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换届选举:2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46:14

 

姜堰市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挟江襟淮,东临沧海,众水来汇,奔涌旋流,又称三水、罗塘。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建置沿革

·                                 • 自然地理

·                                 • 经济概况

[显示全部]

姜堰市-基本概况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挟江襟淮,东临沧海,众水来汇,奔涌旋流,又称三水、罗塘。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横穿东西,市镇等级公路全部联网;新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从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过3小时车程。全市土地面积1044平方千米,人口90.7万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面总面积约占15%,全市现有耕地总面积643万公顷。1994年7月原泰县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

姜堰市

2003年末,全市设有姜堰镇、溱潼镇、顾高镇、蒋垛镇、大伦镇、白米镇、娄庄镇、沈高镇、俞垛镇、兴泰镇、张甸镇、大泗镇、梁徐镇、苏陈镇、桥头镇、淤溪镇、华港镇、罡杨镇等1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56个居民委员会,298个行政村。总面积1044平方公里,人口91万。姜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城市。“清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也都是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骄子。现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祖居姜堰张沐.这里的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的盛誉,是江苏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上海“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也是全国优质粮、优质棉的供应基地.这里的风景秀丽,溱潼风景区和名甲天下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授予“生态农业全球500佳”、江苏省小康县(市),并正致力打造舒适姜堰、平安姜堰、诚信姜堰、效率姜堰和文明姜堰。与时俱进的姜堰处处勃发出现代化的气息。姜堰物产资源丰富,是闻名遐尔的“鱼米之乡”。

早在西汉时就是朝廷屯积皇粮的“仓场”,今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银杏、瘦肉型猪、水产品生产基地。以丝瓜、蘑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白鲳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已形成规模养殖。河横村因杰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全市现已建成20多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9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省级认定。姜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扩张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对外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十年来先后投入百亿元,加速城市建设。目前,常住人口22万,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七纵七横”的城市布局已经形成。商业步行街、大型连锁超市、星级酒店、市民广场、滨河绿化、精品住宅小区等一批现代样板工程,融入市民生活。一个“路畅、城高、居雅、水美、绿郁、商荣、人和”的绿色生态姜堰已经矗立在江苏大地。

姜堰市-行政区划

 

姜堰市辖18个镇:姜堰镇、溱潼镇、蒋垛镇、顾高镇、大伦镇、张甸镇、大泗镇、梁徐镇、苏陈镇、桥头镇、淤溪镇、白米镇、娄庄镇、沈高镇、兴泰镇、俞垛镇、华港镇、罡杨镇。市人民政府驻姜堰镇。

姜堰市-建置沿革

 

姜堰市

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取安泰之意。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建立,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7月,撤销泰县,设立姜堰市,因驻地姜堰镇得名。1996年由泰州市代管。

姜堰市-自然地理

 

姜堰地形

姜堰市地处亚热带北部,降水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姜堰市位于苏中平原,她南接长江,北枕淮河,东近黄海,西临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

姜堰水文

姜堰市

姜堰水系发达,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

姜堰气候

姜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小时;无霜期215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姜堰自然资源

姜堰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里下河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粘土以及溱湖风景区的地热矿泉水等。

姜堰市-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姜堰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积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配套改革步伐,加大机构改革的力度。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大大增强。1995年,昂首阔步跨进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

姜堰市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食品、化工、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结构,拥有工业企业3700多家,生产各类产品5000多种,其中80系列多缸柴油机、石油钻杆、精锻齿轮、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脸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波纹管膨胀节、石油橡胶板等10多个产品居全国前3位。姜堰市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建筑之乡,10多万剑法阻大军遍布26各省市自治区的108个大中城市,并在俄罗斯、蒙古、新家坡、坦桑尼亚等国建筑市场大显身手。江苏正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外经贸部批准的外经签约权。姜堰是上海经济区的一极,是沿江开发的城市群落之一。

姜堰市

改革开放以来,姜堰经济呈现出大开放、大跨越、大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4000多家工业企业百舸争流,5000多个工业产品畅销海内外;密封“蓄电池”、石油钻杆、精锻齿轮、生物制药、曲轴、毛纺织产品等10多个品牌全国称王;“双登”品牌荣获国家驰名商标,扬动多缸柴油机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河横”牌大米、五叶香丝瓜、“三泰”酱菜、溱湖鱼饼等绿色食品风麋全国。姜堰是全国有名的建筑之乡,近百家建筑企业,10多万建筑大军驰骋海内外建筑市场,年施工产值超百亿元。

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亿元。姜堰先后荣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区”等光荣称号。姜堰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8平方公里。

建区12年来,开发区发展速度逐年加快,目前建成区基础设施已达到“七通一平”,形成“四横七纵、两区、六园”的发展格局,设有工业、仓储、商业、住宅等区域,基本形成了“经济繁荣,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近年来,沿海省市民资开始大量涌起,一批高科技外来民营企业迅速崛起,驻区企业达到285家,产品涉及机电、化工、建材、纺织、生物、IT等十多个行业,吸纳外商投资逾5亿美元。中国最现代化五金城——华东五金城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值此珠江三角洲、苏南地区发展相对饱和之时,姜堰经济开发区凭借位于上海2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凭借加速启动阶段独特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正逐步成为苏中地区最充满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开发区之一,成为海内外投资者普遍关注并竞相捷足先登的热土,被不少中外客商誉为“创业者乐园”。

姜堰市-交通概况

 

姜堰市

姜堰市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横穿东西,市镇等级公路全部联网从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过3小时车程。

宁启铁路一期工程南京至海安段,全长210公里,总投资33亿元,我市境内正线长42.3公里,其中海陵段8.6公里,姜堰33.7公里,自西向东经过罡杨、西郊、东郊、泰东、苏陈、桥头、姜堰、沈高、娄庄等9个乡镇。设泰州西、泰州、姜堰三个站。

姜堰市-土产特产

 

长江三鲜 长江三鲜,刀鱼、鲥鱼、回鱼为扬子绝鲜。其中刀鱼宴是以刀鱼为主要原料精心制作的,佳肴妙趣横生。

溱湖簖蟹 自古以来“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又称“南闸北簖”。溱湖簖蟹,青眼红毛,膏厚肉腴,为上乘之品。

姜堰运粮彩豚 “彩豚”是一种空中能飞,水中能泳,陆地上生长繁殖,以善素食为主,抗病能力强,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又容易养殖,为人民身体营养所需要的可食动物。“彩豚”的血既能生喝又能熟食,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辅助治疗胃病,有利于身体健康。

姜堰市-旅游资源

 

姜堰市

姜堰自古素有"粮仓"之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现有80多万亩耕地,盛产水稻、小麦、花生、豆类,年产粮食50多万吨,达到人均千斤粮的水平。里下河地区水网纵横,盛产鱼虾螃蟹。"溱湖簖蟹"以其体壮、肉嫩、味美与阳澄湖大闸蟹齐名,大青虾出口居全省之冠,著名的大伦猪皮薄、肉嫩、瘦肉率高,享誉四方。

姜堰市原称泰县,西汉末年便设县治。境内天目山商周遗址、唐代观音阁、清代万年台等名胜古迹显示了她的历史年轮;扬州评话宗柳敬亭、清围棋国手黄龙士、当代著名书法家高二适都是这块热土孕育的一代骄子。从明代相沿至今的溱潼会船节被海内外誉为“天下绝唱”,曾被列为全国旅游年和江浙沪国际旅游重点项目。

姜堰市-溱潼会船节

 

会船,是姜堰里下河特有的民间风俗。《中华全国风俗志》、《泰县风俗谈》及民间流传的《港口竹枝词》均有记载,有“溱潼会船甲天下”之称,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是中国十大民俗风情节之一,专家称赞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

溱潼会船每年清明节第二天在姜堰溱湖举行。通常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五种类型,千舟竞发,百舸争流,溱湖闹春。赛船结束,会船节活动临近尾场时,欢闹的演戏、酒会、送头篙三部曲又凸现高潮。会船节规模一年胜似一年,已蜚声海内外。

传 说

溱潼等地传说,南宋年间,山东义民张荣、贾虎与金人转战溱潼时,大战缩头湖,迫使金兵逃奔楚州。义民伤亡亦多,溱潼百姓将其安葬,并于“清明”撑船来祭这些无主坟,逐渐演变成会船节。

溱潼会船节

溱潼镇湖西庄则说:明朱元璋登基后想寻祖坟,军师刘基出谋,可在清明第二天派人查访,凡未留下烧化痕迹之无主坟中,必有皇上先人坟墓。皇帝即依法乘船来江淮一带寻访,并添夫加篙,加速船速。此事传入民间,逐渐演变为清明第二天撑会船祭孤坟习俗。

又有传说:明嘉靖间,倭寇入侵里下河神童关,各村青壮年组织船队前往杀敌,每船数十人,各执一篙,争先恐后,赶往战场,以篙为武器杀敌。《港口竹枝词》又说:“清初,下河多海匪。各处组织民团,守望相助,均以快船报告匪警或剿匪之用,迨后匪踪消灭,而团体未散,即改为东岳会戏。”港口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举行一次,快船改称会船。

桥头一带传说更为神奇:唐代某年大水,河中漂来一大神柜,柜中有一菩萨,村民们即抬着送往庙中供奉,只因神柜巨大,无法进门。此时,一白胡老人说:可将神柜拆卸进门,能为一方消灾降福。众人依言,果将菩萨送进庙门。而此时白胡老人却腾空飞上水面,倏忽消逝。众人视为神仙,即撑船追觅仙翁。这天正是二月十五日。此后,撑船觅仙,借以健身祛病,相沿成习。洪林会船原订正月十三日,后因故推迟至二月十三日。

会船在溱潼、兴泰、俞垛、淤溪、叶甸、港口、罡扬、桥头、苏陈、洪林等乡镇盛行。而溱潼镇因其地处里下河交通要冲、水面宽阔、经济文化发达,会船节的规模最为盛大。极盛时,参赛会船多达500余条,篙手上万,观众逾10万。

形 式

会船以篙为主,每船30个,人手一篙,篙尾扎红布,篙手头扎毛巾,青衣白裤,并裹白布绑腿,腰围红绸。洪林一带有穿黑背心的。船上插青龙或彩旗,有的旗上标村名,亦有写“敬香大吉”。站船头的为头篙,负责指挥,另有一敲锣的,“扬锣”传达号令,现时更有以口哨代锣的。另一种是划船,每船9名女划手,人手一桨,桨柄扎红布,中年妇女白衣蓝裤,头顶粉红毛巾,腰系红绸。姑娘则上红下蓝,戴红花、扎红腰带,打红绑腿,“扬锣”的披红披风。民国29年又增设花船、供船,多以两船相并,船上搭台,张灯结彩,悬挂横幅楹联,并有乐队演唱或僧人诵经。一作表演节目供人娱乐,一作供奉菩萨或祭祀亡人,祈求消灾降福,均不参赛。更有一种“拐妇船”,由三只小片儿船组成,在会船之间东躲西藏,扮演一对老夫妻追私奔的女儿,并有一官老爷坐堂调解,滑稽逗趣。

会船节前10天要做选船、试水、铺船三项准备。选用既新又轻的船,有的人还自愿买新船供选,以争荣耀。撑篙都是精选,若试水时损坏,可向竹厂无偿调换。有会船的村子即竖旗杆,杆上插青苗或旗幡。试水,即操练,多为18岁以上青壮年,自告奋勇,每天下午四时上船练体力、习动作,以整齐一致,行船快速。在此期间,篙手们有足够体力参赛。凡参赛篙手皆自愿报名,连续参赛3年,若中途退出,即为不祥。临近清明时,即洗刷船只,在船上铺稻草、搁跳板,保证篙手站立平稳。花船、供船也同时搭台及排练。所有费用,均由各人自愿出资。会船节前一天,家家裹粽子、制糕点。港口、叶甸、洪林等地水手,还要在赛前下活水河洗澡净身,以免亵渎神灵。桥头会船费用,在村庄公有荒草田里支出。

赛 事

溱潼会船节

节日凌晨,会船祭扫完毕,随锣声驶进赛区。此时,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两岸人声鼎沸,锣鼓音乐声、鞭炮声、摊贩叫卖声响成一片。河面上,插着各式彩旗的会船、花船、贡船云集,鼓乐声鸣,载歌载舞,一片欢腾。

响午,随着“当!当!”两声锣响,篙手们齐声大喊:“下!下!”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如巨蟒入水。会船立即从水面腾起,随着节奏越来越紧的锣声飞驶向前,划船亦随女将们手起手落,前俯后仰,如海燕飞掠水面。有《港口竹枝词》为证:“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鼓滚银涛,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只听“当,当,当、当!”一阵锣响,获得优胜的会船,发出停篙的号令!

当晚,各船的篙手们举行会餐,纵谈赛事欢乐。餐后,篙手还得带一碗饭回去让家人吃上几口,以示吉祥如意。会船的头篙,则作为吉祥物,敲锣打鼓送给婚后未育的好友,祝愿其早生贵子,接受头篙人家要鸣放鞭炮迎接,得子后不仅要宴请篙手致谢,还得买篙还愿。有些村庄放焰火、搭台演戏祈天谢神,以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演戏、酒会、送头篙

演戏:按惯例,赛船前,各大村庄的头面人物,早就张罗着在露天搭台唱戏谢神的事了。扬剧、淮剧、京剧、杂技……各庄花钱请戏班子,在赛船结束的当晚开演。也有不请戏班子的,则由本庄的文娱爱好者组织起来载歌载舞,或请电影队放电影的。一个庄子,这天晚上要是没有演出活动,庄上人就会觉得不痛快,不尽兴。

酒会:赛船结束的当晚,篙手们毫无例外地要举行一场热烈的酒会。各船高手欢聚豪饮,大伙话题再多,也要转到一点上来:“今年的头篙送给谁?”围绕这个题目,七嘴八舌把“头篙”的得主定下来。至于酒会的费用,早有习俗,公吃公摊,概由参加者负担。

送头篙:习俗以送头篙预祝人家生儿子。这对于个别久婚不孕夫妇或新婚夫妇颇有有活力,谁能够得到高手们的青睐,成为头篙的得主,那真是一件喜事。酒会上,头篙的得主一选定,马上就会有热心人向这一家通报喜讯。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准备,全家上下,满怀喜悦的心情,恭候篙手们的光临。头篙一进门,灯烛辉煌,鞭炮齐鸣,主人向篙手们奉上糖果、香茶,一一致谢。送篙者满口都是“祝愿早生贵子”的话。得主不断许诺:“到时候一定请各位吃喜酒。”要是头篙的得主这一年碰巧真生了“贵子”,那可就热闹了。首先要为一船的篙手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还自动置办酒菜,宴请全体高手。可以想见,一条会船有一根头篙,一个庄上,多少会船,多少头篙,牵动着多少处欢乐的人群。溱潼一带,村村社社的乡亲们,年复一年,就是以这样那样的健康的风俗导演出一幕幕寻求欢乐的戏,使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