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木工坊创意图片:湖南正一派道士的活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32:01
淺談湖南正一派道士的活動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和作用 馬勇奇:湖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長沙市嶽麓山雲麓宮主持

一、道教正一派在湖南的發展

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是一個完全的內陸省份,南部與廣東、廣西接壤;東部與江西接壤;北部與湖北接壤;西部與四川、貴州毗鄰,也是湖南少數民族聚居 區。在歷史上,受漢中地區五斗米道的發展和傳統影響有多大,至今沒有資料記載,也沒有人進行認真的瞭解和研究。現在湖南漢族地區已知的正一派的發展,除了 茅山上清派祖師魏華存夫人在南嶽黃庭觀得道飛升留有遺跡之外,主要就是從長沙地區和株洲地區向內發展的江西龍虎山派,以及從益陽、常德所發展過來的部分茅 山派。何時傳入,尚無資料可考。而發展至今,在湖南十四個地、市,一百多個具、市中,遍佈城鄉,成為為民眾服務的一支極其廣泛的隊伍。

二、道教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活動形式

由於道教遍佈城鄉,道教活動司空見慣。在湖南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三天沒看戲,道場也要看一場”。因此,像節日、廟會、奠基、婚喪、賀慶等等,道教 活動在其中所起的調節和充實作用,以及對整個活動的氣氛形成,自然不容忽視。尤其是普遍進行的超度亡者的活動,更是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民間進行的度 亡活動,大多分為三天或五天進行。五天度亡活動的基本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天,上午借地設壇,安立三清諸位神像,接著,張榜昭示,揚幡樹杆,收煞封禁。然後除氛蕩穢,誦八大神咒,在清理壇地場所後,行香告廟,請土地爺協持護法,確保法事平安進行,至此設壇過程初畢,即可開壇進行超度活動。

進入午時,道士們焚香禱告。向上天進表上奏,禮請聖駕降壇,壇上桌前上果進供,法壇圓滿開設。

下午,禮請三寶證明,行書畫押,進司命疏,然後,禮請護法,破地獄門,接引亡魂出地獄,進行超度活動。其中,女亡魂需進行破血湖池,念血湖經,拜血湖懺等方面的活動。

晚上,再朝聖拜光,設四大功曹,五大元帥,把守壇口。進表,破幽冥境,引亡魂朝聖,再大留駕,肅壇,進行大禁壇法事。

第二天,開壇啟醮,誦八大誦咒,蕩穢,再進香朝聖。

上午,進三官表,禱告天、地、水三官。誦北斗經、雷祖經,然後,焚香進表,煉度還本,感謝神明,休壇。

下午,拜五方五聖,開方破獄,攝台進香,下度亡牒,撒水,洗服更衣,誦度人經,進度人表,超度亡魂。

晚上,禱告北斗七星,三光神 ,備酒安座,留駕禁壇,當日不再活動。

第三天,發鼓開壇,扶香上燭,誦八大神咒,除氛蕩穢,然後,進《玉皇表》,上奏天庭。

上午,誦皇經,赦罪解惡。

中午,朝聖進香,上果獻貢。

下午,誦三官經,救苦經,往生經等,超度亡魂。

晚上,拜斗姥元君,進祥光表,留駕禁壇。

第四天,子時開壇,朝聖拜章,進黃表,道眾排班請師,宣章入戶,繞棺行香,然後,送章謝師。

上午,肅壇、焚香扶燭,拜皇懺。

午朝,焚香,進黃表,明奏天庭,接引眾生。

下午,拜十王懺,誦救苦經。

晚上,鐵罐施食,賑濟孤魂,之後請留聖駕,禁壇。

第五天,行香蕩穢,誦八大神咒,行告度符,進表,還諸天燭。

上午,祈禱亡魂升遷,進行 都法懺,安魂定魄。

下午,進行慈悲法懺,上酒敬果,回報教主,然後送聖駕回鑾。

晚上,奠土安神,焚化冥屋冥錢,然後謝地安神,祈保全家清吉平靜,安居樂業。

至此,全壇五天法事終結。

湖南道教正一派道士的活動,歷史上都有壇和壇口。每一個壇大致有7-12人不等,經常在一起,到信教群眾家裏進行活動。每個壇都隸屬所發跡的宮觀場所, 祖師聖誕或舉行大型的宮觀活動,一般都回到場所參加。冬季,宮觀所屬分散的道友,還聚在一起,花一定的時間,進行道教活動的較正和學習。道友所帶徒弟,都 到宮觀參學,舉行拜師酒會,確認師徒關系,列入派譜,步入同堂演教之列,其發展和活動,基本比較正規。

從江西龍虎山傳入長沙地區,原 在長沙縣麻林橋建有太清官,是一個比較有規模的正一派道士活動場所。它在瀏陽、長沙、望城、湘陰、汨羅、平江等幾個縣,沒有分支壇點,絕大部分活動,都由 太清宮統一調配安排。宮中每年都有多次集體活動安排,各季有學習時間安排。農閒季節,道友可聚在宮中交流學習。宮中常住道友8名,負責宮中日常事務。

後從龍虎山傳入株洲地區茶陵縣,在茶陵建長生道院,又從長生道院傳入安仁等地,設有崇明觀、大明觀、崇禎觀等,逐步輻射湘南廣大地區,形成湖南正一派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益陽和常德所存下來的茅山派,沒有大的發展面,其影響力亦有限。至今,因為沒有現存的資料,也沒有很好的調查物件,其發展現狀,無法進行很好的掌握。其活動是否有固定的宮觀場所,也不清楚,無從多敘。

總 之,在湖南的正一派道士,由於歷史的原因,原有宮觀絕大部分不復存在,僥倖遺存的宮觀,已都作了它用,道士在宮觀銷聲匿跡。幾十年的時間,廣大道教徒,在 沒有宮觀和合法組織依靠的情況下,大多自發地到信教群眾家裏,設立臨時壇點進行活動,組織班子,相互串聯和依存。信仰缺少足夠的培養條件,活動無法形成規 範。有事則聚,無事則散,漫無目的地進行道教活動。有的則變成似道若儒,造成鬆散的、沒有正式組織的散居形式,服務於社會。以致形成現在在一段時間內,都 難以引到規範化管理的局面,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道教活動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孫中山先生 說:一個民族的形成,不外乎血統、宗教、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幾個方面,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宗教,來源於民眾,深入於民間,一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風俗 習慣,作為一種宗教,算是再普通不過了,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從事著。日本的酒井忠夫先生評價說:“道教同儒教一樣,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國 各種要素和領域的複合體。道教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作為中國人或中國民眾的一般文化,道教比儒教更具代表性。因此,道教是理解中國人以及中國文化, 特別是理解中國民眾文化的關鍵。”

在當今的社會之中,道教活動最普遍的是超度亡魂。對於超度亡魂的活動,持消極反對的意見的人認為: 人總有一死,死就死了,不必要讓死了的人難為活著人。為死了的人大操大辦,耗費錢財,造成不良的社會風氣,給條件較差的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這是事 實,我們無需辯駁。而持積極贊成意見的人認為:人只有一死,數十年光陰,數十年相聚,作為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先輩,最後的離別,使人難分難舍。為報達養育 之恩,也是作為盡最後的孝道,因此舉行一定的離別儀式,並通過適當地道教活動,在從中回憶父母前輩的過去,以塑父母先輩的美好未來,告慰生靈,應視為人之 常情。同時,也讓親戚朋友一起聚一聚,交流感情,增進人們之間的相互往來和對人生的美好嚮往。為此而花一點錢熱鬧一番,累一點,就這麼最後一次,也不會感 到有多大委屈。當然,父母先輩在活著的時候,努力盡贍養之孝道,應大力提倡,而道教徒在從事這方面活動中,應積極努力,適當增加有益的內容,以促進更良好 的社會風氣。

超度亡魂這種傳統的道教活動,以社會現實而言,是在為社會安定團結而進行積極服務的。我們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一個人死 了,如果像一條狗一樣,抬著往山上掩埋或送到火葬場火化而直接了事的話,活著的人會怎樣看待這種做法?我想,有不少會認為:人活著到底沒有什麼意思,死了 連一條狗都不如。狗死了,還可以邀一些親朋戚友,高高興興地聚一聚,端杯把盞,品嘗狗肉。而人死了,毫無聲響,會使活著的人覺得內疚和不安,以致讓人產生 自暴自棄的念頭,成為社會最無聊、最恐怖、最難於管理的人,成為社會的禍患。因此,道教徒適當地進行道教活動尊重民俗習慣,尊重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感情,在 社會的穩定發展方面,將是起有不容忽視作用的。

四、正一派道士的活動,對發展中的未來社會的影響和作用

從我國和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過程以及我們每個身邊的人和事表明:哪個國家強大,哪個人強霸,哪個的個性就能夠體現出來,而且還能尊重或認可。反之,誰貧窮和懦弱,誰就只能屈從,或只能表現出無奈,誰也就無法表現出,也不能表現出個性。

21世紀,被不少人認為是中國人的世紀,如果這樣,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將會被逐漸體現出來,而逐步被人認同。道教,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是民族性 格和精神的主要體現,必將取得其應有的重視和地位。道教活動必將得到應有的完善,但這主要要從提高自身素質入手、轉變觀念,適當吸收適應新時期發展方面需 要的東西,並從中進行努力。但不管努力得怎樣,社會的發展也都會將其挾制到適合的位置,而從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外乎以下三點:

1.促 進社會的穩定。人類社會,畢竟是有思維、有感情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有可低估的。作為人的一生,幾十年光景,一朝離去,大家表示必要的尊 重,使當事人覺得,在社會大家庭中,即便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大家相處,還是比較可以的。人活著一輩子,也算沒有白活,直到死,還能夠熱鬧一番。這促使 活著的人重視生命,熱愛社會,而不會輕意做出危害社會的事。在大家相聚之時,道教活動在其中所起的調節作用,同樣是不可低估的。

2. 促進社會精神文明。道教活動在社會上十分普遍,涉及形形色色的人員和家庭。因此,應盡可能完善道教活動,讓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道教活動,服務於精神文明建 設。正一派道士,在活動中,可以更多地增加關於尊老愛幼、互相幫助、互相諒解、厚養薄葬等方面的內容。對諸如《報恩經懺》、《解冤撥罪妙經》等一些方面的 經典,進行一些通俗的宣傳,倡導孝敬父母、前輩的風尚,為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作出積極的貢獻。

3.豐富民間文化生活。現代社會 的發展,在民間除了已逐漸使用電視機、視頻機或進行唱歌之外,電影收縮了許多。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單調。因此,大賭小賭,蔚然成風,男女 老少齊上陣,甚至廢寢忘食,以至家庭糾紛、事業荒廢等類事層出不窮。而適當地進行一定的道教活動,可以沖淡人們的虛空心理,讓人積極參與一些民間活動。比 如,祈禱風調雨順、祈禱國泰民安、祈禱五穀豐登,祈禱消災延壽等等,還有禮拜宗祖、先哲聖賢等方面的活動,促使人們文化活動豐富,生活充實,以至國泰民 安。

總之,道教活動來源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又在社會服務中得到不斷提升和演化。它既體現

了民族文化特色,又適當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使它在遭受抑制和打擊時期沒有屈服,苦難的“浩劫”之期沒有夭折,體現了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因此,作為民間廣泛活動的正一派道士,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和作用不可低估,但其活動內容應該更完善、更充實、更廣泛