…〔等〕”表示。

例:中文工具书基础/潘妙辉,刘毅编著

中外名人健身之道/天行健,陈觉全,钟国强〔编写〕

微型计算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李笑梅…〔等〕编著

(题名页原题编著者为李笑梅、张俊发、寇应展、陈致明等四人)

1.1.5.3 著录各种责任方式的责任者,一般不超过四种,除第一责任者外,其余用分号“;”标识。

例:间书/(清)朱逢甲编著;黄肃秋今译;黄岳校注

1.1.5.4 责任者名称前后原题表示职位、学位、职称、出身、籍贯等字样,一般不予著录。

1.1.5.5 规定信息源兼有并列题名和并列责任说明,应将每一责任说明分别著录于与其文种相同的题名之后。

1.1.5.6 规定信息源有并列题名而无并列责任说明,应将责任说明著录于最末并列题名之后。

例:英汉技术词典=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Technology/清华大学《英汉技术词典》编写组编

1.1.6    无总题名文献

无总题名文献的题名可按规定信息源原题顺序依次著录.题名超过三个只著录第一个,其后用省略号“”·”表示,未予著录的其他题名在附注项说明。属于同一责任说明的第二、第三个题名前用分号“广标识;属于不同责任说明的题名依次著录其所属的责任说明,在第二、第三个题名前用圆点“.”标识。

例: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毛泽东著

归田录/(宋)欧阳修著.淹水燕谈录/(宋)王辟之著

1.2      版本项

目次

序则

版本说明

并列版本说明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附加版本说明

附加版本说明的责任说明

1.2.0     序则

1.2.0.1 标识符

a.本项前用项目标识符“一”。

b.并列版本说明前用等号“=”。

c.附加版本说明前用逗号“,”。

d.与本版有关的第一责任说明和附加版本说明的第一责任

说明前用斜线“/"。

e.与本版有关的其他责任说明和附加版本说明的其他责任

说明前用分号“;”。

1.2.0.2 结构形式

.一版本说明

.一版本说明=并列版本说明

.一版本说明/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一版本说明/与本版有关的第一责任说明;与本版有关的其他责任说明

.一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

.一版本说明/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附加版本说明/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1.2.0.3 著录信息源

本项著录信息源是指本部分各章各类型文献的规定信息源:编目人员自拟或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著录信息,应置于方括号“〔〕”内。

1.2.1   版本说明

1.2.1.1 版本说明通常以序数词与“版”字相结合的术语或以区别其他版本的术语形式出现。

例:.-2版

.一修订版

.-3版,增订本

1.2.1.2 版本说明按文献所载形式著录,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著录

1.2.1.3 版本说明属于其他著录项目的组成部分,并按有关规定著录后,本项不再重复著录。

例:.一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1.2.1.4 初版或第一版一般不予著录.

1.2.2    并列版本说明

规定信息源载有多文种版本说明,应著录其中与正题名文种相同的某一文种版本说明。若这一规定不适用,应根据规定信息源的版式或顺序著录。

1.2.3    与本版有关的资任说明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著录于版本说明之后,其前用斜线“/"标识。

例:气功强身法/蒋敏达:〔等〕编一2版,修订本/王崇行:〔等〕修订

1.2.4    附加版本说明

附加版本说明是指规定信息源中对版本说明的补充说明,其前用逗号“,”标识。

例:.-2版,修订本

1.2.5    附加版本说明的资任说明

附加版本说明的责任说明著录于附加版本说明之后,其前用斜线“/”标识。(参见本章1.2.3条款)

1.3      文献特殊细节项

本项用于著录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项和地图资料的制图细节项以及乐谱的乐谱特殊细节项等。

1.3.0    序则

1.3.0.1 标识符

本项前用项目标识符“一”。

1.3.0.2 结构形式

见本部分各章有关条款.

1.3.0.3 著录信息源

本项著录信息源是指本部分各章各类型文献的规定信息源;编目人员自拟或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著录信息,应置于方括号“〔〕”内。

1.4      出版、发行项

目次

序则

出版地或发行地出版者或发行者

出版习期或发行日期

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

1.4.0     序则

1.4.0.1 标识符

a.本项前用项目标识符“一”。

b.出版者、发行者、印制者前用冒号“:"o

c.出版日期、发行日期、印制日期前用逗号“,”。

d.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置于圆括号“()”内。

1.4.0.2 结构形式

.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

.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一出版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1.4.0.3 著录信息源

本项著录信息源是指本部分各章各类型文献的规定信息源;编目人员自拟或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著录信息,应置于方括号“〔〕”内。

1.4.1      出版地或发行地

1.4.1.1 出版地或发行地是指规定信息源所载出版者或发行者所在的城镇名称。

1.4.1.2 规定信息源载有两个出版地或发行地应一并著录,在第二个出版地或发行地前用分号“;”标识;三个及其以上出版地或发行地应按规定信息源的版式或顺序著录最显著或第一个出版地或发行地。

1.4.1.3 出版地或发行地有多种文字,应著录与正题名文种相同的出版地或发行地。

1.4.1.4 为识别不为人们熟知或重名的出版地或发行地,应在地名后附加其上级行政区名称(例如县、市、省名、国名等)。取自规定信息源的附加名称应加圆括号“()”,否则加方括号“〔〕”。

例:,兴国(江西)

,乳tb Cdi东〕

1.4.1.5 文献未载明出版地,应以正题名使用的文种在方括号内著录查考所得的出版地,属于推侧著录的出版地,应在其后加间号,一并置于方括号“〔〕”内。若无法推测或查考,可在方括号内注明“出版地不详”字样。

例:,〔山东省〕

,〔河北省?〕

,〔出版地不详〕

1.4.2     出版者或发行者

1.4.2.1 出版者或发行者著录于出版地之后,其前用冒号“:”标识。

1.4.2.2 规定信息源载有两个出版者或发行者,应一并著录,在第二个出版者或发行者前用冒号“:”标识;多个出版者或发行者,应按版式或顺序著录最显著或第一个出版者或发行者。

1.4.2.3 出版者有多种文字,应著录与正题名文种相同者。若这一规定不适用,应根据版式或顺序著录最显著或第一个出版者。

1.4.2.4 出版者名称在不发生混淆的情况下可著录其简称。简称无论取自何处均不加方括号。

例::中华

:商务

1.4.2.5 文献未载明出版者,可著录发行者,并在其后方括号“〔〕”内注明“发行者”字样.

1.4.2.6 文献未载明出版者或发行者,可在方括号“〔〕”内注明“出版者不详”字祥。

1.4.3    出版日期或发行日期

1.4.3.1 出版日期著录于出版者之后,可只著录出版年,其前用逗号“,”标识。

1.4.3.2 出版年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著录。若出版年为非公元纪年,应如实著录,并在其后方括号“〔〕”内注明相应的公元纪年。

例:,民国15 (1926D

,康德2 C1935D

1.4.3.3 文献未载明出版年,可著录发行年或版权年,并在其后方括号“〔〕”内注明“发行”或“版权”字样。若出版年、发行年、版权年等均未载明,可推测著录一个年代,后加问号“?”,并置于方括号“〔〕”内。

例:,1925〔发行〕

,1946〔版权〕

C1935?)

1.4.3.4 出版年有误,应如实著录,并在其后方括号“〔〕”内注明正确出版年。

例:,1939 C1936D

1.4.3.5 多卷(册)出版物的各卷(册)出版年各不相同,应著录首次出版的起始年与最末出版的终止年,其间用连字符“一”连接;正在出版的多卷(册)出版物,只著录首次出版起始年,其后用连字符“一”表示。

例:,1978-1985

,1996

1.4.4    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

文献未载明出版地或发行地、出版者或发行者、出版日期或发行日期,应著录印制地、印制者、印制日期。若前者已经载明,又有必要著录印制事项,亦可著录于出版发行事项之后圆括号“()”内。

例:一北京:商务印书馆,1%1 (1996重印)

1.5      载体形态项

目次

序则

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

图及其他形态细节

尺寸

附件

1.5.0     序则

1.5.0.1 标识符

a.分段著录时,本项目前不用项目标识符“,一”。连续著录时,本项前用项目标识符。

b.图及其他形态细节前用冒号“:”.

c.尺寸前用分号“;”。

d.附件前用加号“十”。

1.5.0.2 结构形式

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尺寸

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图及其他形态细节;尺寸

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图及其他形态细节;尺寸+附件

1.5.0.3 著录信息源

本项著录信息源是指本部分各章各类型文献本身或其他信息源;取自其他信息源的著录信息不用方括号。

1.5.1    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

1.5.1.1 文献数量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著录于特定文献类型标识之前。计量单位应视不同文献类型而定,并按有关国家标准执行。详见本部分各章有关规定。

例:66页

88页

5册(1350页)

10v.

60no.

1唱片

4开盘录像带

1.5.1.2 文献数量无法确定,可在计量单位前留出空格,供日后填入。

例:X册

X v.

1.5.1.3 特定文献类型标识表明文献所属具体的特定类型,用编目机构选定的文种著录。

1.5.2    图及其他形态细节

图及其他形态细节根据其在文献中的重要程度及文献载体形态的实际情况著录于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之后,其前用冒号“:”标识。详见本部分各章有关规定。

1.5.3   尺寸

1.5.3.1 尺寸用阿拉伯数字著录于“图及其他形态细节”之后,其前用分号“;”标识。

1.5.3.2 尺寸一般著录其高度,以cm(厘米)为单位,不足lcm的尾数按lcm著录.

1.5.3.3 文献的宽度不及高度的二分之一或宽度超过高度者,应先著录高度,后著录宽度,其间用乘号“X”连接。立体资料的尺寸著录为“高度x宽度X厚度”

例:;26cm

;27 X 13cm;

22 X 33cm

;9 X 30 X 20cm

1.5.4     附件

附件是分离于文献的主体部分,并与其结合使用的附加材料,著录于尺寸之后,其前用加号“+”标识。附件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著录方式。除著录于尺寸之后的一般附件外,凡有独立名称并可单独使用的附件,均可单独著录或作为子目内容著录于附注项。

1.6      丛编项

目次

序则

丛编正题名

丛编并列题名

丛编其他题名信息

丛编责任说明

丛编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丛编编号

分丛编

其他丛编事项

1.6.0      序则

1.6.0.1 标识符

a.丛编项置于圆括号“()’内,其前用项目标识符“一气

b.丛编或分丛编并列题名前用等号“二fl q

C.丛编或分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前用冒号“:”。

d,丛编或分丛编责任说明前用斜线“/”。

e.责任方式相同的第二、第三个丛编责任者前用逗号“,”。

f.丛编其他责任者前用分号“;”。

G.丛编或分丛编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前用逗号“,”.

h.丛编标识或丛编从属题名前用圆点“.”。

i.丛编编号前用分号“;”。

1.6.0.2 结构形式

.一(第一丛编)(第二丛编)

.一(丛编正题名二丛编并列题名)

.一(丛编正题名:丛编其他题名信息/丛编责任说明;丛编编号)

.一(丛编正题名,丛编ISSN;丛编编号)

.一(共同题名.分辑或分丛编标识,丛属题名)

.一(共同题名.从属题名二并列共同题名.并列从属题名)

1.6.0.3 著录信息源

本项著录信息源是指本部分各章各类型文献的规定信息源;取自规定信息之外的著录信息置于方括号“〔〕”内。

1.6.1     丛编正题名

依照本章"1. 1. 1正题名”条款著录。

1.6.2     丛编并列题名

依照本章“1.1.3并列题名”条款著录.

1.6.3     丛编其他题名信息

1.6.3.1 丛编其他题名信息必须著录者,可依照本章“1.1.4其他题名信息”条款著录。

1.6.3.2 与丛编有关的版本说明应作为丛编其他题名信息著录。

1.6.4     丛编责任说明

丛编正题名为通用术语者,丛编第一责任说明必须著录。在其他情况下,若丛编第一责任说明对识别该丛编必需,可依照本章"1. 1. 5责任说明”条款著录。

1.6.5     丛编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丛编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著录于丛编题名之后,ISSN与两组数字之间空一格.

1.6.6     丛编编号

1.6.6.1 丛编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著录于丛编著录事项之后.

1.6.6.2 丛编文献连续编号,应著录其起迄号码;非连续编号,应以断续形式依次著录。

1.6.6.3 属于非数字形式的丛编编号,应如实著录.

1.6.7     分丛编

1.6.7.1 分丛编题名著录于丛编正题名之后,其前用圆点“.”标识。

1.6.7.2 既有分丛编标识又有分丛编题名的分丛编、先著录分丛编标识,后著录分丛编题名,并用逗号“,”标识分丛编题名。

1.6.7.3 主丛编和分丛编均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可将主丛编的ISSN著录于附注项。

1.6.8     其他丛编事项

1.6.8.1 一文献属于多种丛编,可根据规定信息源的顺序分别著录于圆括号“()"内。

1.6.8.2 分丛编具有特殊含义的单独题名,可将其作为丛编正题名著录于本项,主丛编题名著录于附注项。

1.7       附注项

目次

序则

附注

1.7.0     序则

1.7.0.1 标识符

a.分段著录时,本项前不用项目标识符“一”,其中每一附注末尾用圆点“.”;亦可连续著录,用项目标识符标识每一附注。连续著录时,本项前及其中每一附注前均用项目标识符。

b.引用内容用引号““

c.导引词后用冒号“;”

1.7.0.2 结构形式

附注.

附注一附注一附注

1.7.0.3 著录信息源

本项著录信息可以取自文献本身,也可以取自任何信息源。除引用内容用引号外,其他著录内容无论取自何处均不用方括号“〔〕”。

1.7.1     附注

凡以上各项未予著录而又必须进一步补充说明的内容,均可在本项著录。若附注内容不止一项,一般按下列顺序著录:

1.7.1.1 出版周期附注。

连续出版物的出版周期变更,予以注明。

1.7.1.2 文献的性质、范围及体裁附注。

1.7.1.3 文献所用文字、译作、改编等内容附注。

例:本书原名:Structured programming

1.7.1.4 题名附注。

a.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正题名应注明著录信息源。

b.规定信息源与文献其他各处的题名不同,予以注明。

c.题名与文献正文文种不同或正文有一种以上文种,予以注明。

d.未在题名与责任说明项著录的并列题名或其他题名信息,予以注明。

e.连续出版物的题名变更、各期题名不同等,予以注明。

1.7.1.5 责任说明附注。

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的责任说明或未在题名与责任说明项著录的责任说明,必要时予以注明。

1.7.1.6 版本项和书目沿革附注。

一文献与其他版本或其他文献之间的关系,予以注明。

1.7.1.7 文献特殊细节项附注。

未在文献特殊细节项著录的其他重要特殊细节,予以注明。

1.7.1.8 出版、发行项附注。

未在出版、发行项著录的其他出版发行事项,予以注明。

1.7.1.9 载体形态项附注:

未在载体形态项著录的其他重要补充内容,予以注明,例如尺寸变更、无规律出版的附件说明等。

1.7.1.10 丛编项附注。

未在丛编项著录的有关重要补充内容,予以注明,例如主丛编的ISSN等。

1.7.1.11 内容附注。

学位论文、文献的适用对象、其他出版形式、提要以及重要的目次、索引、参考书目等,予以注明。

1.7.1.12 其他附注。

除上述附注内容外,凡编目人员认为有必要补充说明的其他内容,均可注明。例如馆藏说明、合订说明等。

1.8      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目次

序则

标准编号

识别题名

获得方式和(或)定价

附加说明

1.8.0     序则

1.8.0.1 标识符

a.分段著录时,本项前不用项目标识符“.一”。连续落著录

时,本项前用项目标识符。若有两个以上标准编号,应在第二个及其以后标准编号前用项目标识符。

b.识别题名前用等号“=”。

c.获得方式或定价前用冒号“:”。

d.附加说明置于圆括号“()"内。

1.8.0.2 结构形式

标准编号(限定说明):价格

标准编号(限定说明):价格一标准编号(限定说明):价格

标准编号(限定说明):价格(限定说明)

获得方式

1.8.0.3 著录信息源

本项著录信息可以取自文献本身,也可以取自任何信息源。取自文献本身之外的任何著录信息不用方括号。

1.8.1     标准编号

1.8.1.1 标准编号包括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等,各组编号著录于ISBN     或ISSN之后,中间空一格,编号之间用连字符“一”连接。

例:ISBN 7-5000-0381一1

ISSN 1005-099X

1.8.1.2 同时著录整套文献和部分文献的国际标准编号,应先著录整套文献编号,后著录部分文献编号,并用项目标识符“一”标识部分文献编号。

1.8.1.3 国际标准编号之外的其他编号,可不予著录或著录于附注项。

1.8.1.4 标准编号有误,应先著录正确编号,后著录错误编号,并在其后圆括号内注明“无效”字样。错误编号前用项目标识符。.一标识·

1.8.2     识别题名

识别题名著录于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之后,其前用等号“=”标识。无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者,识别题名不予著录。

1.8.3     获得方式和(或)定价

获得方式和(或)定价著录于标准编号之后,其前用冒号“:”标识。价格用阿拉伯数字与官方标准币制符号一并著录。

例::赠送

:非卖品

:RMB 25. 00

1.8.4     附加说明

标准编号和获得方式之后可附加用以识别该文献的限定说明,均置于圆括号“()”内。

例:ISBN  7-03-002725-6(精装):RMB 19.70

ISBN  7-03-002724-8(平装):RMB 12.60:RMB 67.70(国内定价)

 

 

 

 

 

 

 

 

 

 

 

 

 

 

 

 

 

 

 

 

 

 

 

 

 

 

 

 

 

 

 

 

 

 

 

读 者 工 作

 基 础 知 识 问 答

   

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是指图书馆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及研究读者及其活动规律的各项活动。具体地说,读者工作是一项广泛地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既要重视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还要重视抓好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和为发明创造,进行科学研究服务这三个层次的工作。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比较“活”的工作。图书馆工作做的好坏,主要是看图书馆工作做的活不活,有没有生气?图书馆工作效率就体现在此。图书馆员的工作主动还被动或是不动,从读者工作中就能反映出来。因此搞好图书馆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如采购、登记分类、编目、典藏和保管,也称藏书工作或内部工作;另一类是文献资料的传递和使用工作,如流通、宣传、阅读辅导、解答咨询以及文献检索等,也称读者工作或图书馆对外工作。这两部分工作都是完成图书馆任务所不可缺少的,但两者相比,读者工作位处一线,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工作而展开的,因此,读者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在配合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巩固课堂知识,开扩知识视野,以及陶冶高尚的情操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读者工作是中小学教师搞好教学教研工作的得力助手。

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并兼有一定的教研任务。文献资料是他们搞好备课和教研的必备条件,中小学图书馆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书刊上有关教材教法、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动态、教研成果等方面的材料,及时主动地推荐给教师,成为他们完成教学教研任务的得力助手。

2.读者工作是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

中小学图书馆是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图书活动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祖国而献身的远大理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通过图书活动吸引他们学习科学文化,丰富所学的知识,开扩知识视野,培养他们对多种科学知识的兴趣,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科学、用科学打下基础。

 

一、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要搞好中小学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充分服务的原则

充分服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一切合理要求。图书馆的藏书、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所开展的一切工作,都要把为广大师生服务当作出发点和归宿。充分服务的原则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思想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它不仅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具有强烈的图书馆意识和事业心,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努力掌握读者工作的规律。

2.区别服务的原则

区别服务,就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各个层次广大师生的不同需要。有的放矢,区别服务,是搞好读者工作的基本政策。中小学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及读者的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讲究服务艺术,注重服务质量,着眼服务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这一原则。

3.科学服务的原则

科学服务就是遵循图书馆工作的客观规律,结合学校的教学秩序,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去组织好读者服务活动。

第一,科学的思想,就是说读者工作的各项活动,必须纵观全局,从整体出发,以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充分有效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为依据,加强各方面的联系,搞好平衡协调工作,不断解决矛盾。

第二,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不图虚名的态度。

第三,科学的方法,是指在读者工作及其研究中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方式方法,如统计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控制的方式和信息反馈的方法等。

第四,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指在科学地组织读者服务工作中所采用的合理的失意制度,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手段。

第四,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指在科学地组织读者服务工作中所采用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手段。

上述三个原则,各有特点,相互交叉渗透,互相补充,互为条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面贯穿在读者工作的过程中,成为有层次、有内在联系的原则体系。

 

二、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有哪些具体内容?

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活动,包括读者研究,读者教育,读者服务,文献与目录的调研、布局、排列,以及各项组织管理活动等,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读者工作的内容范围。它大体是由三个部分构成。

1.组织与研究读者

确定读者服务范围与服务重点,制定读者发展规划与计划,定期发展或登记读者,划分读者类型,掌握读者动态,组织与调整读者队伍,研究读者心理、阅读需要、阅读特点及阅读效果等,是做好读者工作的前提条件,要贯穿在读者工作过程的始终。

2.组织各项服务活动

针对读者的实际需要,利用藏书、目录、设备及环境条件,有区分地开展外借、阅览、馆际互借、阅读辅导、图书宣传、复制、咨询编译等各种服务活动,在最大程度上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

3.组织管理工作

为了有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中小学图书馆要进行自身建设和组织管理,包括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业务人员管理、培训、考核、奖评制度,确定开放制度和办法,建立文明服务规章制度,改善服务技术手段等。

 

三、什么是读者服务工作?它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中有何重要意义和作用?

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围绕读者在使用馆藏文献资料的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直接满足读者需要的活动。

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读者服务工作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1.直接体现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方向和发挥图书馆的职能。

任何一个图书馆职能的发挥,任务的完成和办馆目的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读者服务工作来体现的。读者服务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馆藏资源在广大师生中被利用的程度,图书馆满足师生需要的程度,以及图书馆为教学教研服务的水平,标志着图书馆质量的高低,是完成图书馆任务的关键所在。

2.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图书馆收藏文献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供读者使用,所以图书馆一方面要把收藏的大量文献资料推荐给需要它们的读者,使藏书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各种读者准确地提供文献资料满足读者多种多样阅读需要。这就要通过读者服务工作起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作用,把图书馆的藏书与读者联系起来,使图书知识化为智力,让精神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如果忽视了读者服务工作,或者服务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即使藏书很充足,目录也很完备,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读者服务工作可以检验和促进图书馆其他各项业务工作。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数量、质量如何,是否系统完整,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怎样图书的加工整理组织管理及其他工作和质量如何等问题,最终都要通过读者利用文献资料的效果而受到全面的检验。反过来读者利用图书馆,使用文献资料的效果和意见、要求等,又是做好和改进这些工作的依据。所以,读者服务工作是在图书馆其他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可以检验和促进其他各项业务工作。

 

四、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有哪些内容?

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对读者和对本馆藏书、设备等条件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是根据读者使用图书馆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多方面地、科学地组织好为读者服务的各项工作,包括书刊流通工作、宣传辅导工作、参考咨询工作、服务管理工作等。

 

五、中小学图书馆怎样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需“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要了解本馆的藏书情况,熟悉服务技能;“知彼”,就是要分析广大师生的状况,掌握他们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情况及其阅读规律。具体地说,也就是中小学图书馆应根据广大师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计划进程,把图书宣传、指导阅读工作贯穿在读者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运用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选择书籍,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树立明确的阅读目的,养成循序渐进的读书习惯。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读者服务工作有的放矢,保证服务质量。

 

六、中小学图书馆员从事读者服务工作应具备哪些条件?

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高低,任务完成得知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政治思想水平和精力工作能力的高低。因此,从事读者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和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热爱、熟悉小读者,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对读者热情谦逊,文明礼貌。这是作为一个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人员所应有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态度。

2.要具有一定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要做好读者工作,必须掌握为读者服务的本领。由于读者的需要和爱好各不相同,在服务过程中,如何迅速准确地将读者索借的文献资料送到他们手中,正确解答读者的各种咨询问题,并能根据读者提出的要求,主动向读者推荐图书,提供线索。这都要求读者服务工作人员要熟悉自己的业务,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恰当地安排工作。

 

七、怎样加强读者服务工作者的修养?

读者服务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强烈的事业心和广博的知识技能,他们应从以下方面加强自我修养:

1.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在服务工作实践中培养热爱读者、热爱服务工作的情感,经常设身处地地从读者出发,体察读者的心情,以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读者求知的道路。

2.掌握图书馆学专业技能,熟悉馆藏文献资料的划分、布局和目录系统,调查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善于帮助读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读者服务活动内容广泛,对象复杂,需求各异,既要为中小学生开展图书资料借阅工作,又要为教师的教研工作开展二次、三次文献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工作。要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就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

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训练,在理论知识学习中不断提高,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

 

八、怎样强化中小学图书馆的宣传教育职能?

中小学图书馆的宣传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广大师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普及、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要强化这一职能,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学校的教学任务和中心工作,编制各种专题书目,宣传报道图书文献。

2.组织读书、用书心得交流活动,强化读书、用书意识。

3.对广大师生进行利用图书馆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选书、读书、用书的能力。

4 .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兼顾广大师生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提高欣赏鉴别能力。

 

九、中小学图书馆员怎样树立爱岗敬业思想?

树立爱岗敬业思想是做好读者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读者服务工作者应该克服那种认为服务工作低人一等,服务工作是借借还还,出力不讨好等错误思想。要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借借还还、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等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看到自身工作的社会作用,明确读者服务工作者的使命,提高职业自信心,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读者服务工作者应自觉培养职业情感,要通过业务学习,认识在图书馆构成要素中,读者是第一要素,是出发点和归宿。在千头万绪的图书馆工作中,为读者服务应摆在首位,以此推动全局。在帮助师生利用馆藏文献资料,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读者、认识读者、热爱读者,和他们交朋友。如能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这些,读者服务工作者的爱岗敬业思想自然得到升华。

 

十、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中小学图书馆读者类型一般可划分为:

1.个人读者类型

(1)学生读者是中小学图书馆中人数最多的一个读者群,可分为小学生读者、初中生读者、高中生读者。

(2)教师读者是中小学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按年龄或所教课程又可划分为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理科教师、文科教师、艺术课教师、体育课教师等类型。

(3)职工读者。根据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可分为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工。

2.集体读者类型

这是指由若干个人组合的以班级、教研组等小组为单位利用图书馆的集体用户。他们具有共同的阅读需要和阅读方式,一般在一定期限内,集体借阅一定范围的文献资料。集体读者在借阅数量、借阅期限、借还方式等方面区别地个人读者。

3.临时读者类型

这是指本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读者以外的、临时利用本馆藏书或阅览设施的编外读者,包括任何个人读者、集体读者、单位读者在内。

临时读者凭本人身份证件、工作证、学生证、单位介绍信或押金外借图书、阅览书刊、查询资料或到阅览室学习自修。

 

十一、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有哪些特点?

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大致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可塑性。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成年人的语言和行动,容易受周围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服务工作中应注意引导他们从优秀书刊中吸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向他们多介绍一些英雄人物或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的书籍,引导他们向先进人物学习。

2.广泛性。中小学图书馆读者课外读物的范围逐渐扩大。低年级的学生是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愿看;高年级的学生智力发展日趋成熟,已开始关心国内外大事,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表现出对各种读物的广泛兴趣;教师是学生在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方面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教研任务,需要不断地充实知识。为扩大知识面,其阅读范围比较广泛。

3.深刻性。高年级的学生智力活动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逻辑性思维能力加强,对需要动脑筋积极思考的读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往往会热心阅读一些较专深的读物。教师专业性学习和进修的目的较明确。有的教师除了本身的教学任务外,还担负着教学研究和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所以在利用图书馆藏书时,大多为内容层次水平较高,研究性、参考性较强的文献资料,特别是那些反映教育、教学、教研新动向、新成果的文献资料。

4.选择性。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兴趣表现,因而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对图书的内容开始有所选择,而这种选择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关。教师的阅读目的比较明确,在利用图书馆藏书时,往往选择与教学、教研、教改有关的专业书刊和文献资料,以及各科教学参考书、教学法、试题汇编等资料上。学校领导干部主要侧重于学校管理、学校改革、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书籍。

5.周期性。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中小学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就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如开学初期、学期中期、考试阶段、放假期间等,读者的阅读需求各有不同。

此外,不同性别的师生、担任不同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在阅读需求上也各有特点。

 

十二、小学生读者有哪些心理特点?

1.求知欲强,好奇心大。

2.可塑性极大,模仿能力强。

3.兴趣广泛而易改变。

4.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阅读不持久。

5.自信心、自尊心强

6.逻辑思维能力差,鉴别能力低。

7.知识所限,阅读动机不明确。

 

十三、中学生读者有哪些心理特点?

1.阅读动机明确,多是为了增长知识。

2.求知欲、探究心理强,精力旺盛。

3.阅读针对性强,具有系统性、自觉性。

4.阅读兴趣广泛,各类书刊都想涉猎。

5.阅读能力强,速度快,渴求新的知识信息。

6.逆反心理。对于那些被批判、补禁读的书刊很感兴趣,总想一睹为快。

7.对异性萌发了爱慕心,美感有了发展,对爱情题材的著作兴趣更浓。

 

十四、中小学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方面有哪些心理特点?

1.求知心理。希望从图书馆获取知识。

2.解疑心理。希望利用图书馆查阅有关文献,解决实际问题。

3.娱乐心理。利用图书馆的阅读环境轻松愉快的阅读,增长见闻,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

4.参与心理。希望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成为利用图书馆的主体。

5.方便省时心理。利用图书馆能以最简便的方式获得所需文献,无需耗费过多的时间。

6.求全心理。图书馆藏书丰富,能为之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

 

十五、中小学图书馆怎样组织读者队伍?

组织读者、研究读者是开展读者工作的前提,也是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组织读者队伍是读者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掌握不同读者群和相同读者群的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要求,并以此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藏书组织工作。

组织读者队伍的工作包括:读者登记与发展、读者范围与重点。

读者登记的目的是要把流动的、分散的社会读者转变为图书馆的正式读者,也是图书馆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必要手段。中小学图书馆的读者范围比较明确固定,凡是本单位的教师、职工、学生,都可以向本单位图书馆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借书证,成为图书馆的正式读者,经常固定地利用本单位图书馆。所以,中小学图书馆的正式读者群,只是登记工作,不存在选择发展问题。重点读者是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有和研究对象,确定重点读者,要把图书馆和读者两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考虑。一般来说,中小学图书馆的重点读者是那些经常利用图书馆,并同图书馆保持密切联系而又能积极反映阅读需要和阅读效果的个人读者和集体读者。

 

十六、怎样接待新入学的读者?

新入学的读者,由于不熟悉学校图书馆的情况,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做好以下工作:

1.向新读者介绍学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服务范围以及图书馆对学生在校学习时能起到哪些作用。

2.派专人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观图书馆,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设备情况 、馆舍布局等。

3.向他们介绍本馆主要收藏哪些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特点及重用范围等。

4.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图书馆目录的种类、作用、组织排列方法以及如何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

5.向他们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读者服务的方式方法。

 

十七、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教育的基本内容有:

1.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共产主义道德理想,进行阅读道德教育。

2.利用图书馆教育。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任务、作用,藏书范围及特点,借阅途径及规则,各种工具书使用方法,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等。培养读者对使用图书馆的信心和对图书馆员的信任。

3.阅读方法的教育。指导读者制定学习计划、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指导阅读的艺术、读书治学的门径等。

4.各种专业知识的教育。进行素质培养,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

 

十八、怎样对青少年读者进行爱书教育?

对读者进行爱书教育的形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1.图书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青少年,培养他们从小就懂得爱书惜书。

2.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爱书教育,如宣传栏、宣传标语、故事会、服务过程等,介绍保护图书的方法,使读者认识到爱护图书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应具备的道德。

3.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约束读者的不良行为。

 

十九、怎样建立读者档案?

建立读者档案是中小学图书馆进行读者工作的条件和依据。图书馆把读者的原始记录和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读者材料,进行整理立卷,就形成读者档案。

1.收集途径:办证登记、流通记录、问卷调查、读者意见簿、座谈会等。

2.档案内容:读物 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家庭住址、阅读兴趣、阅读需求、阅读范围、阅读能力、研究课题以就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十、中小学图书馆如何设置外借处?

外借处的设置既要根据具体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藏书条件就读者特点等情况,又要从实际出发,考虑馆舍和人员等条件,设置不同类型的外借处。根据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馆舍、藏书规模一般比较小;工作人员比较少,大多是兼职的状况,一般只设置一个外借处;少数规模较大的中小学图书馆可分设教师外借处、学生外借处。

外借处一般是由纳台、目录室(或计算机书目检索处)和书库三部分组成。

1.出纳台是办理借书、还书的地方,地点应靠近书库,以便取书还书。出纳台里存放着读者的借阅记录和日常工作统计。

2.目录室(或计算机书目检索处)应靠近出纳台,便于读者查找目录和工作人员指导师生使用目录。目录室内还应张贴目录使用说明,设置各种宣传、推荐藏书的设备。

3.书库可分为基本书库和辅助书库。基本书库应与借书处相通,便于及时出借、归架。中小学图书馆应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在借书处设置辅助书库,摆放师生常用的参考书、复习资料、文学作品以及普及读物等,供开架借阅使用。

外借处的专用设备及布置,应当严肃、美观、大方,给读者以强烈的读书气氛。

 

二十一、中小学图书馆有哪几种外借形式和方法?

开展图书外借,使读者不必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是有好处的,也是中小学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1.个人外借;是以个人身份在外借处登记,借出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个人外借是中小学图书馆满足教师、学生读者千差万别的阅读需要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外借方式。为了便于读者管理和加强阅读指导,中小学图书馆还应对外借图书有所记录。各中小学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外借书刊提供方式和借书记录排列方法。

2.集体外借:主要是以集体的名义向图书馆借书的一种方式。一般是由班级、教研组、团支部、读书小组、课外兴趣小组等指派专人来馆办理正式借书手续。借书数量可多可少,根据各馆藏书情况和条件,确定借书册数及期限。

3.馆际互借:是中小学图书馆之间、中小学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相互利用对方的藏书,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的外借服务形式。这种借书形式打破了馆藏资源流通的部门分割界线,也打破了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的空间范围界线,实现了不同范围内藏书资源的共享。

4.预约借书:是指读者向图书馆预约登记某种指定需要面暂时借不到的书刊。读者预约借书有复本不足、新书已购但未编或未入库、排架差错或原因不明等三种情况。无论何种情况下的预约借书,对于降低拒借率,满足读者特定需要,都是行之有效的外借形式。

 

二十二、中小学图书馆有哪几各书刊提供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中小学图书馆文献提供方式能否方便广大读者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大多数和图书馆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献提供的方式一般有:

1.开架借阅:就是图书馆允许读者进入流通书库并直接在书架上自己选择书刊的借阅体制。

(1)开架借书的优点

①读者直接接触丰富的藏书,除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书刊外,还能开拓读者知识视野,提高阅读积极性,吸引更多读者。

②方便读者,节省借阅的时间,缩短了读者获取文献的过程,同时,自己挑选不仅简便自如,还符合个人心理特征。

③读者广泛接触藏书,自己挑选,非此即彼,总可以得到满足,使“死书”变成了活书,扩大了图书流通范围,降低了图书拒借率。部分图书读者只需要查阅章节片断,或大致浏览概貌,可避免一些藏书不必要的外流,保持了藏书使用的动态平衡。

工作人员从进库找书的繁忙工作中解脱出来,有较多的时间了解读者,宣传、推荐书刊,开展咨询解答和阅读指导工作。

(2)开架借阅的缺点

开架借阅容易造成乱架、图书破损和丢失,不利于藏书保护,带来管理上的麻烦。开架的长处使开架成为发展趋势,弊病又使开架的实行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只有加强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发挥开架的长处,有效地克服工架的短处,使藏书损耗降低到允许的合理限度,才能使开架借阅方式持久地巩固下去。

2.闭架借阅:就是图书馆不允许读者进入书库自己在书架上选书,必须通过管理人员提取才能借书刊的借阅体制。

闭架借阅有利于藏书的安全、完整、有序,方便管理。但读者只能从卡片目录上查找“顾名思义”的书。要么不理想,要么已借出;而书架上适合需要的书又难以从目录中完全准确地反映出来,所以,满足的数量和满足的程度总会不尽如人意;工作人员往返书库为读者找书,不出门却日行几十里,花费时间多,劳动强度大,常常处于被动应付而又高度紧张的状态,进行的大多是一些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真正需要开展的宣传辅导、咨询工作又无力进行。

目前,这种闭架借阅体制已被大多数图书馆所淘汰,而代之以开架或半开架借阅体制。

3.半开架借阅:就是图书馆利用陈列展览的形式,将部分流通量大的书或新书陈放在装有玻璃的书架里,读者能看到书脊或书面等外貌,并可浏览挑选,但不能自取,借阅时必须通过馆员提取。

半开架借阅是介于开架和闭架之间的一种辅助借阅体制。对读者放宽了开放尺度,可以浏览书架上的书,减少了查目填单的麻烦。但是,可供陈列亮架的藏书数量只是一小部分,只能占有限的空间,而大部分流通书刊不能采用这种体制。半开架借阅便于宣传推荐、组织管理部分藏书,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读者直观性选择书刊,配合开架和闭架书库中需要特殊处理的部分藏书,是很有必要的。

 

二十三、怎样指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

今天的中小学生,将是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指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校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中一项深入细致,富有生气的工作。

有效地做好中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活动。分析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研究他们的阅读倾向以及对书刊资料需求的规律特点。此外,还要结合学校各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特点,联系各学科教学实际,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指导,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了解阅读心理,分析阅读倾向,研究阅读需要。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多方面的,对书刊资料的需求也是多种类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变化,其阅读倾向也随之变化。

1.1  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六七岁至十一二岁之间。从年级上分,又可分为三个学段。

1.11  小学低年级。这一学段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才由家庭进入学校,周围环境比较陌生,一般没有持久的阅读习惯。好动,坐不住,经常在老师监督下才能读下去。然而图书馆对他们却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走进图书馆,他们像一群刚出窝的小鸟,感到新鲜、有趣,又那样迷人。他们热切地搜索着、浏览着,希望了解它、熟悉它。他们的兴趣被看图识字之类的图片、画册、卡通读物深深地吸引了。通过阅读,一则适应新的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二则可以扩大识字量。一年级已认600多个字,掌握了汉语拼音;到了二年级又认800多个字。这样以课带书,二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看图画故事、童话、儿歌、饶口令和笑话一类的图书了。

1.12  中年级。指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能坐得住了。这时的课程,增加了自然课。语文课上增加了作文。语文课文的文体范围也扩大了,有古诗、寓言、日记、短诗、成语故事、人物故事等。识字量到四年级已达到2600余字。不会了查字典,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在这一学段,他们开始喜欢阅读连环画、故事、革命故事、名人故事、童话、寓言和科学启蒙读物等。

1.13  高年级。指五、六年级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课程上新增了历史、地理。语文课文已有我国古典文学改编的故事、现代优秀作家的儿童作品、外国的儿童文学名著。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理解力的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逐渐向知识性较强的领域扩展。这一学段他们喜欢读神话传说、民间文学、儿童文学、报告文字、古典名著必定的文学读物、科普常识、科学幻想和小发明、小制作等。

1.2  中小学生年龄大多处于十三四岁至十八九岁之间。从年级上分,可分为初中和高贵中两个学段。

1.21  初中阶段。是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兴趣广泛。不少学生用课外阅读的形式来满足求知欲。特点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入中学,就被图书馆的文山书海所吸引,于是脚步迈向了图书馆。他们什么都想读,往往是不加选择,见书就啃,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正处于生理学上的青春危险期,世界观处于萌芽时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看法还很肤浅、片面、不稳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书刊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如果图书馆对他们缺乏正确的指导,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的变化,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倾向也会发生变化。到了初三,由盲目性转向了有目的的选择图书,如中考资料、文学名著、古典作品、名人传记等成了他们涉猎的对象。

1.22  高中阶段。是青春早期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接近于成熟,其智力发育接近成人。这一时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具备联系实际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掌握各种科学概念及其规律的能力。

刚入高一的学生有一种轻松感,相对其他年级而言,他们的阅读时间比较充足,阅读范围也较广。除了阅读数、理、化、文、史地及其参考书外,在理科方面还能阅读科学技术书。在文科方面,阅读中外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关心文学评论,有时也阅读有关政治思想教育和一些说理透彻、语句精辟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书刊。进入高二年级以后,文理分科,其阅读范围逐渐缩小。阅读各科参考书的同学明显增加,文科生看名著、文学评论、哲学、政治理论等社会科学方面图书的增多;理科生则对一些与所学课程有关的知识性读物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感兴趣。高三学生面临毕业、升学,大部分同学借课内参考书、思考题,很少顾及其他图书。只有少数同学偶尔借阅文艺小说或娱乐性书刊,用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他们的阅读动机明确,指向固定,带有一定的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从初二到高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单纯从兴趣出发,没能固定的目标。广泛涉猎,多而不深;阅读不得要领,容易受社会上阅读热的影响。有些中学生曾一度被情节曲折的武侠传奇、惊险的侦探小说、通俗文艺作品、言情小说所吸引。这类书在学校图书馆借不到,就到街头巷尾的书摊上去买。个别男生对富于进攻性的格斗、殴打、凶杀情节感兴趣;而奇异的装束、缠绵的话语又往成往为女同学模仿的对象。这种倾向长此以往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妨碍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给他们身心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使其丧失意志,泯灭理想。

鉴于上述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阅读倾向和对书刊资料的需求,图书馆必须有针对性地给予及时的指导。

2.培养学生认真的阅读态度  中小学阅读课外读物的一般特点是:贪多、求新、图快、爱离奇、看热闹。所以,看书的时候一目十行,跳章越节,读后印象不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必须要培养他们一种认真的阅读态度,打好这个基础。不论读什么书,首先要求学生要理解。特别对知识性的读物,要认真地看,反复琢磨,独立思考。书中的字、词、名言警句、公式定理,有些要熟读牢记。有些读物,读完一个章节,还要再回顾一下,看该记的记住了没有,该理解的理解了没能。该做的思考题、练习题做好了没有。对文艺读物要了解书的基本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一些优美的词语也要记住。这种认真的读书态度还要从小学抓起。对小学一、二年级看的图画故事,看后也要比一比、数一数、认一认、读一读。日常看到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也要猜一猜,画一画。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图书馆向学生推荐图书要适时、适量,不作过高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养成每日读的习惯,每天看上30分钟的课外书报,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在读的内容上,平时提倡看些短小文章、微型小说、诗歌、散文,报刊上的各种知识信息、时文和饶有风趣的知识性读物。节假日再适当读一些中、长篇小说或大块文章。从小学生起,就教育他们养成读完一本书的习惯,学习古人“一卷未终,誓不他读”的经验。从小学三年级起,要掌握默读的方法。还要教育学生讲究用眼卫生,养成保护眼睛的习惯。阅读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看上30分钟就要让眼睛休息一下,或做一下眼保健操。不要在光线太强、太暗的地方看书。坐车、行走、躺着不要看书,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中小学生年纪轻、知识少,缺乏选择书籍的能力。至于读哪些书,怎样读,读书方法是否科学,他们知之甚少。而阅读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阅读效果。因此,学生刚一入学,图书馆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兴趣,循序渐进地向他们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选择图书,制定读书计划,做读书笔记本,写读书心得和书评文章,积累阅读资料,介绍资料卡的制作,并请有经验的教师介绍读书、学习、积累资料的经验,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充分汲收书刊文献中的营养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获得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阅读需要,从而扩大知识视野,满足求知欲望丰富学习生活,帮助同学们学好各门功课。但是,我们的中小学生大多不会利用图书馆。而中小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有限的,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的课堂远比学校的课堂大,教科书上的知识只不过是图书馆拥有的“沧海一粟”。如果把图书馆比做知识的海洋,那么不会利用图书馆就只好“望洋兴叹”。

现在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一个客观要求。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接受图书馆教育,利用图书馆进行自觉和自我提高。所以说图书馆教育是基础教育。无法想象,缺乏这种教育的人,在未来社会中如何很好地生存。今天的受教育老师睚是明天图书馆最主要的使用者。谁善于利用图书馆,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是现代人终生的课堂。所以培养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辅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应当从小学生抓起。这也恰恰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忽略了的问题,致使约90%的中小学生毕业后还不懂得,也不会利用图书馆。为了培养中小学利用图书馆的能力,有必要在中小学开设图书馆教育课。

早在本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其中第三章第十四条中规定“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包括图书和图书馆介绍、工具书使和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这就为在中小学开设图书馆教育课提供了法规性依据。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还没有正式开设图书馆教育课,既没教材,又缺乏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为在中小学开设这门课创造条件反射。开设图书馆教育课应根据中小学生各年级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培养。

5.1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形成图书馆意识。小学期间,就要使学生了解图书馆,知道图书馆是干什么的。从小学三、四年级起,就要组织他们参观图书馆,使他们对图书馆有个初步了解。孩子们看到图书馆的环境、建筑、设备和那么多书籍,一定感到新奇,被图书馆所吸引。在参观中,让工作从员介绍有关图书馆的简单知识和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图书,孩子们会对图书馆的印象更加深刻。到了高年级,可逐步让同不们多参观几个不同的图书馆,如省市一级的公共图书馆、地市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室)等。每参观一次,就加深一次印象,引导同学们热爱图书馆、积极利用图书馆,从而形成图书馆意识。

5.2   向学生介绍图书馆基本知识。向中学生介绍图书馆的形成及发展历史,现在的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民办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现状,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本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发布情况,哪些图书馆适合中小学生利用,同学们为什么发利用图书馆等。

5.3  交给学生打开图书馆大门的“钥匙”。到了初中阶段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最基本的图书分类知识,《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分类体系和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所需图书资料所属的类目。图书馆目录是查找各类图书的依据,向学生介绍一般中小学图书馆设有哪几种目录,各种目录的功能特点,怎样使用这些目录。

5.4  向学生介绍本校图书馆的情况。如本馆的规模、藏书特点、目录设置、学生借书处及学生阅览室的情况。教给学生怎样利用学校图书馆,怎样选择并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介绍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如何领取借书证,怎样办借书手续,对借书册数、期限的规定,并向学生进行爱护图书的教育,介绍书刊丢失污损后的赔偿办法。

5.5  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人们常把工具书比作“案头顾问”、“良师益友”,它能为同学们解难释疑,指引读书门径,提供有关资料和资料线索。重点培养高中生熟悉常用工具书及其使用文献。向学生讲解工具书有哪些类型,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特点、使用范围以及它们的编排体例和查检方法。还要指导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利用哪些检索工具来解决问题。

6.灵活多样的阅读指导,丰富多彩的读书  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指导形式必须灵活多样,阅读活动的内容也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阅读活动的深厚兴趣,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感到新颖并得到满足。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千篇一律的“读书活动”是难以达到这一目的的。

6.1  建立一支较强的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员队伍。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有它独立的特点。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都身兼数职,既是图书管理员,又是报刊发行员,还是课本、教材、资料员。特别是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兼课或兼做其他工作。在做好繁忙的工作基础上,再圆满地进行导读,学生读者服务员就是图书馆的得力助手。他们活跃在各自班级的同学之间,最容易了解同学们的心理活动,准确反映他们的阅读需要。经过培训,他们既可成为课外阅读的骨干力量,又可成为图书馆联系学生读者的桥梁和纽带。具体做法,可在每班选出两名学习成绩好、爱读书、责任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组成图书馆的学生读者服务员队伍。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知识,让他们了解本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书刊资料借阅手续的办理,报刊订阅分发等知识。同时参加馆内的图书整理、卫生扫除等工作,从而为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打下基础。

6.2  配合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指导阅读。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要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围绕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点,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如结合国庆庆典、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书中浏览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建国几十年祖国面貌的巨变,让学生对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感到自豪和骄傲;配合各种纪念日,进行图片、图书展阅;利用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各种讨论进行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员的革命斗争历史,激发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之情。

中学生主要的活动方式是社会公益活动,他们所从事的学习具有指向未来的特点。结合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以服从社会需要,服从自己确定的社会目标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加深对知识价值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此基础上,把一些关于思想杂变、评论、青少年思想修养等方面的理论书籍推荐给学生。

每年的9月10日是人民教师的节日,图书馆员在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资料、科技制作等图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一两件纪念品,或设计制作出图案新颖、式样别致的书签,作为节日礼物送给辛勤培养自己的园丁,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富于幻想、崇拜英雄,这是中小学生的共同特点。伟大的科学家刻卜勒曾是马克思崇拜的英雄;资产阶级革命家牛虻的坚强意志意对列宁走上革命道路,从事革命活动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我国50年代的青年大我是保尔·柯察金的崇拜者。60年代的雷锋,又是当时青少年心目中一座理想的丰碑。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一直歌唱到如今。而今“四化”建设中小学生心目中树起他们所崇拜的英雄形象,这个形象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鼓舞他们前进的力量。为此,我们应经常向学生推荐有关描写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故事、我国现阶段各条战绩上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等方面的图书。

通过上述指导,起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阅读指导之中的作用。

6.3  联系各科教学实际指导阅读。中小学课堂教学都是基础课,特别是学的课程有八九门之多。死啃书本,只会消极吸收。我们应启发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有关指导书,以便消化、巩固课本知识。但是,学生面对多如牛毛的各种参考资料、复习题(有的一门课跟着六七种参考书),感到“老虎吃天—无处下口”,选之不当,会起反作用。这时图书馆员就要和各学科任课教师共同探讨各种参考书的优劣。每科选出一两种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书推荐给他们,便于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中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兴趣观点,偏科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应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适当开展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阅读指导活动。如举办各科智力竞赛、问题解答和科学小实验等。特别在初中或小学还可用文艺节目的形式,把某些课文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加强感染力,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读书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取得优良成绩,并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6.4  阅读活动的方案设计要科学。

6.41 要使阅读活动丰富多彩,阅读活动的方案设计必须新颖、科学。活动命题要有特色,活动内容要新奇有趣,活动方法要具有智力游戏和艺术享受的意味。对相同的活动主题,尽量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注意活动的规模要大型和小型相结合,活动的形式要动静相兼,活动的时间要长短适度。

6.42  可以开展系列化的阅读活动。 每年或每学期设计一个活动主题,围绕这个主题 ,展开几个单项活动,并使每项活动生动活泼,各具特色从而把推荐图书、指导阅读检查效果结合在一起。

7.建立学生阅读小档案  开展读书活动既要辛勤耕耘、精心组织,又要注重收获,讲究实效。要总结阅读指导的规律与经验,掌握阅读指导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学生阅读小档案就是一种重要手段。案卷的内容应包括:图书馆工作日志,学生借阅规则,每学年的阅读工作计划阅读辅导课的教案,学生阅读课程有,各种统计表格,每项活动的组织设计方案和题名,各种竞赛的内容、成绩、获奖情况的记录,每学年评比的阅读优秀班集体和优秀读者的记录,学生办借书证和阅览证的记录,每届学生读者服务员队伍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情况,阅读指导工作和年终工作检查结果等。它既能反映过去指导学生阅读工作的全貌,又能为今后阅读指导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

中小学图书馆是对学生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场所。进行阅读指导,开展上述活动单凭图书馆的力量是单薄的,还要争取有关教育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支持与配合,这样,图书馆对学生的导读工作才有力量。

 

 

 

 

 

 

 

 

 

 

 

 

文献检索方法

 

读者要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必须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方法,首先要了解我国图书馆文献是根据什么分类和如何分类的。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分类是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的,(以下简称《中图法》)。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进行分类整理的。因此,读者要对《中图法》有所了解。

 

 《中图法》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的“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生产斗争的知识;一门叫阶级斗争的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中图法》是依据毛主席的知识分类思想,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我们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同时又考虑到文献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文献,概括为“综合性文献”作为一个基本大类置于最后,由此形成《中图法》的五大部类。由五大部类又细分成A、B、C、D、E·······V、X、Z,二十二大类。以下我简单介绍几种文献检索的方法。

 

一、向馆员咨询。由馆员帮助读者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

 

二、由读者按照《中图法》分类体系和排架秩序,自由地在书架上挑选文献。读者自己选文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

 

1、从文献的内容学科属性查找。只要你知道某一知识门类的馆藏文献资料,而不清楚具体文献名和作者姓名,你就可以通过分类目录找到自己要找的文献。比如:你需要“G”类(本类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用字母“G”为代码,它包括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然后你在目录卡片柜中“G”大类目录卡片中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卡片,将索书号抄下来,即可向图书馆员办理借阅手续,如是开架借阅方式,读者可以从架标上查找“G”类标识符,找到“G”类架,你就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了。

 

2、从文献的名称进行查找。如果你只知道文献名称,但不清楚这文献属于哪种类别,你可以通过文献名目录来查找。文献名目录一般采用汉语拼音和笔画排列法。

2.1笔划笔形排列的方法是按照汉字的笔划笔形来排列书目。先取文献名的第一个字的笔划,少者排列在前,多者排列在后。第一个字笔划相同,再取第二个字的笔划,按多少来排列。依此类推。笔划相同的,取字的首笔的笔形,按“点横、竖、撇”等先后顺序排列。首笔相同,取第二笔笔形。依此类推。

笔划笔形排列的方法比如《三国演义》,先找到屉头标签上写“三划”的目录小抽屉。再从抽屉中找到写有“三”字的指引卡片。从“三”的目录卡片中找出《三国演义》这本文献的卡片,摘抄下分类号和有关数据。

2.2汉语拼音排列法是按照书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书目。先按照文献名的第一个字的音节排列。音节相同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排列。如果第一个字的音节和声调相同,再取第二个字的音节和声调。依此类推。

比如:《三国演义》这本书的“S”,先找到屉头标签写着“S”的小抽屉。再找到“san”的指引卡。从“san”的卡片中找到本文献的卡片。

 

3、从著书的作者姓名来查找。假如你知道某本文献的作者名字,或查阅同一作者的多种著作,只需要通过作者目录查找就可以了。作者目录是按照作者姓名编排的目录。

 

4、从某个专题来查找。你如果需要查找某个专题的书籍,你可以通过主题目录查找。主题目录是按照图书所研究的对象和题材所编写的,它能表明每个题目下有哪些书。

 

四、什么是分类索书号。

 

分类索书号。在各种各样的文献中,为了便于读者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图书管理专业人员对文献进行科学地分类,正确合理地给予每本文献一个号码,便于管理和检索。

例如:《周总理的故事》一书的分类索书号是“I287.5/19”“I”是汉语拼音的字母,以下“287.5”数字表示为我国建国后儿童文学作品,“.”数字超过三位,在后面加上小圆点,“/”的后面是书次号。

书次号:同样同一种类号的文献有很多,为了给每本文献一个特征,编索书号时,按照每本书入馆的先后顺序排列,编排书次号,书次号在分类号的后面,用斜杠线分开。索书号是图书馆馆员管理和读者查借文献必备的。

 

 

如何利用计算机检索

利用计算机检索的前提是:图书馆馆藏必须是机编、机读的计算机管理程序。馆员把馆藏文献的标题、作者、分类号、主题词或关键词、内容提要、文献出处等内容存贮于计算机中,并组成一定结构的数据库,用户通过查询检索,可以得到所需的文献资料信息。

 

本馆馆藏计算机目录查询方法

 

首先,请读者在本网站的主页左方点击“目录检索”的图标 ,即进入我校“江浦实小图书馆图书联机查询系统”。在“江浦实小图书馆图书联机查询系统”中点击“图书及音像资料目录信息查询”,在“图书及音像资料目录信息查询”中填写您需要查询的内容,您可以在选择查询类型中选择其中:题名、著者、主题词、ISBN、副题名、出版社、丛书名等类型检索途径。比如以题名为例:您填入书名,如“红楼梦”,该查询系统会告诉您,馆藏“红楼梦”有19本;如只填“红”字,该查询系统会把所有书名第一个字是“红”的书名检索出来。在这些被查询出来的书名中,您想了解“红尘女子”一书的基本信息,您只要在这本书的书名上,点击一下,查询系统会告诉您,这本书在馆流通的情况,是否在馆。在检索系统中,点击“分类号详检”,这时会出现22大类检索块,你只要点击任何一个大类,这一大类的馆藏图书的目录,会全部反映出来。

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此检索系统的检索功能及其操作方法。例如:查找作者叶树发编著的《少儿读古诗》一书,可通过下列几种途径进行查询:

1、计算机书名检索

首先打开图书馆计算机联机查询系统,然后进入图书及音像资料目录信息查询模块,

在题名傍的▲下拉菜单如下图(1)。你在“题名”下,请输入查询内容如:《少儿读古诗》再点击“开始查询”将出现:

编号 书名/作者 出版信息索书号

1 少儿读古诗/叶树发编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1997.11 I222/3

2

再点击方框内的书名,立即会出现这本书的详细信息,包括它的典藏地点、图书可借状态和借阅状态。步骤如下:

把光标键移到菜单

 题名▲

 记录号

 ISBN号

 分类号

 索书号

书名

作者

 丛书名

 出版社

 图(1)

“书名”处,按回车键确认后,屏幕即显示

对话板 请输入查询内容: 少儿读古诗

在其中输入所找书名,再按回车后,屏幕上即显示该书目录:

 书目记录号:Z0004945 分类号:I222 种次号:3

 ISBN:7-5391-1241-7 语种:中流通级别:0 本书为 1 册一套

 题名:少儿读古诗

 作者:叶树发 编著

 丛书名:

 GBZ:21新世纪出版社 版本:1 版

 复本数:2页数:338开本:32 开 价格:12.00 出版日期:1997、11

Z0004944 、Z0004945

从上表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到这本文献的索书号(分类号+种次号)I222/3,共有2本,且均未借出,各项显示十分清楚,读者很快便能从书库里找到该文献。

2、著者检索

著者检索输入的检索信息是著者姓名。对多著者,一般来说输入任一个均可,全部输入也行。为节省时间,多数情况只输入第一个著者。如果这个著者是一个多产作家,那么,屏幕给出的将是库存中所有该著者所著的目录,这对于查询该著者的著书情况是很方便的。如上例,把光标键移到菜单“著者”的位置,按回车键后,只需输入“叶树发”,再按回车键后便可得到以上文献目录信息。

3、主题检索

选择主题检索只需输入主题即可得到含有此主题词的馆藏资料目录。输出的条目也是与书名检索一样,也可打印输出。如上例,只需输入"少儿"便可得结果。

4、号码检索

包括ISBN书号、条形码号以及索书号等号码检索,其中ISBN书号、条形码的检索,主要是为工作人员所设置的。号码与书目之间的对应关系简单明了,输入号码后,有没有该书,结果一目了然。例如:通过索书号检索《少儿读古诗》一书,先把光标移到“索书号”的位置,按回车键,在“索书号”后面输入“I222/3”按回车键即可。

5、模糊检索

如在用书名检索时,若遇到一个长书名,输入很费时间;或是书名记不清楚了,只记住其中的某个关键词或相连的几个字,那么,把这个不完整的信息(相连的几个字)输进去,我们也能得到结果。凡是书名中包含有这些不完整信息的图书目录都将显示在屏幕上供你参考。当然,输入的字数越多(书名完整),准确率就越高,查检速度越快,反之,输入一个字如"少",凡是书名第一个字是“少”的馆藏文献都会出现在屏幕上供你参考。

 

各类作品阅读方法

 

【小说阅读】 小说是以人物创作为中心、散文叙事性的体裁。小说按时代、题材、内容等有不同分类,通常按篇幅长短和容量大小分,短篇(一般不过几千字)、中篇(一至数万字)和长篇小说(十万字以上)。阅读各类小说,都要掌握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围绕这三方面来观察小说的基本特点,看人物刻画丰富、细致的程度,故事情节完整、复杂的状况,环境描写具体、生动与否。要了解环境是围绕小说人物的一切外部条件,大的方面指时代背景,小的方面就是具体的活动场所。还要明了情节是人物、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而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住故事情节的高潮与结局。读小说最要注意人是中心环境是书中人的环境,情节是伴随人物活动展开的。小说着力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对生活中一类人物理学概括呼和提高,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生活及其某些本质规律。人物性格特征典型化,是篇小说成功的标志之一。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都与典型人物的艺术形象分不开,如提起《三国》、《水浒》、《红楼梦》,就会联系到诸葛亮、李逵、王熙凤等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读小说还要注意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从外貌到行动,从言语到心理。写得好的既丰富多彩又细致入微,读起来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笔下传神的人物,更是风采相照直到呼之欲出的地步。读小说是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一个内容,小说有时用以消遣,被称作“闲书”,但青少年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前提下,适当读一些优秀小说,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像读古典小说就是学习文言文的良好途径。中外小说数量很多,阅读要有所选择,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只需了解全书梗概的进行略读,有的只作翻阅甚至跳跃式阅读;需要精读的,如经典小说则细心品味兴致高的还可以抄录精彩词句和片断,写读书心得等。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阅读各类小说。

 

【诗歌阅读】 诗歌历史悠久,它的前身--韵语,产生比文字还早。诗歌按内容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格式又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大类。读诗歌要根据诗歌的特点来理解、欣赏。诗歌常用赋(直接描写)、比(比喻)、兴(触景借物生情)、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讲求炼字、炼句、炼意。诗歌长于抒情言志,即使是叙事诗也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在文学诸形式中,诗歌更富于音乐美,想象更自由大胆,结构更富于跳跃性,诗歌还更富于耐人寻味的意境。情景交融、意境和谐统一是诗的完美的艺术境界。诗歌反映社会生活最为凝练、集中,往往抓住一个或几个典型特征唱出人们心中俱有、笔下皆无的语句,与我们读者产生共鸣。如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诗通俗简短,只透过"锄禾"一个现象,就生动体现了饭食所饮含的农夫的辛劳。

 

【散文阅读】 散文在古代仅区别于韵文,近代则专指用散体文写成的文学作品,随着现代文学的发展,小说、剧本各成一支,散文就成为与之并列的体裁。散文取村极度为广泛,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及一切见闻、感受无不包容。散文又具有文学性,有完整的艺术构思,散文大致分为抒情散文、报告文学和杂文三类。读散文可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分析、欣赏。如杂文就是短小的文艺怀社会论文,用"取小见大"的方法,通过一斑一孔之见进行形象性的说理,反映事物本质与时代风貌;报告文学是新闻性的文学作品,以迅速报道真人真事吸引广大的读者。散文的语言精炼优美。尤其抒情散文销售量诗一样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鲁迅先生的热情散文集《野草》,就是我国现代文学中较早尝试散文诗这种形式的。散文显著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指运笔自由变化,形式不拘一格;"神不散"就是主题明确,内容自然贯通。好的散文叙议自如而不离主旨,去短来长又都涉笔成趣,更有文情并茂的佳作,琅琅上口读来怡心悦性,给人以余音绕梁的美感。我国古代散文斑斓多彩,《左传》、《史记》等历代古文中都有许多散文精品,新文学也有朱自清、冰心、秦牧等众多散文家的传世美文。经常阅读散文,不仅可以知今通古,增长知识,丰富阅历,还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记叙文阅读】 广义的记叙文范围很大,传记、通讯、小说、剧本等都包括在内,但一般讲的记叙文是狭义的,指记人、叙事而又比较智囊小的文章。记叙文的构成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六个要素。记叙文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借助叙述、描写等手法,记人、叙事、状物和抒情,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表现手法也灵活多样,有的疏宽简略,点到为止;有的缜密周详,挂万而不漏一;虚写的,或借助想象或间接暗示;切实的,铺张扬厉,绘声绘声绘色色;迂回曲折的,徜徉委婉而上人入胜;平铺直叙的,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这些是疏密、虚实、曲直"的表达方式。此外还有"离合、抑制、张弛"等技巧,各种文体都可以运用而记叙文特别能多样化综合这些表现手法。我们读记叙文,一方面从这些文章技巧和语言特点上分析,看叙述是否清楚、连续有头有尾,描写是否真实生动恰如其分,更要从记叙的人、事、景物以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中,开掘主题,体会文章反映的社会生活意义。

论说文阅读 论说文是论事说理的文章,一般分为论文、评论和杂文三类。论文有政论文和学术论文两种;评论是时事、文艺等方面现实怀较强的论说文;杂文包括杂感、随笔、小品等,就文艺性来说,杂文可以看作议论性散文,但本质上是论是非、辨真伪的。论说文的构成有论点、论据、谁三个要素,我们阅读应当着眼这三个方面。一篇论说文,就读者关心或工作需要的某个问题展开论述,论点是什么地这个谁是所持的基本观点,论点首先要求正确,要符合客观实际,不然论述不能成立。论点有的直接提出,有的从侧面引来,但都应鲜明、引人注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不论确凿的事实、公认的道理还是贴切的比喻,只要有代表性有说服才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论据。读论说文不只是看观点和理由,还要注意多种多样的谁方法,就是看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由特殊事物到一般原理的归纳法和由一般原理到特殊事物的演绎法是论证的常用方法。

 

【做读书笔记】 向来有"心记不如手记","下笔胜过好记性" 这类说法,读书做笔记不仅积累知识,帮助记忆,而且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增强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在字里行间画直线、曲线、重复线,打圈、点、括号各种标记,另外摘录或缩编书的内容,分门别类集卡片、作批注、写随笔心得等等。做笔记同时也对书的内容进行了思考和整理,动笔本身又是写作练习。读书笔记历来受到重视,中外许多学者,读书都是勤于动笔的。有的把书越读越"厚",读的过程中做大量的笔记;不少多产作家辑录的卡片、资料,字数都远远超过自己的著作。各人读书的兴趣、要求不同,做笔记的目的、作用也不是同,虽然一般或重复性的阅读不一定要做笔记,但经常动笔,能使人乐读好学、精于思考,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大有益处的。

 

【读出书中的我】 读出书中的我是指阅读时思考的我,提问的我,有独立见解的我。一本书,面向社会也面对单独的我。我如何来读这本书?作者写得怎么样?我又如何看待书中的人、书中的事?哪个形象生动哪件事情感人,哪部分精彩,哪方面遗憾?读书就要多思索多提问,同一本书,前人曾经怎样讲?别人将会怎样看?我有什么发现,能有什么收获,又能怎样去评说?"独立见解"不一定是独一无二,更不是故作惊人的主张,而是自己深入分析得来的不盲从、不附和的意见。发现谬误,应有力排众议的气魄;书中阐述得无可挑剔,也能变换角度和方式去理解、去联想。阅读为了解掌握书的内容,也从中寻找我,努力发挥我,这不是靠一味地苦思冥想,而是通过长期大量的读书实践实现的。对看过的每篇文章,发现偏颇多余之处,不妥不足的地方,试试增删修改都是阅读的收获,也是读者在书中的自我。当然这个我也可能出差错,因而还要不断完善自我。    

 

 

 

 

 

 

作者简介:

姓名:洪有江 职称:馆员 学历:大专 职务:馆长

现任: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

      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会员

      南京市教育学会会员—中小学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浦口区教育学会中小学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浦口区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中心组组长

      南京市江浦实小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