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妇幼保健院新址:揭开神秘的奥尔梅克文明之谜(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10:51
奥尔梅克著名遗址拉文塔出土的19号石碑,表现龙和人的结合体,具有强烈的流动感。(翻拍图) 拉文塔出土的朱砂玉人,胸前配有镜子。(翻拍图)

  文:姚伟

  近些年来,因2012年临近,“玛雅预言”在全球盛传。有着末日意识的西方人,从古老的玛雅历法中,演绎出一个令世界惊悚的“地球毁灭”。这个虚妄的“末日说”能盛传天下,是因其“嫁接”到一个事实上:玛雅人曾拥有极为发达的天文学和数学。

  玛雅是了不起的。哥伦布到达美洲之时,整个美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区域是中美洲,而中美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古文明就是玛雅。这个古文明充满神秘感,因其起源无从考究,曾有人认为是“外星人”所创造。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表明,玛雅文化并不是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她有位“老祖母”——神秘的奥尔梅克文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墨西哥东南海湾的拉文塔,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型陵形土墩(也称金字塔)、宗教庙宇,以及大量的石雕、玉雕和玉圭。考古学家了解到,当地印第安人相传古代这里曾生活着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林区人”),因此借用来称呼这一早期文明。随后,墨西哥中南部不断发现类似文物,证实奥尔梅克文化影响范围之广。

  自奥尔梅克文化发现后,“玛雅中心论”与“奥尔梅克母源文化论”即起争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激烈争锋。最终碳-14测试做出了裁决:奥尔梅克文化活跃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间,比玛雅文化早了1000年,其中美洲文明“老祖母”的身份,遂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学者们认为,奥尔梅克的金字塔神庙、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橡胶球死亡游戏、玉米种植、玉石装饰等等,被后来众多中美洲的印第安文化所继承,成为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和基本主题。

  但奥尔梅克的谜团并没有因此全部揭开。这是一种骤然而起的文明,没有发现任何从起源到形成的过程,仿佛瞬间便一应俱全了。如美国学者Coe所说,奥尔梅克的心理体系、艺术风格,以及建筑成就等都证明,这种文化“以十分成熟的形态突然地出现了”;另一位美国学者Tolstor也认为,“似乎这一文化的全盛期即出现在其起始阶段”。

  因此,奥尔梅克文化的起源,成为纷争不已的话题。主流的观点,认为这种文明是在美洲独立发展而来,但因找不到发展链条,持这种观点的人,无法解释奥尔梅克缘何骤然达到极盛;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奥尔梅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研究者从出土的文物上,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子:奥尔梅克人尚玉,他们制作的玉器、玉人、玉面具十分精美;他们崇拜美洲虎,其美洲虎形象与中国商周青铜器和良渚玉器上的饕餮形象颇为相似;他们崇拜羽蛇神——能飞的大蛇,是雨神、水神;他们相信月亮上有一个兔子,这种观念在中美洲延续到今天,歌曲《Rabbit in the Moon》(《月中之兔》)就是从中美洲唱响……

  这些相似性,能说明奥尔梅克为殷商遗绪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否就意味着,3000多年前曾有过从中国到中美洲的跨太平洋航行?一位在美国大学任教的中国人,以堂吉诃德般的精神,走上了探索之路。

  从不屑一顾到醉心研究

  对于在美国德州某大学任教的许辉来说,印第安文化是宿命般的缘分。不管他干什么,不管他在哪儿,总有种力量吸引着他去了解这种美洲本土文化,并最终指引他来到奥尔梅克。

  最初,许辉听父亲讲起印第安人与中国血缘有关,但他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

  许辉的父亲是位医生,也是世界史业余爱好者,人类基因研究获得突破后,他对印第安人与中国的关系产生浓郁的兴趣,经常搜集报刊相关报道。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西方学者。1590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尚不足百年,法国学者阿科斯塔即提出,印第安人源出亚洲,是经由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后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1.2万年前,因处于冰川期海平面下降,曾存在“白令陆桥”,而考古发掘和人类学研究表明,因追逐猎物,亚洲人多批次通过陆桥到达美洲,假说得到证实,遂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

  阿科斯塔之后,欧洲学者又提出一些新的假想,法国学者歧尼认为,中国古籍中的“扶桑”就是美洲的墨西哥;而英国学者梅德赫斯特在翻译《尚书》时,又提出周武王伐灭殷纣王时,可能发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这是所谓“殷人东渡说”的发端。

  上世纪初,西方人的假说在东方引起了反响。日本考古学者白鸟库吉等人系统介绍这些假说,并提出殷人可能是经由朝鲜移居美洲大陆。受其影响,中国甲骨文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对此产生兴趣,曾委托前往墨西哥的朋友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涉及此事,不断有中国学者引证古籍,探讨这个问题。

  虽然父亲经常对许辉谈起这些事,但许辉总认为有些荒诞不经,并不很在意。后来的一些经历,才引起他的浓厚兴趣。

  许辉在国内时,曾在上海教英语口语课《跟我去旧金山》,经常被学生问及美国和美洲印第安人的问题;到了美国后,他改教汉语和中国文化,又经常被问及这样的问题:中国文字与印第安符号有什么关系?印第安人从亚洲徒步来到新大陆,为什么他们用针灸而不用筷子?

  被问得目瞪口呆的许辉,下决心找相关书籍研读,从此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泛太平洋比较研究。

  渐渐地,许辉了解到白令陆桥理论、泛太平洋血统基因相同论,以及印第安人的各种传说和美洲文物发掘新成果。与此同时,他了解到搞泛太平洋对比研究的学者寥寥无几,美国学者不了解中国文化,而中国学者则缺乏中美洲考古经历,对这里的考古学成果所知甚少。因此,对比研究其实尚未真正开启。当意识到研究难度的时候,许辉已无法转身,他发现自己深深迷上了这些待解的谜团。

  半年多时间,许辉翻阅了数百本书和画册,发现众多印第安部落都有“先人过大洋”的传说,其习俗、图腾和画符似乎都与中国先秦时代接近,他们也有龙的传说,从小蛇、小龙到羽蛇和飞龙,他们也有天圆地方和四色方位的观念,他们有跽坐习俗,有八卦年历和阴阳概念……所有这些,似乎都有中国的影子。

  在所有这些书中,让他深受鼓舞的,是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泛太平洋的回音和实证》。这是李约瑟先生最后一本书,记述了他赴墨西哥开会时所产生的似曾相识感——他觉得又回到了中国。尽管李约瑟此次行色匆匆,来不及搜集更多实证资料,但凭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他向年轻学者发出呼吁:注意泛太平洋文化特有的现象,多找点实证,多做点对比研究。许辉觉得,李约瑟这本书仿佛是为自己而写,让他坚定了前往墨西哥寻找实证的信心。

  从拉文塔回归安阳

  从1995年5月开始,许辉多次前往墨西哥进行考古学调查,他把主要目标指向了中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化。他先后参观墨西哥国家人类博物馆、维拉克鲁斯州哈拉巴博物馆等,申请浏览库藏文物,看到了大量的石器、玉器、陶器,以及最为闻名的奥尔梅克艺术品——大头石像和精美的玉人;他翻越山谷,穿过丛林,走访了特奥蒂瓦坎、圣洛伦佐、拉文塔等奥尔梅克遗址,登临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他最大的收获,是从各种器物上搜集到一些奥尔梅克符号,最初只有32个,最后达到数百个,有单个的,也有成句的。

  在墨西哥城,许辉等人拜访了墨西哥考古元老皮那·陈教授。在许辉看来,这位“墨西哥的郭沫若”和“中美洲的李学勤”,是墨西哥考古发掘经验最丰富的专家。皮那·陈热情地邀请许辉去家里做客,与他畅谈良久,告诉他泛太平洋之间的文化接触,比想象的要多,但可惜很少有人对此做深入的对比研究。皮那·陈鼓励许辉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提醒他多花点时间在拉文塔第4号文物上。

  拉文塔被视为奥尔梅克故都,是奥尔梅克文化最辉煌的遗址,其第4号文物更不同寻常。这是一组16位小玉人和6根玉圭组成的文物,从拉文塔祭祀遗址中心位置出土,发掘的专家发现,这组文物被埋入地下后,还曾被挖出查视,足见其对奥尔梅克文化的重要性。

  许辉接受了皮那·陈的建议,立即前往墨西哥人类博物馆再次考察这组文物,并请求墨西哥政府同意拍摄该文物。由于一部分原物被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收藏,许辉返回美国后,通过各种努力,补拍了这部分原物的特写,使第4号文物首次有了全版特写照片。

  这组文物中,玉人都有着明显的“中国面孔”,更有价值的是,其中红色玉人的背后的两个玉圭上,刻有清晰的符号。这些符号曾被美国学者解释为花纹或图案,但在许辉看来,那分明是文字。

  1999年,甲骨文发现百年之际,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召开,许辉带着他发现的符号,从美国来到安阳。他希望让全世界最著名的甲骨文专家辨认,他所搜集的奥尔梅克符号,与甲骨文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他结识了南京大学教授范毓周,让这位甲骨文专家对奥尔梅克产生了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